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性中风与脑出血、脑血栓的血压锐减及心率对比研究
1
作者 邓登 柯锋 方林彬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09,共2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与脑出血、脑血栓患者血压锐减程度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对混合性中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3组脑卒中患者在起病1周内血压锐减程度和心率进行对比。结果:(1)混合性中风组收缩压的锐减程度最明显,与脑出血组比...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与脑出血、脑血栓患者血压锐减程度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对混合性中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3组脑卒中患者在起病1周内血压锐减程度和心率进行对比。结果:(1)混合性中风组收缩压的锐减程度最明显,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血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混合性中风组舒张压下降的程度也是3组中最明显的,与血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出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中风患者心率的比较,混合性中风组明显偏低,与出血组及血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压的骤然降低,特别是收缩压的锐减,以及心率的缓慢,是造成本组混合性中风梗塞的原因之一。从以上两个方面对混合性中风的发生机理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中风 血压锐减 心率慢
下载PDF
纳洛酮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邓登 柯锋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纳洛酮疗法和常规疗法各对12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大部分病人在1 h左右清醒,活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纳洛酮疗法和常规疗法各对12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大部分病人在1 h左右清醒,活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地解除急性乙醇中毒引起的症状,且具有特效、安全、简便、可靠的特点,可作为急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抢救 急性乙醇中毒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对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邓登 柯锋 +1 位作者 何太平 方林彬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11期1685-1686,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对短期(7 d)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7例(beclometha-sone,BDP 200μg tid,为二丙酸氯地米松组)或口服强的松8例(10~15 mg qd,为强的松组)的哮喘儿童(年龄11~14岁)以及非皮质激素治疗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对短期(7 d)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7例(beclometha-sone,BDP 200μg tid,为二丙酸氯地米松组)或口服强的松8例(10~15 mg qd,为强的松组)的哮喘儿童(年龄11~14岁)以及非皮质激素治疗8例的哮喘儿童为对照组),吸入BDP 6例或口服皮质激素5例的成年哮喘患者(年龄20~40岁)以及非皮激素治疗5例哮喘成人患者对照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osteocalcin)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①在哮喘儿童中,治疗前3组患者骨钙素差异无显著性.吸入BDP(24.99±4.71)μg/L或口服强的松(18.46±4.84)μg/L 1周后,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41±6.79)μg/L,P<0.05和P<0.01].吸入BDP前后骨钙素的变化值显著低于口服强的松前后骨钙素的变化值(P<0.01).②在哮喘成人中,治疗后仅强的松组骨钙素水平[(5.44±1.39)μg/L]显著低于非激素组[(7.05±3.53)μg/L,P<0.01].但BDP组治疗前[(7.30±3.55 μg/L)]与后[(6.04±2.83)μg/L]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还对长期(2个月)吸入小剂量BDP(200μg每日1次或2次)的患者进行了配对对照研究,发现吸入BDP 2个月后患者骨钙素[(28.54±5.24)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3.33±4.24)μg/L,P<0.05].结论提示吸入或口服治疗量的皮质激素可使骨钙素下降,有可能导致骨形成的抑制.但它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哮喘 血清骨钙素
下载PDF
感染性多系统器官衰竭19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邓登 柯锋 黄少兰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6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感染后患者各系统器官受累情况,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例感染性多系统器官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感染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及细菌两类,受累器官主要有肾脏17例(89.5%),肝脏12例(63.2%),周围循环衰竭、应激性... 目的探讨感染后患者各系统器官受累情况,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例感染性多系统器官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感染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及细菌两类,受累器官主要有肾脏17例(89.5%),肝脏12例(63.2%),周围循环衰竭、应激性溃疡各11例(57.9%),心脏受累、室颤和(或)心脏骤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少见(各2例,10.5%)。结论早期诊断与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救治感染性多系统和器官衰竭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多系统 器官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