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经穴皮肤温度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蔺福辉 何正保 +7 位作者 计姜逊 黄廷锐 任耀龙 李晓锋 翟明玉 颜大荃 何伟兰 唐德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2-15,20,共5页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图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经穴皮肤温度差异。方法:选取寒湿型、瘀血型、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以及健康无腰腿痛志愿者30例,分别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对相关经穴皮肤温度进行分析对比。结...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图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经穴皮肤温度差异。方法:选取寒湿型、瘀血型、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以及健康无腰腿痛志愿者30例,分别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对相关经穴皮肤温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腰阳关、大肠俞(左)、大肠俞(右)、肾俞(左)、膈俞(右)穴中,健康组与寒湿、瘀血、肾虚组证型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俞(右)、膈俞(左)、腰4夹脊(左)、腰4夹脊(右)、腰5夹脊(左)、腰5夹脊(右)、腰3夹脊(左)、腰3夹脊(右)、腰2夹脊(左)穴中,健康组与肾虚组和寒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1夹脊(左)、委中(左)、后溪(左)、大钟(左)穴中,健康组与寒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成像图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及针灸精准取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图 中医证型 经穴
原文传递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永 翟明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791-795,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部疾患中发病率高,常表现为颈、肩、上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致使中老年人饱受疾患折磨,且该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改变有年轻化发病趋势。西医非手术治疗该病常采取消炎镇痛、缓解神经根水肿等办法,不能有效解除压迫及...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部疾患中发病率高,常表现为颈、肩、上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致使中老年人饱受疾患折磨,且该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改变有年轻化发病趋势。西医非手术治疗该病常采取消炎镇痛、缓解神经根水肿等办法,不能有效解除压迫及高应力状态,症状易反复,难以达到患者期望值。而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术后恢复慢且经济负担重,患者接受程度普遍较低。自朱汉章教授1976年创造针刀伊始神经根型颈椎病便是针刀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用机制复杂,在病理生理、临床试验等层面已得到部分阐释。临床操作各有千秋,常表现为进针点定位选择之别。除单纯针刀疗法外,针刀搭配其他治疗方式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综合疗法如手法、药物、神经阻滞、针灸等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更多选项。经40余年的针刀医学实践阐明,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该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网等数据库有关文献,总结了针刀治疗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现从机理研究、操作方法、方案选择三个方面加以概述,便于为临床提供参考,促进针刀医学的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概述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敬勇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观察手术中手术切皮时至手术结束时的脉膊氧饱和度(SPO2...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观察手术中手术切皮时至手术结束时的脉膊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MRR),以及麻醉诱导所需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稳定性总体上优于对照组,但术中RR和SPO2,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可作为小儿上肢骨折适宜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患儿 七氟醚 臂丛神经阻滞 氯胺酮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贺旭 马雪峰 +2 位作者 刘恺 马鹏飞 阮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7年7月本院脊柱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0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病案资料,其中,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22例,未发生脑脊液漏者178例,以此归...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7年7月本院脊柱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0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病案资料,其中,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22例,未发生脑脊液漏者178例,以此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筛选出基线指标(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酗酒史等)和临床指标(滑脱部位、滑脱Meyerding分度、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和医生年资)中与脑脊液漏相关的因素,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0岁以上患者较70岁以下患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更高,吸烟者较不吸烟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更高,滑脱Meyerding分度为Ⅲ度和Ⅳ度者较Ⅰ度和Ⅱ度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更高,行PLIF者较TLIF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长期吸烟史、滑脱Meyerding分度、手术方式是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长期吸烟史、滑脱严重程度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脑脊液漏 独立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护士到新单位后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樊永红 王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护士/心理学
原文传递
手法整复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2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樊培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7期6638-6639,共2页
Bennett骨折是骨折线通过第1掌骨基底部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牵引容易复位,但复位难以维持。常因治疗不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拇指功能。我们自2003-2005年应用闭合穿针术治疗4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掌骨/损伤 骨折/外科学 腕关节 骨折固定术 石膏 外科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后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旭 马雪峰 +2 位作者 刘恺 马鹏飞 阮烨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后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10间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凸且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的100例患者。根据术前腰背肌力量的测试...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后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10间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凸且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的100例患者。根据术前腰背肌力量的测试结果分组。将可以完成"小飞燕"动作的45例患者作为A组,将不能完成"小飞燕"动作的55例患者作为B组。分别于入院首日、术后第3天和第24个月行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矢状位参数、骨盆参数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JOA评分和胸腰段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2组患者入院首日各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及ODI、JOA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各项参数和评分均有较好的改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矢状位参数中的SVA、TK、TLK、PJA较A组增大;骨盆参数中PT较A组增大、SS较A组减小;而ODI与VAS评分也较A组差。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方肌群的力量较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维持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的矢状位失衡纠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方肌群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舟状骨骨折13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林 郭威 郑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3753-3754,共2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舟状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13例患者,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并腕舟状骨骨折的移位程度分为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 13例随访10例,随访6个月~2 a,平均10个月。9例愈合,1例Ⅳ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舟状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13例患者,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并腕舟状骨骨折的移位程度分为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 13例随访10例,随访6个月~2 a,平均10个月。9例愈合,1例Ⅳ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桡骨茎突截除并腕舟状骨折处植骨可吸螺钉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愈合。腕关节背伸65°±3°,掌屈64°±2°,桡偏16°±3°,尺偏27°±4°,腕关节不稳1例,无腕舟状骨坏死。结论将桡骨远端骨折并腕舟状骨骨折分型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并发症 舟骨/损伤 舟骨/外科学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梦晖 邓丽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730-2731,共2页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0
作者 黄建红 张建平 曹国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0期4875-4876,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114例的护理
11
作者 樊永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3449-3450,共2页
关键词 髋置换关节成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骨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12
作者 邱红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7期4105-4106,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对护士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了防护的相应措施。结果手术室内的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护士身心造成危害。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积极的防护措...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对护士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了防护的相应措施。结果手术室内的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护士身心造成危害。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人力 职业病/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闭合穿针治疗肱骨干骨折68例分析
13
作者 孙勇 张卫红 +5 位作者 赫明堂 邓邦瑾 颜炳成 张军波 刘明勋 龚春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694-36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4/2007—08我们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入2枚斯氏针治疗肱骨干骨折68例,术后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结果:68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伤口均...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4/2007—08我们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入2枚斯氏针治疗肱骨干骨折68例,术后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结果:68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项痹病患者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谭萍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4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探讨项痹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项痹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项痹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项痹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均按临床常规方案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颈肩疼痛、眩晕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客观评价手法治疗护理结合运动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减少,其中实验组患者的颈肩疼痛及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内护理前后及组间护理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痹病患者护理中加强手法治疗护理及运动康复护理能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减轻患者颈肩疼痛、眩晕等症状,对促进病情康复、减少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治疗护理 运动康复护理 项痹病 颈肩疼痛 眩晕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辅助下郭氏撬接法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跟骨骨折68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彦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撬接法结合红桃消肿合剂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8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行全关节镜辅助下郭氏撬接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2周口服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新区中医院)院内制...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撬接法结合红桃消肿合剂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8例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行全关节镜辅助下郭氏撬接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2周口服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新区中医院)院内制剂——红桃消肿合剂。记录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治疗前后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优58例,良9例,差1例,平均评分92.6,优良率98.5%.无感染、皮肤愈合不良、神经损伤、腓骨长短肌腱激惹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郭氏手法及关节镜技术结合红桃消肿合剂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创伤小,缓解疼痛快,并发症少,能较理想地恢复患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红桃消肿合剂 关节镜 撬接法
原文传递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志刚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通过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针灸综合疗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彦平 王国林 樊培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不施加任何镇痛药物及麻醉,直接行手法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不施加任何镇痛药物及麻醉,直接行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比较2组复位前、中、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VAS评分。结果手法复位过程中及复位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72±0.9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6±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整复粉碎性Colles骨折,安全、有效,能很好缓解疼痛及因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小夹板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DR与多层螺旋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594-1595,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与多层螺旋CT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5例患者的56个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R检出43个病变股骨头,早期诊断有34个,其中I期3个,CT检出56个病变股骨头,发...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与多层螺旋CT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5例患者的56个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R检出43个病变股骨头,早期诊断有34个,其中I期3个,CT检出56个病变股骨头,发现47个早期ANFH,其中I期15个。结论 DR及CT成像均能对ANFH早期病变的发现和诊断,CT与DR相比,在病变显示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放射摄影术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与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梅 郑晓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患者 功能锻炼 老年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护理 常见 处理不当 多发 卧床
下载PDF
三维打印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政 李长树 +1 位作者 王平 卢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0-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三维打印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型)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8~59岁,平均37.4岁。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 目的:探讨分析三维打印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型)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8~59岁,平均37.4岁。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5例,Ⅵ型8例。术前均采用三维CT重建,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及关节面塌陷距离,三维打印1∶1实体模型,并在三维模型上模拟手术,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按术前计划进行手术。术后采用HSS评分、关节活动度、患者主观满意度及摄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HSS评分由术前(12.31±8.45)分提高至(85.21±7.3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23°±15.21°)提高至(122.32°±1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7例非常满意,5例患者满意,1例不满意。术后摄膝关节X线片,解剖复位10例,移位<2 mm 2例,移位>2 mm 1例。结论:三维打印术前规划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能提高手术准确性、安全性,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术前规划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