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月窒息新生儿横纹肌损伤及溶解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陈朝红 陈丽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1期145-146,共2页
目的:研究足月窒息新生儿横纹肌损伤及溶解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娩出后第1个24小时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4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22例,重度窒息20例)生后0~3小时血肌红蛋白(Mb)及血肌酸激酶(CK)的浓度变化,同时收集娩... 目的:研究足月窒息新生儿横纹肌损伤及溶解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娩出后第1个24小时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4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22例,重度窒息20例)生后0~3小时血肌红蛋白(Mb)及血肌酸激酶(CK)的浓度变化,同时收集娩出后第一个24小时尿量,并与15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横纹肌损伤及溶解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分娩方式和宫内窘迫等均为横纹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生后1分钟Apgar评分最为显著;窒息儿在出生早期CK与Mb均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性,与第1个24小时尿量成反比。结论:重度窒息患儿横纹肌损伤及溶解的发生率高达65%;对合并宫内窘迫、经阴道分娩、重度窒息患儿应积极防止横纹肌损伤及溶解的发生;重度窒息患儿第1个24小时尿量明显减少,应积极防治横纹肌损伤导致的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横纹肌溶解 血肌酸激酶 血肌红蛋白
下载PDF
校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朝红 张敏 +4 位作者 王文明 周平 刘方 肖善秋 卢光进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0周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9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各入选20例,于校正胎龄40周时分别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同期产科分娩、胎龄39~40周健... 目的初步探讨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0周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9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各入选20例,于校正胎龄40周时分别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同期产科分娩、胎龄39~40周健康对照组(分别入选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分娩组20例)生后5~7天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相比较。结果机械通气组吸气时间(TI,s)、呼气时间(TE,s)较阴道分娩组和非机械通气组明显延长[TI:(0.68±0.17)比(0.52±0.06)、(0.53±0.11),TE:(0.72±0.15)比(0.59±0.13)、(0.57±0.09),P<0.05],呼吸频率(RR,次/min)明显降低[(44.4±7.7)比(56.2±10.8)、(56.1±9.5),P<0.05)];两个早产儿组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容积(VPEF,ml)、达峰时间(TPEF,s)均低于阴道分娩组[TPEF/TE:(21.8±5.8)、(25.4±11.2)比(35.4±8.8),VPEF/VE:(24.4±2.9)、(26.8±8.1)比(33.8±7.3),VPEF:(5.5±1.2)、(6.0±1.1)比(6.7±1.2),TPEF:(0.15±0.10)、(0.14±0.04)比(0.20±0.05),P<0.05];剖宫产组平均吸气流速(MIF,ml/s)、平均呼气流速(MEF,ml/s)较阴道分娩组明显减低[MIF:(35.7±5.1)比(40.1±4.0),MEF:(31.8±6.7)比(36.4±7.0)P<0.05];各组TPEF/TE与VPEF/VE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剖宫产组0.990,阴道分娩组0.992,机械通气组0.933,非机械通气组0.990,P均<0.05。结论在校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接近正常同胎龄足月儿,气道发育比足月儿慢,出生早期行机械通气早产儿可能存在肺组织的代偿能力受限和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实验 机械通气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新生儿窒息后血肌红蛋白浓度升高在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朝红 陈睿 +4 位作者 陈丽芝 陈幽 吴志军 韩玉昆 卢光进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92-293,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后 蛋白浓度 肌红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肾功能损害 窒息新生儿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窒息新生儿血肌红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朝红 陈丽芝 +5 位作者 陈睿 吴香兰 徐芬 吴志军 韩玉昆 卢光进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肌红蛋白(Mb)及血肌酸激酶(CK)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出生3 h内入院的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测定生后0-3 h Mb和CK水平,同时检测生...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肌红蛋白(Mb)及血肌酸激酶(CK)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出生3 h内入院的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测定生后0-3 h Mb和CK水平,同时检测生后0-6 h第一次尿Mb,记录生后24 h内尿量,与无宫内窘迫、窒息及产伤的正常对照组(15例)及脐血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42例)出生早期CK与Mb均高于两个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Mb:(1071.8±736.1)μg/L比(266.8±189.9)μg/L,CK:(2990.7±625.8)IU/L比(995.7±595.1)IU/L,P均〈0.05];CK与Mb浓度呈正相关(重度窒息组r=0.468,轻度窒息组r=0.577,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脐血对照组CK与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血、尿Mb与生后1 m in Apgar和第1个24 h尿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7和-0.628,P均〈0.05)。结论应密切监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Mb和CK浓度变化,关注新生儿窒息后肌肉损伤的发生及重度窒息儿出生早期尿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血肌红蛋白 血肌酸激酶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胸腺淋巴体质猝死一例
5
作者 陈丽芝 陈朝红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胸腺淋巴体质 猝死 新生儿 APGAR评分 呼吸不规则 出生体质量 脐带绕颈 生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