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湘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5-79,21,共6页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胡湘荣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后秦的鸠摩罗什分别是汉末、西晋、东晋几个不同阶段著名的佛经翻译大师。尤其是鸠摩罗什,他以准确、流畅的“新译”,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树起了一座宏大的里...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胡湘荣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后秦的鸠摩罗什分别是汉末、西晋、东晋几个不同阶段著名的佛经翻译大师。尤其是鸠摩罗什,他以准确、流畅的“新译”,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树起了一座宏大的里程碑。他译的《维摩洁经》、《法华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品第 竺法护 上古时期 支谦 《诗经》 译经 佛教术语 “渐” 《维摩诘所说经》
下载PDF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续)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湘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2-86,共5页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续)胡湘荣二、只在旧译中出现的词语【习】上古时期,“习近”连文,专指亲幸的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尹文子·大道》:“内无专宠,外...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续)胡湘荣二、只在旧译中出现的词语【习】上古时期,“习近”连文,专指亲幸的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尹文子·大道》:“内无专宠,外无近习。”习、近同义连用,“习”有近义。“旧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第 鸠摩罗什 竺法护 支谦 《汉语大词典》 菩萨 译经 上古时期 现代汉语 程度副词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小说的表现性特征
3
作者 覃碧卿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71-73,共3页
新时期小说的表现性特征包括: 意识流的运用, 对故事的解构, 刻划典型心态, 象征的运用,
关键词 新时期 小说 表现性
下载PDF
论《白鹿原》的崇拜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善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白鹿原》体现出寓意深刻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思想观念。并借助神话的隐喻功能 ,表达主体的审美理想和感性诉求 。
关键词 《白鹿原》 崇拜意识 神话 自然祟拜 神灵崇拜 祖先崇拜 英雄崇拜
下载PDF
试析《大庄严论经》的被动句式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湘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50-52,共3页
试析《大庄严论经》的被动句式胡湘荣前言:笔者1990年考取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汉语硕士研究生,师从李维琦先生。其间不断得到周秉钧先生的关心和教诲,受益良多。毕业后调广东省江门教育学院,现任中文系副主任。身处异乡,谨以... 试析《大庄严论经》的被动句式胡湘荣前言:笔者1990年考取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汉语硕士研究生,师从李维琦先生。其间不断得到周秉钧先生的关心和教诲,受益良多。毕业后调广东省江门教育学院,现任中文系副主任。身处异乡,谨以此文纪念周先生逝世一周年。《大庄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式 中古汉语 “被”字句 被动意义 动作行为 十·五 “见”字 教育学院 主动者 “于”
下载PDF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
6
作者 张芹荪 《学海》 1997年第4期58-62,共5页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科林伍德认为艺术...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活动是科学、哲学、宗教活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丑 美学功能 现代艺术 艺术品 价值感 审美价值 精神结构 卡夫卡 艺术美 艺术表现
下载PDF
“换一种活法”的投机家——论两种社会的进取者七哥和于连
7
作者 谭作瑜 《社会科学家》 1988年第6期75-79,共5页
于连,人所共知,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名著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七哥,何许人也,中国当代女作家方方的《风景》里的中心人物。《风景》名气虽比不上《红与黑》,但七哥这个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复杂心态... 于连,人所共知,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名著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七哥,何许人也,中国当代女作家方方的《风景》里的中心人物。《风景》名气虽比不上《红与黑》,但七哥这个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复杂心态,刻画发人深思的人物命运,暴露社会的病态风景,也算是方方对当代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了。纵观于连和七哥的两种经历,我觉得他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缩影,因此本文斗胆把七哥这个小人物和大名鼎鼎的于连相提并论。于连生活的三个典型场景:小城维立叶尔资产阶级社会,省城贝尚松教士社会,首都巴黎贵族社会,最后上断头台,可以说领教了他的时代;七哥从底层小市民历难、农村苦练、大学觉醒,到爬上团省委的位置,活现当代中国的世态画面。不管于连终于上了断头台,还是七哥终于做了团省委,总让人感到心里不好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风景》 批判现实主义 当代中国文学 《红与黑》 典型场景 人物命运 司汤达 女作家 中心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