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术成功救治百草枯农药中毒的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惜遂 刘元生 +3 位作者 卢锡芝 郭光华 苏永忠 卢素春 《急诊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7-258,共2页
关键词 百草枯 农药中毒 血浆置换术 救治
原文传递
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敏 李玉光 +2 位作者 吴贤仁 陈协辉 陈广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24-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死灶,于用ISO后...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死灶,于用ISO后24,48 h杀死大鼠,取出心脏;用ISO后4周,先用MPA-V多导生理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随后杀死大鼠,取出心脏,通过免疫组化、HE染色和VG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心梗灶的CD34+细胞的浸润及心肌再生、心肌纤维化的情况。结果用ISO后4周,G-CSF动员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参数均比对照组改善。用ISO后24 h后,动员组大鼠心梗区可见CD34+细胞浸润,并有CD34+阳性的新生心肌细胞生长,4周后瘢痕组织少,心肌纤维化程度轻,心肌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结论急性心梗发生后,应用G-CSF能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向心梗灶内迁移、存活和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分化;并通过心肌再生、抑制缺血心肌纤维化和保护缺血心肌基本结构,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心肌再生
下载PDF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吴贤仁 黄林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用开放、随机对照方式 ,应用非诺贝特和多烯康治疗高脂血症 12周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有关检查结果及副作用。结果 非诺贝特组服药12周后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用开放、随机对照方式 ,应用非诺贝特和多烯康治疗高脂血症 12周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有关检查结果及副作用。结果 非诺贝特组服药12周后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胆固醇脂蛋白 (LDL C)水平与 0周比较分别降低 18 9% (P <0 0 1)、44 % (P <0 0 0 1)、13 % (P <0 0 5 ) ;多烯康组则分别降低 11%、19%、13 7% (P <0 0 5 )。非诺贝特组与多烯康组服药 12周时降低血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9 1%和 48 8% ,非诺贝特组显著优于多烯康组 (P <0 0 1)。结论 非诺贝特为高脂血症的有效治疗药物 ,安全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多烯康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卢娟娟 刘骏达 +1 位作者 张锦堃 周佩芳 《中国康复》 2001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残存肾功能关系 ,及其应用黄芪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32例 CRF患者分为 CRF1 (Ccr≤ 5 0 ml/ min) ,CRF2 (Ccr≤ 30 ml/ m in) ,CRF3(Ccr≤ 15 m l/ m in) ,分别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残存肾功能关系 ,及其应用黄芪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32例 CRF患者分为 CRF1 (Ccr≤ 5 0 ml/ min) ,CRF2 (Ccr≤ 30 ml/ m in) ,CRF3(Ccr≤ 15 m l/ m in) ,分别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进行计数 ,并用黄芪治疗前后进行对照。结果 CRF各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 (P<0 .0 1) ,与残存肾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P<0 .0 5 ) ,黄芪治疗前后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但树突状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减少 ,而且与残存肾功能有关。应用黄芪治疗后肾功能改善不明显 ,但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慢性肾功能衰竭 黄芪 中医药治疗 CRF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剂量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宋明 王东明 +1 位作者 林吉进 房小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83-1784,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疗法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8例病案资料。按尿激酶每天用量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组。所有患者使用尿激酶后用肝素 10 0mg/d静滴维持 ,疗程≤ 14d。观察再通时...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疗法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8例病案资料。按尿激酶每天用量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组。所有患者使用尿激酶后用肝素 10 0mg/d静滴维持 ,疗程≤ 14d。观察再通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P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血小板 (plat)、纤维蛋白原 (FIB) ,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再通时间比较 :小剂量组长于其他两组 ,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小剂量组再通率低于另两组 ,而大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则高于中、小剂量组。中等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血凝指标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中等剂量尿激酶 (2 0~ 5 0万U/d)加肝素能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等剂量 小剂量 尿激酶溶栓治疗 再通 大剂量 并发症 组长 结论 时间比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亚岑 唐雪琴 +2 位作者 李华桦 张长杰 杨艳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0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最快折返速度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安普贴薄膜治疗压疮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巧玉 温丽萍 蔡月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79,共2页
[目的]了解安普贴薄膜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带有压疮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用安普贴薄膜治疗,对照组用皮维碘软膏治疗,两组均按压疮护理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例压疮均治愈,观察组治愈时间(8.1±4.1)d,... [目的]了解安普贴薄膜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带有压疮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用安普贴薄膜治疗,对照组用皮维碘软膏治疗,两组均按压疮护理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例压疮均治愈,观察组治愈时间(8.1±4.1)d,换药次数(4.5±1.2)次;对照组治愈时间(9.9±2.3)d,换药次数(6.4±3.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安普贴薄膜治疗压疮,减少了换药次数,缩短了愈合时间,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压疮的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普贴薄膜 压疮 换药次数 愈合时间
下载PDF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欣 《辽宁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被误诊为心血管病的情况和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被误诊的老年甲亢性心脏病28例,分析本病被误诊的种类及原因。结果28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被误诊为心血管病的情况和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被误诊的老年甲亢性心脏病28例,分析本病被误诊的种类及原因。结果28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血管病。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甲亢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和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结论加强对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认识可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心脏病 老年人 误诊
下载PDF
磁共振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恋 黄红娥 刘忆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加权扫描(T2WI)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机对3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MS病例进行T1WI、T2加权扫描(T2WI)检查及DWI检查;并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结果①T2WI像共发现病灶455个,T1WI发现病灶378个,DWI检见病灶295个;②T1WI所显示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在慢性期可显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常规磁共振的MS病灶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评定MS病灶是否为急性期,是诊断MS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常规磁共振 弥散加权磁共振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巫顺秀 陈显光 李森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两组。灯盏细辛组 (34例 ) :用灯盏细辛注射液 30ml+生理盐水 (NS)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4d;复方丹参组 (34例 ) ...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两组。灯盏细辛组 (34例 ) :用灯盏细辛注射液 30ml+生理盐水 (NS)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4d;复方丹参组 (34例 ) :用复方丹参 2 0ml+NS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4d ;治疗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14d后 ,灯盏细辛组基本治愈率为 6 4 .71%明显高于复方丹参组的 32 .35 % (P <0 0 1) ;治疗后灯盏细辛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均P <0 .0 5 ) ;而复方丹参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降低血脂及血黏度 ,对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脂血症 灯盏细辛
下载PDF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登青 吴育彬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3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 50例脑出血患者按血钠水平分为高钠血症组 2 0例和对照组 1 30例 ,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高钠血症组死亡 1 3例 ,病死率 65 % ;对照组死亡 2 6例 ,病死率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 50例脑出血患者按血钠水平分为高钠血症组 2 0例和对照组 1 30例 ,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高钠血症组死亡 1 3例 ,病死率 65 % ;对照组死亡 2 6例 ,病死率 2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丘脑出血发生率 ,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空腹血糖≥ 6 .1mmol/L ,血细胞计数≥ 1 0 .0 g/L ,血压≥ 2 3 .9/ 1 4 .6Kpa,体温≥ 39℃及血肿破入脑室者百分比 ,高钠血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 ;其病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并发症 高钠血症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50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12
作者 詹美琼 陈惜遂 +1 位作者 李回军 温翠琪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1期1203-1204,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总结5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42例康复出院,4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或循环衰竭死亡,4例自动出院。结论对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总结5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过程。结果本组42例康复出院,4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或循环衰竭死亡,4例自动出院。结论对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联合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多数患者能安全、平稳的度过骨髓抑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重度骨髓抑制 护理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宋明 李玉光 +1 位作者 王东明 卢成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主要血管腔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纳入该研究。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主要血管腔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纳入该研究。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血管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61例)和双支病变组(45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再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53例)、Ⅱ型病变组(70例)、Ⅲ型病变组(13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HO-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blot对HO-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冠心病各亚组患者HO-1的表达情况。结果 HO-1表达于胞浆。冠状动脉病变组HO-1表达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三支病变组HO-1表达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HO-1表达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Ⅱ型及Ⅲ病变组的HO-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型病变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O-1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表达水平 冠状动脉病变 血红素氧合酶1 单支病变 三支病变 胞浆 形态 斑块 数量
原文传递
2种药物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性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舜卿 卢锡芝 陈晓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7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乳膏外敷治疗20%甘露醇外渗致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外周浅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对比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第3,5,7d...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乳膏外敷治疗20%甘露醇外渗致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外周浅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对比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第3,5,7d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聚维酮碘乳膏外敷治疗20%甘露醇渗漏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外渗性损伤 聚维酮碘乳膏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少彬 陈理明 陈俊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热休克蛋白(HSPs)主要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积聚、装配、运输和降解。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存在HSPs的过表达,本文主要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凋亡、肿瘤细胞耐药性和免疫方面综述HSPs与肿瘤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上的... 热休克蛋白(HSPs)主要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积聚、装配、运输和降解。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存在HSPs的过表达,本文主要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凋亡、肿瘤细胞耐药性和免疫方面综述HSPs与肿瘤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肿瘤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IL-10与IL-18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荣波 李森美 +2 位作者 吴丽萍 巫顺秀 郑俊忠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IL-10与IL-1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髓炎(EAE)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应用豚鼠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以豚鼠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免疫Wistar大鼠,在第11、18、25d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研究IL-10与IL-1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髓炎(EAE)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应用豚鼠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以豚鼠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免疫Wistar大鼠,在第11、18、25d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0与IL-18水平。结果EAE组的IL-10水平在疾病缓解期升高,IL-18的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在缓解期有所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L-10与IL-18在EA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IL-10 IL-18
原文传递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詹美琼 黎静 蔡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血液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0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情况。结果一次性插管全部成功,无穿刺并发症,1例导管脱落,无导管堵塞、深静脉炎、药物渗漏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使患...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血液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0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情况。结果一次性插管全部成功,无穿刺并发症,1例导管脱落,无导管堵塞、深静脉炎、药物渗漏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使患者无痛苦化疗,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而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血液病 化疗
下载PDF
环巴胺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朝晖 陈素钻 +4 位作者 俞晶 左丽萍 梁晓松 吴瑞暖 郭光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1046-1049,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环巴胺(cyclopamine)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EC9706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环巴胺,作用不同时间,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AO/EB双荧光染色观... 目的研究环巴胺(cyclopamine)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EC9706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环巴胺,作用不同时间,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药物作用于细胞后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对Gli-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相比,环巴胺对EC970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环巴胺对EC97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AO/EB双荧光染色显示,细胞体积缩小,皱缩变圆,边缘毛糙,形成不规则突起,细胞核凝集、固缩;环巴胺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达到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调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DMSO组,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显示,环巴胺可能是通过影响Gli-1蛋白的表达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其表达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DMSO组,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环巴胺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且Gli-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对食管癌的诊断、治疗以及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HEDGEHOG信号通路 环巴胺 细胞凋亡 Gli-1蛋白
原文传递
ROCK抑制剂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章昱 俞晶 +2 位作者 刘朝晖 吴瑞暖 陈素钻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株EC9706,加入20μmol/L的Y-27632溶液(实验组)及等体积的PBS(对照组)培养1 h,采用细胞计数、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 目的研究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株EC9706,加入20μmol/L的Y-27632溶液(实验组)及等体积的PBS(对照组)培养1 h,采用细胞计数、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v-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两组的比较。结果细胞计数、MTT、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Y-27632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与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Y-27632处理细胞1 h后,Cav-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OCK信号通路参与EC9706细胞生长与迁移的调节,Y-27632可以抑制EC9706细胞的生长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v-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 小窝蛋白-1 Y-27632
原文传递
聚氨酯胆管假体的制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建衡 郭光华 +2 位作者 张津 吴利标 刘婉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制作一种可以抗逆行感染的人工合成材料的胆总管替代品。方法 :采用医用级聚醚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E - 80B作假体 ,结构设计上采用了膈下气囊驱动的双层假体 ,两端口径呈上小下大喇叭形 ,涤纶吻合口。结果 :双层假体有类似蠕... 目的 :制作一种可以抗逆行感染的人工合成材料的胆总管替代品。方法 :采用医用级聚醚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E - 80B作假体 ,结构设计上采用了膈下气囊驱动的双层假体 ,两端口径呈上小下大喇叭形 ,涤纶吻合口。结果 :双层假体有类似蠕动的自律性排空机制 ,聚氨酯胆管假体内壁光洁 ,封闭性好。结论 :经体外试验和大动物实验 ,聚氨酯胆管假体较好地解决了胆汁淤积问题 ,已达到设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器官 胆管假体 制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