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一种法哲学思考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俊丰 姚志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6,共7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人格的问题,是解决人工智能所引起的诸多法律前沿争议的一大关键。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看,人工智能具有"近人性",这决定了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本质上之有无;从法律史的角度看,法律人格是一种社会建构,认可...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人格的问题,是解决人工智能所引起的诸多法律前沿争议的一大关键。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看,人工智能具有"近人性",这决定了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本质上之有无;从法律史的角度看,法律人格是一种社会建构,认可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并不以"人工智能是人"为前提;从人工智能的现状看,其已开始具有独立影响他人权利义务的能力,考虑认可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认可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保持一种开放性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人格 “近人性”
下载PDF
从副文本解读杨世彭《仲夏夜之梦》译本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边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99-110,共12页
副文本(paratext)是翻译文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够揭示出译本所不能说明的东西,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借杰拉德·热奈特(1997)提出的副文本理论,通过对杨世彭《仲夏夜之梦》中译本的副文本分析,解读杨译本所体现出来的... 副文本(paratext)是翻译文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够揭示出译本所不能说明的东西,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借杰拉德·热奈特(1997)提出的副文本理论,通过对杨世彭《仲夏夜之梦》中译本的副文本分析,解读杨译本所体现出来的译者翻译观、读者观、以及译本得以推介的原因,以期全面与客观地揭示该译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仲夏夜之梦》 杨世彭 译本价值
下载PDF
语法化研究前沿 被引量:1
3
作者 武俊辉 沈芬 《外语与翻译》 2019年第4期42-49,共8页
自Meillet(1912)提出语法化的概念以来,语法化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梳理语法化研究:1)单向性之争的实质;2)单向性的反例——去语法化;3)(去)语法化与频率之间的关系;4)(去)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的重新思考;5)语料... 自Meillet(1912)提出语法化的概念以来,语法化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梳理语法化研究:1)单向性之争的实质;2)单向性的反例——去语法化;3)(去)语法化与频率之间的关系;4)(去)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的重新思考;5)语料库方法在(去)语法化研究中的应用等,以期为未来语法化研究提供些许帮助。研究发现,作为语法化研究前沿的量化研究应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临界环境形式化,进而确定某个语言项的临界频率;二是如何将(去)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形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去语法化 临界频率 机制 语料库
下载PDF
风俗犯罪的处罚根据初论--以风俗犯罪正当化的考察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波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80,共16页
立法者在刑法中创制风俗犯罪主要是基于维护社会生活中善良风俗的考量,但是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单纯侵害社会生活中善良风俗的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和应否发动刑法对其予以规制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有赖于考察风俗犯罪的正当... 立法者在刑法中创制风俗犯罪主要是基于维护社会生活中善良风俗的考量,但是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单纯侵害社会生活中善良风俗的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和应否发动刑法对其予以规制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有赖于考察风俗犯罪的正当化。唯有侵害社会生活中善良风俗的行为犯罪化与风俗犯罪正当化的内涵相符,相关风俗犯罪的创制才是合理的,这是阐明风俗犯罪处罚根据的核心所在。风俗犯罪的正当化不仅与自由保障理念和法益保护理论具有重要关联,还与伤害原则、从属性原则以及罪刑均衡原则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犯罪 自由主义 法益 伤害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