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70
1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5 位作者
毛建仁
舒良树
沈加林
孙强辉
陈荣
陶奎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4-391,共8页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域转换
火成岩
早侏罗世
东南大陆边缘
花岗岩
中生代
探针技术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热水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
2
2
作者
汤志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0期90-92,共3页
以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热水铅锌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模型及找矿标志。对已取得的1∶1万化探异常和磁异常的评价,以及进一步提高铅锌矿普查效果,...
以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热水铅锌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模型及找矿标志。对已取得的1∶1万化探异常和磁异常的评价,以及进一步提高铅锌矿普查效果,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
区域地质
异常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70
1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毛建仁
舒良树
沈加林
孙强辉
陈荣
陶奎元
机构
中国
地质
调查
局
南京
地质
矿产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东
地勘局
七
二三
地质
大队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4-391,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中国东部大陆边缘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1130000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002005)成果之一。
文摘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关键词
构造域转换
火成岩
早侏罗世
东南大陆边缘
花岗岩
中生代
探针技术
地球化学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tectonic domains
igneous rocks
Early Jurassic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eastern China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热水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
2
2
作者
汤志军
机构
广东
地勘局
七
二三
地质
大队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0期90-92,共3页
文摘
以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热水铅锌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模型及找矿标志。对已取得的1∶1万化探异常和磁异常的评价,以及进一步提高铅锌矿普查效果,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热水
区域地质
异常特征
找矿标志
分类号
TV551.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邢光福
杨祝良
毛建仁
舒良树
沈加林
孙强辉
陈荣
陶奎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7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龙门热水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汤志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