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M孕妇龈下菌群分布和牙周健康指数与牙周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柯秋蕾 黄劲 +2 位作者 陈爱征 宋燕丰 苏小锋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龈下菌群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牙周健康指数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GDM孕妇120例(GDM组),以同期体检健康12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龈下...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龈下菌群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牙周健康指数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GDM孕妇120例(GDM组),以同期体检健康12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龈下菌群的分布和牙周健康指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GDM孕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水平(AL)、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中间普氏菌(Pi)(χ^(2)=182.751,P=0.000)、牙龈卟啉单胞菌(Pg)(χ^(2)=136.861,P=0.000)、福赛斯坦纳菌(Tf)(χ^(2)=116.182,P=0.000)、齿垢密螺旋体(Td)(χ^(2)=84.731,P=0.000)、伴放线聚集杆菌(Aa)(χ^(2)=90.641,P=0.000)、具核梭杆菌(Fn)(χ^(2)=72.681,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GDM组GI(t=8.820,P=0.000)、SBI(t=21.057,P=0.000)和AL(t=27.017,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2个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发生牙周炎的GDM孕妇GI(t=2.514,P=0.013)、SBI(t=3.556,P=0.001)、AL(t=6.183,P=0.000)显著高于牙周正常孕妇,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孕妇发生牙周炎与GI、SBI和AL有显著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526、0.498、0.745,P=0.000)。结论GDM孕妇龈下菌群以Pi、Pg、Tf、Td、Aa、Fn为主,其牙周健康指数与牙周病发病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龈下菌群 牙周炎 牙周健康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少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1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正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B组采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正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B组采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矫治后牙周健康状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治6个月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探诊深度(SPD)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较好,能够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传统固定矫治 牙周健康
下载PDF
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林少萍 宋燕丰 +1 位作者 潘惠龄 黄志婷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210例双颌前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为紊乱组...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210例双颌前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为紊乱组(n=39)和非紊乱组(n=17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Nomogram模型,Nomogram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校正曲线验证,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紊乱组患者年龄低于非紊乱组(P<0.05);紊乱组女性比例、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夜磨牙或紧咬牙比例、根管治疗史比例、偏侧咀嚼比例、咬合异常比例均高于非紊乱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AS、SDS的AUC值分别为0.908、0.877、0.87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岁、50分、55分。年龄(≤26岁)、性别(女)、SAS(>50分)、SDS(>55分)、夜磨牙/紧咬牙(有)、偏侧咀嚼(是)、咬合异常(是)是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C-index为0.718(95%CI:0.523~0.911)。观测值与预测值间一致性良好。Nomogram模型预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阈值>0.21,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SAS、SDS、夜磨牙/紧咬牙、性别、偏侧咀嚼、年龄、咬合异常。结论 本研究基于年龄、性别、SAS、SDS、夜磨牙/紧咬牙、偏侧咀嚼、咬合异常,构建了预测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Nomogram模型,该模型对于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识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ogram模型 双颌前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