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iO_(2)/KCC-1固相萃取的亲水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南极磷虾磷脂
1
作者 张欣彤 唐光治 +7 位作者 沈清 雷敏 谭舒萍 林碧玲 周瑞淇 梁秀碧 郭莲仙 李林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8-177,共10页
以自制钛基树枝状纤维形SiO_(2)(TiO_(2)/KCC-1)纳米材料作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填料对南极磷虾中的磷脂进行纯化,采用亲水色谱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磷脂组学分析。选取南极磷虾中最主要的4类磷脂(磷... 以自制钛基树枝状纤维形SiO_(2)(TiO_(2)/KCC-1)纳米材料作为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填料对南极磷虾中的磷脂进行纯化,采用亲水色谱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磷脂组学分析。选取南极磷虾中最主要的4类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共检测到291种磷脂,比已报道的方法多近1倍。在这些磷脂中,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占总磷脂含量的54.73%,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占总磷脂含量的26.17%。南极磷虾中共检出PC 75种、PE 120种、PI 54种、PS 42种。其中PC(40:6)(41.63%)、PE(36:0)(39.77%)、PI(38:3)(80.05%)、PS(36:1)(81.62%)在4类磷脂中的含量最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PE处理前后磷脂种类有明显差异,Ti O_(2)/KCC-1材料对磷脂的富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PC(18:0/18:0)、PE(16:0/18:1)、PI(16:0/18:2)等富集作用明显。PC、PE和PS的检出限均为0.05μg/g,PI的检出限为0.01μg/g,4种磷脂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89%~5.05%之间,回收率在87%~112%之间。该方法专一性强、提取效率高、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在生物样本中磷脂的提取、纯化及其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树枝状纤维形SiO_(2) 固相萃取 亲水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南极磷虾 磷脂
下载PDF
磷脂在工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欣彤 张彬 +1 位作者 梁聪敏 李林秋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9,59,共4页
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主要分为磷酸甘油酯和鞘磷脂两大类。磷脂甘油酯中常见的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目前这些磷脂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同时人们已发现... 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主要分为磷酸甘油酯和鞘磷脂两大类。磷脂甘油酯中常见的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目前这些磷脂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同时人们已发现其存在于所有机体细胞中,磷脂在细胞中常与其他物质以结合状态存在,加上其两亲性的性质,使得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学功能。介绍了磷脂在各行业的应用进展,为磷脂未来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磷脂酰胆碱 工业应用
下载PDF
应用正交实验优化扁藻胞外多糖硒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梓茂 温俊昊 +4 位作者 潘荣华 魏文滨 黄永梅 罗辉 吴斌华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正交实验优化扁藻胞外多糖的硒化工艺。方法低温蒸馏浓缩扁藻培养液,分离、纯化扁藻胞外多糖,以正交实验分析影响扁藻胞外多糖硒化的因素,分别检测扁藻胞外多糖和硒化扁藻胞外多糖的紫外吸光度和红外吸光度。结果正交实验显示... 目的探讨正交实验优化扁藻胞外多糖的硒化工艺。方法低温蒸馏浓缩扁藻培养液,分离、纯化扁藻胞外多糖,以正交实验分析影响扁藻胞外多糖硒化的因素,分别检测扁藻胞外多糖和硒化扁藻胞外多糖的紫外吸光度和红外吸光度。结果正交实验显示最佳多糖硒化工艺为:反应时间为8 h,硝酸质量分数为3%,多糖和亚硒酸钠的质量比为1:1.2,超声功率为70 W。扁藻胞外多糖与硒化扁藻胞外多糖样本经紫外线检测提示均无蛋白质杂质,红外吸光度扫描显示扁藻胞外多糖为吡喃型多糖,以共价键形式连接的硒化多糖修饰成功。结论以正交实验统计方法筛选扁藻胞外多糖硒化工艺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藻 胞外多糖 硒化修饰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莞香茶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文 戴昕彤 +3 位作者 何权 黄娟 刘雨果 李林秋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52-54,57,共4页
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建立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Cu^(2+)还原力和总体外抗氧化模型考察两种品牌莞香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莞香茶1黄酮类化合物清除ABTS^(+)·、DPPH·和还原Cu^(2+)的IC50分别为(5... 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建立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Cu^(2+)还原力和总体外抗氧化模型考察两种品牌莞香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莞香茶1黄酮类化合物清除ABTS^(+)·、DPPH·和还原Cu^(2+)的IC50分别为(5.651±0.031),(8.633±0.064),(4.450±0.096)μg/mL,莞香茶2的IC50则分别为(4.752±0.216),(5.465±0.047),(4.639±0.066)μg/mL;莞香茶1、莞香茶2与维生素C的FRAP值分别为0.218,0.279与0.180 mmol/L。莞香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与维生素C相当的强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且莞香茶2强于莞香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莞香茶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