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 被引量:108
1
作者 昝启杰 王勇军 +2 位作者 王伯荪 廖文波 李鸣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杂草 薇甘菊 分布 危害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鸣光 鲁尔贝 +5 位作者 郭强 昝启杰 韦萍萍 蒋露 徐华林 钟填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40-3251,共12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的新个体、种子量巨大且极易扩散,喜入侵次生植被。物理清除适用于小面积,对大面积出现的薇甘菊不应采用。化学防除主要用于应急,但未能改变适于薇甘菊生长的生境,薇甘菊仍可能在数年后再次为害。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效果很好。群落改造能一劳永逸地解除薇甘菊的危害,但只适用于宜林地,且成本较高。天敌控制和植物化感防治都尚在探索阶段。未来还应发掘有效天敌,研发综合防治措施,揭示宏观分布规律。薇甘菊防治的正确策略是:对于已形成区域性危害的薇甘菊,根除已经不可能,应采取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清除 除草剂 田野菟丝子 群落改造 示范样地
下载PDF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桂珠 王勇军 黄乔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由红树林、基围鱼塘洼地、陆域林地和外海域滩涂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互相依存,维持着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主要生物有植物、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昆虫等。本文研究了...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由红树林、基围鱼塘洼地、陆域林地和外海域滩涂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互相依存,维持着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主要生物有植物、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昆虫等。本文研究了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多样性 鸟纲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外域恶性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炜银 王伯荪 +3 位作者 廖文波 李鸣光 王勇军 昝启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84-1688,共5页
薇甘菊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 ,原产于热带美洲 ,现已入侵到南亚、太平洋地区及我国华南地区 .文中对薇甘菊的形态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
关键词 外域恶性杂草 薇甘菊 研究进展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生态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昝启杰 王伯荪 +3 位作者 王勇军 廖文波 李鸣光 徐华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3,共4页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Yuncker控制薇甘菊危害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95 %降低到 18%~ 2 5 % ,较好...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Yuncker控制薇甘菊危害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95 %降低到 18%~ 2 5 % ,较好地控制住薇甘菊的危害 ,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而不会致死样地内其它植物 ,虽能在 83种植物 (占样地植物的 74 1% )上寄生生长 ,但对其中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无明显影响 ,它们的长势正常 ;仅有包括 8种菊科植物在内的 15种草本植物 (其中 12种为外来有害杂草 )会受到田野菟丝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 ,初步认为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的方法基本上是可行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菟丝子 薇甘菊 杂草控制 生态评价 寄生植物 杂草防治
下载PDF
深圳福田秋茄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毛子龙 杨小毛 +4 位作者 赵振业 赖梅东 杨道运 吴纯玲 徐华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9-1199,共11页
滨海红树林的生产力极高,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碳循环的系统测定却鲜见报道。以深圳福田秋茄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内滩天然林、中滩和外滩人工林的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的碳密度和净增量,以及植... 滨海红树林的生产力极高,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碳循环的系统测定却鲜见报道。以深圳福田秋茄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内滩天然林、中滩和外滩人工林的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的碳密度和净增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进行了实际观测,并探讨了土壤有机碳来源,初步构建了秋茄林沿不同滩位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秋茄林的碳密度在234.58~694.46 t.hm^-2之间,其中植被碳密度为44.54~239.51 t.hm^-2,凋落物和粗木质残体碳密度为2.02~24.56 t.hm^-2,土壤碳密度(深度为50 cm)为188.02~430.39 t.hm^-2,生态系统碳密度整体上表现为自内滩向外滩降低的趋势。在研究时段内,3个滩位的植被碳密度净增量为4.31~13.28 t.hm^-2.a^-1,凋落物和土壤碳密度没有显著变化。红树林的凋落物生成量为2.17~10.55 t.hm^-2.a^-1,约有49.94~94.01%通过食草动物、冲入海洋和腐烂分解等途径消耗。植被呼吸量为2.20~12.08 t.hm^-2.a^-1,土壤微生物的异氧呼吸量为0.25~1.61 t.hm^-2.a^-1,甲烷排放为0.09~0.31 t.hm^-2.a^-1,土壤有机碳输入约18.99%~44.43%来自植被内源输入,其余来源于海洋碳输入。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8.68~35.91t.hm^-2.a^-1之间,约有47.38%~74.08%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6.48~23.84 t.hm^-2.a^-1)。碳平衡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内滩的天然林是个很大的碳汇,约20.08 t.hm^-2.a^-1,中滩和外滩的人工林碳汇量分别为9.98 t.hm^-2.a^-1和4.03 t.hm^-2.a^-1。相对于陆地森林,秋茄红树林有着显著的碳汇效益,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碳储量 碳循环 深圳福田
下载PDF
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和防效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罡 昝启杰 +4 位作者 赵淑玲 肖宇宙 王勇军 徐华林 彭辉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是危害马鞭草科澳洲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 var.austrasica)的主要害虫.在深圳红树林一年发生6—7代,每个世代25—32d,其中幼虫历期13—16d,蛹5~6d,成虫7~10d,卵3—5d.幼虫剥食海榄雌的叶... 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是危害马鞭草科澳洲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 var.austrasica)的主要害虫.在深圳红树林一年发生6—7代,每个世代25—32d,其中幼虫历期13—16d,蛹5~6d,成虫7~10d,卵3—5d.幼虫剥食海榄雌的叶肉,8月低龄幼虫蛀食嫩芽及种子,10月低龄幼虫开始在嫩芽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爆发的第2代和第3代密度较大,造成海榄雌大面积危害.在室内,用Bt感染2龄海榄雌瘤斑螟,致死浓度(C)-死亡几率值(Y)测定的回归线为Y=4.66+1.78C,80%的致死浓度LC80为4.60IU/mL;致死时间(T)-死亡几率值(Y)测定的回归线为Y=4.305T-1.51,80%的致死时间LT80为50.86h.在林间,用8—10IU/mL的Bt稀释液喷雾对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实验,平均防效为9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榄雌瘤斑螟 BT 毒力 防治效果 红树林 天敌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跃林 宁天竹 +5 位作者 徐华林 王俊 杨方方 张倩媚 张佩霞 任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9,共9页
对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总价值4 894.4万元,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功能价值约10.74万元/hm2a,其中红树林价值2 702.4万元,河道价值282... 对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总价值4 894.4万元,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功能价值约10.74万元/hm2a,其中红树林价值2 702.4万元,河道价值282万元,淤泥滩涂价值674万元,海域价值1 840万元,基建填土区观光旅游价值260万元,林地价值76万元。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生产生态系统产品等9个分项的总和为2 928万元。对环境氮与磷的去除价值、重金属吸附价值、二氧化碳固定和氧气释放价值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净化功能价值共占14.2%。深圳湾的所有红树林类型中,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生态系统类型单价最大值为12.3万/hm2a。深圳市梧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076 4~1.148 4万元/hm2a,显著低于本研究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占单位面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10%。香港米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3.7万港元/hm2a)高于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约高出21%。改造后的深圳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预期可达7 243.4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
下载PDF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及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莉娜 陈里娥 +3 位作者 韦萍萍 李喻春 廖文波 昝启杰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重要湿地,也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社会价值极其重要。由于受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阻隔、湿地水环境污染、基围鱼塘功能退化、滨海河口河道硬质化、虫害频繁爆发等,...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重要湿地,也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社会价值极其重要。由于受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阻隔、湿地水环境污染、基围鱼塘功能退化、滨海河口河道硬质化、虫害频繁爆发等,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采用生态学和环境学常规调查方案,分析了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找出了导致其功能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对策,如改变边防巡逻道路线、建立生态通道,控制水污染、加强水动力交换,改造基围堤埂、完善鱼塘生态功能,改造凤塘河硬质河道、合理规划河岸植物,增加堤岸植物多样性、营造昆虫天敌适生的植物环境等对策,以期恢复原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红树林 生态问题 修复 深圳
下载PDF
薇甘菊的危害与田野菟丝子的防除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昝启杰 王伯荪 +3 位作者 王勇军 张军丽 廖文波 李鸣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2-828,共7页
通过对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危害并有田野菟丝子 (Cuscutacampestris)生长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薇甘菊的危害极其严重 ,对各样地的覆盖度高达 75 %~ 95 % ,样地共有 111种植物 ,其... 通过对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危害并有田野菟丝子 (Cuscutacampestris)生长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薇甘菊的危害极其严重 ,对各样地的覆盖度高达 75 %~ 95 % ,样地共有 111种植物 ,其中属于重度危害 (III级 )和极重度危害 (IV级 )的植物达 4 0种之多 ,占总数的 36 % ,不受危害(0级 )或轻度危害的植物仅两种。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 95 %降低到 15 %~ 2 5 % ,较好地控制了薇甘菊的危害 ,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菟丝子 薇甘菊 控制 危害 杂草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害虫种类、防控现状及成灾原因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志刚 戴建青 +2 位作者 叶静文 徐华林 韩诗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9-1118,共10页
红树林湿地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我国红树林陆续出现多种害虫种群暴发成灾的现象,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归纳了近20年来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较严重的有海榄雌瘤斑螟Acroba... 红树林湿地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我国红树林陆续出现多种害虫种群暴发成灾的现象,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本文归纳了近20年来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较严重的有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白囊袋蛾Chalioides kondonis,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和小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等;对红树林虫害的防控现状进行总结,目前开展的防控工作主要以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为主,结合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手段的运用,对暴发期的害虫种群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昆虫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对害虫种群的成灾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最终提出以虫害可持续控制为目标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生境调控策略,以期为提高红树林湿地虫害管理水平以及促进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害虫 防控现状 成灾原因 虫害可持续控制
下载PDF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许会敏 叶蝉 +3 位作者 张冰 徐华林 辛国荣 廖文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4-869,共6页
对特呈岛红树林植被进行多次和全面的调查,通过采用格子样的方法,选取面积为100~800 m2的样地,每片样地再分成若干10 m×10 m的样方,对红树林样地内的植物进行每木测量,记录各植物的种名、胸径、高度、冠幅等,并进行重要性以及多... 对特呈岛红树林植被进行多次和全面的调查,通过采用格子样的方法,选取面积为100~800 m2的样地,每片样地再分成若干10 m×10 m的样方,对红树林样地内的植物进行每木测量,记录各植物的种名、胸径、高度、冠幅等,并进行重要性以及多样性等常规的群落分析,判定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特征以及研究其演替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面积较大的群落主要有3个类型,即白骨壤群落(Avicennia marina)、白骨壤+红海榄群落(Avicennia marina+Rhizophora stylosa)、白骨壤-桐花树群落(Avicennia marina-Aegiceras corniculatum);其它面积较小的群落有: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桐花树群落(vicennia marina+Rhizophora stylosa-Bruguiera gymnorrhiza+Aegiceras corniculatum)、红海榄+木榄群落(Rhizophora stylosa+Bru-guiera gymnorrhiza);②在3个主要群落中,优势种的苗木和小树相对较少,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③各群落的Simpson指数关系为:白骨壤+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木榄群落﹥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桐花树群落﹥白骨壤群落;白骨壤群落的重要值为300,为典型的单优群落;④特呈岛的白骨壤群落是中国该类群落中面积最大的,目前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并且红树林外缘的白骨壤枝干在波浪冲刷或人为原因下,受到较严重的侵蚀,其幼树在林外缘基本无法存活,需要加强保护,对其生理生态学特征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特呈岛 红树林 白骨壤 群落分析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19
13
作者 高阳 蔡立哲 +3 位作者 马丽 徐华林 王勇军 昝启杰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2002年1月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0~10、10~20、20~30cm层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羽须鳃沙蚕主要分布在10~20cm层,奇异稚齿虫、德氏狭口螺、尖刺樱虫、寡鳃齿吻沙蚕、莫顿长尾虾、沼蚓和小头虫主要分布在0~1... 2002年1月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0~10、10~20、20~30cm层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羽须鳃沙蚕主要分布在10~20cm层,奇异稚齿虫、德氏狭口螺、尖刺樱虫、寡鳃齿吻沙蚕、莫顿长尾虾、沼蚓和小头虫主要分布在0~10cm层.大型底栖动物在0~10cm层呈高密度分布是各种类型潮间带生物分布的共性,其原因是沉积物越深含氧量越低、食物越少.大型底栖动物个体的分布深度与其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大型底栖动物 红树林潮滩 垂直分布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群落演替 被引量:22
14
作者 卢群 曾小康 +4 位作者 石俊慧 陈里娥 周凯 雷安平 昝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662-4671,共10页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5个种类组成。(2)演替早期(4 a)群落高度增长较快,之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至17 a时趋于稳定,之后增长速度缓慢。(3)4 a和17 a的群落立木级均分布在Ⅱ级—Ⅳ级,56 a和73 a的群落立木均达到最高级Ⅴ级,该两群落立木在Ⅱ级—Ⅴ级均有分布。(4)随着演替的进展,除了73 a群落盖度较56 a群落稍有下降外,其它演替群落盖度逐渐增加;群落胸高断面积表现出与盖度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个体密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断提高,群落优势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群落变化及演替为: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群落 演替 群落动态
下载PDF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深圳湾的引种驯化试验 被引量:20
15
作者 廖宝文 郑松发 +2 位作者 陈玉军 郑德璋 昝启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Several arboreal mangrove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Hainan Island, Zhan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Australia and etc. to Shenzhen Bay.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ld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Sonneratia... Several arboreal mangrove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Hainan Island, Zhan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Australia and etc. to Shenzhen Bay.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ld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Sonneratia apetala \% could develop and blossom well in Shenzhen Bay. \%S.caseolaris\% had comparatively weak coldresistance, but in warm habitat it could pass the winter smoothly. At the age of seven, \%S.caseolaris\% blossomed and the mean tree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reached 9\^9?m and 22 cm respectively. The cold resistance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with years. \%Bruguiera sexangula\% grew and developed well because of a cold resistance with of an increasingly strong to medium at the seedling stage. The mean height of 7yearold trees was 2 8 m. Its propagules(plumular axis) would exist for about 36 days at about 5℃, but injured for too long time. \%B.stylosa\% could pass the winter smoothly in specific warm habitat, the cold resistance in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 and the trees could blossom. \%Avicennia marina\% var. \%australasica\% had a relatively strong cold 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But seedlings tended at the forward mudflat would die for duck gnawing. Some seedlings planted in the higher area of mudflat could grow very well and blossom partly. Neither \%R.apiculata\% nor \%Nypa fruticans\% acclimated in Shenzhen Bay (which with high latitude and low temperature). \%B.parviflora\% introduced from Australia was required to observ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深圳湾 引种 驯化试验 海桑 海莲 红海榄 抗寒性 生长发育 适应性
下载PDF
薇甘菊对内伶仃岛植被危害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先叶 王伯荪 +4 位作者 李鸣光 廖文波 周云龙 昝启杰 王勇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0-354,共5页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具有较大郁蔽度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轻微,而仅由2个优势种组成结构简单且郁蔽度很小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较严重.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垂直高度越大、片层越丰富,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越小;群落物种越丰富,群落密度越大,个体受害比例越小;群落中其他藤本盖度越大,个体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危害 群落类型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内伶仃岛 广东省
下载PDF
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氮磷分布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乔永民 谭键滨 +3 位作者 马舒欣 赵建刚 吴苑玲 杜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采自深圳湾红树林秋茄湿地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M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含量及其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结合210Pb沉积物年代测定技术,探究了近60 a来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来源。结果表明深... 对采自深圳湾红树林秋茄湿地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M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含量及其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结合210Pb沉积物年代测定技术,探究了近60 a来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来源。结果表明深圳红树林秋茄湿地的沉积速率为1.26 cm/a,TOC、TN和T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44%~1.41%、609.67~1 562.34 mg/kg和95.93~823.18mg/kg。随着深度增加TOC含量呈递减趋势,但在70 cm处会出现一高值。TN和TP的垂直分布格局相似,随深度增加含量递减,其中40 cm以下,递减幅度增大至底层出现最低值。通过C∶N、C∶P和N∶P的比值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来源,结果表明深圳红树林秋茄湿地有机质主要来自浮游生物,氮磷的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此后城市污染逐步取而代之成为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沉积物 总有机碳 氮磷 红树林湿地
下载PDF
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戴建青 李军 +3 位作者 李志刚 吕欣 徐华林 韩诗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65-67,共3页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 红树植物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近年来,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对整个红树林海榄雌种群造成严重危害,对湿地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对红树林地区生物及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危害、不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的有效的害虫防控技术模式,2007—2009年采用寄生蜂、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生物导弹"结合Bt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对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导弹"防治区和Bt防治区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从防治前57.1%和67.7%下降到31.9%和38.1%,几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44.3%~74.2%,使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榄雌 海榄雌瘤斑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梁启英 昝启杰 +1 位作者 王勇军 李鸣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该文分析了薇甘菊的治理难度,概述了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方面综合防治薇甘菊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薇甘菊 防治 技术
下载PDF
深圳湾红树植物木榄种源筛选早期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廖宝文 陈玉军 +3 位作者 郑松发 郑德璋 昝启杰 王勇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0-665,共6页
分别从海南省的三亚、文昌、琼山,广西的防城,广东省的雷州、廉江和深圳采集木榄胚轴,同时种植在深圳湾作种源试验。通过4a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 分别从海南省的三亚、文昌、琼山,广西的防城,广东省的雷州、廉江和深圳采集木榄胚轴,同时种植在深圳湾作种源试验。通过4a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90.0%、1.54m、4.97cm、1.358kg,比表现最差的文昌种源分别提高17.8%、17.3%、12.2%、55.9%,比本地的深圳种源分别提高5.5%、18.2%、9.0%、6.1%。根据种源综合评定结果,各种源的优劣排列顺序为:琼山、廉江、深圳、三亚、防城、雷州、文昌。鉴于文昌、雷州种源在深圳湾适应性差,不宜在本地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早期试验 木榄 种源 生长量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