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1
作者 梁锦锋 陈汉波 +3 位作者 黄怀 李兴科 刘初容 符碧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685-688,75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n=49)和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r TMS,n=49)。对比两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NLRP3mRN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治疗PSCI,可有效减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NLRP3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肩关节半脱位矫形器的设计及其3D打印成品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汉波 吕晓 +5 位作者 燕铁斌 丁丽娟 林瀚波 陈思廖 秋霞 黄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为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设计一款新型矫形器。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打印一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的新型矫形器——肘前臂托,并将此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应用于脑卒中后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 目的:为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设计一款新型矫形器。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打印一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的新型矫形器——肘前臂托,并将此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应用于脑卒中后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患者分别佩戴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并分别在佩戴前、佩戴后即刻以及佩戴后30min拍摄半脱位肩关节坐位下的正位X线片,测量X线片肩峰下缘至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比较这2种矫形器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复位效果。结果:对于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佩戴这2种矫形器后的即刻均可以达到复位目的,30min后传统肩吊带的复位作用明显减弱,佩戴肘前臂托的复位仍然有效。肘前臂托支撑稳定,持续时间长,佩戴舒适。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研制的此款肘前臂托设计可行,测试效果好,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矫形器 肘前臂托
下载PDF
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型颈椎病1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招文婷 钟正 +2 位作者 黄泳 张新斐 欧阳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部位颈夹脊穴深刺,行导气手法,5次为1疗程,评估患者个人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达49%,显著有效率达31%,症状改善率达14%,6%为无效...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部位颈夹脊穴深刺,行导气手法,5次为1疗程,评估患者个人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达49%,显著有效率达31%,症状改善率达14%,6%为无效,有效率为94%。首次治疗后、疗程治疗后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夹脊 神经根型颈椎病 导气针法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病人的睡眠特征与护理策略
4
作者 唐霞 刘宝珠 +1 位作者 吴凤竹 刘初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383-384,共2页
目的系统分析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病人的睡眠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纳入34例MSA病人,收集病人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果。结果大多数的MSA病人... 目的系统分析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病人的睡眠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纳入34例MSA病人,收集病人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果。结果大多数的MSA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不踏实、多梦、易醒、难再入睡及早醒。PSG检查提示最终确诊合并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比例为41.18%,合并周期性腿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PLM)的比例为32.35%,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比例为47.06%。结论 MSA病人的睡眠障碍较严重,且形式多样。所有病人应进行PSG检查以识别不同的睡眠障碍,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睡眠障碍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周期性腿动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持续植物状态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文胜 成丽娜 +7 位作者 倪莹莹 李松涛 赵春梅 邓丽霞 陈楷哲 欧阳兵 林瀚波 王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影像学特征,分析MRS对PVS预后判断能力。方法对病例组(PVS患者28例)治疗前行MRS检查,测定丘脑、基底节NAA/Cr、Cho/Cr、NAA/Cho的比值,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比差异,对所测结果... 目的研究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影像学特征,分析MRS对PVS预后判断能力。方法对病例组(PVS患者28例)治疗前行MRS检查,测定丘脑、基底节NAA/Cr、Cho/Cr、NAA/Cho的比值,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比差异,对所测结果与临床综合治疗后PVS总疗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丘脑、基底节可视损伤区MRS表现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观正常区MRS表现与对照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该差异性导致丘脑NAA/Cr、NAA/Cho比值以及基底节NAA/Cr比值与PVS总疗效评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MRS在PVS预后中的作用具有非常好的价值和潜力,丘脑表观正常区及NAA/Cr比值可作为较好的感兴趣区及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持续植物人状态
原文传递
欧阳群脑病针灸处方临床运用
6
作者 郑禹 林育珊 +2 位作者 黄泳 张新斐 欧阳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欧阳群教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医学中的临床解剖和康复医学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组成了脑病针灸方。本文介绍其组方,并讨论其特点。
关键词 脑病 针灸处方 经验 欧阳群
下载PDF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 被引量:111
7
作者 倪莹莹 王首红 +21 位作者 宋为群 李百强 陈建良 冯珍 郭兰 何志捷 黄怀 姜丽 寇秋野 刘宏亮 刘惠宇 陆晓 邱炳辉 石广志 万春晓 王于领 卫小梅 吴军发 许媛 杨翃 曾嵘 周君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4,共8页
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 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康复 专家 中国 抢救成功率 工作模式 医疗行为 医学研究
下载PDF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 被引量:105
8
作者 倪莹莹 王首红 +21 位作者 宋为群 李百强 陈建良 冯珍 郭兰 何志捷 黄怀 姜丽 寇秋野 刘宏亮 刘惠宇 陆晓 邱炳辉 石广志 万春晓 王于领 卫小梅 吴军发 许媛 杨栩 曾嵘 周君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第三部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不同程度降低或丧失。意识障碍根据觉醒障碍程度分为:嗜睡(somnolence)、... 第三部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不同程度降低或丧失。意识障碍根据觉醒障碍程度分为:嗜睡(somnolence)、昏睡(stupor)、昏迷(coma),根据意识内容障碍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康复 专家 中国 意识障碍 觉醒障碍 感知能力 环境刺激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脑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倪莹莹 邓丽霞 +3 位作者 邱承尧 汪文胜 马梦良 刘云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高压氧、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高压氧、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双侧天柱、完骨(主电极)、内关穴(辅助电极)治疗,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 d及治疗结束后1 d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波普(MRS)检查观察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治疗前后平均流速改变(Δ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碱复合物/肌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可明显改善PVS患者脑循环及脑代谢,有可能提高临床促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脑电仿生电刺激 脑血流速度 脑代谢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军涛 林阳阳 +4 位作者 燕铁斌 梁慧英 吕晓 何晓阔 眭明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6-722,共7页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在跑轮中适应3天(剔除运动量不能达到每天270m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接扎,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模型,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自主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跑轮(直径31.8cm,宽度10cm,旋转阻力约相当于100g物体的重力)上自由运动,用传感器记录跑过的圈数,每天270圈;强迫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电动跑轮(直径31.8cm,长度40cm,转速9r/min)上运动,每天治疗30min;功能性电刺激组:造模1周后开始治疗,诱导大鼠前肢产生以9m/min行走时的动作,每天治疗30min。以上五组于治疗14d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SYN、SYP、PSD-95及MAP-2、TAU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微管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1)新奇事物识别实验:训练阶段各组大鼠对两个相同物体的探寻指数无显著性差异,24h后进行测试,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自主运动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强迫运动组、功能性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功能性电刺激组与强迫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海马区SYN、SYP、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SYN、PSD-95、MA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主运动 强迫运动 功能性电刺激 突触可塑性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春梅 倪莹莹 +4 位作者 邱承尧 赖喜新 马梦良 陈中捷 赵平息 《中国康复》 2020年第6期287-290,共4页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脑外伤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敬璞 倪莹莹 +5 位作者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 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 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 MRI扫描,每次给予rs-f 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蔡传萍 金冬梅 +5 位作者 录欣欣 刘慧华 庄志强 郑修元 吕晓 吴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是否与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FES治疗组,每组均分为治疗0天(治疗前)、3天、7天、14天四个亚组。建立大鼠永久性大...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是否与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FES治疗组,每组均分为治疗0天(治疗前)、3天、7天、14天四个亚组。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MCAO)并进行皮下电极埋置。术后3天开始行FES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在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随后取材,用Western Blot检测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第7、14天FES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ES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大鼠神经功能较第0天和第3天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7天,GSK3β磷酸化水平FES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FES治疗组治疗第7天的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和第14天(P<0.05)。结论:FES能通过增高GSK-3β磷酸化水平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害 糖原合成激酶-3β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奕雄 倪莹莹 +5 位作者 陈为坚 张芸 邱承尧 刘云义 冯重睿 陈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最重要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因素。结果患者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之间负相关(P<0.05),偏瘫侧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分别是下肢运动功能(P<0.05)、平衡能力(P<0.05)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可显著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的恢复,合理的评价和改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偏瘫 下肢 运动功能 平衡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静息态调节效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敬璞 倪莹莹 +5 位作者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 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次治疗对最小意识障碍(MCS)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调节效应,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11例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3±... 目的 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次治疗对最小意识障碍(MCS)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调节效应,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11例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3±8.4)岁,平均病程(3.4±0.1)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扫描;随后给予单次tDCS治疗,将阳极固定于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实验。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sham-tDCS)治疗20min,结束后进行第2次rs-f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real-tDCS)治疗20min,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MRI扫描。在每次进行rs-fMRI检查时还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入选患者经单次sham-tDCS治疗后其CRS-R评分、静息态脑功能网络ALFF均明显变化(P〉0.05);经单次real-tDCS治疗后,发现患者默认网路(左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左侧额叶、右侧顶上回)、感觉运动网络(左侧辅助运动区)、皮质下(右侧丘脑、双侧尾状核)ALFF显著增强(P〈0.05);而额顶网络(右侧额叶)、听觉网络(双边颞叶)ALFF显著减弱(P〈0.05);与单次sham-tDCS治疗后比较,入选患者经单次real-tDCS治疗后其默认网络(右侧前额叶)ALFF显著增强(P〈0.05);凸显网络(左侧岛叶)、感觉运动网络(右侧中央前回)ALFF显著减弱(P〈0.05)。 结论 MCS患者经单次tDCS治疗后,发现其静息态脑功能网络ALFF活动增强,表明tDCS对神经网络神经元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促进MCS患者意识恢复的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赖喜新 陈奕雄 +3 位作者 刘初容 张新斐 曾盼坚 张永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MAS、FMA、BB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痉挛性下肢瘫痪的肌肉痉挛、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痉挛 康复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高频rTMS、脑仿生电及其序贯治疗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良翔 倪莹莹 +6 位作者 邓丽霞 吕晓 赵春梅 马梦良 邱承尧 黎肖弟 黄丛萍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脑仿生电刺激及其序贯治疗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脑外伤PVS患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并随机分为3组:rTMS组(24例),予高频rTMS治疗;脑仿生电组(23例),予脑仿生电治疗;...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脑仿生电刺激及其序贯治疗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脑外伤PVS患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并随机分为3组:rTMS组(24例),予高频rTMS治疗;脑仿生电组(23例),予脑仿生电治疗;rTMS与脑仿生电联合组(简称联合组,26例),先高频rTMS治疗后立即给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查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治疗4周后,3组CRS-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组CRS-R评分均高于脑仿生电组、rTMS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EEG、BEAP、SEP分级整体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联合组较脑仿生电组、rTMS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组患者BEAP、SEP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BEAP、SEP潜伏期均低于脑仿生电组、rTMS组(P<0.05)。结论:高频rTMS、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脑外伤PVS患者的意识及其脑电生理,且二者序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仿生电刺激 持续植物状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先天性脑积水致皮质扁平样变对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云义 赵敬璞 +7 位作者 倪莹莹 刘嘉发 马梦良 邓少勇 李国俊 成丽娜 吕晓 燕铁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 观察出生后脑积水致皮质扁平样变对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脑损伤后遗症的康复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出生后脑积水患者3例,年龄20~33岁,经CT检测示脑皮质受压变扁明显。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 目的 观察出生后脑积水致皮质扁平样变对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脑损伤后遗症的康复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出生后脑积水患者3例,年龄20~33岁,经CT检测示脑皮质受压变扁明显。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简明精神状态(MMS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临床交流法判断有无言语功能障碍,同时通过128层螺旋CT对3例患者脑皮质进行检查,并计算脑室大小指数。 结果 3例患者均接受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FMA评分分别为75.5分、83分、100分;BBS评分分别为4分、24分、56分;MMSE评分分别为14分、23分、26分;MBI评分分别为40分、90分、100分。CT示3例患者脑室均明显扩大,皮质明显受压变薄,最薄处分别为0.18cm、0.22cm、0.57cm;脑室大小指数为303%、288%、192%。 结论 出生后缓慢发生的脑积水患者在自然生存环境下,运动、认知、言语功能仍然可以有良好的发育,提示大脑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脑积水 皮质扁平样变 行为功能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星 倪莹莹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72-973,共2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入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音乐光...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入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音乐光电刺激、高压氧疗、针灸、理疗、运动疗法及西药等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变化情况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4期216-217,共2页
目的明确中医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患者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方法 20例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中药方剂、针刺治疗, 20例没有开展康复治疗植物状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 目的明确中医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患者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方法 20例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中药方剂、针刺治疗, 20例没有开展康复治疗植物状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S-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CRS-R评分(0.36±0.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7±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术后植物状态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植物状态 中医康复治疗 昏迷恢复量表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