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及SAA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孙圣明 孙翔 +3 位作者 曾高峰 唐宜耀 杨万民 杨美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X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强化降脂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急性心...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强化降脂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MMP-9、SAA水平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然后进行强化降脂治疗3个月,再次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MMP-9和SAA并分组比较。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SA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人群(P<0.01);②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强化降脂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SAA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人群MMP-9、SAA水平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MP-9、SAA可能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强化降脂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辛伐他汀
下载PDF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韩莉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0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51例(CS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常规治疗组51例(MD组)行常规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C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51例(CS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常规治疗组51例(MD组)行常规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C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使用量比较均低于M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疗效明确,与常规治疗比较显效时间短、使用剂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加强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糖尿病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汤金城 李海平 +2 位作者 陈常勇 陈斌 胡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PCNL术后大出血患者34例,均经肾动脉DSA检查,并采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治疗,栓塞材料为微弹簧毛圈、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PCNL术后大出血患者34例,均经肾动脉DSA检查,并采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治疗,栓塞材料为微弹簧毛圈、电解脱弹簧圈和/或生物胶(GLUBRAN2)。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 34例患者中DSA表现为肾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RAP)22例(64.7%),肾动静脉瘘(RAVF)8例(23.5%),RAP伴RAVF 4例(11.8%)。所有患者均一次栓塞成功,技术成功率及止血率100.0%,最大程度保留病肾组织及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1年,全部病例无血尿复发,肾功能正常。2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结论 RAP、RAVF是PCNL术后肾动脉损伤导致大出血的主要类型;采用微弹簧毛圈、电解脱弹簧圈和/或GLUBRAN2胶行SRAE创伤小、止血迅速彻底,能最大限度保留肾组织及功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钟米娜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与传统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观... 目的探讨比较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与传统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经手术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主要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肛门功能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1.26±2.27)min、创面愈合时间(22.43±4.11)d、VAS评分(3.55±1.03)分。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3.65±4.22)min、创面愈合时间(29.89±4.63)d、VAS评分(7.03±1.2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良好43例,无肛门部分失禁和肛门完全失禁患者,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良好37例,肛门部分失禁5例,肛门完全失禁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操作简便,治疗彻底,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值得向临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 传统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
下载PDF
益气活血补肾类中药联合常规西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国勇 粟立文 +2 位作者 石艳 易法云 贺理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补肾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D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补肾类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补肾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D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补肾类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尿蛋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肾类中药能够提高DN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尿蛋白、血糖和血压,保护肾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补肾 糖尿病肾病 肾脏保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姝静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6-08在该院接受分娩的10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42例和剖宫产组58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6-08在该院接受分娩的10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42例和剖宫产组58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分析影响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因素。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分娩后经阴道分娩组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为(234.45±15.42)ml,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385.62±1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胎儿重量、产前体重指数(BMI)和阴道分娩史是影响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较高,且预后较好。距上次剖宫产时间、胎儿重量、产前BMI和阴道分娩史是影响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分娩 APGAR评分
下载PDF
小针刀加手法整脊及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6
7
作者 余火林 陈士云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小针加手法整脊及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神经根型劲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加手法整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小针加手法整脊及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神经根型劲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加手法整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颈前筋膜扩张术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加手法整脊及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神经根型劲椎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使用颈前筋膜扩张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手法整脊 颈前筋膜扩张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莫飞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3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湖南省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80例(120例患眼)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40(60例患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湖南省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80例(120例患眼)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40(60例患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分析2组患者的眼压状况,发现术前和术后1周2组患者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6及12个月2组患者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的术后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为6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与(χ2=6.4000,P=0.0114)。结论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产褥期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傅炜 傅中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509-1510,共2页
目的:了解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 000例孕产妇进行孕晚期、产后7 d及产后42 d的调查和评定。结果: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2.6%,与产妇及家人文化水平的差异... 目的:了解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 000例孕产妇进行孕晚期、产后7 d及产后42 d的调查和评定。结果: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2.6%,与产妇及家人文化水平的差异、公婆同住、新生儿健康、个性内向、不良孕产史、孕前产后支持度等因素明显相关。结论:产褥期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各种因素积极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疾病/并发症 抑郁症/病因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国勇 贺理宇 +6 位作者 石艳 易法云 肖国球 杨青 佘建 徐海琴 龙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682-36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检测对于诊断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价值。方法选取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3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检测对于诊断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价值。方法选取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3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包括3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MN)患者(MN组)、30例原发性FSGS患者(FSGS组)、26例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MCD)患者(MCD组)和13例Ig A肾病患者(Ig AN组)。检测4组患者血清中su PAR水平,并分析FSGS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 PAR诊断FSGS、MN、M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4组患者性别构成、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肌酸酐、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GFR)、su PA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患者GFR低于MN组、MCD组和Ig AN组,MN组患者GFR低于MCD组和Ig AN组(P<0.05);FSGS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高于MN组、MCD组和Ig AN组(P<0.05);MN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与MCD组和Ig AN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患者血清su PAR水平与年龄和肌酸酐呈正相关(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血清su PAR水平与性别、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无直线相关性(P>0.05)。su PAR诊断FSGS的AUC为0.723〔95%CI(0.702,0.769)〕,而su PAR诊断MCD和MN的AUC分别为0.455〔95%CI(0.382,0.486)〕和0.493〔95%CI(0.425,0.538)〕。su PAR诊断FSGS的临界值为3 542 ng/L,其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78%。结论血清su PAR水平>3 542 ng/L对FSGS的诊断具有较大指导意义,su PAR有望成为辅助诊断FSGS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节段性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肾病 脂性 肾小球肾炎 膜性
下载PDF
外切内挂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米娜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943-2945,共3页
目的:评价外切内挂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予传统外切挂线手术治疗,研究组予外切内挂胶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创面分泌物情况、... 目的:评价外切内挂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予传统外切挂线手术治疗,研究组予外切内挂胶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创面分泌物情况、肛门功能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术后,两组创面疼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两组在术后1 d、3 d时创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在术后5 d、10 d时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后创面分泌中等患者分别为25例、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后创面分泌大量患者分别为7例、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后创面分泌超大量患者分别为0例、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创面分泌少量均为0例。研究组、对照组肛门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26例、1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肛门功能中度损伤患者分别为0例、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肛门功能轻度损伤患者分别为10例、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功能重度损伤均为0例。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8.8%,研究组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内挂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切内挂 胶管引流术 高位复杂肛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肾活检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国勇 贺理宇 +6 位作者 石艳 易法云 肖国球 杨青 佘建 徐海琴 龙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8期2581-2582,2584,共3页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活检)患者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肾活检的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0例,占70.37%;继发性肾...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活检)患者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肾活检的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0例,占70.3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50例,占18.52%;遗传性肾脏疾病5例,占1.85%;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5例,占9.26%。临床分类以肾病综合征(NS)最为多见,共有117例,占43.33%,其中以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为主,共61例,占22.59%。未检出存在4级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患者,检出3级肾小球硬化100例、3级肾间质纤维化14例,且其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高于1级和2级病变患者。结论由于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因此肾活检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肾活检 病例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B型利钠肽浓度正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爱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9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B型利钠肽浓度正常的意义。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4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其中BNP正常25例为试验组,BNP明显升高的39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 目的:研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B型利钠肽浓度正常的意义。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4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其中BNP正常25例为试验组,BNP明显升高的39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效率66.6%)明显优于试验组(有效率36.0%),治疗后,对照组LVEF升高,LVESD、LVEDD、BNP均明显下降,而试验组除LVEDD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B型利钠肽浓度正常可能提示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游小波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3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并发症与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分别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比较2组并发症...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并发症与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分别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结石清除率等。结果全部患者皆耐受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5%和67.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和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具有恢复较快、创伤较小等优点,但结石清除率较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高,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情况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更好的疗效,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镜取石
下载PDF
不同术式动静脉内瘘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勇 贺理宇 +4 位作者 粟立文 石艳 易法云 李军 彭佑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患者85例,其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71例、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9例和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5例,随访1年,比较三种术式的疗效、吻...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患者85例,其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71例、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9例和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5例,随访1年,比较三种术式的疗效、吻合口径、内瘘血流量、透析血流量。[结果]动静脉内瘘术总体成功率89.4%,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成功率为94.4%(67/71)、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成功率77.8%(7/9)均显著高于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40.0%(2/5),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显著高于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术首选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其成功率高,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虽然成功率也高,但手术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外科学
下载PDF
诺和龙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失效性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蓉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5期105-106,共2页
目的分析诺和龙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失效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60例,为口服诺和龙组,剂量为6mg/d;B组:患者60例,为口服二甲双胍组,剂量为1.5g/d。A、B两组患... 目的分析诺和龙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失效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60例,为口服诺和龙组,剂量为6mg/d;B组:患者60例,为口服二甲双胍组,剂量为1.5g/d。A、B两组患者给药3个月后,分别于给药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观察临床效果,分别抽血检测空腹血糖的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A组诺和龙组与B组二甲双胍组比较,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二甲双胍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不适者15例,有轻度腹泻者10例,但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A组诺和龙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A、B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低血糖反应。结论诺和龙和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由于磺脲类降糖药失效引发的继发失效性糖尿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诺和龙的治疗效果好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治疗继发失效性糖尿病的适宜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和龙 二甲双胍 继发失效性糖尿病 疗效
下载PDF
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莉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8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依那普利,氯沙坦和两者联合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血钾和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单独用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 目的:比较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依那普利,氯沙坦和两者联合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血钾和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单独用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联合使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的降尿蛋白作用较之药物单独治疗的更明显(P<0.05),但单独用药组对于患者的血压下降效果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血钾、血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DN患者,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与单独用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尿蛋白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通过独立于血压的机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氯沙坦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受体
下载PDF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10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共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共计4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FMD、hs-CRP、LVEF水平进行比较,在FMD和LVEF方面,差异明显,P<0.05,而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患者给药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非手术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立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8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SAP患者在进行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其营养改善情况和预后,评价阶段性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22例SAP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状况明显好转,血清淀粉...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SAP患者在进行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其营养改善情况和预后,评价阶段性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22例SAP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状况明显好转,血清淀粉酶、乳酸脱氢酶及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与药物治疗的非手术综合疗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对改善SAP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探讨用不置T管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舒畅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对免T管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为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不放置T管... 目的:对免T管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为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采用不放置T管的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88.6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住院的天数较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不放置T管的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 不放置T管的腹腔镜辅助肝切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