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融合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成效 衡孝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融合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吸引为特征的作用方式、过程和结果,它具有促进事物良性互动、目标一致与均衡发展的基本功能。由事物关联度、目标一致度与均衡发展度所构成的融合度的三维评价,提供了研究融合性问题的一般路径与原则。
关键词 融合性 融合度 事物关联度 目标一致度 均衡发展度
下载PDF
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绿色解码 被引量:6
2
作者 衡孝庆 魏星梅 邹成效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2-55,共4页
由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产业共同体对绿色自然技术的绿色解码过程需要借助于环境社会技术的规制。理解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有助于推动绿色自然技术在产业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与扩散、构建绿色自然技术的社会生态场域、提高... 由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产业共同体对绿色自然技术的绿色解码过程需要借助于环境社会技术的规制。理解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有助于推动绿色自然技术在产业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与扩散、构建绿色自然技术的社会生态场域、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最终形成绿色产业共同体。从环境社会技术规划产业共同体的理据、路径、机理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技术 产业共同体 规制 绿色解码
下载PDF
论“技术-环境悖论”及其超越 被引量:6
3
作者 邹成效 樊宏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60,共6页
技术同时作为环境问题来源与解决手段的矛盾现象即"技术-环境悖论"的存在与技术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而技术特性的辩证运动又提供了超越这一"悖论"的可能。一种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自然技术为... 技术同时作为环境问题来源与解决手段的矛盾现象即"技术-环境悖论"的存在与技术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而技术特性的辩证运动又提供了超越这一"悖论"的可能。一种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及与之契合与互动的环境友好社会技术为支撑的新绿色技术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则把"技术-环境悖论"超越的可能变为现实。不仅如此,在"悖论"的超越中,绿色技术系统还将为我们"形塑"一幅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的文明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环境悖论” 绿色技术系统 绿色社会技术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的生态驱动力及其生态位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衡孝庆 章进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8,共4页
基于强调环境与技术及其主体互动的技术创新进化解释模式,技术创新必须以自身的适应性为基础,以生态传播为路径,通过对生态驱动力的激发与强化,从生态位构建的角度重建技术基因及其表现型,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的生态化,从而为生态... 基于强调环境与技术及其主体互动的技术创新进化解释模式,技术创新必须以自身的适应性为基础,以生态传播为路径,通过对生态驱动力的激发与强化,从生态位构建的角度重建技术基因及其表现型,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的生态化,从而为生态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生态驱动力 生态位
原文传递
绿色技术三问 被引量:4
5
作者 衡孝庆 邹成效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对绿色技术的哲学追问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分析技术本身的生态辩证,以解决技术能不能绿的问题;其次是弄清技术的生态界面,以解决技术怎么才算绿的问题;最后,必须完善绿色技术的生态评价,以解决技术能有多绿的问题。
关键词 绿色技术 生态辩证 生态界面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衡孝庆 魏星梅 《科技和产业》 2011年第8期145-147,共3页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相应的政策系统支撑。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出发,根据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及其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效应包括对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方面的...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相应的政策系统支撑。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出发,根据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及其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效应包括对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考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政策 效应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中的技术交往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衡孝庆 魏星梅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89-92,共4页
技术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要素,围绕技术而进行的交往空间存在着以技术为场源的技术交往场。由于技术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技术位差构成了技术势能,而技术从高水平区域向低水平区域的扩散就是技术势能转化为技术动能的结果。作为产学研合作... 技术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要素,围绕技术而进行的交往空间存在着以技术为场源的技术交往场。由于技术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技术位差构成了技术势能,而技术从高水平区域向低水平区域的扩散就是技术势能转化为技术动能的结果。作为产学研合作参与的不同主体,政府、高校和企业以自身独特的资本形态为权力基础,通过相互之间权力的转化而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对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交往而言,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要考量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学研合作最终的现实效益必须大于或等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技术 交往场
下载PDF
绿色技术的价值论基础——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 被引量:3
8
作者 樊宏法 邹成效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8,共4页
绿色技术包含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其价值论基础是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主张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中心,去处理和解决人类实践性活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有别于本体论和目的论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 绿色技术包含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其价值论基础是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主张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中心,去处理和解决人类实践性活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有别于本体论和目的论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对社会系统的"先在性",但又不同于各种形式的自然中心主义。现实中差异性主体特殊的环境需求,也无法否定和消解"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 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 价值论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中心主义 差异性主体
下载PDF
环境问题、自然伦理与技术发展的方向——解读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江 邹成效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社会生态学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拓展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取决于现代文明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全面变革。这一变革需要一种新的、关涉到自然的伦理精神的引导。自然伦理建构的两难困境反映出生态运动理论基础的... 社会生态学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拓展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取决于现代文明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全面变革。这一变革需要一种新的、关涉到自然的伦理精神的引导。自然伦理建构的两难困境反映出生态运动理论基础的分歧。对技术的社会基质的分析拯救了技术的解放潜能。生态社会中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把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的进化过程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里·布克金 社会生态学 环境问题 自然伦理 技术
下载PDF
绿色社会技术的生成机理分析——兼与自然技术生成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成效 朱忠孝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5,共7页
绿色社会技术是绿色政策共同体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为价值取向,针对一定的"问题情势",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边界"和社会规律通过人的活动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因果转化中所存在的"可能性... 绿色社会技术是绿色政策共同体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为价值取向,针对一定的"问题情势",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边界"和社会规律通过人的活动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因果转化中所存在的"可能性空间",通过"搜寻"、"设计"、"评估"、"抉择"、"合法化"等过程所建构的一种规制人的环境行为的规制系统。这一与自然技术生成的比较研究,对于揭示绿色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的作用机理、促进彼此良性互动、提高绿色绩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社会技术 绿色政策共同体 自然技术 生成机理
原文传递
三界融合视域中的绿色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衡孝庆 李昊远 邹成效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7-220,共4页
广义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人的生态系统。生态问题的产生源自于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威胁到了人类及其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通过对绿色技术在三个系统中运行的特殊性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广义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人的生态系统。生态问题的产生源自于技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威胁到了人类及其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通过对绿色技术在三个系统中运行的特殊性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融合的路径。绿色技术只有通过与三个系统的互动和融合才有可能发挥其解决生态问题的功能。这一分析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 人的生态系统 绿色技术
下载PDF
心理技术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衡孝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3,128,共3页
对心理技术的哲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从心理技术的在场性、心理场域的作用及其对身体映像的控制来分析心理技术的实体性存在;从知识建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可以为认识论反思提供启示;从心理技术的研究、心理技术的实... 对心理技术的哲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从心理技术的在场性、心理场域的作用及其对身体映像的控制来分析心理技术的实体性存在;从知识建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可以为认识论反思提供启示;从心理技术的研究、心理技术的实施以及心理技术与道德的涉身性了解心理技术的道德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技术 存在论 认识论 道德困境
原文传递
融合性视野中的技术“绿色之问”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成效 高西美 宗彩娥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基于有机整体立场与观念、注重和谐、协调方式与方法思考问题的融合性视野中,在规律实现自身的"可能性空间",由人目的性中"人性"与"物性"矛盾推动的"物我双向融合"之逻辑理据提供了技术变绿... 在基于有机整体立场与观念、注重和谐、协调方式与方法思考问题的融合性视野中,在规律实现自身的"可能性空间",由人目的性中"人性"与"物性"矛盾推动的"物我双向融合"之逻辑理据提供了技术变绿之可能。这一逻辑理据经由技术主体将环境友好目的融入由其所"选择""设计""检测"与"调整"的"机器""仪器""工具"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之操作机理将技术变绿可能变为现实。绿色技术的"绿色度"取决于自然技术"绿色度"、社会技术的"绿色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度",对其可采用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性视野 物我双向融合 绿色技术 绿色度
原文传递
生态交往的主体间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衡孝庆 邹成效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本文探讨了生态交往的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表达,认为这一过程起始于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的融合。在融合意向上表现为绿色理念的同化。而它们在冲突与合作的缠绕之中的博弈,构成了二者融合的重要机理,它们分别通过其主体、客体和... 本文探讨了生态交往的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表达,认为这一过程起始于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的融合。在融合意向上表现为绿色理念的同化。而它们在冲突与合作的缠绕之中的博弈,构成了二者融合的重要机理,它们分别通过其主体、客体和结构在关联性的生态交往中形成了与要素、结构和平台相适宜的匹配度,由此所建构的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融合的三重螺旋模型,直观地呈现了生态交往的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往 主体间性 融合
原文传递
绿色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匹配问题探讨
15
作者 李昊远 黄越 邹成效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6,共6页
绿色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匹配是以"差异性"为基础、"共生性"为动力源、"相似性"为表现形态的,前者在生态规律、功能特性方面符合于后者。目的性分析、构成性分析和关联性分析提供了诊断和推进两大... 绿色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匹配是以"差异性"为基础、"共生性"为动力源、"相似性"为表现形态的,前者在生态规律、功能特性方面符合于后者。目的性分析、构成性分析和关联性分析提供了诊断和推进两大系统匹配的"桥梁",在其作用下,绿色技术系统中的自然技术"骨架"和社会技术"骨架"呈现为一种以表征绿色理念与环境友好价值指向的"中心轴"所引领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绿色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匹配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面临着绿色技术碎片化与自然生态整体性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匹配 中心轴 碎片化
原文传递
西方环境伦理的三种论证路径
16
作者 李晓江 邹成效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在西方环境伦理领域繁多的"主义"旗号下,有三种典型的论证路径。它们把环境伦理规定的根据分别追溯至神、自然和人道。这种分歧在根本上源自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沉思的、形而上的联系,... 在西方环境伦理领域繁多的"主义"旗号下,有三种典型的论证路径。它们把环境伦理规定的根据分别追溯至神、自然和人道。这种分歧在根本上源自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沉思的、形而上的联系,也不是纯粹生态学的事实,而是在社会历史中展开的具体过程。那里不存在静止的和谐,也没有孤立的中心,有的只是永恒的交互作用。环境伦理应当在揭示这一实际过程的基础上,在经验地研究环境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基础上,来进行自身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伦理论证 人与自然 理论的出发点
下载PDF
绿色技术融合性研究的背景、挑战与应对路径
17
作者 邹成效 宗彩娥 李昊远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绿色技术的融合性研究应置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立场、价值观念、思维方法与"双视交汇"思考方式的背景之中。这一研究面临着跨学科方面的"知识困境"和"碎片化"与"整体性"冲突等现实挑战。源自... 绿色技术的融合性研究应置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立场、价值观念、思维方法与"双视交汇"思考方式的背景之中。这一研究面临着跨学科方面的"知识困境"和"碎片化"与"整体性"冲突等现实挑战。源自于"融合性"功能的"目的性分析路径""构成性分析路径"和"关联性分析路径",为应对挑战、探寻绿色技术系统及其与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系 融合性 碎片化 “双视交汇” 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