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双创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焦洁庆 张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50,254,共5页
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推进高校双创实验室协同建设势在必行。该文基于协同理论,提出深度融合推进内涵式建设、内外协同打造高端师资队伍、多方联动聚力整合各类资源、机制创新统筹管理实... 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推进高校双创实验室协同建设势在必行。该文基于协同理论,提出深度融合推进内涵式建设、内外协同打造高端师资队伍、多方联动聚力整合各类资源、机制创新统筹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ChatGPT对我国语言战略的冲击与应对 被引量:8
2
作者 肖辛格 储小静 刘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3,共9页
ChatGPT自发布以来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及其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引发了不同学科的广泛讨论。ChatGPT及相关技术同样会对我国语言战略带来影响,如在语言伦理、社会传播、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方面均将给语言战略带来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必... ChatGPT自发布以来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及其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引发了不同学科的广泛讨论。ChatGPT及相关技术同样会对我国语言战略带来影响,如在语言伦理、社会传播、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方面均将给语言战略带来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1)语言政策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立法;(2)语言研究与教学方面,加大语言学基础性理论研究,深化“语言指纹”等语言应用研究,推动语言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3)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方面,优化语言资源建设策略及规范,加强对抗性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预训练语言模型 语言智能化 语言资源建设 语言伦理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剑锋 方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6,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加速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数字化元素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并随之催生教材从形式、内容到功能的不断蜕变升级。“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教材编写出版呈现书网耦合、书网嵌合、书网融合三种样态,具有书网配套...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加速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数字化元素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并随之催生教材从形式、内容到功能的不断蜕变升级。“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教材编写出版呈现书网耦合、书网嵌合、书网融合三种样态,具有书网配套性、模态多样性、平台绑定性的新样态特征和互动化、情境化、便捷化的新功能特征,并要求坚持科学性的总体原则,以国家课程标准为规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材与线上平台、线下课堂三位一体统一设计,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实现教材与课程平台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教材 编写出版
下载PDF
网络热词的语义建构与解构——以“内卷”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寅 李萌 《语言文字应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网络热词反映民众心理、舆情风向和社会变化,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与认知思维,值得进行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分析,特别是了解它们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改变的语义建构与解构过程。以“内卷”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语义建构是多向的,既通过不同... 网络热词反映民众心理、舆情风向和社会变化,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与认知思维,值得进行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分析,特别是了解它们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改变的语义建构与解构过程。以“内卷”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语义建构是多向的,既通过不同言语行为主体高频使用网络热词的热点话语来实现,也通过热点话语与相关的前话语、后话语之间的互文互动来实现。同时,言语行为主体的差异性具身认知和网络言语行为环境的特点促成了网络热词语义内容增删等语义解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词 内卷 语义建构 语义解构
下载PDF
旧式闺秀的婚恋悲剧与现代婚恋的两难困境——《伤逝》《绣枕》的并置研究
5
作者 何霞 祁石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鲁迅的《伤逝》与凌叔华的《绣枕》均发表于1925年,在展现“旧式闺秀”这一特殊群体的婚恋选择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如果作相关并置研究,可以揭橥其蕴含的更加内在、丰富、深入的意义空间。两篇小说一定程度上互为互文文本,通过旧式闺秀人... 鲁迅的《伤逝》与凌叔华的《绣枕》均发表于1925年,在展现“旧式闺秀”这一特殊群体的婚恋选择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如果作相关并置研究,可以揭橥其蕴含的更加内在、丰富、深入的意义空间。两篇小说一定程度上互为互文文本,通过旧式闺秀人生取向的破灭、逼仄的女性活动空间、时空意义上封闭的叙事结构,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旧式闺秀难逃的悲惨命运。两部作品都具有“类自叙传式”的气质,浸淫着鲁迅与凌叔华深刻的生命体验,是作家生活理性的具象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绣枕》 旧式闺秀
下载PDF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嬗变与提升——以独龙族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现状及脱贫前后对比为中心
6
作者 黄兴亚 方寅 《江汉学术》 2024年第5期92-102,共11页
为了探究独龙族脱贫前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变化,通过2023年的问卷调查以及与2016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并利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受访者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变项上的差异,可以发现,独龙族脱贫后国家通... 为了探究独龙族脱贫前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变化,通过2023年的问卷调查以及与2016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并利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受访者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变项上的差异,可以发现,独龙族脱贫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学龄前儿童和中老年人的进步尤为明显。这是教育的发展、语言接触增多、智能手机等媒介的普遍使用以及对国家通用语言的情感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对提升学龄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贡献最大,当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后,教育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贡献逐渐减弱,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核心受众是18岁以上且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务农的群体。为提升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需要从家长、学校、政府三个层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国家通用语 语言能力 听说能力 读写能力 社会变项
下载PDF
时代共振与地域自觉--论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江南书写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峰 《当代电视》 2023年第7期20-24,共5页
近年来,一系列展现当下江南发展图景和精神品格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以独特的地域化叙事方式和较强的地域自觉意识书写了时代江南风貌。这类剧作呈现出与其他地域差异化的地理景观,讲述具有时代性的地方特色故事,探索江南文化根脉与当代生... 近年来,一系列展现当下江南发展图景和精神品格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以独特的地域化叙事方式和较强的地域自觉意识书写了时代江南风貌。这类剧作呈现出与其他地域差异化的地理景观,讲述具有时代性的地方特色故事,探索江南文化根脉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以雅致醇厚的美学品格、宏大气象描绘与精微细致表达相结合的艺术追求,形成了一种新的江南书写风格,积累了江南地域书写的当代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 电视剧 新江南书写 地域叙事
原文传递
东北书写与影视文本的互文生成--以双雪涛小说创作为中心
8
作者 贺与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与影视改编密切相关,其东北书写与电影画面的互文生成,不仅具有时代特质的共振、地方文化的色泽,同时,小说叙事的个性与电影画面内部的感觉结构相互联动,情感质地与审美想象之间也升腾起多元图像。这成为考察互文的重...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与影视改编密切相关,其东北书写与电影画面的互文生成,不仅具有时代特质的共振、地方文化的色泽,同时,小说叙事的个性与电影画面内部的感觉结构相互联动,情感质地与审美想象之间也升腾起多元图像。这成为考察互文的重要路径。继《刺杀小说家》《飞行家》之后,双雪涛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这些路径的效能。2023年,剧版《平原上的摩西》上映,剧中呈现了作家双雪涛与导演张大磊看似无事的笔调与镜头,书写了20世纪末“北方”人们的迷惘、无奈与愤怒的精神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雪涛 东北书写 互文 剧版《平原上的摩西》
下载PDF
从“重复日常”看陶渊明的平淡诗风
9
作者 任启元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陶渊明自觉地书写日常生活中重复的场景、活动、意象等,“重复日常”展现陶渊明对平凡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诗意发掘,是他对抗历史变局、寻找内心平和的重要思路,构成观照陶诗平淡风格的重要视角,对于陶渊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陶渊明 诗风 平淡
下载PDF
困程的诗意:宋代文人的舟阻体验与诗歌书写
10
作者 沈扬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舟阻介于舟行与宿泊之间,是行旅诗叙写的重要内容,宋代尤多。宋人摆脱了对舟阻遭遇的悲愁印象,视舟阻遭遇为造物考验,将惊险恐怖的自然景象改造为奇崛震撼的造物奇观,虚构成反常合道的传奇,以去留随意、迟速兼忘、顺势而为等通达的态度... 舟阻介于舟行与宿泊之间,是行旅诗叙写的重要内容,宋代尤多。宋人摆脱了对舟阻遭遇的悲愁印象,视舟阻遭遇为造物考验,将惊险恐怖的自然景象改造为奇崛震撼的造物奇观,虚构成反常合道的传奇,以去留随意、迟速兼忘、顺势而为等通达的态度,深化了舟阻书写的思想内涵。舟阻书写体现了宋人对行旅困境的深度思考,舟阻诗中展现的困境智慧亦不失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舟阻 过程 奇观 反思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以《人民日报》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春晓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融媒介时代不仅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了媒介的生态格局,而且受众对传统媒介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丰富性要求更高。因此主流媒体必然要全新变革来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人民日报》在主流... 融媒介时代不仅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了媒介的生态格局,而且受众对传统媒介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丰富性要求更高。因此主流媒体必然要全新变革来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人民日报》在主流媒体转型中极具代表性,其创新媒介传播手段,打造融媒体矩阵,极大丰富了舆论效果;准确捕捉时事热点,重构舆论内容框架,提升了信息传播力;坚持用户思维,新闻与服务双轮驱动,增强了媒体影响力:为探究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人民日报》 媒介融合 舆论导向 价值引领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叙述伦理研究
12
作者 付用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在当代中国小说中,以残疾人的故事伦理为叙述中心的残疾书写具有独特的叙述伦理内涵。其中尤以史铁生、毕飞宇、阎连科以及莫言等人的残疾书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他们叙述残疾故事的文本中,叙述伦理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有意强化... 在当代中国小说中,以残疾人的故事伦理为叙述中心的残疾书写具有独特的叙述伦理内涵。其中尤以史铁生、毕飞宇、阎连科以及莫言等人的残疾书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他们叙述残疾故事的文本中,叙述伦理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有意强化的重复性叙述、多重性格的残疾人物、以伦理取舍为标准的材料选用以及多元化的叙述语言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小说 残疾书写 叙述伦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13
作者 王静雅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62-65,81,共5页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学科素养不足、授课模式化等问题,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亟需解决,而古代文学教学是帮助教师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从学科素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不...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学科素养不足、授课模式化等问题,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亟需解决,而古代文学教学是帮助教师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从学科素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古代文学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其未来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中学 语文教学 培养
下载PDF
论郭平小说《广陵散》的声音叙事和细部修辞
14
作者 贺与诤 杨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兼具小说家、琴史学者与古琴家多重身份的郭平,沉潜多年出版了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广陵散》。他对琴人命运、古琴流转、时代更迭的描摹不仅饱含着对“高山流水”知音精神的缅怀,也探讨了雅与俗、传统与现代、文化精英与商业资本等看似悖... 兼具小说家、琴史学者与古琴家多重身份的郭平,沉潜多年出版了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广陵散》。他对琴人命运、古琴流转、时代更迭的描摹不仅饱含着对“高山流水”知音精神的缅怀,也探讨了雅与俗、传统与现代、文化精英与商业资本等看似悖论式的命题。小说中,郭平将声音叙事与细部修辞相结合,使得小说具备了可视性和可听性特质。音乐性元素的融入也为文本内部的知识性内容、叙事节奏、嵌套结构等增添了丰厚的文人意趣和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平 《广陵散》 声音叙事 古琴小说 细部修辞
下载PDF
文学与史学:王世贞园林书写的二重维度
15
作者 薛欣欣 《东吴学术》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作为明代“后七子”复古文学运动的领袖,王世贞实则于史学、园林、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皆有造诣。园林书写作为王世贞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颇可窥见文学、园林与史学三者之间的浸染与勾连。就整体的园林文学观念而言,王世贞秉... 作为明代“后七子”复古文学运动的领袖,王世贞实则于史学、园林、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皆有造诣。园林书写作为王世贞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颇可窥见文学、园林与史学三者之间的浸染与勾连。就整体的园林文学观念而言,王世贞秉持大历史观,将园林、绘画、文字作为保存文献过程中环环相扣的传承载体,凸显出了园林书写的史学属性。在辨体考证的角度,王世贞将园林文学从以往的风景园林描写中独立出来,在家史的角度提高了其史学地位。从具体的园林文学创作来看,在大量的单篇园记文字之外,王世贞还编纂有文学总集《古今名园墅编》和文学别集《山园杂著》,分别从通史和专门史的角度对私家园林的文学书写进行了梳理总结。王世贞园林文学观念呈现出的系统性和丰富性,正是得益于其史学思想的广泛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园林文学 《古今名园墅编》 《山园杂著》 史学意识
原文传递
城乡空间中的生活史转向——《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读札
16
作者 贺与诤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魏微以个人成长史注入小说叙事之中,在《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中,完成了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城乡身份转换、精神成长及价值体认的过程,诉说了时代与个体之间的相互映照,彼此成就。魏微以绵密且深情的语言,以故乡、他乡、原乡、异乡... 魏微以个人成长史注入小说叙事之中,在《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中,完成了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城乡身份转换、精神成长及价值体认的过程,诉说了时代与个体之间的相互映照,彼此成就。魏微以绵密且深情的语言,以故乡、他乡、原乡、异乡为叙事空间,以人物志的方式描摹人性与时代的肌理。本文旨在发掘日常生活背后的生命个体对大时代的体验,探究城乡空间中乡村与城市景观所折射的价值选择,以及透过情感关系所折射出主体性建构与文化变迁的过程。多维视角下的个体生活史转向,亦体现出作家的文化自觉与学者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生活史转向 城市空间 知识分子 主体性建构
下载PDF
论江南电影的风景审美新变
17
作者 王海峰 《山东艺术》 2024年第3期68-79,共12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南电影是以风景审美意义被识别和区分的,其核心审美特质即“如诗如画”。在长期的复写与互文中,江南电影形成一种风景类型美学的自觉,确立了江南风景影像表达的经典范式,但也将其程式化为“凝滞的诗画”。当下江南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南电影是以风景审美意义被识别和区分的,其核心审美特质即“如诗如画”。在长期的复写与互文中,江南电影形成一种风景类型美学的自觉,确立了江南风景影像表达的经典范式,但也将其程式化为“凝滞的诗画”。当下江南电影在新的审美语境中承继江南风景“诗画”美学传统的同时,既拓展了其审美表现空间,也呈现出融诗性、智性与世俗性为一体的风景审美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电影 风景 审美 新变
原文传递
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新媒介视域下戏曲传播的新态势
18
作者 王静雅 朱旭 《科技传播》 2024年第8期81-83,共3页
新媒介为戏曲传播模式变化孕育了新的机会,戏曲逐渐被整合到当代传播的结构之中,展现了新媒体传播给戏曲带来的深刻变化。受众人群和传播渠道都得到扩展,改变了戏曲原有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权力格局。女性为传播主体的特色突显,传统以戏曲... 新媒介为戏曲传播模式变化孕育了新的机会,戏曲逐渐被整合到当代传播的结构之中,展现了新媒体传播给戏曲带来的深刻变化。受众人群和传播渠道都得到扩展,改变了戏曲原有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权力格局。女性为传播主体的特色突显,传统以戏曲主创人员和知识精英为代表的权力受到削弱,普通观众与戏曲爱好者的传播权利得到强化。另外,传播态势的变化和技术垄断的发展也导致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传播 新媒介 权力 权利
下载PDF
礼学与清中期骈文选本之关系
19
作者 裔一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份而编纂选本。因此,所选文体多与礼制相关,且骈文理论亦含蕴“和”的礼学内涵。正是在清中期重礼的文化氛围中,骈文与礼学再次结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骈文 选本 礼学
下载PDF
制造刘伯温:刘基形象构建与传播刍议
20
作者 吕杨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97,共20页
明代开国文臣刘基在民众心目中是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才能不逊于张良、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事实上,刘基只是朱元璋创业和开国时期众多幕僚之一,在世时宦海沉浮并不得志。刘基去世后,由于他是唯一未遭政治清算的开国伯爵,且具备天文知识,... 明代开国文臣刘基在民众心目中是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才能不逊于张良、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事实上,刘基只是朱元璋创业和开国时期众多幕僚之一,在世时宦海沉浮并不得志。刘基去世后,由于他是唯一未遭政治清算的开国伯爵,且具备天文知识,故成为史家拔高、吹捧朱元璋的最佳陪衬人选。基于此原因,明代史家对刘基的传记书写刻意模仿《史记·留侯世家》的书写模式,受三国文化影响,又融入了大量三国文化元素。此类历史书写模式,虽然使刘基迅速登上神坛,并为民众所接受,但却导致刘基的历史叙述严重失真。特别是在明清野史、民间传说穿凿附会、层累叠加下,经浙籍官员推波助澜,被官方有意制造的刘伯温形象通过小说、话本、戏剧等文学形式进行传播,使刘基历史地位陡升,但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的历史事迹却早已失去本来面貌。时至今日,民间只知制造出的刘伯温,而不知历史上真实的刘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朱元璋 《史记》 《三国演义》 浙籍官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