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倩 高国珍 +1 位作者 聂格娃 孙海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2组均护理1个月。治疗后进行便秘治疗效果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腹胀时间、肠鸣音次数;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便秘症状,缓解不良情绪,恢复胃肠道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护理 便秘 不良情绪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贺 尤云颖 苏文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37-42,共6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方式对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QRS波群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方式对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QRS波群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中文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有关LBBP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将提取LBBP和RVP的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QRS波群时限、IVMD、LVEDD及LVEF相关数据资料,采用Revman5.4的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14篇相关研究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5篇;文献出版时间为2018-2021年;涉及LBBP患者640例,RVP患者551例。LBBP对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参数的影响与R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05~0.02)、(-0.28~0.42)、(-22.34~16.19),P>0.05]。LBBP对QRS波群时限、IVMD和LVEF的影响与RV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45.92~-42.09)、(-16.49~-10.86)、(3.01~5.13),P<0.05)。LBBP对LVEDD的影响与RVP比较有两种不同结果,其中5篇文献对提取的LVEDD值进行效应量合并,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LVEDD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2.21~-0.54,P<0.05);剔除ShigengZhang2020文献后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LVEDD的影响比较无差异。结论:LBBP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论证了LBBP的有效性,与RVP相比其更接近生理性起搏,且LBBP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参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LBBP) 左束支区域起搏 缓慢型心律失常 META分析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再入院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聂格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2期3511-3513,共3页
目的探析微信平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析微信平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观察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生活质量变化,并分析比较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入院率情况差异。结果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各项评分分别为(23.85±1.13)分、(22.65±1.83)分、(22.47±1.62)分、(22.86±1.54)分,均高于对照组(21.65±1.48)分、(19.82±4.16)分、(21.19±2.43)分、(21.27±2.36)分,且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各项评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生理功能、身体疾病、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状况各项评分分别为(93.14±5.28)分、(91.48±5.52)分、(90.84±5.87)分、(94.63±5.11)分、(94.58±5.26)分、(93.83±5.18)分,均高于对照组(86.74±5.33)分、(88.37±5.71)分、(87.54±6.68)分、(91.32±5.83)分、(92.37±5.41)分、(90.28±5.64)分,且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各项评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期间,研究组再入院率为11.54%(6/52),对照组为36.54%(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再入院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临时心脏起搏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秀玲 董巧玲 刘宏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在危重患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6例,均经床旁或X线下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置入起搏电极,观察体表心电图图形,判断起搏电极位置,心律失常发作的特点,临时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在危重患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6例,均经床旁或X线下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置入起搏电极,观察体表心电图图形,判断起搏电极位置,心律失常发作的特点,临时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结果:26例患者均右心室起搏成功,其中球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起搏18例,X线透视下起搏8例,所有患者在成功起搏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经治疗原发病后心律失常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对于危重患者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 危重患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建全 杨春 高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冠脉造影、血红蛋白等结果分为缺铁性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及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等亚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缺铁性贫血...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冠脉造影、血红蛋白等结果分为缺铁性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及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等亚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缺铁性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性别、年龄、体重、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铁性贫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于轻度狭窄病变及中度狭窄病变,缺铁性贫血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对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病变,缺铁性贫血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冠心病老年患者,缺铁性贫血提示病变较重的冠心病类型,故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铁性贫血 老年 冠脉造影
下载PDF
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卢红 陈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30-133,共4页
探究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出120例,以分组对比的方式来探究不同护理方法在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组依据为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入院时间靠前... 探究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出120例,以分组对比的方式来探究不同护理方法在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组依据为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入院时间靠前的6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中,入院时间靠后的60例患者分入研究组中。对照组中的患者接受的是基础性的护理方法,研究组中的患者则实施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睡眠指数量表评分、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心悸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所有指标经过对比后得出,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两组间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往往在术前表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前实施心理分级护理干预,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缓解疼痛感,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并减少心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赢得患者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心理分级护理 心内科 介入治疗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