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列车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淼 刘明杨 +1 位作者 耿亚彬 苗秀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列车气动特性以及底部部件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三节车模型进行简化,保有底部部件较高完整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预测列车周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列车气动阻力分布呈现出尾车阻力最大,占三节车总阻力的... 为研究城市轨道列车气动特性以及底部部件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三节车模型进行简化,保有底部部件较高完整性,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预测列车周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列车气动阻力分布呈现出尾车阻力最大,占三节车总阻力的48%;中间车阻力最小,占总阻力的14%。其中转向架分别占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总阻力的15.1%,56.4%和23.0%。车底设备分别占头车、中间车和尾车总阻力10.5%,10.3%和8.6%。因此对于头车、尾车采取减阻方案首先是采用流线型头型的方式减少流动分离现象。对于中间车减阻方法则要首先针对底部部件,采取密封舱的方式减少其产生的压差阻力。通过优化列车头型发现列车气动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列车头车、中间车和尾车阻力分别为原始情况下的61.4%,70.1%和58.3%。在流线型外形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列车底部区域流场也有效改善了底部区域部件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空气动力学 城市轨道列车 气动优化 转向架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振华 陈耿彪 曹太山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第5期82-83,共2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构成毕业生工程教育知识能力体系和工程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并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差距,根...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构成毕业生工程教育知识能力体系和工程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并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差距,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能力培养和成果产出为导向,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的要求,为保证该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支撑度,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期望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能力培养
原文传递
案例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振华 陈耿彪 曹太山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第4期92-93,共2页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和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工程实际应用案例根据课程的授课章节和重要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合理的分解,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毕后,学生需要根据本章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应的案...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和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工程实际应用案例根据课程的授课章节和重要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合理的分解,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毕后,学生需要根据本章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应的案例设计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将完成一个系统的工业实际应用案例的设计与分析,这对学生掌握章节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现该案例教学法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有着较好的效果,并能克服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缺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原理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同步
原文传递
基于SWOT方法的众泰公司电动汽车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淑婉 梁亮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第12期276-278,共3页
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SWOT方法对众泰公司发展电动汽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为国内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汽车、提高市... 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SWOT方法对众泰公司发展电动汽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为国内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汽车、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方法 电动汽车 竞争力分析 众泰公司
下载PDF
Gray-R码水准标尺测量实验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耿彪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水准标尺编码是数字水准仪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模板喷涂法制成Gray-R码水准标尺,由线阵CCD和DSP等器件组成条码识别器样机,进行实验测量,读数误差控制在±0.4 mm内,详细分析了测量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标尺温差会导致高差累积误... 水准标尺编码是数字水准仪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模板喷涂法制成Gray-R码水准标尺,由线阵CCD和DSP等器件组成条码识别器样机,进行实验测量,读数误差控制在±0.4 mm内,详细分析了测量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标尺温差会导致高差累积误差,光学系统的分辨率、放大倍数和景深对成像质量有很大影响,软件算法中对信息模糊程度和噪声的表征方法不同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边缘检测误差等,给出具体的影响因子及相应的改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Gray-R条码用于高程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y-R 水准标尺 误差分析
下载PDF
系统化本科实验课程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之思考
6
作者 陈耿彪 刘志强 《文教资料》 2014年第24期123-124,共2页
相比无关联要素组成的集合,由要素、内在连接和目标构成的系统因具有动态性、适应力、层次性等特性,能取得1+1>2的效果。作者针对目前大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集合”性现象,以层次化的实验内容递进为构建系统内在连接的依... 相比无关联要素组成的集合,由要素、内在连接和目标构成的系统因具有动态性、适应力、层次性等特性,能取得1+1>2的效果。作者针对目前大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集合”性现象,以层次化的实验内容递进为构建系统内在连接的依据,设计了以学生、教师和实验教学内容为组成要素,以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为系统目标的实验课程教学反馈系统,实验教学效果证明了本系统化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课程 系统化 科学素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事故案例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胡林 易平 +2 位作者 黄晶 张新 雷正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5-1446,1453,共13页
两轮车事故是我国道路一种重要的交通事故类型,但我国在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研究中还缺乏合适的两轮车测试场景。据此,本文中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用于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AEB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首先,对419起汽车与两轮... 两轮车事故是我国道路一种重要的交通事故类型,但我国在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研究中还缺乏合适的两轮车测试场景。据此,本文中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用于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AEB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首先,对419起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聚类分析,获得了11类典型的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场景;接着,根据11类场景在不同参数特征下的事故伤亡程度和事故样本数,准确地获得了各类场景中两轮车运动状态、汽车车速和两轮车车速的详细参数特征;最后,设计了汽车在照明良好的情况下直行通过路口的主要测试场景,通过改变主要测试场景得到了其它5类次要测试场景,且因而最终获得汽车与3种不同两轮车类型(电动两轮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碰撞下6类AEB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的具体参数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我国AEB系统两轮车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B系统 汽车两轮车事故 聚类分析 事故伤亡程度 两轮车测试场景
下载PDF
考虑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规划与控制 被引量:37
8
作者 黄晶 蓟仲勋 +1 位作者 彭晓燕 胡林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6-239,247,共15页
基于自动换道控制技术中融合个性化驾驶人风格的研究,建立考虑驾驶人风格的车辆换道轨迹规划及控制模型以提高换道规划控制模型对不同风格驾驶人的适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驾驶人的个性化需求。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 基于自动换道控制技术中融合个性化驾驶人风格的研究,建立考虑驾驶人风格的车辆换道轨迹规划及控制模型以提高换道规划控制模型对不同风格驾驶人的适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驾驶人的个性化需求。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得到了212份驾驶人风格量表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均值(K-means)聚类分析法将驾驶人按驾驶风格分为激进型、普通型和谨慎型,并通过驾驶模拟器试验采集不同风格驾驶人分别在自车道前车、目标车道前车和目标车道后车影响下的换道行为数据。然后对椭圆车辆模型进行改进,以描述不同风格驾驶人的行车安全区域,并据此构建3种典型工况下不同风格驾驶人的换道最小安全距离模型,结合驾驶舒适性约束、车辆几何位置约束以及不同风格驾驶人的换道行为数据,以换道纵向位移最短为目标,实现适应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规划。最后以基于预瞄的路径跟踪模型作为前馈量,设计基于动力学的线性二次型最优(LQR)反馈控制器,通过调节控制权重矩阵实现3种工况下不同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跟踪。PreScan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考虑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规划及跟踪控制模型能够实现不同驾驶风格的自动换道轨迹规划及跟踪控制,可满足驾驶人个性化换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换道控制模型 驾驶模拟器试验 换道风格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换道轨迹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估计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志勇 张淑芝 +2 位作者 黄彩霞 张刘铸 李博浩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165,共10页
纵向车速和质心侧偏角是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的关键参考状态信号,通常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当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的统计特性存在不确定性时,不仅估计精度会降低,甚至导致估计器发散。结合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4个车轮转矩和转速可直... 纵向车速和质心侧偏角是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的关键参考状态信号,通常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当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的统计特性存在不确定性时,不仅估计精度会降低,甚至导致估计器发散。结合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4个车轮转矩和转速可直接测量的特点,提出一种车辆状态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基于量纲一化新息平方实现车辆状态估计有效性检测,提出滑动窗口长度自适应调整规则;根据新息统计特性提出卡尔曼滤波增益和状态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的自适应调整策略,及基于车辆状态估计稳态误差和动态响应速度的自适应参数确定原则。数值仿真和试验证明,所提出的车辆状态估计方法,不仅估计精度较高,而且实时性和易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状态估计 扩展卡尔曼滤波 分布式驱动 自适应控制
原文传递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转矩分配控制策略仿真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杜荣华 米思雨 +1 位作者 胡林 孟灿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3,345,共8页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提出了一种复合制动系统控制策略。采用分层的制动转矩分配控制结构,上层控制器采用滑模控制策略,对目标纵向力和横摆力矩进行求解,以满足车辆在制动时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的要求;下层控制器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控...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提出了一种复合制动系统控制策略。采用分层的制动转矩分配控制结构,上层控制器采用滑模控制策略,对目标纵向力和横摆力矩进行求解,以满足车辆在制动时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的要求;下层控制器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控制,对四轮液压制动转矩和电机制动转矩进行分配,通过增大电机制动力分配的权值达到能量回收的最大化,并采用有效集算法完成目标函数的求解。在此基础上,在Simulink中建立了7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在对开路面的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定的控制策略能满足要求,在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回收制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复合制动系统 转矩分配 制动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设定正交实验,分别获得了对汽车、两轮车的参数影响权重顺序;据此指导PC-Crash对一起真实的汽车-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模拟重建。结果表明,按参数权重顺序辅助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可用较短时间再现与实际事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两轮车碰撞 事故再现 碰撞模型 正交实验 参数影响
下载PDF
考虑信号交叉口延时的最优车辆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林 钟远兴 +2 位作者 黄晶 杜荣华 张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3-1229,1253,共8页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信号交叉口等待时间的车辆最优路径规划算法。通过GPS采集的浮动车数据与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实时计算出各路段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和通行时间。基于马尔科夫链构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的概率模型,通过车路协同技术预先...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信号交叉口等待时间的车辆最优路径规划算法。通过GPS采集的浮动车数据与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实时计算出各路段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和通行时间。基于马尔科夫链构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的概率模型,通过车路协同技术预先获取各路段交叉口信号灯的位置和相位配时信息,并在车辆接近交叉口时对车辆速度进行优化,将车辆加速通过交叉口视为绿灯时间的延长,并以此构建车辆快速通过交叉口的等待时间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A*算法,提出一种考虑快速通过信号交叉口的改进A*算法。最后选取长沙市区某路网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A*算法所得路径的通行时间明显短于传统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路径算法 车路协同 信号交叉口 等待时间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形成原因及防积雪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苗秀娟 何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6-763,共8页
为解决大风雪环境下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发生的严重积雪结冰问题,采用三维雷诺时均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对CRH380型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及易积雪部位,提出转向架区域流场流动控制... 为解决大风雪环境下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发生的严重积雪结冰问题,采用三维雷诺时均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对CRH380型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及易积雪部位,提出转向架区域流场流动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气流经列车底部至转向架区域时发生上扬,直接作用在转向架迎风侧,进而形成雪花堆积;部分气流在转向架各死角处减速,导致随气流运动的雪花在附近滞留、黏附;制动装置、弹簧悬挂装置、心盘以及转向架迎风侧等为主要的积雪结冰部位;转向架周围的车体底板距离轨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气流进入到转向架的扬起角,建议保持车体底板高度一致;设计的流动控制装置有效减少了进入到转向架区域46.51%的气流,从而改善了转向架区域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 积雪成因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Pc-Crash的多车碰撞事故再现仿真分步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邹铁方 尹若愚 +1 位作者 易亮 蔡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3,共5页
为降低多车碰撞事故仿真再现的难度并确保再现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基于Pc-Crash的事故再现仿真分步方法。该方法将多车碰撞过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2车碰撞过程,对最开始的2车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后分别获得2车碰撞后的运动参数,进而定义新的2... 为降低多车碰撞事故仿真再现的难度并确保再现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基于Pc-Crash的事故再现仿真分步方法。该方法将多车碰撞过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2车碰撞过程,对最开始的2车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后分别获得2车碰撞后的运动参数,进而定义新的2车碰撞仿真过程,重复此步骤,直至仿真中所有相关痕迹与事故现场痕迹相吻合为止。仿真再现一例3车碰撞事故。结果显示,基于Pc-Crash的事故再现仿真分步方法可用于仿真再现多车碰撞事故,且仿真车辆运动轨迹和损坏程度等痕迹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Pc-Crash软件 多车事故 仿真 分步
下载PDF
微量润滑平面磨削接触区换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毛聪 邹洪富 +1 位作者 黄勇 周志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磨削接触区材料去除厚度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微量润滑过程中,雾滴之间的运动特征存在差异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接触区的磨削温度分布呈现出非线性,换热机理也异常复杂。从雾化机理出发,对影响换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雾滴直... 磨削接触区材料去除厚度是不一致的,同时,在微量润滑过程中,雾滴之间的运动特征存在差异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接触区的磨削温度分布呈现出非线性,换热机理也异常复杂。从雾化机理出发,对影响换热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雾滴直径和雾滴速度进行了分析。依据雾滴在不同壁温处表现出的不同换热特性,将磨削区划分为无沸腾换热、核态沸腾换热、过渡沸腾换热和稳定膜态沸腾换热四个不同的换热区域,建立了微量润滑磨削区的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技术对微量润滑磨削表面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单级热电偶技术测量了磨削温度,发现磨削区仿真温度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通过该理论获得的微量润滑磨削表面换热系数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微量润滑 换热机理 换热系数 沸腾
下载PDF
往复流散热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梁波 欧阳陈志 +3 位作者 刘燕平 毛聪 唐思绮 江清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9-1454,共6页
为解决电池模块内部单体电池间的温度不均匀性而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的问题,本文中采用了一种往复流冷却方式,使冷却空气流动方向周期性逆转,以降低单向流空气冷却方式时单体电池沿空气流方向的温度梯度。结果表明,采用往复流冷却... 为解决电池模块内部单体电池间的温度不均匀性而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的问题,本文中采用了一种往复流冷却方式,使冷却空气流动方向周期性逆转,以降低单向流空气冷却方式时单体电池沿空气流方向的温度梯度。结果表明,采用往复流冷却方式后,在1C和13.33C放电倍率下,电池温度均匀性分别提高了12.1%和62.4%,电池模块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得到改善,电池使用寿命得以提高。同时,文中还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虚拟试验与正交优化相结合,对影响往复流散热性能的往复流入口的速度与温度和往复周期3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揭示了它们对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温度差 往复流 正交优化 仿真
下载PDF
基于K熵和关联维数的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振峰 刘永坚 +3 位作者 毛汉颖 王向红 李欣欣 毛汉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0-214,共5页
深化对金属疲劳损伤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特征认识,是运用声发射信号对金属结构损伤过程进行监测预测的重要基础热点问题。针对金属疲劳损伤经历裂纹萌生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快速扩展阶段、临近破坏等四个阶段产生大量的声发射信... 深化对金属疲劳损伤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特征认识,是运用声发射信号对金属结构损伤过程进行监测预测的重要基础热点问题。针对金属疲劳损伤经历裂纹萌生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快速扩展阶段、临近破坏等四个阶段产生大量的声发射信号,采用K熵和关联维数等混沌特征量来分析海量的声发射信号;通过对45号钢试件进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测试得到试件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分别估算不同时间段所产生声发射信号的K熵和关联维数,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具有混沌特征,其K熵和关联维数的变化趋势与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四个阶段具有较清晰的对应关联,表明K熵和关联维数可以较好的揭示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这将为运用声发射信号实现金属结构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疲劳损伤 K熵 关联维数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的二轮车-汽车碰撞事故深度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1 位作者 黄晶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8-1293,共6页
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的二轮车-汽车碰撞事故为样本案例,运用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重建,获得碰撞信息;对事故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得出质量比、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宽度、碰撞速度、碰撞类型与骑乘人员损伤程度等事故特征... 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的二轮车-汽车碰撞事故为样本案例,运用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重建,获得碰撞信息;对事故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得出质量比、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宽度、碰撞速度、碰撞类型与骑乘人员损伤程度等事故特征参数的统计分布;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二轮车骑乘人员损伤程度与质量比、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宽度、碰撞速度和碰撞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环境的碰撞事故中,质量比大于20;汽车的碰撞速度大于40km/h;二轮车速度为20~30km/h;保险杠高度为0.4~0.5m;前端碰撞情况下造成骑乘人员受致命伤的概率最大。此结果可为制定有利于二轮车骑乘人员损伤保护的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车-汽车碰撞 CIDAS 事故深度分析 骑乘人员损伤 逻辑回归分析
下载PDF
自行车座椅高度对事故中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林 程启寅 +1 位作者 黄晶 陈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81-89,共9页
通过PC-Crash软件建立自行车、骑车人和汽车模型,并进行事故仿真试验。引入自行车的座高参数对骑车人损伤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分析骑车人损伤情况。通过分析典型碰撞事故中自行车座椅高度参数对骑车人头部和下肢损伤的影响,同时... 通过PC-Crash软件建立自行车、骑车人和汽车模型,并进行事故仿真试验。引入自行车的座高参数对骑车人损伤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分析骑车人损伤情况。通过分析典型碰撞事故中自行车座椅高度参数对骑车人头部和下肢损伤的影响,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真实事故案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当汽车车头中部与自行车发生碰撞,且座高较低时,骑车人头部碰撞位置主要集中在引擎盖中上部;随着座椅高度的增加,头部碰撞位置逐渐上移到靠近挡风玻璃上边框的位置;受车型影响,自行车座椅高度参数对骑车人造成的影响具有不同特点;在各个碰撞角度下,不同自行车座高所对应的骑车人动力学响应有所差异;骑车人头部损伤风险和下肢骨折风险与自行车座高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自行车 事故重建 动力学响应 自行车座椅高度 PC-CRASH
原文传递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能量分配与参数匹配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林 田庆韬 +2 位作者 黄晶 叶瑶 伍贤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24-237,共14页
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组合的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通过超级电容补充输出峰值功率,有效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在城市工况频繁启动和制动的大功率需求造成锂离子电池不可逆的容量衰减问题,但相比于单独使... 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组合的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通过超级电容补充输出峰值功率,有效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在城市工况频繁启动和制动的大功率需求造成锂离子电池不可逆的容量衰减问题,但相比于单独使用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的加入增加了成本和重量并且降低了整个储能系统的输出效率。从能量分配策略和参数匹配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HESS的研究进展。目前能量分配策略的研究多采用燃油汽车的循环测试工况作为研究数据,依据在线运算能力及应用场景将能量分配策略分为离线控制和在线控制,前者依赖已知的能耗数据但能实现优化分配效果,而后者能实现在线实时分配但优化效果有限。参数匹配的研究由效率分析和策略匹配向基于能量分配策略的全局优化发展,以解决前两种方法未考虑HESS成本和重量的优化问题。最后,指出未来需要基于电动汽车的城市道路自然行驶数据,以优化整个动力电池组的寿命为目标,考虑驾驶员风格建立个性化的参数匹配全局优化模型,以降低其制造成本;并结合道路交通信息进行更准确的能耗预测,采用离线与在线控制相结合的智能化能量分配策略,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分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混合储能系统 能量分配 参数匹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