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钨矿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春友 邓明晖 +1 位作者 王铧泰 林楚浩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5,共3页
某白钨矿选矿废水中固体、水玻璃含量较高,形成的稳定胶体分散体系难于利用。采用酸碱联用工艺,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水玻璃进行混凝沉淀,可消除其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澄清后的水再通过加压溶气气浮法进一步降低有机药剂含量,最终达到全部... 某白钨矿选矿废水中固体、水玻璃含量较高,形成的稳定胶体分散体系难于利用。采用酸碱联用工艺,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水玻璃进行混凝沉淀,可消除其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澄清后的水再通过加压溶气气浮法进一步降低有机药剂含量,最终达到全部回用到磨矿、选硫及重选作业。该方法流程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废水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 废水 酸碱联用 循环 加压溶气气浮
下载PDF
白钨选矿废水净化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贾鹏飞 田春友 +2 位作者 徐福德 刘顺贤 张娃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1,73,共3页
研究了白钨选矿废水回用对白钨选矿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一整套白钨选矿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水率达90%以上,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总的白钨精矿回收率提高到76%,每年多产WO_3(65%)精矿140 t,增加年产值近1120万元。同时,每年还可减少使用浮... 研究了白钨选矿废水回用对白钨选矿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一整套白钨选矿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水率达90%以上,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总的白钨精矿回收率提高到76%,每年多产WO_3(65%)精矿140 t,增加年产值近1120万元。同时,每年还可减少使用浮选药剂238.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 废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_2的制备表征及对Ni(II)吸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佳静 王冠 +3 位作者 管振杰 张念 仝云霄 李静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6-168,共3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法制备了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2吸附剂,采用FT-IR、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2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Ni(Ⅱ)进行了吸附机理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焙烧后的凹凸棒石黏土负载...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法制备了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2吸附剂,采用FT-IR、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2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Ni(Ⅱ)进行了吸附机理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焙烧后的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2吸附剂较负载前的凹凸棒石黏土,因其结构中的结晶水和沸石水脱失,内部孔道面积和表面积增加,活性吸附位点的数量增大,吸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室温条件下(20~25℃),pH为6~7,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时,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TiO2吸附剂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纳米TIO2 Ni(Ⅱ) 吸附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明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第7期22-23,共2页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及相关政府对环境工程愈发重视。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较为迅速,在生产过程中,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虽然工业为我国创造了经济价值,但在环境工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及相关政府对环境工程愈发重视。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较为迅速,在生产过程中,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虽然工业为我国创造了经济价值,但在环境工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在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科学治理,找寻治理大气污染危害的最有效路径,降低能源消耗,真正做到节能减排,以保证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大气污染 节能减排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基于SimMechanics的SCARA机器人建模与运动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林 张慧 《电子世界》 2019年第12期8-10,共3页
针对NII公司的NS5-450型SCARA机器人运动姿态解和轨迹规划的优化选择问题,基于D-H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根据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利用多项式插值法计算得到机器人运动轨迹,并在SimMechanics中导入三维模型进行了机械运动仿真。通过对S... 针对NII公司的NS5-450型SCARA机器人运动姿态解和轨迹规划的优化选择问题,基于D-H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根据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利用多项式插值法计算得到机器人运动轨迹,并在SimMechanics中导入三维模型进行了机械运动仿真。通过对SCARA机器人的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该建模以及仿真方法与实际效果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MECHANICS SCARA机器人 机器人建模 运动仿真 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逆解 选择问题 轨迹规划
下载PDF
带输入饱和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触发式补偿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子聪 王林 +1 位作者 刘建圻 王钦若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07-3014,共8页
针对一类带有输入饱和特性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为了在保证系统跟踪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省系统通讯资源,结合Backstepping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触发式补偿控制方法.由于安全需求或者物理限制等因素,输入饱和特性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 针对一类带有输入饱和特性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为了在保证系统跟踪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省系统通讯资源,结合Backstepping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触发式补偿控制方法.由于安全需求或者物理限制等因素,输入饱和特性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实际物理系统中,给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将光滑的双曲正切函数融入自适应控制设计过程,以实现对系统输入饱和约束的补偿.此外,由于实际系统模型难以精确建立,系统描述中难免会存在未知不确定部分,对此,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对系统的未知不确定部分进行逼近处理.为节省系统的通讯资源,引入一种基于相对阈值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以减小系统传输压力.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系统的所有信号都是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饱和 自适应控制 Backstepping技术 触发式控制 模糊逻辑系统 双曲正切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经济、能量和环境因素的保温厚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恩海 王长忠 +1 位作者 潘嘉信 房爱民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年第10期67-70,共4页
分析了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对加热冷却负荷的影响,对广州某酒店建筑采用Energy Plus软件计算酒店空调系统两种用能模式(全天运行和夜间运行)下的最优能耗保温厚度。结果表明,夜间运行模式下增加保温层厚度会增加冷却能耗,酒店建筑的供冷... 分析了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对加热冷却负荷的影响,对广州某酒店建筑采用Energy Plus软件计算酒店空调系统两种用能模式(全天运行和夜间运行)下的最优能耗保温厚度。结果表明,夜间运行模式下增加保温层厚度会增加冷却能耗,酒店建筑的供冷能耗要从"增加保温层厚度降低冷却能耗"转变为"增加保温层厚度增加冷却能耗"。空调温度26℃夜间运行模式下采用挤塑聚苯板(XPS)保温材料得到的最优能耗保温厚度4.1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建筑 用能模式 保温 供冷能耗 环境指标
下载PDF
基于室外风力因素外墙最优保温厚度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长忠 刘恩海 +1 位作者 潘嘉信 房爱民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4,共5页
采用TRNSYS瞬态系统模拟软件计算室外风速和风向对外墙传热的影响,对南京住宅建筑4个朝向采用2种保温材料计算全年加热和冷却负荷。基于现值因子最大程度减少加热冷却能耗和保温成本得到最优保温厚度。计算采用最优保温厚度20年生命周... 采用TRNSYS瞬态系统模拟软件计算室外风速和风向对外墙传热的影响,对南京住宅建筑4个朝向采用2种保温材料计算全年加热和冷却负荷。基于现值因子最大程度减少加热冷却能耗和保温成本得到最优保温厚度。计算采用最优保温厚度20年生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和保温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对于EPS和XPS两种保温材料,最优保温厚度分别为10.5~12.1 cm和6.1~7.1 cm,生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分别为218.4~315.5元/m^2和196.8~284.2元/m^2,保温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7~2.6年和2.1~3.2年。室外风力因素对最优保温厚度影响不大而对全年冷热负荷以及寿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朝向 风速 风向 最优保温厚度
下载PDF
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文秀 蒋金甫 《中国有线电视》 2020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公共危机时,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可提供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第一时间把灾害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给民众,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加密技术,...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公共危机时,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可提供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第一时间把灾害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给民众,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加密技术,可以实现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中信息的安全、及时和可靠的传递。提出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架构,完成了将国产密码算法应用于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这方面的国内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算法 SM3算法 应急广播
下载PDF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耦合供能在果蔬真空预冷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恩海 周前 +1 位作者 刘圣勇 王长忠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7-151,共5页
基于生物质能作为辅助能源用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供能的适配性,以已搭建的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驱动吸附式制冷试验台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产业模式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作为生姜切片等果蔬的真空预冷的冷源,适合... 基于生物质能作为辅助能源用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供能的适配性,以已搭建的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驱动吸附式制冷试验台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产业模式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作为生姜切片等果蔬的真空预冷的冷源,适合于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低温热源驱动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可为城郊果蔬种植园区及缺电边远山区等区域农户设计果蔬真空预冷冷源的方案提供参考。试验研究了真空预冷过程中,生姜切片表面喷水量和预冷压力等对其预冷过程中的失重有较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回水流量分配比值为0.55,适合采用生物质热水锅炉辅助太阳能作为联合系统驱动热源的运行模式。预冷压力为1 000 Pa,100.13 g生姜切片预湿润处理的最佳喷水量为试验样品质量的5%,冷藏15 d后生姜切片失重率和褐变度分别为9%,1.1,均小于未经真空预冷对照试验样品的失重率和褐变度;预冷过程,捕水器捕集水量为40.52 g,所需制冷量为102.21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生物质能 真空预冷 生姜切片 失重率
原文传递
利用螯合树脂处理赞比亚卢安夏尾矿重金属废液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鹏飞 田春友 +3 位作者 李中秋 常永芳 刘顺贤 张娃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9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重金属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特点,采用螯合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对赞比亚卢安夏尾矿废液进行处理,纯化、富集、回收料液中的铜、钴金属,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目的。建立一整... 本文研究了一种重金属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特点,采用螯合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对赞比亚卢安夏尾矿废液进行处理,纯化、富集、回收料液中的铜、钴金属,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目的。建立一整套高效、低成本的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减轻重金属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水 螯合树脂 废水处理 尾矿
下载PDF
一种环保型湿法冶金新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春友 邓明晖 +4 位作者 林楚浩 叶文君 朱景和 李英 徐纯理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2,共3页
介绍了一种环保型湿法冶金新技术。该技术以重金属吸附材料为基础,配套连续吸附交换设备和直接电沉积设备,可实现金属浸出液的分离、纯化、富集和还原的全套工艺环节。对真实浸出液进行小型试验,初步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
关键词 湿法冶金 环保 重金属吸附材料 连续吸附 直接电沉积
下载PDF
基于一/二次能源采暖最优保温厚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恩海 王长忠 +1 位作者 潘嘉信 房爱民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年第11期70-73,共4页
对3个气候区域4个城市住宅建筑计算采用XPS保温最优保温厚度,20年生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和保温回收期。分析现值因子和采暖度日数对保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暖热源种类和气候因素对最优保温厚度影响作用较大。基于采暖度日数法计算得... 对3个气候区域4个城市住宅建筑计算采用XPS保温最优保温厚度,20年生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和保温回收期。分析现值因子和采暖度日数对保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暖热源种类和气候因素对最优保温厚度影响作用较大。基于采暖度日数法计算得到4种能源的最优保温厚度,由薄到厚依次为:天然气,煤炭,电,液化石油气。随着能源种类和气候区域的变化,最优保温厚度3.3~17.4 cm,生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244.1~517.9元/m2,保温投资回收期2.7~1.3年。最优保温厚度与生命周期节省经济成本方面,二次能源要高于一次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种类 气候区域 采暖度日数 最优保温厚度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的自适应多段回溯前推实时速度规划算法开发
14
作者 谢翰君 王林 王钦若 《电子技术应用》 2023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为了提高微小线段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实时速度规划算法。该算法由两部分组成:针对刚柔耦合、重负载平台在数控运动中的抖动问题,提出基于动力学的初步规划算法,以优化短线段的实际加速度,提高运动的平稳性;针对单段回溯前推算法... 为了提高微小线段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实时速度规划算法。该算法由两部分组成:针对刚柔耦合、重负载平台在数控运动中的抖动问题,提出基于动力学的初步规划算法,以优化短线段的实际加速度,提高运动的平稳性;针对单段回溯前推算法对于微小直线/圆弧加工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动力学的自适应多段回溯前推速度规划算法,以提升加工效率。在基于PC的实时控制器和龙门双驱XY激光切割平台上进行了测试,并将该算法与自适应速率算法和单段回溯前推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方面均有所提高。此外,该算法简单有效,适用于高实时性的应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速度规划 动力学 回溯前推算法 龙门双驱
下载PDF
光波分复用FM光端机在农村调频广播传送中的应用
15
作者 祝银成 蒋金甫 《中国有线电视》 2007年第9期918-919,共2页
随着农村OPTV光缆网络的不断延伸,村级原有的CATV—FM调频电缆混合插播技术已无法使用,取代它的将是采用最新的光波分复用技术的FM光端机的农村广播电视系统,具体介绍采用光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农村村级调频插播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案。
关键词 光波分复用 FM光端机 OPTV
下载PDF
碱性蚀刻废液回收铜扩试线生产实践
16
作者 郭志文 赵常青 《有色冶金节能》 2016年第2期40-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蒸氨-沉淀-电沉积的新型碱性蚀刻废液处理工艺,研究了加碱量、蒸氨温度对蒸氨铜直收率的影响及电流密度对旋流电解效率的影响,选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试验获得了符合标准的阴极铜。
关键词 蚀刻废液 蒸氨 旋流电解 铜回收
下载PDF
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应急广播大喇叭适配器的设计
17
作者 何文秀 蒋金甫 《中国有线电视》 202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是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县、乡、村3级前端、传输覆盖网和大喇叭终端组成,具有一直在线、强制收听的特点,承担着应急广播主动覆盖的职责,将密码技术应用于大喇叭适配器的设计及装置研发,可保证播出...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是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县、乡、村3级前端、传输覆盖网和大喇叭终端组成,具有一直在线、强制收听的特点,承担着应急广播主动覆盖的职责,将密码技术应用于大喇叭适配器的设计及装置研发,可保证播出的有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密码 应急广播 适配器 安全
下载PDF
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恩海 刘圣勇 +4 位作者 王长忠 潘嘉信 赵坤正 徐云婷 苏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61-63,165,共4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的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并研究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的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并研究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 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该研究可为优化吸附床的结构设计和吸附式制冷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活性炭 静态重量法 吸附性能
下载PDF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orn Stalks
19
作者 刘恩海 王长忠 +4 位作者 刘圣勇 潘嘉信 赵坤正 徐云婷 苏之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0期2221-2224,2231,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orn stalks. [Methed] With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orn stalks as research object, adsorption performa...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orn stalks. [Methed] With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orn stalks as research object, adsorption performance simulation test equipment was set up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 for methanol by static weight method.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adsorption bed structure, activated carbon particle size in adsorption bed, addition amount of graphite powder in activated carbon and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on systematic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Result] Under conditions of same activated carbon and same adsorption temperatur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new adsorption bed A (installed with finned diaphragm adsorbate tubes) was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unmodified adsorption bed B. Compared with adsorption bed B, adsorption bed A took 5 min shorter to reach the adsorption amount of 0.22 g/g. Under the same adsorption temperatur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bed loaded with different-particle size activated carb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loaded with same-particle size activated carbon. The bed loaded with different-particle size activated carbon took 16 min shorter to reach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0.22 g/g compared with the bed loaded with same-particle size activated carbon. Adding proper amount of graphite powder in activated carbon could enhan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trengthen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The optimum addition amount of graphite powder was 2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activated carbon. Com- 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soaked by weak acidic solu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 took 3 min shorter to reach 87.1% of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amount.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adsorption bed and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stalks Activated carbon Static weight method Adsorp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壳管式换热器入水水质处理研究
20
作者 王长忠 杨惠 +2 位作者 刘恩海 赵坤正 刘诗琦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23期75-76,83,共3页
以某化工企业职工澡堂的壳管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热水管道内水垢类型及产生原因,从理论层面分析水垢传热热阻、导致能源浪费情况,提出了对热水供水主管道增设广谱感应水处理器进行换热器的入水水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了换热器... 以某化工企业职工澡堂的壳管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热水管道内水垢类型及产生原因,从理论层面分析水垢传热热阻、导致能源浪费情况,提出了对热水供水主管道增设广谱感应水处理器进行换热器的入水水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节省了能耗,有效解决了系统热水管道水垢堆积影响热水供应的问题,该技术可为相关企业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壳管式换热器 水质处理 能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