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钙强化剩余污泥热解液脱氮效能的研究
1
作者 彭星源 肖岳冰 +4 位作者 郑梦启 汪炎 钱军 梅红 王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7,共7页
剩余污泥富含有机质,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高,探索其资源化的方法非常必要。为此,采用过氧化钙联合热解处理剩余污泥,并将其热解液用于强化生物脱氮。相比于剩余污泥的纯热解处理,过氧化钙联合热解处理的热解液中TCOD量增加了11.3%... 剩余污泥富含有机质,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高,探索其资源化的方法非常必要。为此,采用过氧化钙联合热解处理剩余污泥,并将其热解液用于强化生物脱氮。相比于剩余污泥的纯热解处理,过氧化钙联合热解处理的热解液中TCOD量增加了11.3%,反硝化速率和脱氮率分别提升了59.5%和19.6%,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降低了33.7%。单因素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剂对热解液的成分和脱氮效能没有明显改善,添加碱能促使热解液中的TCOD量增加约3倍,添加钙絮凝可使热解液的溶解性COD(SCOD)与TCOD的比值增加25.3%、污泥CST降低72.0%。综上可见,过氧化钙对热解液脱氮效能的强化机制在于钙絮凝作用去除了剩余污泥中的大分子惰性物质,从而提升了热解液中可生化碳源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热解 过氧化钙 污泥脱水性能 脱氮效能
原文传递
NR/DAPI共染色-荧光计数法测定自来水中的微塑料
2
作者 方源 胡文涛 +4 位作者 汪炎 梅红 宣亮 王伟 袁守军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为解决现有NR/DAPI共染色-荧光计数法对水样中微塑料(MPs)的高估问题,对水样及实验器具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500℃条件下对玻璃器皿、滤膜灼烧1 h,可显著减少由实验器具带入样品中的MPs;对自来水样品采用30%H_... 为解决现有NR/DAPI共染色-荧光计数法对水样中微塑料(MPs)的高估问题,对水样及实验器具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500℃条件下对玻璃器皿、滤膜灼烧1 h,可显著减少由实验器具带入样品中的MPs;对自来水样品采用30%H_(2)O_(2)在V_(H_(2)O_(2))∶VH_(2)O=1∶5条件下消解24 h,可消除水样中有机物引起的结果高估。采用改进的NR/DAPI共染色-荧光计数法对合肥市不同区域自来水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MPs的平均浓度范围为350~1250个/L,占比最大的MPs种类为聚乙烯(PE,占比为40%~60%),尺寸小于10μm的MPs占比较高(36%~71%)。自来水样品中的MPs具有显著的时间分布特征,在夜间用水低谷时段供水管网中自来水流速低,小颗粒MPs发生沉降聚集,导致早晨龙头初放水中MPs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DAPI共染色 荧光计数法 自来水 微塑料 灼烧 H2O2
下载PDF
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梦启 王成业 +6 位作者 汪炎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何春华 王杰 梅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24-4431,共8页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毒性有机物与氮磷营养盐,是导致黑臭水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关键源头,因而工业废水零排放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菌藻共生技术同时具备有机物降解和碳氮磷固定的优势,日益成为废水零排放战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去除工业废水中有机物与氮磷的作用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就典型工业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和石化废水,阐述了菌藻共生技术处理不同废水的特性与难点。此外,环境因子中过度的温度、光照和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毒性有机物胁迫微藻营养方式转变,并诱导微生物的强烈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菌藻的生长代谢,降低废水处理效能。因此,本文对菌藻共生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展望,需要从预处理工艺和菌藻共生工艺优化着手,削减环境氧化胁迫和增强菌藻生物代谢优势的偶联,并且可通过探索环境因子调控策略实现生物质的定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菌藻共生 零排放 氧化胁迫 生物质转化
下载PDF
PAC对生物膜性能及煤气化废水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力杨 谈龙方 +3 位作者 王伟 袁守军 胡真虎 苏馈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的R1组和投加PAC的R2组两组生物膜耐冲击负荷能力良好,有机物去除效果稳定;后期稳定运行时R2组和R1组TN去除率分别达84%、79.4%以上,脱氮性能良好,且PAC的投加使除磷率达98%以上。由数据分析可知,20 mg/L PAC的投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生物量、促进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多糖的分泌;SEM及菌群分析发现PAC的投加改变了微生物种群结构、驯化了脱氮除磷优势菌种。通过合适的驯化培养,可以实现PAC耦合生物膜法对低C/N工业煤气化废水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低碳氮比 煤气化废水 脱氮除磷 PAC
下载PDF
跨行政区小流域水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锐 汪炎 +4 位作者 梅红 宣亮 王伟 胡真虎 袁守军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跨行政区的小流域水污染特征复杂,且因行政主体不同而导致水环境治理困难。以合肥市二十埠河小流域为例,采用现场调查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流域污染特征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点源为流域内最重要的污染源,由点源产生的各主要污... 跨行政区的小流域水污染特征复杂,且因行政主体不同而导致水环境治理困难。以合肥市二十埠河小流域为例,采用现场调查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流域污染特征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点源为流域内最重要的污染源,由点源产生的各主要污染物入河负荷贡献率达47.3%~65.4%。各行政区域对河流的污染贡献率存在差异,上游的新站区对二十埠河的污染贡献率最高(COD占比47.88%, TP占比45.67%),下游的肥东县内存在大片农田和散户畜禽养殖,造成NH3-N入河负荷较高(37.96%)。新站区(汛期)和肥东县(非汛期)的NH3-N环境容量为负值,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分别需要削减NH3-N入河负荷21.60和81.18 t/a。为改善二十埠河水环境质量,建议将点源污染控制作为流域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并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解决NH3-N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小流域 二十埠河流域 入河负荷 水环境容量 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下载PDF
季也蒙毕赤酵母合成碳点检测四环素
6
作者 张亚维 任倩文 +1 位作者 万光仪 武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97-903,共7页
为了探究碳点(CDs)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以季也蒙毕赤酵母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光学性质稳定的蓝色荧光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和... 为了探究碳点(CDs)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以季也蒙毕赤酵母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光学性质稳定的蓝色荧光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CDs进行表征。获得的CDs近似圆形,尺寸在11 nm左右,表面含有大量亲水性官能团,432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光谱。进一步将CDs用于水中微量盐酸四环素(TC)的检测。结果显示,基于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TC能够快速猝灭碳点荧光,荧光猝灭效率在0.02~0.18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TC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季也蒙毕赤酵母菌 荧光探针 盐酸四环素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给水厂污泥免烧结陶粒强化尾水除磷除氟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烨 余轶鹏 +4 位作者 汪炎 章保 杨靖 牛泽睿 王伟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探索给水厂污泥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给水厂污泥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种新型免烧结陶粒,并将其用作水处理滤料,研究其除磷除氟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给水厂污泥45%、粉煤灰25%、水泥25%和激发剂5%。在... 为探索给水厂污泥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给水厂污泥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种新型免烧结陶粒,并将其用作水处理滤料,研究其除磷除氟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给水厂污泥45%、粉煤灰25%、水泥25%和激发剂5%。在污水处理厂尾水动态吸附柱试验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时,总磷和氟化物去除率分别稳定在38.1%和19.1%左右,去除效果较普通陶粒分别提升了6.1倍和2.7倍。利用给水厂污泥制备的免烧结陶粒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除磷除氟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污泥 免烧结陶粒 除磷 除氟 深度处理
下载PDF
剩余污泥高温热碱解及絮凝改善裂解液可生化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保 彭星源 +4 位作者 陈瑶 汪炎 郑晓浩 肖岳冰 董方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为促进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采用高温热碱解耦合絮凝的方式来处理剩余污泥。高温热碱解处理污泥的碳源释放量为0.50 g[COD]/g[VS],热碱解所得泥饼的含水率在70℃条件下仅需9 h即可降至(26.82±3.57)%,同时实现了23.39%的干重... 为促进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采用高温热碱解耦合絮凝的方式来处理剩余污泥。高温热碱解处理污泥的碳源释放量为0.50 g[COD]/g[VS],热碱解所得泥饼的含水率在70℃条件下仅需9 h即可降至(26.82±3.57)%,同时实现了23.39%的干重减量。另外,相比于单纯的热碱解处理,污泥裂解液再经过铁、铝离子絮凝处理后,其m(BOD5)/m(COD)值增加超过了40%,脱氮效能也显著提升。因此,金属离子的絮凝作用可以改善污泥裂解液的可生化性,并且金属离子的价态越高,其作用效果越明显。裂解液可生化性的改善机制主要在于金属离子对难降解腐殖酸类物质的絮凝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污泥热碱解 污泥减量 脱氮效能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处理丁辛醇废水效能研究
9
作者 申凯宇 郑梦启 +3 位作者 何春华 胡真虎 汪炎 王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21,共8页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 丁辛醇废水(BOW)是一种新型煤化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萃取法、焚烧法、空气催化氧化法等物化法可用于丁辛醇废水的处理,但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厌氧消化是丁辛醇废水的绿色、高效处理技术之一,然而传统的厌氧工艺易受有毒污染物、高盐等因素影响。对高盐条件下厌氧颗粒活性炭折板工艺(GAC-ABR)处理丁辛醇废水的启动、盐冲击与恢复过程及其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与厌氧折板反应器(ABR)工艺相比,GAC-ABR工艺可提高丁辛醇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产量并缓解酸化现象。在GAC-ABR工艺中,污泥的嗜乙酸产甲烷活性提高了1.94-2.27倍,且污泥的电子传递系统活性提高了13.1%-16.4%。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GAC-ABR工艺中富集的电活性互营微生物Syntrophomonas和Methanosarcina是提高丁辛醇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其中,Syntrophomonas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而Methanosarcina的耐盐性弱于Methanosphaera和Methan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丁辛醇废水 煤化工废水 盐冲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