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典型工业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1
作者 孟晓飞 郭俊娒 +5 位作者 杨俊兴 杨军 郑国砥 乔鹏炜 卞建林 陈同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0-908,共9页
为深入探讨典型工业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特征,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工业区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面和剖面方向上土壤As、Cd、Cr、Cu、Ni、Pb和Zn等7种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分析,并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 为深入探讨典型工业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特征,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工业区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面和剖面方向上土壤As、Cd、Cr、Cu、Ni、Pb和Zn等7种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分析,并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污染源解析,为该类工业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该工业区内表层土壤Cd、Cu和As含量分别为(2.56±1.23)、(205.58±157.49)和(15.27±4.14)mg·kg^(-1),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89.44%和3.40%.空间上,受污染源分布、地势和风向共同影响,研究区7种重金属在土壤表层方向上均呈现出南部含量高北部含量低的空间分布;在剖面方向上,Cd和Cu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As在碱性土壤条件下迁移能力较强,其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含量变化较小.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d和Cu达到重度污染(5级),同时Cd存在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5级),Cu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2级),其余重金属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1级),风险排序为Cd>Cu>Ni>As>Pb>Cr>Zn,研究区内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属强生态危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As、Cd和Cu外源污染主要来自电池生产和铜(管、线)生产等活动,属工业污染源.综上所述,该研究区应重视土壤Cd和Cu污染的治理与防控,同时警惕As对土壤环境质量进一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含量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我国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6
2
作者 宋云 李培中 郝润琴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15期28-33,共6页
本文在总结我国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应用、处置和再利用、效果评估等基础上,对比国外经验分析了我国固化/稳定化材料、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外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并讨论了我国砷、六价铬等含氧阴离... 本文在总结我国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应用、处置和再利用、效果评估等基础上,对比国外经验分析了我国固化/稳定化材料、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外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并讨论了我国砷、六价铬等含氧阴离子浸出测试问题,以及浸出水平要求和浸出情景。根据固化/稳定化的特点,分析了分类管理、施工过程环境监管和长期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管理方案,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和底泥 固化/稳定化 技术水平 再利用 浸出评估 土壤修复
下载PDF
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一芃 黄益宗 +6 位作者 张利田 杨勇 谭笑 宋旭 孙秀良 魏文侠 林爱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82-2894,共13页
为了解国内土壤镉砷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结合关键词检索统计方法,使用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1999—2019年土壤镉(Cd)和砷(As)污染修复技术相关论文15301篇,并绘制了网络知识图谱... 为了解国内土壤镉砷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结合关键词检索统计方法,使用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1999—2019年土壤镉(Cd)和砷(As)污染修复技术相关论文15301篇,并绘制了网络知识图谱。结果表明:1999—2012年为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文章低发期,2013—2015年发文量跌宕增长;2016—2019年我国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土壤镉砷修复领域研究中,植物修复是热点修复手段之一;从研究机构的分布来看,南北方有较大差异,南方地区的发文量大于北方地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应不断发展多手段结合的联合修复技术,做好土壤镉砷污染修复预警与风险防控仍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以上分析结果可为镉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镉砷污染 修复技术 文献计量学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代小丽 王硕 +2 位作者 李佳斌 魏燕 魏文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因石油污染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限制,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微生物普遍存在数量偏少和活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其自然净化能力较低,且速度缓慢。多种原位强化技术可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主要包括生物投加法、生物刺激法、生... 因石油污染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限制,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微生物普遍存在数量偏少和活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其自然净化能力较低,且速度缓慢。多种原位强化技术可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主要包括生物投加法、生物刺激法、生物通风法及微生物燃料电池等。生物投加法主要包括高效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及植物-微生物的投加等方法;生物刺激法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生物表面活性剂、共代谢生长基质、电子受体的投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各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研究、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及固定化材料纳米粒子的应用是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原位生物修复 生物投加 生物刺激 生物通风 微生物燃料电池
下载PDF
关于兰州石化泄漏导致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解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云 李培中 郭逸飞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19期54-57,共4页
2014年4月11日,兰州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发生后,经有关部门调查,确认事件直接原因为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自流沟超期服役,导致兰州石化公司历史积存的地下含油污水渗入自流沟,致使局部自来水苯超标。2014年4月下旬,兰州石化开始研究... 2014年4月11日,兰州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发生后,经有关部门调查,确认事件直接原因为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自流沟超期服役,导致兰州石化公司历史积存的地下含油污水渗入自流沟,致使局部自来水苯超标。2014年4月下旬,兰州石化开始研究制定环境调查和修复方案,随后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基础设计等内容;2015年3月初完成了环评报告编制。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环评,兰州石化公司施工单位已进驻现场,将按照环保部门要求于近日开始修复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 污染事件 地下水污染 环境修复
下载PDF
我国污染场地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应用特征及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珍霞 宋久浩 +4 位作者 苑文仪 李翔 吴乃瑾 李艺 李培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0-1149,共10页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首先,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化学氧...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首先,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化学氧化法修复技术应用的4个主要特征,包括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污染地块、水土协同修复且介质复杂、过硫酸盐占比过大且副产物较多、修复周期短且修复药剂过量现象严重;然后,针对应用最多的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技术,通过资料文献分析和国内外案例场地调研信息,梳理出修复后场地再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留氧化剂腐蚀、副产物盐分腐蚀及环境条件变化导致的微生物侵蚀等3种主要的腐蚀风险机理,以及定性及定量的腐蚀风险测试方法;最后,结合化学氧化过程及pH、氧化还原条件、盐分和微生物环境条件等发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可将化学氧化修复后潜在腐蚀过程风险划分为三阶段的概念模型,以期为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实际应用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化学氧化 过硫酸盐 环境残留 腐蚀风险
下载PDF
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仲平 吴乃瑾 +1 位作者 魏文侠 宋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1438,共8页
通过添加电子供体进行原位生物刺激可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接种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强化这一降解过程,鲜见仅利用实际污染场地含水层土著菌开展的生物降解试验.从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仅接种场地含... 通过添加电子供体进行原位生物刺激可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接种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强化这一降解过程,鲜见仅利用实际污染场地含水层土著菌开展的生物降解试验.从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仅接种场地含水层沉积物,利用微宇宙实验体系,初步探讨了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对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1)同时添加初级生长基质和电子供体对反应体系进行生物刺激可显著降解地下水中的1,2-二氯乙烷.60 d后,添加1 g/L醋酸钠的反应体系中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3.9%;添加1 g/L的乳酸钠反应体系次之,去除率为82.2%;添加1 g/L的乳酸的反应体系去除率最低,为61.8%.并且添加醋酸钠的试验体系可长时间维持中性pH及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2)相同条件下,对同种电子供体来说,添加量为1 g/L的试验组中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 g/L的试验组,推测较高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可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3)对反应体系中间产物进行监测,仅监测到了乙烯的产生,表明在试验周期内无明显毒副产物积累,1,2-二氯乙烷的降解较为彻底.研究显示,醋酸钠为该试验体系中最适电子供体,添加适宜质量浓度醋酸钠对土著菌进行生物刺激可实现对1,2-二氯乙烷的绿色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1 2-二氯乙烷 地下水 电子供体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文侠 宋博宇 +4 位作者 李培中 王海见 郭观林 张文 权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以某搬迁的电池厂原址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地地层勘探数据和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建立场地三维污染预测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三维污染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分析法选择最优插值方法及参数,并对场地土壤中重金属铅的污染分... 以某搬迁的电池厂原址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地地层勘探数据和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建立场地三维污染预测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三维污染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分析法选择最优插值方法及参数,并对场地土壤中重金属铅的污染分布进行三维可视化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地层模型构建过程中,样点最小间距设置为40 m×40 m,邻近点插值法最适合描述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克里格插值法更适合进行场地污染特征插值分析。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分析场地污染特征与场地地层及生产布局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三维插值 可视化 重金属
下载PDF
基于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的场地环境精准调查应用案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培中 吴乃瑾 +5 位作者 王海见 张骥 荣立明 李翔 魏文侠 宋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3-1130,共8页
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表征场地实际污染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有效支撑后期场地精准修复或风险管控工作.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识别、场地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各阶段分别构建针对性... 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表征场地实际污染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有效支撑后期场地精准修复或风险管控工作.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识别、场地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各阶段分别构建针对性的场地概念模型.采用薄膜界面探测器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现场快速筛查设备的应用,辅助确定了潜在污染源和重点调查区域;同时针对部分位置大量检出氯代有机物代谢产物氯乙烯,判断该场已经发生较为明显的污染物生物降解现象.通过选取典型钻孔和剖面进行降解指示性产物和组分图谱分析,并结合地下水中氯代烃厌氧生物降解潜力综合评分达到22分的结果,判断该场地具有较强的厌氧生物降解能力.这种逐级优化形成针对场地污染调查的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为精准地掌握该场地实际污染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概念模型 精准调查 土壤 污染场地 环境修复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污水中14种全氟化合物
10
作者 史丽 王兴 +2 位作者 杨艳 张泽 赵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654,共8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测定水中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等14种全氟化合物及其前体物的分析方法,化合物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 本文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测定水中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等14种全氟化合物及其前体物的分析方法,化合物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比较了不同种类溶剂的流动相、固相萃取柱类型对化合物峰形、响应和提取净化效率的影响。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表明,水中14种全氟化合物及前体物在0.5~5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2%~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0%~17.3%,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5~2.4 ng·L^(-1)和2.0~9.6 ng·L^(-1)。应用本方法分析某污水厂进水、出水及中间工艺流程中的PFCs,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在71.4%~92.9%。其中PFOA,PFBS,PFHxA和PFHxS浓度最高,为33.9~150 ng·L^(-1)。本方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检测水中多种全氟化合物及前体物,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全氟化合物 污水
下载PDF
某染料厂地块1,2,4-三氯苯污染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
11
作者 王硕 乔鹏炜 +4 位作者 代小丽 李佳斌 魏燕 魏文侠 李培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1-509,共9页
以北京某染料厂污染地块为例,对5种氯苯类(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土壤及地下水样品中检出浓度、超标倍数较高的1,2,4-三氯苯,分析... 以北京某染料厂污染地块为例,对5种氯苯类(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土壤及地下水样品中检出浓度、超标倍数较高的1,2,4-三氯苯,分析其在土壤中垂向分布特征及地下水中水平分布特征,利用GMS软件中MT3D模拟1,2,4-三氯苯在地下水中溶质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5种氯苯类有机污染物最大检出浓度均超过相应筛选值;地下水样品中氯苯、1,2-二氯苯最大检出浓度均未超过相应筛选值,1,4-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最大检出浓度均超过相应筛选值。土壤中高浓度1,2,4-三氯苯污染物主要集中在0~10 m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中1,2,4-三氯苯污染物浓度西北部明显高于东南部。地块内北侧地下水位线有轻微北移现象,各监测井地下水位处于缓慢下降趋势。地块内1,2,4-三氯苯在540 d时运移到地块南侧边界,运移距离为96.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厂 土壤 地下水 1 2 4-三氯苯 分布特征 迁移
下载PDF
某钢铁企业周边遗留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12
作者 王硕 乔鹏炜 李佳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2-1027,共6页
以钢铁企业周边工业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4种重金属As、Pb、Hg、Cd污染分布特征,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量化As、Pb、Hg、Cd污染水平,利用正定因子矩阵模型(PMF)进行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As超《土壤环境... 以钢铁企业周边工业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4种重金属As、Pb、Hg、Cd污染分布特征,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量化As、Pb、Hg、Cd污染水平,利用正定因子矩阵模型(PMF)进行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As超《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1.15倍,应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As、Pb、Hg、Cd最大浓度值均高于背景值,受人类活动影响。As、Pb、Cd这3种元素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Hg与As、Pb、Cd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As>Pb>Cd>Hg。地累积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As、Pb、Hg、Cd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但个别点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空间分布上,As、Pb、Hg、Cd在不同深度上主要呈现点状分布。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源、道路交通源及工业污染源、农业源,其贡献率分别为68%、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道路主干线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源解析
下载PDF
北京某染料厂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6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佳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96-2307,共12页
针对染料化工企业用地存在多种氯苯类化合物污染的问题,以北京某染料厂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土壤样品260个、地下水样品6个,研究了地块包气带和饱和带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6种物质的来源与迁移过程。结果表明,6... 针对染料化工企业用地存在多种氯苯类化合物污染的问题,以北京某染料厂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土壤样品260个、地下水样品6个,研究了地块包气带和饱和带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6种物质的来源与迁移过程。结果表明,6种氯苯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生产区及污水处理区等重污染区的包气带中,低氯苯类化合物遍布地下水中。推断四氯苯、五氯苯和六氯苯主要由生产原料(二氯苯和三氯苯)在高温等工艺条件下发生氯化反应转化而成,而氯苯是由深层厌氧环境中的CBs经微生物还原脱氯生成。氯苯自深层厌氧区迁移扩散,部分向上扩散进入包气带再挥发至空气中;其它5种污染物在重污染区进入包气带,主要受淋溶以及重力作用向下迁移,汇集于包气带的黏粉~粉黏层,其中的二氯苯和三氯苯穿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并扩散至整个厂区。本研究结果可为染料化工污染地块的调查及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污染物 包气带 饱和带 分布特征 迁移 转化
原文传递
微生物降解污染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微宇宙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仲平 吴乃瑾 +2 位作者 杨苏才 魏文侠 宋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6,共9页
三氯乙烯(TCT)是我国地下水中一类检出率极高的挥发性氯代烃有机物,为丰富国内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生物修复的理论支持,从北京市某氯代烃实际污染场地采集含水层沉积物及地下水,利用微宇宙试验体系,在厌氧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 三氯乙烯(TCT)是我国地下水中一类检出率极高的挥发性氯代烃有机物,为丰富国内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生物修复的理论支持,从北京市某氯代烃实际污染场地采集含水层沉积物及地下水,利用微宇宙试验体系,在厌氧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醋酸钠、乳酸钠、乳酸对地下水中TCE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各厌氧体系内中间产物的分析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反应机理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添加1.0 g/L醋酸钠的反应体系中TCE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4.5%,且添加醋酸钠的反应体系可长时间维持中性pH及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在对厌氧反应降解中间产物的分析中,反应第30天中间产物只检测到了顺式1,2-二氯乙烯,推测本试验厌氧条件下TCE生物降解主要机制为氢解反应;微宇宙体系内,各样品的优势菌门均含有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且均为氯代烃的潜在高效降解菌;基因定量分析显示,各反应体系中细菌总量显著增长,且各样品均检测到较高水平的功能基因tceA(水样中拷贝数可达10^(6)~10^(7)L^(-1)),推测TCE的降解可能是在功能基因tceA的作用下而发生氢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地下水 生物修复 厌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土壤水溶性氟化物的测定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5
作者 史丽 程雅楠 +2 位作者 金京华 郭新月 刘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0期81-8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法的过程关键要素,通过研究温度、电极稳定时间、超声功率、超声位置等对电位值的影响,确立了氟化物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性控制要点。研究表明,水浴温度和超声功率均与电位值存在反比关系,电极...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法的过程关键要素,通过研究温度、电极稳定时间、超声功率、超声位置等对电位值的影响,确立了氟化物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性控制要点。研究表明,水浴温度和超声功率均与电位值存在反比关系,电极稳定时间对零点结果存在较明显影响,稳定时间长,标准曲线方程越理想。研究成果为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的准确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氟化物 测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对衰减停滞期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实地修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乃瑾 李培中 +5 位作者 张文 王海见 张骥 李翔 荣立明 宋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07-3915,F0002,共10页
在处于衰减停滞期的氯代烃污染场地,进行了液相纳米零价铁(nZVI)的现场制备,并针对目标含水层完成了nZVI的2次原位注入。监测结果表明,nZVI的原位注入可有效削减高浓度的氯乙烯(VC)且减缓其向下游的迁移。在第2次注入nZVI后期,在距注入... 在处于衰减停滞期的氯代烃污染场地,进行了液相纳米零价铁(nZVI)的现场制备,并针对目标含水层完成了nZVI的2次原位注入。监测结果表明,nZVI的原位注入可有效削减高浓度的氯乙烯(VC)且减缓其向下游的迁移。在第2次注入nZVI后期,在距注入井1 m的上游和下游监测井中,氯代乙烯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上游监测井中的氯代乙烷则发生显著反弹;在距注入井2 m的下游监测井中,各氯代烃均发生持续降解。总铁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原位注入过程促使部分nZVI短期内向上游发生了定向迁移,导致注入初期上游监测井中氯代烃的削减程度高于下游监测井。乙烯浓度的大幅升高(由1490μg·L^(−1)增加至4110μg·L^(−1))印证了距注入井2 m的下游监测井中脱氯反应最为显著且彻底,可推测下游适量nZVI的引入有效刺激了含水层优势微生物的协同降解。nZVI原位注入可作为以VC污染为主的衰减停滞期地下水修复的有效手段。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场地大规模治理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原位注入 氯代烃 地下水修复
原文传递
两种修复模式下CAHs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对照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久浩 吴乃瑾 +5 位作者 李培中 张骥 李翔 荣立明 王海见 宋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68-4675,共8页
为探究氯代脂肪烃(CAHs)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长效性及环境的长期响应,选择华北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区,开展了生物刺激、零价铁(ZVI)-生物刺激耦合中试对照试验,系统对比了2种修复模式下CAHs的降解效率及地下水生物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探究氯代脂肪烃(CAHs)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长效性及环境的长期响应,选择华北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区,开展了生物刺激、零价铁(ZVI)-生物刺激耦合中试对照试验,系统对比了2种修复模式下CAHs的降解效率及地下水生物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修复后长达4~5a内总CAHs含量均降至50μg/L以下,耦合修复策略提高了CAHs的整体降解效率且未出现浓度反弹,同时可更快速地改善地下环境,为潜在降解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两种修复方式对地下水细菌多样性的长期影响基本一致,均有利于向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演化.最终生物刺激区总细菌数量高于耦合修复区约1个数量级,但后者地下水中的脱卤球菌属Dehalococcoidia数量(2.1~35)×10^(3)copies/mL反而高于前者(8.3~9.1)×10^(3)copies/mL,这更有利于CAHs的彻底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脂肪烃 地下水修复 零价铁 生物刺激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典型加油站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苟雅玲 王东 +3 位作者 杨苏才 宋云 王海见 李佳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包气带是泄漏油品进入地下水的通道,存在多种类型的微生物。研究油品泄漏场地包气带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特征,可为加油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基于土壤DNA提取,16S rDNA实时定量PCR(polymerase ch... 包气带是泄漏油品进入地下水的通道,存在多种类型的微生物。研究油品泄漏场地包气带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特征,可为加油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基于土壤DNA提取,16S rDNA实时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克隆文库的构建,分析了加油站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结构特征。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微生物丰度高于深层土壤约2个数量级,未污染深层土壤中微生物丰度高于污染的深层土壤约2个数量级。RDP(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分析结果表明,加油站场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种类较丰富,而深层土壤微生物组成较单一,且污染的深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低于对照场地深层土壤。研究也发现,与汽油降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Beta-proteobacteria是深层污染土壤的主导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 微生物丰度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漆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代小丽 王硕 +2 位作者 李佳斌 魏燕 魏文侠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95-103,共9页
文章综述了漆酶的来源及性质、催化氧化机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方式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在有机污物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发新型的漆酶磁性纳米固定化材料及构建高效产漆酶基因工程菌是实现漆酶工... 文章综述了漆酶的来源及性质、催化氧化机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方式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在有机污物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发新型的漆酶磁性纳米固定化材料及构建高效产漆酶基因工程菌是实现漆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污染 酶修复 漆酶 来源 催化氧化 活性
下载PDF
某钢铁厂土壤重金属砷修复目标值推导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硕 代小丽 +3 位作者 李佳斌 魏燕 乔鹏炜 魏文侠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文章采用网格布点法,对某钢铁厂(0~0.5 m)表层土壤进行173个样品的采集,测试分析研究区重金属砷的含量变化,计算砷对人体的健康致癌风险,采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中的公式计算及HERA模型进行比较,并对两... 文章采用网格布点法,对某钢铁厂(0~0.5 m)表层土壤进行173个样品的采集,测试分析研究区重金属砷的含量变化,计算砷对人体的健康致癌风险,采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中的公式计算及HERA模型进行比较,并对两种模型的推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砷的含量均值为16.87 mg/kg,95%置信上限为18.99 mg/kg,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居住用地20 mg/kg的筛选值,表明土壤重金属砷总体上污染程度不高;土壤重金属砷对人体健康产生致癌风险,暴露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0.01 mg/L进行土壤筛选值的推导计算,两种模型计算出的修复目标值相差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重金属砷 致癌风险 筛选值 网格布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