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证券执法和解制度镜鉴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振翔 陈洁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79,共12页
证券执法和解通过协商方式消除行政争议,并由当事人交纳和解金直接补偿投资者损失,是一种相对柔性的新型执法模式。美国证券执法和解以其灵活的制度设计、便捷的流程和多元化的和解路径,成为美国证券执法的主要手段。同时,在美国证券执... 证券执法和解通过协商方式消除行政争议,并由当事人交纳和解金直接补偿投资者损失,是一种相对柔性的新型执法模式。美国证券执法和解以其灵活的制度设计、便捷的流程和多元化的和解路径,成为美国证券执法的主要手段。同时,在美国证券执法和解实践中出现的有关和解当事人是否需要承认违法、司法审查应当更注重实体还是程序、和解结果是否偏袒大公司等争议应引以为鉴。新《证券法》和《证券期货行政和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我国证券执法和解面临的和解条件过于严格、和解程序启动不畅、和解信息公开不足等问题作了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进一步优化我国证券执法和解制度,宜从建立公正规范的和解案件选取机制、重视和解公开和司法审查介入、优化和解与刑事追究和民事赔偿机制衔接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执法和解 执法效能 投资者保护 司法审查 民事赔偿
下载PDF
虚假陈述新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志豪 李沁 《债券》 2023年第3期54-57,共4页
关于虚假陈述新规能否适用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论。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债券市场之一,正确处理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对于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交易所债... 关于虚假陈述新规能否适用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论。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债券市场之一,正确处理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对于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法律适用不能简单地以公募或私募标准进行区分。发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虚假陈述案件满足适用虚假陈述规则的理论基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一步明确证券法中“证券”的定义可以解决银行间债券市场缺乏法律保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虚假陈述 欺诈市场理论 法律适用标准
下载PDF
传递型内幕交易中推定规则的理解与适用——从苏嘉鸿案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振翔 《证券法苑》 2019年第2期231-253,共23页
传递型内幕交易是证监会查处的内幕交易主要案件类型,推定规则是传递型内幕交易案件认定的主要方法。苏嘉鸿案对于审视推定规则在传递型内幕交易案件中的理解与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内幕交易推定需把握好认定形成推定事实的关键证据、选... 传递型内幕交易是证监会查处的内幕交易主要案件类型,推定规则是传递型内幕交易案件认定的主要方法。苏嘉鸿案对于审视推定规则在传递型内幕交易案件中的理解与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内幕交易推定需把握好认定形成推定事实的关键证据、选取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采信当事人不构成内幕交易的反驳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内幕交易推定的调查与认定优化,需要证监会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同时在制度层面,强化证监会调查权约束力,明确以环境证据认定泄露责任,并分清推定规则的适用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型内幕交易 推定规则 苏嘉鸿案
原文传递
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基金代销机构监管规则洞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傅福兴 朱力 《清华金融评论》 2022年第11期88-90,共3页
近年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基金规模日趋增长,影响力及讨论热度远超其他金融产品.虽然基金公司直销比例超过50%,但大多数投资者仍是通过基金代销机构购买基金.据基金业协会2022年第一季度行业数据统计,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近年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基金规模日趋增长,影响力及讨论热度远超其他金融产品.虽然基金公司直销比例超过50%,但大多数投资者仍是通过基金代销机构购买基金.据基金业协会2022年第一季度行业数据统计,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已不弱于银行.央行、证监会等部委虽对基金代销业务制定了一系列监管规则,但规则分散且并未形成体系.同时,代销实践中的状况纷繁复杂,监管既要给予其相当的业务拓展空间,又要约束其过度营销的行为,殊为不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规则 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规模 拓展空间 基金代销 基金销售 直销 数据统计
原文传递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信用报告的规则构建——基于对期货业协会自律管理的研究
5
作者 傅福兴 朱力 《投资者》 2022年第1期19-29,共11页
当前我国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但相应的规范制度尚待完善。基于我国期货市场“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参考国际期货市场自律管理的模式,在我国,由期货业协会以自律规则的形式构建针对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报告制度是恰当... 当前我国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但相应的规范制度尚待完善。基于我国期货市场“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参考国际期货市场自律管理的模式,在我国,由期货业协会以自律规则的形式构建针对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报告制度是恰当且必要的。信用报告可在稳定性、发展性、专业性及合规性等四个维度对期货公司进行深入的评价,督促期货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过程中积极履行信义义务,以期推动我国期货业市场的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货公司 资产管理业务 期货业协会 自律规则 信用报告
原文传递
退市股交易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实证分析——以中小投资者保护为视角
6
作者 朱力 王睿 《投资者》 2021年第3期3-14,共12页
2020年年底沪深交易所退市新规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的常态化、多元化趋势日显。而上市公司被终止上市后,仍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交易通道不畅,且监管不力使其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故本文以分析退市股交易制度在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发挥... 2020年年底沪深交易所退市新规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的常态化、多元化趋势日显。而上市公司被终止上市后,仍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交易通道不畅,且监管不力使其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故本文以分析退市股交易制度在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为论述路径,对现有退市后股票交易情况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分析在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后股票交易制度存在的退市整理期制度缺陷、退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退市股票长期停牌等严重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并据此为退市股交易制度的完善提供更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退市 投资者保护 退市整理期 信息披露
原文传递
公权力辅助私权救济新机制:监管部门督促短线交易归入权行使
7
作者 李依依 《证券法苑》 2020年第1期357-377,共21页
我国短线交易归入权的行使存在现实难题,难以完全依靠民事主体自身去行使,实现私权的自我救济。证券监管部门近期在个案中通过适当方式督促了董事会行使短线交易归入权,通过公权力辅助了私权救济的实现,该种做法既吸收了司法机关的建议... 我国短线交易归入权的行使存在现实难题,难以完全依靠民事主体自身去行使,实现私权的自我救济。证券监管部门近期在个案中通过适当方式督促了董事会行使短线交易归入权,通过公权力辅助了私权救济的实现,该种做法既吸收了司法机关的建议,也有域外例证支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实现维护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权益的监管目的。建议借鉴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做法,发挥好公权力在辅助私权救济方面的作用,完善证券监管部门督促短线交易归入权行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线交易归入权 证券监管部门 公权力 私权救济 证券法
原文传递
再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冲突及其弥合
8
作者 吴明晖 杨芸 《证券法苑》 2021年第3期269-284,共16页
长时间以来,禁止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法理基础并不明晰:一方面,“无先而后”的刑事立法模式造成了金融领域行政立法与刑事立法的背离;另一方面,十多年的司法实践与行政执法实践各自又扩大了此种分歧。随着新《证券法》的修订,金融监管... 长时间以来,禁止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法理基础并不明晰:一方面,“无先而后”的刑事立法模式造成了金融领域行政立法与刑事立法的背离;另一方面,十多年的司法实践与行政执法实践各自又扩大了此种分歧。随着新《证券法》的修订,金融监管领域禁止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主体范围大幅扩张,行政执法过程中原先坚持的“背信行为说”已不足以对所有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进行概括解释。这正是禁止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法理基础走向统一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裁判实践分歧消弭的契机。然而,坚持“内幕交易说”以及在内幕交易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并行立法的模式下,仍留下了一些有待解决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背信行为 内幕交易
原文传递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参与操纵市场相关行政处罚案例研究
9
作者 谭婧 蔡梦琦 《证券法苑》 2022年第4期42-54,共13页
近年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参与证券市场操纵成为证券监管部门防范和打击的重点。实际控制人凭借资金和持股实力,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力,天然具有操纵市场的条件和优势,在某些情形下会产生操纵市场的动机,从事操纵行为。本文梳理... 近年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参与证券市场操纵成为证券监管部门防范和打击的重点。实际控制人凭借资金和持股实力,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力,天然具有操纵市场的条件和优势,在某些情形下会产生操纵市场的动机,从事操纵行为。本文梳理了近几年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众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参与操纵市场行政处罚案件,对认定和量罚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明确实际控制人操纵市场的认定和量罚标准、强化立体追责、加强宣传引导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市场 实际控制人 市值管理
原文传递
阿古斯爆仓事件后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以证券收益互换为视角
10
作者 程红星 王超 《证券法律评论》 2022年第1期363-382,共20页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继推出立法加强场外衍生品监管。以《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以下简称《多德-弗兰克法案》)为基础,多个直接监管机构陆续发布的最终规则及解释文件为补充,美国逐步构建了对场外衍生...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继推出立法加强场外衍生品监管。以《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以下简称《多德-弗兰克法案》)为基础,多个直接监管机构陆续发布的最终规则及解释文件为补充,美国逐步构建了对场外衍生品及市场参与者的监管框架,将证券类互换等证券衍生品明确纳入监管。但2021年阿古斯爆仓事件的出现暴露了监管依旧存在盲区,为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拟制定新规,从禁止欺诈、操纵市场、加强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加强证券类互换,尤其是收益互换的监管。为了防范市场风险,促进我国证券收益互换业务的有序发展,在总结美国监管改革的经验与分析我国证券收益互换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场外衍生品与场内市场统一监管;重点打击利用场外衍生品规避持股报告,暗中实施收购、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证券收益互换相关配套规则;加强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建设,完善证券收益互换大额头寸报送及风险监测;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确保相关法规及自律规则得到有效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德-弗兰克法案 收益互换 交易报告库 Archegos 市场透明度
原文传递
大力发展行政和司法并进的投资者保护新机制
11
作者 吴明晖 《投资者》 2018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当前,证监会贯彻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查处了大量违法乱象。2017年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 79亿元,同比增长74. 74%,市场禁入44人,同比增长18.9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18年上... 当前,证监会贯彻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查处了大量违法乱象。2017年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 79亿元,同比增长74. 74%,市场禁入44人,同比增长18.9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18年上半年证监会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9件,比2017年同期增长41%,罚没款金额63.94亿元,市场禁入20人,进一步巩固了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良好局面,保障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在保护投资者方面,行政执法和民事司法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惩处和阻遏违法,后者侧重于补偿投资者利益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判决制度 证监会 投资者 最高人民法院 披露义务 公益机构
原文传递
从证券衍生品看证券法与期货法的调整范围
12
作者 程红星 王超 《证券法律评论》 2020年第1期59-69,共11页
2019年新修订的《证券法》第2条删除了"证券衍生品种"的相关规定,起始于2005年的《证券法》与期货法在调整范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得以初步解决。反思此次《证券法》第2条修订的逻辑,可以发现其目的在于统一监管标准,在扩大证... 2019年新修订的《证券法》第2条删除了"证券衍生品种"的相关规定,起始于2005年的《证券法》与期货法在调整范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得以初步解决。反思此次《证券法》第2条修订的逻辑,可以发现其目的在于统一监管标准,在扩大证券定义外延纳入存托凭证、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产品等内容的同时,注意保持《证券法》整个框架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证券法》删除原有证券衍生品的相关规定,也为期货法集中统一调整各类期货期权产品创造了条件。调整范围是立法的基本问题,期货法应积极借鉴《证券法》"大一统"的修改思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产品的法律属性和发行方式、交易机制等具体形态的不同,统一规定期货期权等产品的监管要求,不论其基础资产是证券还是其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衍生品 证券法 期货法 调整范围 统一监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