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80例胸部创伤患者救治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建平 夏娟 +4 位作者 胡晓勇 张永恒 杨波 周海宁 陈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8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高危因素有:年龄&qu... 目的探讨影响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8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高危因素有:年龄"≥60岁"、胸腔引流量"≥2 000mL"、肺挫伤、连枷胸、心脏大血管损伤、合并基础疾病、创伤严重度评分">16分"、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11分"、改良创伤评分"≤8分"。结论联合采用创伤评分系统准确判断和评估胸部创伤伤情,依据伤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是降低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创伤严重指数度
下载PDF
MTA1与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平 张永恒 付茂勇 《医学综述》 2014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既往研究显示,MTA1在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 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既往研究显示,MTA1在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对MTA1在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及其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肿瘤淋巴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在评估胸部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平 夏娟 +4 位作者 胡晓勇 张永恒 杨波 周海宁 陈权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在评估胸部创伤严重程度及胸部创伤预后的判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8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在评估胸部创伤严重程度及胸部创伤预后的判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8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创伤指数(TI)、修正创伤记分(RT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对胸部创伤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发现RTS、ISS、SOFA 3个评分系统对胸部创伤预后结果均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而以ISS的预后判别能力为最佳,但TI对胸部创伤预后结果的判别能力差。3种评分系统联合运用表明:ISS>16分、SOFA≥11分、RTS≤8分,三者阳性与二者阳性或一个阳性或三者均阴性的胸部创伤患者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TS、ISS、SOFA对胸部创伤预后判别虽然稍有差别,但3种评分系统的动态评分对胸部创伤,尤其是重症胸部创伤的预后均有较强的判别预测能力,如果联合三者建立相应的判别方程对胸部创伤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更佳的判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创伤评分系统 损伤严重程度 预后
原文传递
左侧髂总动静脉瘘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葛静 张强 +3 位作者 张永恒 刘建平 唐小娇 江继端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835-837,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患者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伴腹胀、食欲减退。于广东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行经皮右心导管检查+左下肺动脉造影术,测右心房压28/10(18)mmHg,右心室压67/5...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患者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伴腹胀、食欲减退。于广东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行经皮右心导管检查+左下肺动脉造影术,测右心房压28/10(18)mmHg,右心室压67/5(32)mmHg,肺动脉压60/16(37)mmHg,肺小动脉压51/16(29)mmHg,高流量吸氧10min后复测肺动脉压44/17(31)术中行左下肺动脉造影示各级肺动脉显影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复习 动静脉瘘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造影术 劳力性呼吸困难 误诊 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压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5
作者 庞玉华 杨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心理、运动、饮食、服药、...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心理、运动、饮食、服药、睡眠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包括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观察两组生活质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与SDS评分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国心脏瓣膜术后多中心低强度抗凝治疗注册登记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董力 石应康 +63 位作者 许建屏 张尔永 刘金成 李亚雄 倪一鸣 杨谦 韩涛 付博 陈进 任莉 魏蜀亮 陈灏 柳克祥 于风旭 刘建实 肖明第 吴树明 张凯伦 黄焕雷 蒋树林 乔晨辉 王春生 徐志云 周新民 王东进 倪立新 肖颖彬 姜胜利 张桂敏 梁贵友 杨思远 伯平 钟前进 张进宝 张希 朱亚彬 滕晓 朱鹏 黄烽 肖亦敏 曹广庆 田海 夏利民 陆方林 刘寅强 刘达兴 徐航 袁烨 李明 常超 邬晓臣 许哲 郭平 白阳静 薛卫斌 蒋小英 那竹惠 曾秋芸 蔡红 王亚莉 熊锐 金素 郑晓梅 吴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数据,并就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成人心外科数据库(STS—ACSD),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凝治疗指南]进行比较。随访11家医院20519例术后患者(研究终点2年),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治疗强度及方法。结果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48.6±11.2)岁,女性占56.7%(14613/25773);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87.5%,22551/25773),二尖瓣狭窄是最主要病变(56.2%,14484/25773);术前40.9%的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同期射频消融手术(Maze)者占9.2%;二尖瓣置换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47.4%),使用机械瓣膜占94.8%;35家医院(100%)均使用国际标准比值(IN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31家医院(88.6%)INR目标值1.5—2.5。住院期间100069例次INR的实测均值为1.84±0.53,其中89.2%在1.5—2.5,华法林平均剂量(2.82±0.93)mg/d;瓣膜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主要方法:首次服用华法林在术后48h内占88.5%,维持量给药法占79.4%,不需其他抗凝药桥接治疗占84.6%;术后住院期间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出血率0.02%,血栓形成及栓塞率均为0.05%,无抗凝相关死亡。共18974例获随访(9493例随访满2年),随访率92.47%,随访总量30012人年,失访1545例(7.53%)。总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67/100人年(202例次)和0.15/100人年(47例),严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25/100人年(7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低强度抗凝治疗 多中心研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人文关怀护理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文红英 杨艳 +3 位作者 孙雪梅 邓力 张小燕 苟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恐惧、消除消极心理、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对2008年11月后收治的7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后给予热心关怀,观察护...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恐惧、消除消极心理、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对2008年11月后收治的7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后给予热心关怀,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74例占97.37%手术患者术中未发生因情绪紧张、恐惧心理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始终保持安静,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患者,75例占98.68%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 将人文关怀运用于食管癌患者护理的整个过程中,使患者感受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从而减轻焦虑、恐惧的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对整个手术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 食管癌 体会
原文传递
中国人重伤住院调──创伤原因、部位、程度、救治和结局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建 石应康 +7 位作者 杨宁 耕噶 李宁 曹乐云 晏明全 吕平 金晨 李海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严重创伤的伤因、伤情、救治结局及不同地区或医院间的差异.方法:分层抽样回顾前瞻设计,从6省12市县17家医院筛选院前时间≤24小时、mAIS≥3伤员10428例,调查其伤因、伤势、院前过程和院内处理、结... 目的:探讨我国严重创伤的伤因、伤情、救治结局及不同地区或医院间的差异.方法:分层抽样回顾前瞻设计,从6省12市县17家医院筛选院前时间≤24小时、mAIS≥3伤员10428例,调查其伤因、伤势、院前过程和院内处理、结局等指标并评分.结果:我国主要伤因3类12种,占伤因的99.5%;创伤部位以头、四肢和多发伤为主,占75.8%;院前时间随地区而异,与伤因和部位无关,时间越短的RTS越低;手术率79.35%;并发症率21.69%;住院时间28.9±31.9天;总病死率9.83%,非预期病死率4.61%.结论:我国15~45岁男性为创伤高危人群;交通、治安和工伤是主要伤因;交通事故伤引起的多发伤伤情最重;头和四肢为创伤高发区,而头、胸、腹为重伤区;院前时间长、中转率高和非预期病死率高说明我国创伤的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流行病学 创伤评分 原因 急救 调查
原文传递
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饮食状况及对食管癌认知调查 被引量:17
9
作者 田东 贺巧 +23 位作者 王洋 王英 王婧倩 吴溢 王喻 李行 卓晓建 胡丹丹 龙柏均 谢小亭 陈阳 钟利 唐义坤 蔡思源 田蓝元 杨雪 高修彬 黄麟 温向东 郭荣琨 陈治霖 黄杨 杨平 付茂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饮食习惯及对食管癌认知状况,为防癌抗癌服务。方法:用自制问卷入户对四川省盐亭县、南部县4个乡镇2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居民的饮食状况及其对食管癌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1年高发区居民进食...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饮食习惯及对食管癌认知状况,为防癌抗癌服务。方法:用自制问卷入户对四川省盐亭县、南部县4个乡镇2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居民的饮食状况及其对食管癌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1年高发区居民进食泡菜、腌菜、酸菜量少的比例分别为43.8%、72.4%、54.3%;了解和清楚食管癌的人只有17.9%,了解和清楚本地区为食管癌高发区的人只有17.9%,了解和清楚食管癌常见诱因、主要症状、治疗措施、预防措施、政府干预措施的人分别7.1%、19.9%、5.7%、3.0%、1.7%。结论: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抗癌防癌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食管癌的认知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发区 饮食习惯 认知
下载PDF
三种不同缝合线对腹壁手术切口愈合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利发 张井潇 +5 位作者 陈小波 周瑜 张广军 周何 李雨 周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缝合线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41例行开腹手术患者按时间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即聚对二氧环己...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缝合线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41例行开腹手术患者按时间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即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polydioxanonⅡsuture,PDSⅡ缝合线)组,采用PDSⅡ缝合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薇乔线组,采用抗菌薇乔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普通丝线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比较3组患者切口愈合质量。结果对于缝合时间而言,PDSⅡ缝合线组为(11.23±1.62)min,短于薇乔线组的(14.04±1.20)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2组的缝合时间均短于普通丝线组的(21.95±1.9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异反应、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方面,PDSⅡ缝合线组和薇乔线组均较普通丝线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SⅡ缝合线组与薇乔线组相比,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脂肪液化、积液方面,3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SⅡ缝合线和抗菌薇乔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排异反应、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Ⅱ缝合线 薇乔线 腹部手术 腹壁切口 愈合质量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毛玻璃样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严高武 严高文 +8 位作者 孙清泉 周瑜 李利发 曾浩 张川 李兵 徐晓雪 杨汉丰 杜勇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部毛玻璃样病变(GG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肺部GGO行CT引导下PTNB的患者资料。根据病变大小(≤10 mm,10~20 mm,≥20 mm)、针道距离(≤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部毛玻璃样病变(GG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肺部GGO行CT引导下PTNB的患者资料。根据病变大小(≤10 mm,10~20 mm,≥20 mm)、针道距离(≤5 cm,5~9 cm,≥9 cm)及GGO成分的比例(50%~90%,〉90%)对患者进行分组。计算CT引导下PTNB对GGO总的及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包括恶性病变48例,良性病变12例。CT引导下PTNB对肺部GGO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00%、90%。对于不同大小、针道距离及GGO比例的病变,诊断价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肺部GGO的诊断,CT引导下PTN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毛玻璃样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严高武 严高文 +6 位作者 胡海 孙清泉 王新林 周瑜 王金良 李兵 杨汉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C臂CT(CB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EBSCO、Ovid、CBM、VIP、Wan 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关于CBCT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结节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 目的系统评价C臂CT(CB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EBSCO、Ovid、CBM、VIP、Wan 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关于CBCT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结节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2月28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1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2.0和Meta-Di 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_(合并)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以及诊断比值比(DOR),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包括1 815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BCT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结节的Sen_(合并)=0.95[95%CI(0.92,0.96)];Spe_(合并)=1.00[95%CI(0.66,1.00)];+LR_(合并)=2 076.58[95%CI(1.8,2.3e+0.6)];–LR_(_(合并))=0.05[95%CI(0.04,0.08)];DOR_(合并)=39 443.88[95%CI(30.53,5.1e+0.7)];SROC曲线下面积(AUC=0.97)。结论对于肺部结节的诊断,CBCT引导下PTNB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肺部结节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经皮肺穿刺活检 C臂CT META分析 诊断试验
原文传递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向军 何玲 +3 位作者 刘艳 彭泰峦 张科平 魏蜀亮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提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19例,漏诊4例,漏诊率1...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提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19例,漏诊4例,漏诊率17.4%。结果全组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其中左侧开胸11例,右侧开胸4例,经腹切口3例,胸腹联合切口5例。手术时间1.5~6.0 h,平均(3.1±1.7)h。手术处理顺序为先处理胸腹腔损伤脏器及致命损伤,再行膈肌缺损修补,全组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8.7%),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对创伤性膈疝预后至关重要,胸腹部平片、CT及B超是诊断创伤性膈疝的重要方法,一旦确诊,应急诊手术治疗。积极抗休克、早期手术及良好的术后管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膈疝 损伤 手术方法 诊治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葛静(综述) 刘建平 +1 位作者 严高武 张永恒(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68-1874,共7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一直是腔内修复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重要脏器分支血管血供的重建。传统方法施行的开胸分支血管转流术或血管旁路搭桥术,虽然可以完成分支血管血供重建,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一直是腔内修复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重要脏器分支血管血供的重建。传统方法施行的开胸分支血管转流术或血管旁路搭桥术,虽然可以完成分支血管血供重建,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因其微创、安全、高效、成功率高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外科手术,成了临床治疗TBAD的首选方法。同时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了该技术在分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并初步得到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治疗 分支血管重建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梁维维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两组...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即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有效率,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非常明显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 食管癌术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喉返神经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侯前梅 田东 +5 位作者 付茂勇 骆明炎 张娇 蓝乙峰 廖振云 谢兴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为临床上行食管癌根治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双侧喉返神经的分支、走行、各部横径及到毗邻解剖标志的距离。结果喉返神经在气管食管沟内的走形有垂直上行、由外下向内上斜行... 目的为临床上行食管癌根治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双侧喉返神经的分支、走行、各部横径及到毗邻解剖标志的距离。结果喉返神经在气管食管沟内的走形有垂直上行、由外下向内上斜行和不规则走形,喉返神经分支外形呈干状或袢状;喉返神经各部(起点、第1分支点、人气管食管沟点、入喉点)横径,左侧分别为(2.29±0.91)mm、(0.98±0.60)mm、(1.49±0.57)mm、(1.27±0.53)mm;右倾0分另U为(1.89±0.72)mm、(0.96±0.50)mm、(1.56±0.61)mm、(1.23±0.58)mm;左、右喉返神经各部分别到其毗邻解剖标志(食管纵轴、颈静脉切迹、同侧静脉角、喉结、同侧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各不相同;双侧喉返神经起点分别到入喉点、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距离有所差异,左、右侧喉返神经在入喉处距同侧静脉角分别为(40.17±6.58)mm和(43.11±7.06)mm。结论了解喉返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对避免食管癌根治术喉返神经损伤所造成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食管癌 应用解剖 损伤
原文传递
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何易 唐胜军 +5 位作者 罗永强 严高武 汪玉磊 谢婧 黄婷婷 赖应龙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分类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 14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4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4株、占81.9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占15.26%、14.06%、13.25%和10.04%;革兰阳性菌检出41株(占16.4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和咽峡炎链球菌较常见,分别占5.62%、3.61%和2.81%;真菌检出率较低,仅4株(占1.6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68.00%~10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90.0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和咽峡炎链球菌分别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以及青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接近100.00%。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可试验性选用左氧氟沙星或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其次可考虑革兰阳性菌所致,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青霉素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程良 付茂勇 +2 位作者 杨毫 高薇 江中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4-606,共3页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高发国家,95%为食管鳞癌。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鳞癌的主要手段,但单纯手术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较差。与术后辅助治疗比较,新辅助治疗可使食管鳞癌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消灭亚临床远处转移灶,可能...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高发国家,95%为食管鳞癌。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鳞癌的主要手段,但单纯手术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较差。与术后辅助治疗比较,新辅助治疗可使食管鳞癌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消灭亚临床远处转移灶,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笔者结合近年循证医学证据,对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 新辅助化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亚莉 杨艳 文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1期1-3,6,共4页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临终护理期间内心真实的体验,以指导教育管理者对本科护生开展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30名有过临终护理体验的本科实...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临终护理期间内心真实的体验,以指导教育管理者对本科护生开展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30名有过临终护理体验的本科实习护生。结果应用类属分析法,经过反复的自省、比较、归纳,提炼出4大主题:即本科实习护生面对死亡呈现负性情绪、缺乏临终护理知识、渴望获取更多的临终护理知识、只有很少的途径获知临终护理知识。结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在本科护生实习前开设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临床带教老师应深入了解和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对患者进行临终护理时的感受,帮助她们克服各种身心障碍,指导她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实习护生 临终护理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东 付茂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4,共5页
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的转移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式和远期生存率。探索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将为深入研究肿瘤的转移扩散机制提供良好的平台,从... 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的转移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式和远期生存率。探索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将为深入研究肿瘤的转移扩散机制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有助于阻止肿瘤细胞的扩散,为临床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近年来,有关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很快,且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就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认识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管 内皮细胞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