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荫对江南油杉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培 庞圣江 +3 位作者 刘士玲 谌红辉 段润梅 曾琪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6-1722,共7页
为探究有利于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幼苗生长发育的最适光照条件,该研究以1.5年生江南油杉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2年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和遮荫率40%、60%、80%)处理,分析其形态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 为探究有利于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幼苗生长发育的最适光照条件,该研究以1.5年生江南油杉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2年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和遮荫率40%、60%、80%)处理,分析其形态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等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遮荫程度的增强,江南油杉幼苗的地径生长量、叶片厚度逐渐减小,株高生长量、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逐渐增大,叶片干质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遮荫造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_(o))、PSⅡ潜在活性(F_(v)/F_(o))、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3)遮荫处理下幼苗的叶、茎、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总体表现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小的变化趋势,幼苗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减小,而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以及光合组织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均增大。研究发现,全光照下江南油杉幼苗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遮荫显著影响江南油杉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适度遮荫能提高幼苗叶片的光捕获能力、光能利用效率,增强幼苗光合能力,促进生长;江南油杉幼苗在遮荫率为60%的环境下受光胁迫较小,其生长、叶片表观特征、光合能力以及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等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遮荫 幼苗生长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罗浮锥薄木饰面胶合板生产工艺研究
2
作者 刘衡 潘启龙 +5 位作者 唐继新 蒋志林 杨桂芳 杨丽梅 田龙 黄胜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为提升罗浮锥木材的高附加值,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与热压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和压力)对罗浮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探明罗浮锥饰面板的优化生产工艺,明确不同类型清漆(硝基清漆、... 为提升罗浮锥木材的高附加值,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与热压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和压力)对罗浮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探明罗浮锥饰面板的优化生产工艺,明确不同类型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罗浮锥饰面板的色差和漆膜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浮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强度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其最佳施胶量为120 g/m^(2),最佳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60℃、60 s和0.3 MPa;其经硝基清漆涂饰样品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的相关国标要求,经聚氨酯清漆涂饰样品的漆膜抗冲击性不符合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相关国标要求,经水性清漆涂饰样品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相关国标要求,但具有最好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罗浮锥木材纹理美观,胶合、热压和涂饰性能优良,作为高端饰面板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锥 薄木 热压工艺 涂饰工艺 增值利用
下载PDF
13个柚木种源/家系生长表现研究
3
作者 李运兴 梁坤南 +5 位作者 黄桂华 邝炳朝 郝建 杨保国 潘丽琴 黄日逸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了解国内柚木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更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种质。[方法]对采集自海南尖峰岭等地的13个种源/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在5、10、37 a时测定树高、胸径,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重复力估算,运用偏相关分析揭... [目的]了解国内柚木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更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种质。[方法]对采集自海南尖峰岭等地的13个种源/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在5、10、37 a时测定树高、胸径,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重复力估算,运用偏相关分析揭示生长因子与地理及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1)不同种源/家系间37 a生时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分别为68.81%~94.29%、11.72~16.03 m、11.33~17.92 cm、0.0844~0.3291 m^(3)。(2)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分别为0.6077、0.5131、0.6344。(3)保存率、树高与地理坐标、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与海拔(r=0.938^(**),r=0.868^(**))、年均温(r=0.914^(**),r=0.844^(**))显著正相关,与经度(r=-0.913^(**),r=-0.735^(*))、距离(r=-0.923^(**),r=-0.832^(**))显著负相关。(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7 a生时,种源/家系7514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表现最好,8440表现最差,其次是75129。[结论]不同种源/家系间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树高、单株材积有较高的重复力。柚木引种宜选择年均气温相近且距离较近的种源/家系以获得较好的遗传表现,对于凭祥当地而言,种源/家系7514适宜广泛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种源/家系 生长表现 相关因子
下载PDF
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技术(μCT)在量化阔叶树种导管中的应用
4
作者 白春梅 梁国芹 +3 位作者 符韵林 韩尔康 郭霞丽 王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4-1222,共9页
在细胞尺度上定量分析导管特征,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直接打磨样品并结合体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是目前研究木质部解剖结构(针叶树管胞和阔叶树导管)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不可避免损伤木质部细胞,限制了对木质部细胞... 在细胞尺度上定量分析导管特征,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直接打磨样品并结合体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是目前研究木质部解剖结构(针叶树管胞和阔叶树导管)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不可避免损伤木质部细胞,限制了对木质部细胞真实解剖结构的认识。本研究选取了加拿大魁北克南部的糖枫树、北美白桦、美洲白蜡树、美洲铁木、大齿杨、苦味山核桃、北美红橡7个阔叶树种,应用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技术(μCT)和体视显微镜法分别测量各树种的导管直径和面积,采用线性模型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拟合,探讨采用μCT量化阔叶树导管大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所测定的7个树种,应用两种方法测量导管大小的结果高度相似(R~2=0.98)。环孔材树种应用两种方法测量的导管直径结果拟合优度(苦味山核桃R~2=0.98,美洲白蜡树R~2=0.96,北美红橡R~2=0.99)高于散孔材树种(北美白桦R~2=0.88,美洲铁木R~2=0.73,糖枫树R~2=0.68,大齿杨R~2=0.88)。应用2种方法测量小导管(直径≤200μm,R~2=0.94)的结果拟合优度高于大导管(直径>200μm,R~2=0.92)。μCT技术为量化阔叶树种木质部导管提供了一种无损检测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部 导管 MICRO-CT 阔叶树
原文传递
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5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1 位作者 明安刚 王亚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为了准确高效批量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比色管代替消煮管,蒸汽加热消煮土壤,利用流动分析仪法测定有机碳。并将此方法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常规通用)进行了比较,探讨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测定土壤有机碳... 为了准确高效批量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比色管代替消煮管,蒸汽加热消煮土壤,利用流动分析仪法测定有机碳。并将此方法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常规通用)进行了比较,探讨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9%~9.41%,回收率为92.21%~97.63%。方法精密度及准确性良好。所测结果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拟合的回归方程:y(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0.947x(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1.621(r^(2)=0.933),两者呈良好的相关性。用两种方法测定200个土壤有机碳,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的检测用时是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用时的68%,人工操作用时是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用时的44%,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无需使用硫酸亚铁,重铬酸钾、硫酸和水用量为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的40%。蒸汽浴-流动分析仪法省工省时,人员工作强度低,试剂用量少,环境危害降低,检测准确高效,经济安全,可推荐为大批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浴 流动分析仪法 土壤 有机碳
下载PDF
自动滴定仪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方法优化
6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3 位作者 郑之卓 李华 王亚南 明安刚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40,共9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等)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开展准确高效地测定这些指标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动滴定仪与传统人工滴定相比,人员工作强度低,检测准确,但检测效率不及人工滴定的30%。为解决...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等)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开展准确高效地测定这些指标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动滴定仪与传统人工滴定相比,人员工作强度低,检测准确,但检测效率不及人工滴定的30%。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探讨了4种氧化剂加入量对测定有机碳的影响,研究了提前预加滴定液对检测效率提高的效果。最终优选氧化剂加入量为2mL,预加滴定液量以空白样滴定量的1/3计,建立了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的自动滴定仪法。采用有机碳不同水平的土壤样品和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人工滴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动滴定仪法与人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10%~12.96%,加标回收率在93.37%~98.06%,标准物质相对误差为4.31%~4.79%;优化后的自动滴定法单个试样滴定用时由11min缩短到3.5min,整体检测效率高于人工滴定,而试剂耗用量仅是人工滴定法的40%。自动滴定仪法显著提升了有机碳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滴定仪 人工滴定 土壤有机碳 氧化剂加入量 预加滴定量
下载PDF
广西南部马尾松木质部年内生长动态及对气候响应规律
7
作者 李佳音 郭明钢 +5 位作者 隋丹丹 白春梅 赵文迪 蒋伟健 黄胜强 郭霞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6-1007,共12页
为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人工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质部的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利用微树芯采样法对9棵马尾松的木质部进行连续两年监测(2022~2023年),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木质部细胞年内生长动态,并... 为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人工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质部的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利用微树芯采样法对9棵马尾松的木质部进行连续两年监测(2022~2023年),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木质部细胞年内生长动态,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降雨量、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日照时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广西南部马尾松木质部细胞在3月初期开始生长,于5月底达到生长速率峰值,之后细胞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在12月仍旧保持低速缓慢的生长;2)马尾松木质部生长速率与采样前7天、10天、15天的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和采样当天日照时长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与采样前7天、10天、15天的光合有效辐射总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采样前7天、10天、15天的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日照时长对广西南部马尾松的木质部年内生长有促进作用,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马尾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马尾松 形成层 木质部 气候因子
原文传递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覃慧婷 颜金柳 +6 位作者 黄海梅 李佳君 向明珠 李昌航 黄雪蔓 招礼军 尤业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8-1231,共14页
有机磷(Po)是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团聚体Po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亚热带的马尾松纯林(PP)和近自然化改造后的马尾松-阔叶树种混交林(CP)为对象,采集0~10 cm土样后利用干筛法将其筛分为>... 有机磷(Po)是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团聚体Po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南亚热带的马尾松纯林(PP)和近自然化改造后的马尾松-阔叶树种混交林(CP)为对象,采集0~10 cm土样后利用干筛法将其筛分为>2 mm、0.25~2 mm和<0.25 mm三部分粒径团聚体,并测定原土及各粒径团聚体中各Po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表明:(1)CP的土壤Po组分与PP相比发生了变化,高稳定性有机磷(HRO-P)和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在原土以及各团聚体径级中均显著高于PP(P<0.05),而活性有机磷(LO-P)和中度稳定性有机磷(MRO-P)在CP和PP中并无显著差异,PP和CP各组分Po在原土和各团聚体径级中无明显变化规律。(2)各形态Po在PP中占比大小为HRO-P>MRO-P>MLO-P>LO-P,而在CP中为HRO-P>MLO-P>MRO-P>LO-P。(3)CP中的MBP含量和ACP活性在原土及各团聚体径级中均显著高于PP,并且随着团聚体径级的减小,ACP活性上升。(4)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AP)、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MBP和全氮(TN)为土壤Po组分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认为,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积累与转化,该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团聚体 有机磷组分 近自然化改造 亚热带
下载PDF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文 李佳君 +7 位作者 向明珠 黄海梅 李昌航 颜金柳 高冠女 苏小艳 尤业明 黄雪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5-1256,共12页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17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17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0~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以土壤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优于PP,差异主要体现在>2.00 mm和<0.25 mm粒径中,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相较于PP,MP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0~10 cm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分析结果显示团聚体稳定性与TN相关性最强,通过RDA分析进一步说明TN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认为,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机械稳定性 水稳定性 桉树人工林 固氮树种
下载PDF
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10
作者 叶小敏 高冠女 +2 位作者 张文 尤业明 黄雪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8,共12页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15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15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_(3)^(-)-N)、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值(P<0.05),而2%、5%和10%的BC添加量仅显著提高了MBP和pH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与CK相比,2%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易利用性磷(LP)(P<0.05),5%和1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速效磷(AP)和LP(P<0.05),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AP、LP和难利用性磷(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P)在4种BC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和P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10%和20%的BC添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pH、TN和TP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和N∶P是驱动土壤P转化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与C、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添加量(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桉树人工林 土壤磷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亚热带
下载PDF
2016-2021年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热动态数据集
11
作者 刘士玲 郑路 +7 位作者 杨保国 杨坤 闵惠琳 陈琳 张培 庞圣江 舒韦维 李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利用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内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土壤水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指标监...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利用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内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土壤水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指标监测和数据质量控制均按照规范进行。本数据集对2016–2021年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热通量、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等观测数据,经过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标准数据处理,统计得到马尾松人工林日尺度的土壤水热动态数据,并对数据集的构建进行了说明。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对于理解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水热特征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为深入研究针阔叶混交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南亚热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马尾松 近自然化改造 土壤水热
下载PDF
翻斗式雨量计现场校验及误差分析与修正
12
作者 郑路 李华 +2 位作者 马俊旭 李朝英 杨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2-1017,共6页
利用智能蠕动泵和电子天平对4种型号的翻斗式雨量计进行现场率定和误差分析,为野外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降雨量的准确观测提供指导。通过调节蠕动泵转速,设置运行时间,电子天平称量泵水量,构建转速与流速的回归方程。同时,根据回归方程和... 利用智能蠕动泵和电子天平对4种型号的翻斗式雨量计进行现场率定和误差分析,为野外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降雨量的准确观测提供指导。通过调节蠕动泵转速,设置运行时间,电子天平称量泵水量,构建转速与流速的回归方程。同时,根据回归方程和雨量计承雨口面积,计算不同雨强下对应的蠕动泵转速。结果表明:游标卡尺测量的4个雨量计的承雨口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形,但雨量计承雨口最大面积误差均小于雨量计计量误差要求。在不同雨强模拟下,RG3-M、6466M、TE525MM和52203这4个雨量计的计量误差波动均较大,误差率分别为11.12%~-6.68%、0.32%~-15.59%、-8.73%~-27.43%和-16.45%~-34.13%。误差-雨强回归方程为线性或对数关系,拟合较好。蠕动泵的重复性误差不超过1.0%,大部分在0.6%以内,流量稳定,重复性好,精密程度高。雨强对雨量计计量稳定性有影响,随着雨强增大,雨量计计量稳定性减弱。TE525MM、6466M和52203雨量计的重复性限r值在不同雨强下均小于1.0%,满足国标对雨量计重复性限的要求;而RG3-M雨量计的重复性限r值大于1.0%,无法满足重复性要求。使用智能蠕动泵和电子天平对翻斗雨量计进行室内或现场校验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根据建立的误差-雨强拟合方程可以对降雨量计量结果进行误差修正,解决翻斗式雨量计误差偏大问题,保证野外生态站观测数据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定位研究站 智能蠕动泵 电子天平 降雨
原文传递
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方法
13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李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8-244,共7页
现有流动分析仪法测定碳酸氢钠浸提的有效磷低含量样品的准确性欠佳,难以适用于批量样品检测分析。为此提出改进方法,所测结果与现方法和人工比色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进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现方法、人工比色法、改... 现有流动分析仪法测定碳酸氢钠浸提的有效磷低含量样品的准确性欠佳,难以适用于批量样品检测分析。为此提出改进方法,所测结果与现方法和人工比色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进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现方法、人工比色法、改进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在0.60~1 mg/L的样品,三者测定结果趋于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现方法与人工比色法、改进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0.04~0.60 mg/L的样品,现方法与另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比色法和改进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比色法与现方法所测有效磷含量的回归方程:Y(人工比色法)=0.759X(现方法)+0.166(R2=0.811 P<0.01),两种方法所测有效磷呈极显著性相关。人工比色法与改进方法所测有效磷含量的回归方程:Y(人工比色法)=0.894X(改进方法)+0.024(R2=0.973 P<0.01),两种方法所测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性相关。综合比较,改进方法优于现方法。现方法的管路设置决定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到管路气泡规则性和稳定性,造成基线易波动,有效磷低含量样品的准确性下降。改进方法的管路设置进行了优化,在线排除了二氧化碳气体,消除了干扰,保证了管路气泡的规则性,基线稳定,测定低含量有效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90%,回收率在94%~106%之间,检测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改进方法可推荐用于有效磷含量高低不同的批量土壤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分析仪 土壤 有效磷
下载PDF
2020–2021年南亚热带优势树种树干液流数据集
14
作者 闵惠琳 郑路 +6 位作者 张继辉 刘士玲 李华 舒韦维 马俊旭 杨坤 韦菊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3期311-318,共8页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以南亚热带优势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Miq.)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利...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以南亚热带优势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Miq.)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利用TDP(The thermal dissipation)热扩散探针技术,开展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树干液流连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及监测均按照规范进行。本数据集通过分析处理,统计出了红椎、马尾松树干液流24小时的实测数据,并对数据集的构建进行了说明。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森林水分利用格局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科学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红椎 马尾松 人工林 树干液流
下载PDF
红锥薄木饰面工艺研究
15
作者 刘衡 潘启龙 +2 位作者 唐继新 蒋志林 马清倩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2,共5页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类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红锥饰面板的色差参数和漆膜理化性能(抗冲击性、耐磨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最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20 g/m^(2)、180℃、60 s和0.4 MPa;经硝基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红锥饰面板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水性清漆涂饰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国标要求,但其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红锥木材作为高端饰面板的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薄木 饰面板 施胶与热压工艺 涂饰工艺 增值利用
下载PDF
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庞圣江 周再知 +3 位作者 李英健 张培 李忠国 邓硕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2-1949,共8页
以12年生土沉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溶液诱导土沉香结香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土沉香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挥发性香气成分方面的差... 以12年生土沉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溶液诱导土沉香结香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土沉香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挥发性香气成分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土沉香结香技术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沉香材部分)变色范围最大,纵向变色距离最长达120.02 cm,横向变色距离最宽达3.84 cm;钻孔和火烧孔处理,纵向变色距离均超过110 cm,但横向变色距离最宽仅为0.58 cm和1.06 cm。(2)3种结香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降幅范围在24.82%~55.25%;黄绿墨耳菌溶液和火烧孔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钻孔与CK差异不显著(P>0.05)。(3)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土沉香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别达到11.84%、13.26%和21.08%,均显著高于CK(P<0.05);沉香四醇含量分别达到0.18%、0.26%和0.42%,对照处理未检测出沉香四醇。(4)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芳香物质中分别鉴定出29种、33种和36种,主要成分包括2-(2-苯乙基)色酮及其衍生物、沉香螺醇、愈创木醇、香树烯、苄基丙酮、二氢卡拉酮、枯苏醇、α-檀香醇和壬醛。说明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土沉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最大,淀粉含量消耗和可溶性糖增幅最大,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含量及其芳香物质积累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香气 结香技术 土沉香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