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心散现代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永康 孙田烨 +1 位作者 李明远 王新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0-654,共5页
开心散最早记载于《千金方》,为唐代医家孙思邈治疗健忘所创立处方且历史悠久。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推进,该方被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抑郁、失眠、糖脂代谢紊乱等疾病,多有较好疗效。笔者在整理相关文献过程中发现,该方... 开心散最早记载于《千金方》,为唐代医家孙思邈治疗健忘所创立处方且历史悠久。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推进,该方被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抑郁、失眠、糖脂代谢紊乱等疾病,多有较好疗效。笔者在整理相关文献过程中发现,该方药理作用多与抗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影响突触信息传递、改善能量代谢等有关,作用机制多与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神经生长因子、胆碱能系统、褪黑素系统及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氧自由基和线粒体等有关。本文系统总结了开心散对上述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概括该方当前研究进展,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王新志辨治缺血性脑卒中伴原发性高血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田烨 王新志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00-803,共4页
王新志教授以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周期为主线,从三大病期、11个证型探讨血压管理,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病性均本于肝肾阴虚,病位初期多起于肝,渐及肾、心、脾等,急性期调畅气机为要,恢复期兼顾补虚泻实,恢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重视滋补... 王新志教授以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周期为主线,从三大病期、11个证型探讨血压管理,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病性均本于肝肾阴虚,病位初期多起于肝,渐及肾、心、脾等,急性期调畅气机为要,恢复期兼顾补虚泻实,恢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重视滋补肾阴。临证用药精当,提出使用大量生黄芪降血压,黄芪、陈皮药对配伍运用及大剂量钩藤降肝阳上亢型血压等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管理 王新志 气机 补虚泻实 滋补肾阴
下载PDF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的方法与原则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思汉 夏淑洁 +4 位作者 赵文 李明珠 邓丽金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四诊信息是疾病表现于外的信息的抽象概括,其质与量关系到对疾病的分析和判断。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诊断分别从望、闻、问、切4条不同途径诊察和收集病情信息,其原理是"司外揣内"。目前,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不全面、不可靠... 四诊信息是疾病表现于外的信息的抽象概括,其质与量关系到对疾病的分析和判断。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诊断分别从望、闻、问、切4条不同途径诊察和收集病情信息,其原理是"司外揣内"。目前,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不全面、不可靠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辨证的突出问题,故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时既要重视不同诊法的特殊性,又要强调诊法合参的"全面性",更提倡借助于现代系统科学技术,实现中医诊断客观、量化,以保证信息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所采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文章再次梳理中医四诊的含义,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详细解释了四诊信息采集需遵循全面、规范、准确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促进辨证的正确性提供理论与可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 信息采集 全面 规范 准确
下载PDF
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灿东 翁慧 +4 位作者 魏佳 夏淑洁 靖媛 陈谦峰 王洋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整体观念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贯穿于中医诊治的全过程,其主要包含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时空统一3个方面。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思维在诊断疾病上的应用体现,也是认识疾病的必然过程,其原理来自整体观念的指导,体现在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 整体观念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贯穿于中医诊治的全过程,其主要包含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时空统一3个方面。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思维在诊断疾病上的应用体现,也是认识疾病的必然过程,其原理来自整体观念的指导,体现在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4个方面。掌握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将有助于医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中医立法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诊断 思维 原理
下载PDF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亮亮 陈淑娇 +2 位作者 陈明燚 雷黄伟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285-288,共4页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两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诊断面对的是疾病状态,而治未病则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病后等状态。状态辨识孕育于中医诊断,是治未病的关键技术。文章厘清了中医诊断、治未病、状态辨识的关系,概述了以维护健康状态为前提的...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两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诊断面对的是疾病状态,而治未病则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病后等状态。状态辨识孕育于中医诊断,是治未病的关键技术。文章厘清了中医诊断、治未病、状态辨识的关系,概述了以维护健康状态为前提的状态辨识诊断方法,结合实际深入阐述中医诊断与治未病的误区。提出治未病的前提是对健康状态的认识,状态是诊断和健康认知的核心,状态辨识是治未病诊断的方法。从“忽视诊断过程,治未病‘同质化’”“诊断‘以偏概全’,治未病‘以西统中’”“侧重疾病诊断,缺乏健康状态辨识”等3个方面论述了治未病过程的常见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治未病 状态辨识 方法
下载PDF
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文 陈启亮 +4 位作者 李永 朱景茹 王章林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古今一脉相承。中医学“一个老头三根指头”的诊断模式易受医生主观感受影响,存在猜测与推断的可能,可重复性较差,传统中医诊断模式已经较为滞后,远远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需...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古今一脉相承。中医学“一个老头三根指头”的诊断模式易受医生主观感受影响,存在猜测与推断的可能,可重复性较差,传统中医诊断模式已经较为滞后,远远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需求,同样也制约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加速推进四诊合参客观化研究尤为迫切,文章对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历程和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以探讨分析,以期为四诊合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四诊合参智能化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合参 中医思维 创新 中医现代化
下载PDF
四诊合参古之论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文 李思汉 +4 位作者 詹杰 婧媛 徐云浩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237-1240,共4页
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是临床准确辨证的前提,而且蕴含整体性、动态性以及... 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是临床准确辨证的前提,而且蕴含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个性化等中医思维,若要准确把握中医诊法合参的应用技巧,掌握单个诊断的特点与临床意义是基础,理解多诊相参是关键,灵活运用四诊合参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合参 中医思维 守正 应用技巧
下载PDF
四诊现代化研究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夏淑洁 周智慧 +3 位作者 李佐飞 靖媛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59-265,共7页
中医诊断现代化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客观、规范地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中医诊断准确的基础。文章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述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总结中医四诊现... 中医诊断现代化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客观、规范地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中医诊断准确的基础。文章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述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总结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四诊现代化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下载PDF
“五辨”思维辨识2型糖尿病状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翁慧 吴长汶 +2 位作者 陈谦峰 李绍滋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020-4022,共3页
"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过程,"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的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整体思维的优势。在糖尿病状态辨识中运用"五辨"思维,"辨症"有利于分析糖尿病矛... "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过程,"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的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整体思维的优势。在糖尿病状态辨识中运用"五辨"思维,"辨症"有利于分析糖尿病矛盾特点,"辨证"有利于确定糖尿病各阶段的动态性质,"辨病"有利于掌握糖尿病的演变规律,"辨人"有利于把握糖尿病发展趋势,"辨机"有利于明确糖尿病内在机制,"五辨"思维灵活运用于2型糖尿病状态辨识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辨症 辨证 辨病 辨人 辨机 “五辨”思维 状态
原文传递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文娟 陈启亮 +1 位作者 靖媛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同异
下载PDF
中医辨证的原则 被引量:9
11
作者 詹杰 邓丽金 +5 位作者 翁慧 陈启亮 雷黄伟 夏淑洁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394-397,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辨证应遵循整体合参、动静统一、因人制宜、辨证求本、病证结合的原则,如此方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诊断,从而为立法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原则 中医诊断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郁、痰、瘀、虚”辨治癌症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温俊凯 黄丽清 +1 位作者 王洋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78-6580,共3页
癌症病因错综复杂,治疗难度高,晚期诸虚百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李灿东教授从临床认识出发,以整体观念为基,辨证论治为要,求本而治,总结出癌症以“郁、痰、瘀、虚”为核心的病机演变规律,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分别采... 癌症病因错综复杂,治疗难度高,晚期诸虚百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李灿东教授从临床认识出发,以整体观念为基,辨证论治为要,求本而治,总结出癌症以“郁、痰、瘀、虚”为核心的病机演变规律,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分别采用行气解郁、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补虚扶正的治法,以达消于未成、遏其流注、散之留结、防癌生变之效,进而为临床辨治癌症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思路 病机演变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中医诊断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佳君 雷黄伟 +4 位作者 高新皓 罗志明 李绍滋 翁慧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560-564,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解决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和术语规范化研究瓶颈问题上。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四诊以及四诊合参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论述了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术语规范化... 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解决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和术语规范化研究瓶颈问题上。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四诊以及四诊合参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论述了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术语规范化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提出中医诊断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人工智能 中医四诊 诊断术语 规范化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所致不孕症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马堃 +13 位作者 陈燕霞 张会仙 袁苑 李佳妮 王凯莉 王艳英 吴静娴 李敏 原博超 张涵 马林纳 范晓迪 刘晓倩 王洁楠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生殖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连续下降,不孕率快速上升高达18%.生育力低下带来了劳动人口短缺及老龄化加速,不孕不育已成为国家的全局性、长期性及战略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定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 生殖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连续下降,不孕率快速上升高达18%.生育力低下带来了劳动人口短缺及老龄化加速,不孕不育已成为国家的全局性、长期性及战略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定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环境、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严重影响,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卵巢低反应(POR)导致的不孕不育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不育 补肾活血法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肾虚血瘀型 心脑血管病 早发性 生殖健康 战略性问题
原文传递
从“五辨”思维探讨不寐的诊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琦 郑思嘉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弥补了传统辨证或“病、证、症”结合的不足,是中医诊断思维的核心。从五辨思维诊治能更全面、连续、全程地认识不寐,更整体、动态地把握不寐的发生、发展变化。辨症理清不寐的矛盾主次,辨证掌... 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弥补了传统辨证或“病、证、症”结合的不足,是中医诊断思维的核心。从五辨思维诊治能更全面、连续、全程地认识不寐,更整体、动态地把握不寐的发生、发展变化。辨症理清不寐的矛盾主次,辨证掌握不寐的动态性质,辨病总结不寐的演变规律,辨人分析不寐的发病特征,辨机明确不寐的内在本质。综合应用五辨思维进行不寐的中医诊断,有利于更精准地治疗不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五辨思维 中医诊断
下载PDF
基于六郁理论探析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琦 郑思嘉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4-477,共4页
“六郁”由朱丹溪创立,经由其弟子戴思恭及后世医家赵献可、龚廷贤等的阐发补充,形成一套具备理法方药的理论。代谢综合征涉及中医学多个疾病范畴,通过六郁理论认识其发病病因病机,并据此设立治法方药,可见该理论对其组方用药有重要指... “六郁”由朱丹溪创立,经由其弟子戴思恭及后世医家赵献可、龚廷贤等的阐发补充,形成一套具备理法方药的理论。代谢综合征涉及中医学多个疾病范畴,通过六郁理论认识其发病病因病机,并据此设立治法方药,可见该理论对其组方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六郁理论有待进一步地深入探讨研究,将其作为指导代谢综合征辨证论治的新方向,更好地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郁 代谢综合征 病因病机 治法方药
原文传递
论中医“症状性病名”的合理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永辉 李灿东 +4 位作者 陈谦峰 雷黄伟 陶文娟 王洋 高碧珍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诊断基本要素、西医病名诊断与客观检查指标,弥补症状性病名应用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症状 病名
下载PDF
浅谈现代中医的科学定位与发展误区
18
作者 郑思嘉 丁琦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8期27-30,共4页
通过阐述中医学科学性之争的缘由,探讨中医学的科学定位,并就现代中医学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中医“科学化”与西医化误区展开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肯定中医学的文化传承,以期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阐述中医学科学性之争的缘由,探讨中医学的科学定位,并就现代中医学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中医“科学化”与西医化误区展开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肯定中医学的文化传承,以期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科学性 中医文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中西医诊断术语的差异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永 陈启亮 +4 位作者 赵文 詹杰 黄曙文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972-975,共4页
诊断术语是诊断学科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集合,贯穿医学实践全过程,是医学术语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学发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由于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不同,中西医诊断术语表述及内涵具... 诊断术语是诊断学科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集合,贯穿医学实践全过程,是医学术语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学发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由于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不同,中西医诊断术语表述及内涵具有明显差异。从研究意义、诊断术语的内涵、中西医诊断术语表述及内涵差异性表现以及形成差异性的原因4个方面分别阐述,以期为今后诊断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中西医诊断术语链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诊断 术语 差异性
下载PDF
中医科研现代化的系统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云浩 王洋 +2 位作者 丁珊珊 杨丞玮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西研中”是当前中医科研的主流,构建符合中医内在规律与学术特色的科研体系势在必行。文章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总结了目前中医科研发展过程中的五大基本矛盾:自然元整体观与分析还原研究方法的矛盾,形气神一体的生命观与据形为要研究... “以西研中”是当前中医科研的主流,构建符合中医内在规律与学术特色的科研体系势在必行。文章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总结了目前中医科研发展过程中的五大基本矛盾:自然元整体观与分析还原研究方法的矛盾,形气神一体的生命观与据形为要研究方式的矛盾,虚体思维人体模型与物质实体人体模型的矛盾,整体系统的生命本质与特异性微观指标的矛盾,人体试验与动物、细胞实验“二次还原”的矛盾。并指出明确中医学独特的科学定位是实现中医科研现代化的前提,坚持中医学意象思维理论框架是发展的关键,与可视化、定量化、实体化相结合是中医科研的目标,真实世界下人的整体健康状态是中医科研现代化的研究切入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发展中医科研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中医科研 系统论 意象思维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