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艳丽 张林浩 +2 位作者 杨静 韩维娥 苏丽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新诊断的1例MM合并ADVKC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67岁MM患者突发...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D)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新诊断的1例MM合并ADVKC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67岁MM患者突发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APTT混合纠正试验部分纠正,凝血因子Ⅶ活性下降。后予以维生素K1治疗3 d后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接近正常。结论MM患者同时出现PT和APTT延长需警惕合并ADVKCFD可能,进一步行凝血因子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补充维生素K1可迅速改善症状,疑似诊断时可试验性给予维生素K1治疗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生素K依赖 凝血障碍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淋巴瘤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瑾 石磊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4期378-381,共4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出现常见的症状如口干症和干燥性角结膜炎,而且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受累。淋巴瘤是pSS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影响pSS患者死亡率的主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出现常见的症状如口干症和干燥性角结膜炎,而且会导致全身多系统受累。淋巴瘤是pSS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影响pSS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已揭示了pSS继发淋巴瘤的多种相关预测因素,以及这些预测因素如何在早期识别和影响淋巴瘤进展中发挥作用,从而对pSS患者的临床管理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近年来pSS相关淋巴瘤预测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淋巴瘤 预测因素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峰茹 苏丽萍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310-314,共5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2022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认为T-LBL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25%者为T-LBL,≥25%者为T-ALL。虽然其在临...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2022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认为T-LBL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25%者为T-LBL,≥25%者为T-ALL。虽然其在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征方面均与ALL相似,但与ALL具有确定的预后因素不同,既往关于T-LBL预后因素的研究往往因不同的研究分组或较少的病例数而有所差异。近年来通过ALL样方案的应用,无预后不良因素的T-LBL患者能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应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因此急需建立明确的预后模型,以实现对T-LBL患者的风险分层。文章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遗传学、影像学、治疗等多个方面对T-LBL的预后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遗传学 分子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腹膜髓系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郭秀丽 姚宏 +1 位作者 白敏 王晶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10期618-620,共3页
目的提高对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腹膜髓系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2年1月收治的1例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0岁男性。因腹腔积液和腹部剧烈疼痛行电子胃镜及... 目的提高对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腹膜髓系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2年1月收治的1例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0岁男性。因腹腔积液和腹部剧烈疼痛行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PET-CT考虑炎性或结核性病变。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细胞与浆细胞比值高,可见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3、CD20、CD10、MUM1、bcl-6、CD5、CD30、c-myc、Pax-5均阴性,MPO、Vimentin、bcl-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70%,符合淋巴造血系统源性恶性肿瘤髓系肉瘤。后经B型超声引导下腹膜肿物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一致,确诊为腹膜髓系肉瘤。结论腹膜髓系肉瘤伴腹腔积液罕见,临床易误诊。腹腔积液细胞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腹腔积液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化疗中期RECIL与Lugano标准在淋巴瘤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于青青 赵铭 +4 位作者 原凌 田蓉蓉 苏丽萍 周洁 林艳梅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2-677,共6页
目的对比化疗中期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L)与Lugano标准在^(18)F-FDG亲和性高的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初诊的经病理证实的240例淋... 目的对比化疗中期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L)与Lugano标准在^(18)F-FDG亲和性高的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初诊的经病理证实的240例淋巴瘤患者[男149例、女91例,年龄50.0(32.0,62.0)岁],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中期行^(18)F-FDG PET/CT显像。比较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PET/CT显像结果差异(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在化疗中期进行疗效评价,依据Lugano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依据RECIL,疗效分为CR、PR、轻微缓解(MiR)、SD、PD。为了更好地与Lugano标准进行比较,将MiR分别纳入PR组(记作RECIL-1)及SD组(记作RECIL-2)。随访分析无进展生存(PFS)情况。采用Kappa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采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标准的预测效能。结果240例中,HL 96例、滤泡型淋巴瘤(FL)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14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的病灶基线SUVmax(H=54.96,P<0.001)、最大径总和(SLD)(H=15.85,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89个月,依据RECIL评价时,26例(10.8%)患者评估为MiR。RECIL-1、RECIL-2与Lugano标准在化疗中期疗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84和0.74(均P<0.001)。依据Lugano标准,CR、PR、SD、PD患者的PFS率分别为91.4%(148/162)、57.1%(36/63)、1/3和3/12;依据RECIL-1的对应结果分别为91.3%(136/149)、62.8%(49/78)、1/2和2/11;依据RECIL-2的对应结果分别为91.3%(136/149)、57.7%(30/52)、71.4%(20/28)和2/11;不同标准各反应类别患者间PFS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6.64~52.44,均P<0.001)。Lugano标准预测PFS的AUC略高于RECIL-1及RECIL-2的AUC(0.774、0.758和0.746;z值:1.28和1.61,P值:0.200和0.107)。结论化疗中期RECIL与Lugano标准对^(18)F-FDG亲和性高的HL和NHL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价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治疗结果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联合R-CHOP治疗PTL病情转归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赵瑾 郭晓静 +2 位作者 马莉 郑美婧 苏丽萍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评价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病情转归,分析其病情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62例PTL患者,年龄(63.51±9.83... 目的评价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病情转归,分析其病情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62例PTL患者,年龄(63.51±9.83)岁,男20例,女42例,以Ann Arbor分期及患者意愿为依据,10例接受单纯甲状腺全切术,47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R-CHOP,5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R-CHOP+放疗治疗,治疗3个月后,收集近期疗效。以随访24个月后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分组,死亡病例纳入不良组,将生存病例纳入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民族、既往史、肿块大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评分、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治疗方法、甲状腺功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采用LASSO回归降维筛选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L病情转归影响因素。结果62例PTL患者21(33.87%)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43.5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9(14.52%)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5(8.06%)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随访24个月后,10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为90%(9/10),接受手术+R-CHOP治疗患者病死率为19.15%(9/47),将18例死亡纳入预后不良组,44例生存纳入预后良好组。经单因素、LASSO回归筛选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OR=5.105)、病理类型(OR=3.622)、IPI评分(OR=2.709)、治疗方法(OR=0.730)、血红蛋白(OR=0.392)、LDH(OR=6.469)为PTL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全切术联合R-CHOP治疗患者预后转归效果优于单独全切术患者,同时患者预后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甲状腺全切术 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
原文传递
腹膜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俞钦川 赵志强 +2 位作者 关涛 黄云鹏 王列样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提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淋巴结及肾脏受累的DLBCL与PTCL复合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1岁女性,以腹膜... 目的提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淋巴结及肾脏受累的DLBCL与PTCL复合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1岁女性,以腹膜后巨大肿物为临床表现,伴有胸腔积液。行两次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常规病理、TCR及IG克隆性分析,并对胸腔积液行流式细胞学分析,同时行常规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后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病理结果可见异常B细胞及T细胞分布,TCR及IG克隆重排均阳性,胸腔积液可见异常表型的B细胞,诊断为复合性淋巴瘤(DLBCL合并非特指型PTCL),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肿瘤得到一过性控制,但最终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复合性淋巴瘤比较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过程中需留意不同寻常的病理表现。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需兼顾不同类型或重点治疗恶性度高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复合性淋巴瘤 预后
原文传递
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观察
8
作者 温晓莲 王晶荣 +3 位作者 郑美婧 马莉 赵瑾 苏丽萍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应用西达本胺联合DICE(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的18例既往... 目的观察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应用西达本胺联合DICE(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的18例既往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B-NHL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近期疗效,统计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6岁(25~71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套细胞淋巴瘤4例,灰区淋巴瘤(GZL)1例;Ann Arbor分期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9例;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二线治疗4例,三线使治疗8例,四线及以上治疗6例。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完全缓解率为16.7%(3/18),部分缓解率为16.7%(3/18),总有效率(ORR)为33.3%(6/18)。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r分期、预后评分、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及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线数分层患者间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其中,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2.2%(4/18),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6.7%(3/18);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中,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7%(3/18),无Ⅲ~Ⅳ级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对于既往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B-NHL患者,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西达本胺
原文传递
原发胃肠道与其他部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赵志强 常媛媛 +4 位作者 郑楚楚 乔宇 王俊霞 俞钦川 王列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70-277,共8页
目的比较原发胃肠道与其他部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9例患者的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 目的比较原发胃肠道与其他部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9例患者的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原发胃肠道占总例数28.0%,其他部位占72.0%;原发于其他部位DLBCL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是颈部(21.3%)、扁桃体(8.5%)及纵隔(6.1%)。原发胃肠道组平均发病年龄(56±17)岁,其他部位组为(56±14)岁。胃肠道组和其他部位组在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道组的5年生存率为62.0%,高于其他部位组的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P=0.177)。预后分析显示:吸烟(χ^(2)=7.18,P=0.007)、LDH升高(χ^(2)=7.25,P=0.007)是影响胃肠道组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临床分期Ⅲ~Ⅳ期(χ^(2)=11.39,P=0.001)、LDH升高(χ^(2)=4.63,P=0.031)、KPS评分<80分(χ^(2)=5.20,P=0.023)是影响其他部位组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原发胃肠道DLBCL患者和原发于其他部位DLBCL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LDH升高、β2微球蛋白升高是影响原发胃肠道DLBCL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临床分期Ⅲ~Ⅳ期、心功能异常、LDH水平升高、KPS评分<80分是影响原发于其他部位DLBCL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结论胃肠道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28.0%),其次为颈部(21.3%)、扁桃体(8.5%)及纵隔(6.1%)。原发于其他部位DLBCL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中位发病年龄均大于原发胃肠道。原发胃肠道DLBCL患者和原发于其他部位DLBCL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LDH升高、β_(2)微球蛋白升高是影响原发胃肠道DLBCL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临床分期Ⅲ~Ⅳ期、心功能异常、LDH水平升高、KPS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胃肠道疾病 预后
下载PDF
塞利尼索通过调控miR-205-5p/OTUB1通路对白血病KOCL44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瑾 关涛 +2 位作者 马莉 郑美婧 苏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12-2516,共5页
目的 探讨塞利尼索(Selinexo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KOCL44增殖、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对微小RNA-205-5p(miR-205-5p)/去泛素化酶卵巢肿瘤蛋白域所含泛素乙酰结合蛋白1(OTUB1)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KOCL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 探讨塞利尼索(Selinexo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KOCL44增殖、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对微小RNA-205-5p(miR-205-5p)/去泛素化酶卵巢肿瘤蛋白域所含泛素乙酰结合蛋白1(OTUB1)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KOCL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125、250、500 nmol·L^(-1)塞利尼索)及高剂量+anti-miR-205-5p组(转染anti-miR-205-5p 48 h后再用500 nmol·L^(-1)塞利尼索处理)、高剂量+pcDNA-OTUB1组(转染pcDNA-OTUB1 48 h后再用500 nmol·L^(-1)塞利尼索处理)。用细胞计数-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05-5p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TUB1蛋白表达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05-5p、OTUB1靶向关系。结果 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72 h细胞活力分别为1.21±0.08、1.03±0.08、0.81±0.05和0.67±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62±0.49)%、(8.99±0.77)%、(16.81±1.43)%和(25.98±2.22)%;miR-205-5p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1.73±0.11、3.08±0.28和5.35±0.36;OTUB1蛋白水平分别为0.72±0.05、0.58±0.05、0.43±0.03和0.24±0.02。空白组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各剂量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实验组、高剂量+anti-miR-205-5p组、高剂量+pcDNA-OTUB1组72 h细胞活力分别为0.65±0.06、1.08±0.08和1.11±0.0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27±2.56)%、(9.19±0.76)%和(8.59±0.72)%。高剂量+anti-miR-205-5p组、高剂量+pcDNA-OTUB1组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塞利尼索可抑制KOCL4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节miR-205-5p/OTUB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塞利尼索 微小RNA-205-5p 去泛素化酶卵巢肿瘤蛋白域所含泛素乙酰结合蛋白1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应用含时间依存协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
11
作者 赵志强 王丽军 +2 位作者 乔宇 闫旭丽 王列样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含时间依存协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3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含时间依存协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31例患者中,年龄、肿瘤长径、肿瘤短径均满足比例风险假定(相关系数分别为0.044、-0.015、-0.680,均P>0.05)。疾病等级、红细胞沉降率(ESR)是否升高、CD20是否阳性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效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不满足比例风险假定,为时间相依协变量(均P<0.05)。含时间依存协变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LDH)是否升高(χ^(2)=13.78,P<0.001)、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否升高(χ^(2)=5.36,P=0.021)、肿瘤长径(χ^(2)=4.12,P=0.042)、CD20是否阳性(χ^(2)=7.09,P=0.008)、ESR是否升高(χ^(2)=5.46,P=0.019)是DLBCL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DH升高、β_(2)-MG升高、肿瘤长径、ESR升高、CD20阳性的DLBCL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医生应针对此类型患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生存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肿瘤PICC患者加强同伴教育对并发症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焦振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9-22,共4页
研究同伴教育在PICC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10名肿瘤患者,根据住院号码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包括58名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同伴教育法。结果 经过观察,术后三个月PICC病人的自理力量显著提高,导... 研究同伴教育在PICC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10名肿瘤患者,根据住院号码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包括58名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同伴教育法。结果 经过观察,术后三个月PICC病人的自理力量显著提高,导致平时管道保护、保护遵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处置、资讯收集、带管锻炼和带管生活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而且并发症患病率也有所下降,这些差异更具显著性(P<0.05)。结论 表明,PICC癌症病人接受同伴教导能够显著改善其自理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患病率,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治疗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教育 PICC 自我管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马鑫鑫 郭晓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5-7,共3页
针对于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方法 具体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3名allo-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针对其HC症状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以及治疗转归时间进行了汇总分析。... 针对于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方法 具体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3名allo-HSCT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针对其HC症状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以及治疗转归时间进行了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因素分析法针对于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情况、移植前的疾病状态、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ATG、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CTX、干细胞来源、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CMV感染、EBV感染等指标是否属于患者出现HC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名患者中,共有25人出现了HC症状,因此实际发生率为16.34%。进一步分析可知,HC症状的发生中位时间为31d,治疗后这部分患者的症状已完全消失。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论证实,患者的移植类型、预处理中含ATG、CMV血症以及aGVHD四个环节的指标均属于HC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具体来说,HC患者的尿BKV检测结论均为阳性,并且这部分症状大都发生在了患者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3-56d之后。应当以梳理总结其危险因素为前提制定对应的护理对策,进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出血性膀胱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浅谈血液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14
作者 焦振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分析血液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5-2021年5月期间某一医院救治的30例血液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某一医院救治的30例血液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 分析血液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5-2021年5月期间某一医院救治的30例血液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某一医院救治的30例血液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血液科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性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让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血液科护理风险管理,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护理 风险隐患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观察与护理
15
作者 马鑫鑫 郭晓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针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患者的带状疱疹症状并发情况、临床特点以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讨论分析。方法 具体以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206名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带状疱疹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以及预... 针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患者的带状疱疹症状并发情况、临床特点以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讨论分析。方法 具体以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206名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带状疱疹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具体可评估的191名接受allo-HSCT治疗的病人中共有18名患者出现了带状疱疹症状,因此该症状的实际发生率为9.42%。其中有14名患者的带状疱疹症状出现在移植后的3-12个月之内。18人中有10人属于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名患者属于合并GVHD。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区域性皮肤疱疹的症状,并且有3名患者出现了疱疹之后的神经痛症状,安排其通过强效止痛药物进行止痛。患者均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症状。出现带状疱疹症状之后,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使用的是阿昔洛韦以及阿糖腺苷,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经过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未见死亡病例。18名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5.5d。结论 带状疱疹是患者在经过allo-HSCT治疗后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具体来说,这部分症状会发生在干细胞移植之后的3-12个月之内,而是否合并GVHD则是这类疾病的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阿昔洛韦以及阿糖腺苷来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带状疱疹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基因分型归于N1型的老年肾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6
作者 马莉 王晶 +1 位作者 赵瑾 苏丽萍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9-691,共3页
患者男,81岁。2020年5月21日常规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3.3 cm×2.8 cm,同时间断出现右侧腰部不适感,未予重视。6月29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右肾肿物,大小9.9 cm×5.8 cm(图1)。7月2日行腹部... 患者男,81岁。2020年5月21日常规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3.3 cm×2.8 cm,同时间断出现右侧腰部不适感,未予重视。6月29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右肾肿物,大小9.9 cm×5.8 cm(图1)。7月2日行腹部增强MRI检查,示右肾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常规体检 肾上极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低回声结节 基因分型 增强MRI检查
原文传递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
17
作者 马莉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起源于胸腺髓质的一种特殊类型B细胞淋巴瘤。临床通常多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常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和气道阻塞。大多数PMBCL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弥漫性生长,局部可见结节状。PMBCL的分子学特征是Janus激酶...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起源于胸腺髓质的一种特殊类型B细胞淋巴瘤。临床通常多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常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和气道阻塞。大多数PMBCL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弥漫性生长,局部可见结节状。PMBCL的分子学特征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编码基因过表达,包括JAK2-STAT1和IL13A2。绝大多数的PMBCL均匀地表达CD45,常见的B细胞膜标志物包括CD19、CD20、CD22和CD79α表达呈阳性。RCHOP或R-DAEPOCH方案是目前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多数研究认为ASCT可以明显改善R/R PMBCL患者生存。近期新药的出现为复发或难治性PMBCL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brentuximab vedotin(CD30抗体偶联药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单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 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白敏 苏丽萍 +2 位作者 郭晓静 杨静 雷湘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8期3955-3959,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淋巴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淋巴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得分为(49.02±7.18)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3.92±6.88)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2.83±6.4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01),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是淋巴瘤患者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疾病益处发现水平不高,应根据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益处发现 希望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检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
19
作者 赵彤 白敏 原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1-804,共4页
患者男,54岁。2022年10月右下肢膝关节内侧皮肤无诱因出现暗红色斑块,无疼痛、瘙痒等伴随症状,之后红斑进行性增多,遍及头皮、颜面及四肢、胸前壁、背部皮肤。于外院行头皮和右膝关节处皮肤红斑活检术,病理诊断为皮肤蕈样霉菌病。为进... 患者男,54岁。2022年10月右下肢膝关节内侧皮肤无诱因出现暗红色斑块,无疼痛、瘙痒等伴随症状,之后红斑进行性增多,遍及头皮、颜面及四肢、胸前壁、背部皮肤。于外院行头皮和右膝关节处皮肤红斑活检术,病理诊断为皮肤蕈样霉菌病。为进一步诊治,2023年3月2日到我院血液科就诊。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多发暗红色斑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5.0 cm,隆起于皮肤表面,总面积约占全身皮肤的50%(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