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混合性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晶 苗雨春 +3 位作者 李合 连婧 徐恩伟 杨宣琴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近诊治的4例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TG、TTF-1、calcitonin、Syn、CGA、galectin-3、mesothelia、CK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近诊治的4例甲状腺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TG、TTF-1、calcitonin、Syn、CGA、galectin-3、mesothelia、CK19、TPO、CD56、B-raf和Ki-67免疫标记染色,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髓样癌与乳头状癌混合,1例为甲状腺髓样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另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微小浸润型滤泡癌混合。免疫组化:4例中髓样癌区域calcitonin、Syn和CGA均(+);滤泡癌区域TG和TTF-1(+),calcitonin、Syn和CGA(-);乳头状癌区域galectin-3、mesothelia、CK19和B-raf均(+),而TPO、CD56、calcitonin、Syn和CGA均(-)。结论两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混合发生在临床是十分少见的,其来源存在多种学说,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混合癌 髓样癌 乳头状癌 滤泡癌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晶 苗雨春 +3 位作者 徐恩伟 解立武 刑天俊 张建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一类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的肾脏肿瘤,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列为肾细...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一类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的肾脏肿瘤,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列为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1]。该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迄今为止,国外报道80余例[2],国内报道30余例[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 黏液样 小管 肾细胞癌 肿瘤分类 MUCINOUS tubular 左肾上极 右肾下极 集合管
下载PDF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晶 苗雨春 +1 位作者 常芳 耿海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探讨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闭经、出现男性化特征等.经手术... 目的 探讨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闭经、出现男性化特征等.经手术治疗后各项生物化学指标恢复正常,随访状况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妊娠后生育,孩子体健.结论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是罕见的卵巢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年轻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保留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 男性化
原文传递
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晶 孙瑞芳 +4 位作者 苗雨春 解立武 邢天俊 张建斌 张夏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9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收治的4例R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AE1/AE3、Vimentin、HMB45、Melan-A... 目的 探讨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收治的4例R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进行AE1/AE3、Vimentin、HMB45、Melan-A、S-100、SMA、CD10、CD34、Ki-67免疫标记染色,同时进行随访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RAML患者中女3例,男1例.3例有腹部疼痛不适的临床症状,1例体检时发现.肿物均大于10 cm,与肾脏界限不清.临床均行“肿物+患侧肾脏切除术”.光镜下肿瘤由脂肪、平滑肌细胞及厚壁血管构成,但三种成分比例相差较大,其中1例腹膜后肿物合并肾脏病变.免疫表型:AE 1/AE3均阴性;Vimentin、HMB45、Melan-A、SMA、CD34均阳性;S-100 3例阳性,1例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5%.结论 RAML是一种少见的腹膜后良性间叶性肿瘤,具有复杂多样的组织学形态,特殊的免疫表型结合镜下表现可明确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后肾腺瘤二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王晶 苗雨春 +3 位作者 徐恩伟 邢天俊 张建斌 胡睿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705-706,710,共3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检测EMA、Vimentin、CK7、AE1/AE3、CD57、CD10、WT1、Ki-67,进行随访,并复习...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检测EMA、Vimentin、CK7、AE1/AE3、CD57、CD10、WT1、Ki-67,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1例。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小而一致,呈腺泡状排列,似胚胎细胞,间质不明显,疏松水肿。其中1例间质可见透明变性疤痕及灶性骨化。2例AE1/AE3、Vimentin、EMA、CK7均阳性,1例wT1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5%。结论后肾腺瘤是非常罕见的肾脏上皮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可辅助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WT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