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4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被引量:70
1
作者 郭慕萍 王志伟 +1 位作者 秦爱民 范永铃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3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西北5省(区)资料年代长度大于30年的166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分析西北地区年和各季节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发现近54年来,我国西北5省(区)总降水量呈...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3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西北5省(区)资料年代长度大于30年的166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分析西北地区年和各季节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发现近54年来,我国西北5省(区)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距平为正和负值的年份大致相当,年际间振幅较大,降水日数明显减少,降水强度有弱的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距平百分率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被引量:56
2
作者 苗爱梅 武捷 +1 位作者 赵海英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6,共8页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区域性暴雨)、118个大暴雨日、10个特大暴雨日,有偏南风(或偏东风)最大风轴相伴出现的分别有165,110和10次,分别占其总次数的86%,93.2%和100%,表明其预示性极强;当山西大暴雨中有台风介入时,台风一般沿25°N以南西行,在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强的东到东南风带,经鄂西北、豫西一带受西风槽或高原低值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阻挡折向西北使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形成中尺度低空西南急流;当无台风介入时,热带辐合区一般在17°N以南,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副热带高压与高原低值系统之间形成的天气尺度西南低空急流常常伸向黄河中游,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太原以南地区;根据高、低空急流的位置以及有、无台风介入,归纳出的6种大暴雨预报模型基本涵盖了山西大暴雨的落区与中、低空急流的关系,但中、低空急流的类别、位置不同以及经、纬向副热带高压、500hPa急流、西风槽、高原槽和台风等的不同配置,可使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暴雨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中国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东亚夏季风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国宏 李智才 +2 位作者 宋燕 武永利 王晓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区域,其余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陕西北部和四川中南部减少趋势显著,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主要在西部,特别是新疆西北部。冬季降水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只有华北和西南的少部分地区为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青藏高原东部显著增加,陕西南部显著减少;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量为减少趋势,东南和西北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新疆北部和青海北部增加显著;秋季降水量中国的西部大部为增加趋势,东部大部为减少趋势,在甘肃南部和四川东部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为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大于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冬、春、夏季为增加趋势的面积显著地大于减少趋势的面积,其中冬季差异最大,只有秋季减少趋势的面积大于增加趋势的面积。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低值区主要在西南和华南,高值区主要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盆地中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次是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四个季节的降水量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近61 a来东亚夏季风强度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减弱过程。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的降水量相关明显。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可能是中国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以及秋季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趋势 相对变率 东亚夏季风 中国
下载PDF
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苗爱梅 李苗 王洪霞 《干旱气象》 2014年第6期947-953,共7页
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 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20时,由于PM2.5浓度的增大经历了1次轻雾转霾的天气过程。(2)地面弱的气压场和较小的风速以及PM2.5浓度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为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边界层逆温的存在是雾霾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边界层有逆温层而不出现雾霾天气的条件是:相对湿度〈50%,PM2.5日均值浓度〈75μg·m-3;逆温层下相对湿度的大小是区别雾和霾天气的指标。(4)相对湿度和PM2.5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关键因子,其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相对湿度〈90%时,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作用强于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但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相对增强,当能见度降至1 km以下时,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雾霾 阶段性特征 关键因子
下载PDF
“0811”暴雨过程中MCC与一般暴雨云团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苗爱梅 董春卿 +2 位作者 张红雨 申李文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利用T639 1°×1°分析场、FY-2红外云图、红外辐射亮温(TBB)、闪电定位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0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南部暴雨过程(即"0811"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其北部的一般暴雨云团进行... 利用T639 1°×1°分析场、FY-2红外云图、红外辐射亮温(TBB)、闪电定位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0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南部暴雨过程(即"0811"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其北部的一般暴雨云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北部暴雨带主要由6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及合并造成;山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则由MCC的生成、发展、东移所引发。(2)山西北部的暴雨云团在850hPa暖切变线南部生成和发展,并在地面切变线附近合并;山西南部的MCC由3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及合并形成,该对流云团在700hPa次天气尺度切变线上触发生成;MCC发展、成熟阶段,α中尺度云团沿925hPa暖切变线东移;减弱阶段,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退而南压。(3)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的背景下,同一次暴雨过程中,MCC发生在5 880gpm边缘弱的斜压环境中,高层则出现在高压北侧的反气旋环流中;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在5 840gpm边缘较强的斜压环境中,高层则出现在急流入口区的右侧。(4)MCC作为大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但对低层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多,而且在垂直方向上,要求湿层、高能舌及暖温结构更深厚。(5)山西南部MCC影响区和5 880gpm线边缘为负地闪覆盖区,正地闪主要出现在其北部一般暴雨云团影响区和5 840gpm线附近。与MCC相比,一般暴雨云团影响下,局地闪电开始及闪电峰值的出现较降水的开始及降水峰值的出现有更多的提前量。(6)山西北部暴雨云团出现在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及水汽锋上;山西南部MCC则出现在水汽锋南侧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气柱水汽总量对"0811"暴雨过程有36h的提前量,对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暴雨云团 地闪
下载PDF
中国南方近半个世纪的雨涝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志伟 翟盘茂 +1 位作者 唐红玉 李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0,共5页
根据1950-2000年我国629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诊断了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南方地区雨涝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研究发现,该地区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51年来最为严重的雨涝... 根据1950-2000年我国629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诊断了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南方地区雨涝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研究发现,该地区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51年来最为严重的雨涝年是1954年,其次1983,1998和1961年也都比较严重;冬半年除11,12月份外,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强的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为强烈,尤其是1月和3月的雨涝范围扩大迅速,冬半年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雨涝范围有明显的5~7年的振荡周期,而且这种振荡周期在逐渐缩短;夏半年雨涝范围趋于减小,呈下降态势,夏半年主要是4,5,9三个月的雨涝范围在减少,6,7,8月的雨涝范围在扩大;同时发现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夏半年雨涝范围在大多数时间里有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雨涝范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山西降水与ENSO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芬 张建新 +2 位作者 郝智文 武永利 周晋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基于山西38个测站1958-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CPC南方涛动指数、NOAA逐月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应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6年山西年及四季降水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La Nina年,山西年降水、秋、冬季降水易偏多... 基于山西38个测站1958-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CPC南方涛动指数、NOAA逐月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应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6年山西年及四季降水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La Nina年,山西年降水、秋、冬季降水易偏多,春、夏季易偏少;El Nino年,春季降水易偏多,年降水、夏、秋和冬季易减少。La Nina次年,冬季降水易偏多,年降水、春、夏和秋季易偏少;El Nino次年,年降水、春、夏季降水易偏多,秋、冬季易偏少。②山西年降水与上年太平洋海温在Nino 3,4区存在小区域的正相关,上年对应海域海温偏高(低),年降水易偏多(少),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在Nino 3区存在负相关,对应海域海温偏高(低),年降水易偏少(多);春季降水与前期冬季(同期)太平洋海温在Nino 3,4(Nino C)区存在正相关;夏季降水与前期春季(同期)太平洋海温在Nino 3区存在负相关;秋季降水与前期夏季(同期)太平洋海温在Nino C(Nino 3和Nino C)区存在负相关区;冬季降水与前期秋季(同期)太平洋海温在Nino 3,4(Nino C)区存在大面积负相关。③ SOI与山西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趋势指数为显著负相关,中西部、东北部局部地区相关系数达-0.5以上,SOI为正(负)值时,上述地区月降水易偏少(多);SOI与东北部滞后1个月的降水趋势指数有相关系数达-0.45以上的负相关区域;SOI与滞后2(3)个月的降水趋势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SOI变化的响应不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29和-0.43-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ENSO SST SOI 相关分析 山西
原文传递
2009年山西5次横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苗爱梅 贾利冬 +2 位作者 李苗 晋立军 范光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6-967,共12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强、系统配置最完整的一次;连阴雨过程中无论是暴雨日还是非暴雨日都具有湿度大、湿层厚的特征,这是与其他4次非连阴雨暴雨过程的最大区别;对流性或混合性暴雨,在暴雨发生前1 2小时500hPa及其以下都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500hPa以上都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稳定性暴雨则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5次暴雨过程500 hPa副高均为纬向型,700 hPa均有西南急流轴配合以及大陆小高压相伴,暴雨落区均位于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到大值区南(东)部0.5个经纬度的范围内。分析结果表明:小高压的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风向的辐合和不同走向的横切变线产生,急流头向北伸展的纬度不同导致了横切变线所处的纬度差异,直接影响暴雨的落区;低涡的强度不同使得降水量发生明显的差异;高低空系统配置越完整暴雨落区和量级的可预报性也越强;连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风切变是提前24小时判断暴雨发生与否的敏感因子;水汽锋区走向与中低层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在降水开始前,稳定性暴雨过程比强对流暴雨过程水汽锋区形成时间有更多的提前量,且对流越强烈水汽锋区形成的时间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变 暴雨 流型配置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芬 《农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2-67,共6页
中国农业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增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为此,... 中国农业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增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为此,对国内农村对气象信息应用的现状、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用户希望能够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希望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2)农村用户希望提供更加专业的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天气信息;(3)农村用户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解决偏远农村的气象信息传输问题,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4)农村用户渴望获得农村气象科技和防灾减灾知识。还提出了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管理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提升农村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扩大农村用户群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气象服务 现状 需求 发展策略
下载PDF
近50年山西终霜冻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芬 张建新 +2 位作者 武永利 周晋红 程艳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72-1480,共9页
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山西终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年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2日,总体上呈现南部早北部晚的规律,但具体分布还受地形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平均终霜冻日与纬... 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山西终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年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2日,总体上呈现南部早北部晚的规律,但具体分布还受地形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平均终霜冻日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纬度对平均终霜冻日的影响要大于海拔高度。(2)M-K突变检验表明,大部分站点的终霜冻日都发生了显著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在1975-1996年之间;突变年份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且与纬度的相关程度比海拔高度更为密切。(3)山西近50年终霜冻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提前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推后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北部以及中东部;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均为负相关,海拔高度对变化趋势的影响大于纬度。(4)山西正常终霜冻的出现概率为54%~74%,出现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东南部以及北中部等地;偏晚终霜冻出现概率为2%~22%,北部和东南部是偏晚终霜冻出现概率最大的地区;特晚终霜冻的出现概率为14%~36%,出现概率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北中部和中西部。(5)海拔高度与偏晚终霜冻发生概率呈负相关关系,纬度与特晚终霜冻发生概率呈正相关关系;纬度、海拔高度与正常终霜冻发生概率的相关都不密切;纬度对不同程度终霜冻发生概率的影响要大于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霜冻 时空分布 山西
原文传递
近50年中国华南雨涝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志伟 唐红玉 李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根据1950~2000年50多年的降水资料,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雨涝情况划分成4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通过研究雨涝范围覆率变化趋势和特征,诊断我国华南雨涝发生发展趋化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华南地区近50年来雨... 根据1950~2000年50多年的降水资料,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雨涝情况划分成4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通过研究雨涝范围覆率变化趋势和特征,诊断我国华南雨涝发生发展趋化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华南地区近50年来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冬半年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大的增长趋势,特19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强烈;夏半年雨涝范围趋于减少,呈下降态势,但夏季的雨涝范围在扩大,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夏季雨涝范围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前汛期雨涝范围有减少的趋势,而后汛期雨涝范围有明显的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华南 雨涝范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大陆性积云不同发展阶段宏观和微观物理特性的飞机观测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蔡兆鑫 蔡淼 +4 位作者 李培仁 李军霞 孙鸿娉 顾宇 高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1203,共13页
2014年7月3日,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该省忻州地区开展了国内首次大陆性积云飞机穿云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云物理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积云宏、微观物理特性,主要结论有:(1)初生发展阶段的积云水平尺度约为8.2 km×... 2014年7月3日,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该省忻州地区开展了国内首次大陆性积云飞机穿云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云物理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积云宏、微观物理特性,主要结论有:(1)初生发展阶段的积云水平尺度约为8.2 km×5.5 km(经向×纬向,下同),云厚约2 km;云中以小云粒子为主,云滴凝结增长;水平方向上,云液水含量(LWC)和粒子浓度(Nc)的最大值均位于云体中心位置;垂直方向上,云水分布相对均匀,但随着高度增加,云粒子浓度变小,粒子尺度增大;粒子谱符合伽马分布,峰值量级为102cm^-3μm^-1,谱宽在100μm以下。(2)成熟阶段的积云水平尺度约为4.6 km×10 km,云厚约4 km;云内可以观测到积冰和雨线;小云粒子浓度随高度增加起伏变化,3600 m、4100 m和4900 m高度处存在峰值;大云粒子浓度随高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值出现云底以上1.6 km高度,云底以上1.3 km高度附近有降水粒子形成;粒子谱呈多峰分布,暖区符合伽马分布,冷区为伽马分布和M-P分布相结合,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拓宽,4400 m高度以下的谱宽小于200μm。(3)消散阶段积云尺度约为11 km×5.6 km,云厚约2 km,云下有降水粒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积云 粒子谱 云水含量 飞机探测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建新 钱锦霞 +2 位作者 任慧龙 李芬 侯润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458-461,466,共5页
林业有害生物的生存、发育甚至大暴发都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指标,据此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林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阅读国内... 林业有害生物的生存、发育甚至大暴发都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指标,据此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林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几种常用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和各自的利弊,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气象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春季一次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动力学诊断 被引量:19
14
作者 苗爱梅 安炜 +2 位作者 刘月丽 胡志群 李清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1,I0002,共6页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以及与降雪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5km以下始终维持一个较强的上升气流,是强降雪维持的基本动力条件;整层出现辐合上升运动,且强上升速度中心的高度随时间的演变逐渐下降,同时中高层出现强辐散下沉气流与之配合时,未来2小时将出现强降雪;降雪的强度与雷达探测范围内各高度层的辐合、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辐合、辐散的增强与减弱时间早于降雪强度的增大和减小时间,这对预报降雪的生消、雪强的增大与减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过程 多普勒雷达 EVAD技术 动力学诊断
下载PDF
“0702”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苗爱梅 郝振荣 +1 位作者 贾利冬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6-800,共15页
利用T639L19 1°×1°分析场、FY 2红外云图及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 3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北上,西南暖湿气流加强,东北冷... 利用T639L19 1°×1°分析场、FY 2红外云图及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 3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北上,西南暖湿气流加强,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山西北中部锋生是这次区域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2)山西中部暴雨由2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且在边界层2条中尺度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形成2个暴雨中心;山西南部暴雨则由8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合并,在边界层α中尺度人字形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α中尺度人字形切变线云系上4个γ中尺度气旋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形成的直接原因;≤-53℃的黑体亮温区超前多普勒雷达人字形切变线云系反射率因子≥35 dBz的区域。(3)降水中前期,对流云团合并,导致地闪频次峰值和降水量峰值出现,且地闪频次峰值出现时间较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提前12~18 min。(4)中部暴雨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水平梯度大值区与边界层切变线相重叠的区域,南部暴雨则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水平梯度大值区的南部0.5~1.0个经/纬距的高湿区与边界层人字形切变线相重叠的区域;气柱水汽总量水平梯度大值区形成时间和边界层切变线形成时间均比暴雨发生提起12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多尺度特征 人字形切变线
下载PDF
近30a山西不同相态降水的统计特征及概念模型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苗爱梅 董文晓 +2 位作者 贾利冬 李苗 王洪霞 《干旱气象》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山西省1981~2010年108站的地面降水观测数据,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为指标,对山西108个县市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寨(山西西北部)和陵川(山西东南部)平均降雨日数、平均降雪日数、平均雨夹... 利用山西省1981~2010年108站的地面降水观测数据,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为指标,对山西108个县市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寨(山西西北部)和陵川(山西东南部)平均降雨日数、平均降雪日数、平均雨夹雪日数都位于全省之首;30 a间山西的降雨日数和降雪日数分别以3.333 d/10 a和1.529 d/10 a的趋势减少,而雨夹雪日数则以0.34 d/10 a的趋势增多;山西区域降雪和降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都具有西部减少趋势高于东部的特征,雨夹雪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则具有东部增多趋势高于西部增多趋势的特征;朔州和忻州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趋势最强的区域,运城是降雨日数减少趋势最强的区域,晋城是雨夹雪日数增多趋势最强的区域。应用328个多相态降水过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侵入导致中低空温度下降,0℃层高度降低是降水相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和0℃是山西中南部降水相态转变时850 hPa和925 hPa的临界值;3.5℃则是山西北部和高海拔地区降水相态发生转变时850 hPa温度的临界值;西北路冷空气侵入多相态降水过程,地面冷锋是降水相态的分界线,东路冷空气侵入多相态降水过程,低空切变线则是降水相态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统计特征 概念模型
下载PDF
1958—2013年山西降水时空分布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芬 张建新 张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1311,共11页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1958—2013年山西的气候呈现了新的变化特点。基于38个气象站最新气候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均值分布和EOF等方法,研究了山西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年降水量平均为494.9mm;年降水量382.8~637.2mm,呈下降...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1958—2013年山西的气候呈现了新的变化特点。基于38个气象站最新气候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均值分布和EOF等方法,研究了山西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年降水量平均为494.9mm;年降水量382.8~637.2mm,呈下降趋势,与全国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下降幅度为12.6mm/10a,显著高于全国水平。(2)春、夏、秋、冬季平均降水量分别为77.6、290.5、114.3、13.0mm,除冬季平均降水量略微增加外,其他季节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华北地区一致。(3)春、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年代际特征明显,但各有不同,春冬大部分时段波动为反向特征,近年来逐渐趋于同向;夏季是在显著下降趋势上叠加了年代际变化,且下降幅度最大达9.8mm/10a;冬季波动最为剧烈,降水量1.1~28.3mm,最多年是最少年的24.7倍。(4)年及四季降水的总体一致性是山西降水变化的主导特征,近56年大部分年及其四季降水都表现出一致的偏旱或偏涝,但高荷载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年降水位于中东部、春季降水位于中南部、夏、秋、冬季降水位于南部。(5)年和夏季降水EOF分解各模态的收敛速度较慢,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分别为33%和49%,前3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分别为69%和70%;春、秋季和冬季EOF分解各模态收敛速度较快,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分别高达65%、62%和74%,前3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分别达到81%、84%和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山西
原文传递
近50年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苗爱梅 贾利冬 +1 位作者 李苗 范光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37-845,共9页
利用1958-2008 年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 站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分别以最高气温≥35℃、≥37℃、≥40℃为指标, 研究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高温日... 利用1958-2008 年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 站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分别以最高气温≥35℃、≥37℃、≥40℃为指标, 研究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高温日最早出现在4 月中旬,最晚出现在9 月中旬,≥35℃、≥37℃和≥40℃的高温日均是6月下旬最多。②高温日数具有随纬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多于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40℃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运城和临汾地区。③1984-2008 年,35℃以上的高温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79-2008 年,30a 间高温站次以153 站次/10a 的趋势增多;进入90 年代以后,不仅高温日数增多,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强度、范围都有增强趋势。④影响山西高温的500 hPa 环流形势主要有:副高纬向性、副高经向型以及大陆高压(脊)控制型3 类。在特定的流型配置下,T850≥25℃、T700≥13℃,T850≥26℃、T700≥14℃,T850≥28℃、T700≥15℃,T850≥32℃、T700≥16℃是山西省不同区域、不同风向影响时,≥35℃、≥37℃、≥40℃高温天气预报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环流特征 预报指标 山西
原文传递
影响山西春玉米适时播种的气象条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钱锦霞 李芬 奚玉香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利用山西春玉米区95个气象站1970-2005年4-5月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春玉米物候资料,分析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初日和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变化、两因子变化对春玉米播种的影响以及5月极端最低气温对玉米幼... 利用山西春玉米区95个气象站1970-2005年4-5月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春玉米物候资料,分析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初日和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变化、两因子变化对春玉米播种的影响以及5月极端最低气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气候区春季第一场透雨集中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上旬,基本与春玉米播种期吻合,但区域性旱年和无透雨年出现的几率较大,对春玉米适时播种不利;各气候区85%的年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出现在播种期前,并且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对春玉米的播种有利;5月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升高的趋势,可部分减少对玉米幼苗的影响,但不能排除发生霜冻害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 气象条件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祁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涛 李强 成晓琴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给出了山西省祁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祁县国土局每年对本区域内各地质灾害发生点地质灾害要素的统计,以祁县县城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判定本区域内不同地段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分析地质灾害与对应的气... 给出了山西省祁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祁县国土局每年对本区域内各地质灾害发生点地质灾害要素的统计,以祁县县城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判定本区域内不同地段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分析地质灾害与对应的气象观测要素数据关系,根据当日强降水型和连续降水型方面的研究结果,将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因素做分级量化处理,建立适合祁县本地区特点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评估算法模型。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地质灾害统计要素——气象观测要素数据库,设计并实现基于C/S与B/S相结合的Web 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区域的实时监控,系统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通过调整完善气象观测要素影响值,修正预警区域和灾害等级计算方法,地质灾害点落入预报区比例从49%增加到69%,2011—2015年,系统对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成功率达到了83%以上,满足了业务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算法模型 预报预警 WEB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