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7a来山西省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赵桂香 赵彩萍 +1 位作者 李新生 刘秀春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0-505,共6页
利用山西省30个地面气象站1957-2003年降水、气温、蒸发量资料,对近47 a来山西省气候变化特征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7 a来山西省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趋势,减少和上升速度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 利用山西省30个地面气象站1957-2003年降水、气温、蒸发量资料,对近47 a来山西省气候变化特征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7 a来山西省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趋势,减少和上升速度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②以上世纪80年代末为界,近47 a来山西省气候分为冷、暖2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③47 a间有2个明显干燥期,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④47 a来气候出现异常的年份有8 a,主要集中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极端异常的年份有4 a,主要集中在8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表明气候变化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干燥系数 山西
原文传递
54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被引量:70
2
作者 郭慕萍 王志伟 +1 位作者 秦爱民 范永铃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3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西北5省(区)资料年代长度大于30年的166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分析西北地区年和各季节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发现近54年来,我国西北5省(区)总降水量呈...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3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西北5省(区)资料年代长度大于30年的166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分析西北地区年和各季节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发现近54年来,我国西北5省(区)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距平为正和负值的年份大致相当,年际间振幅较大,降水日数明显减少,降水强度有弱的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距平百分率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北京市GDP空间化方法 被引量:70
3
作者 李峰 米晓楠 +1 位作者 刘军 刘小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了分析像素级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以Landsat8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对北京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空间化操作。利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通过Landsat8影像生成... 为了分析像素级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以Landsat8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对北京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空间化操作。利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通过Landsat8影像生成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图,在分析第一产业GDP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第一产业GDP与耕地面积的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5种灯光指标与第二、三产业GDP的数学关系,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确定第二、三产业GDP与综合灯光指数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根据以上2种模型分别生成对应2类产业的像素级GDP密度图,再分别对其进行线性纠正并求和后制作出北京市500 m格网尺寸的GDP密度图。误差分析发现,第一产业GDP、第二、三产业GDP和GDP总量与实际统计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86%,0.61%和1.37%。结果表明,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的NPP-VIIRS夜间灯光GDP空间化方法可以精确估算北京市GDP产值,反映北京市经济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 夜间灯光 省域GDP 土地利用 GDP空间化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霞 钱锦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1期111-114,120,共5页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按轻微、中度和重度3级霜冻强度,分析了太原市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采用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变化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异常发生情...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按轻微、中度和重度3级霜冻强度,分析了太原市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采用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变化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太原市轻微霜冻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d。与轻微霜冻相比,中度、重度霜冻平均初霜冻日分别推后9d和23d,平均终霜冻日分别提前11d和24d,平均无霜冻期分别延长20d和47d。2)各级霜冻强度下,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20世纪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表现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3)在d:0.05显著水平下,太原市各级霜冻的初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终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提前趋势以及无霜冻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以重度终霜冻日提前趋势最显著。4)太原市轻微偏早初霜冻、中度偏晚终霜冻和重度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达15%以上,其余各级异常霜冻的发生频率在5%~10%;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5)太原市轻微异常初霜冻对秋粮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异常初霜冻会使大白菜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春播幼苗主要受到特晚终霜冻的影响;冬小麦遭受终霜冻危害的平均频率为5年一遇,尤以拔节后5d内发生的频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低气温 终霜冻 异常霜冻指标 累积滤波器法 太原市
下载PDF
玉米产量与生态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3
5
作者 马雅丽 王志伟 +2 位作者 栾青 胡良温 张爱芝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4期565-568,共4页
采用多元积分回归的方法,对山西省1971-2000年玉米产量与生态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大,日照影响小,北部影响大,中南部影响小。春玉米播种期和苗期降水影响大多为正效应,拔节-抽雄期气温和降... 采用多元积分回归的方法,对山西省1971-2000年玉米产量与生态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大,日照影响小,北部影响大,中南部影响小。春玉米播种期和苗期降水影响大多为正效应,拔节-抽雄期气温和降水影响为显著正效应,日照时数在全生育期普遍偏多,影响多为负效应,光能资源丰富,光能利用潜力大。夏玉米拔节-开花期气温影响为显著负效应,运城地区降水在拔节-成熟期为负效应,尤其成熟期阴雨天气对产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揭示了山西生态气候因子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正负效应及影响程度,为山西玉米生产充分利用生态气候资源,趋利避害、优产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生态气候因子 积分回归
下载PDF
晋中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钱锦霞 赵桂香 +1 位作者 李芬 王振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125-129,133,共6页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晋中市1961-2000年实测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晋中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增温明显;但不同季节气温升高速率不同,冬季增温尤其明显;春季气温升高使≥10℃初日有提前的趋势。年降...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晋中市1961-2000年实测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晋中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增温明显;但不同季节气温升高速率不同,冬季增温尤其明显;春季气温升高使≥10℃初日有提前的趋势。年降水量则呈下降趋势,平川玉米需水关键期的降水明显减少,山区相反。这种气候变化特点会对晋中市玉米生产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 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中国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东亚夏季风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国宏 李智才 +2 位作者 宋燕 武永利 王晓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区域,其余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陕西北部和四川中南部减少趋势显著,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主要在西部,特别是新疆西北部。冬季降水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只有华北和西南的少部分地区为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青藏高原东部显著增加,陕西南部显著减少;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量为减少趋势,东南和西北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新疆北部和青海北部增加显著;秋季降水量中国的西部大部为增加趋势,东部大部为减少趋势,在甘肃南部和四川东部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为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大于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冬、春、夏季为增加趋势的面积显著地大于减少趋势的面积,其中冬季差异最大,只有秋季减少趋势的面积大于增加趋势的面积。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低值区主要在西南和华南,高值区主要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盆地中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次是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四个季节的降水量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近61 a来东亚夏季风强度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减弱过程。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的降水量相关明显。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可能是中国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以及秋季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趋势 相对变率 东亚夏季风 中国
下载PDF
1951—2008年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钱锦霞 武捷 班胜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7-289,共3页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天/10年、-1.8天/10年和4.0天/10年;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低气温 初终霜冻 变化趋势 太原市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9
作者 侯美亭 赵海燕 +1 位作者 王筝 延晓冬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回顾了以往植被对气候响应的有关研究,从此类研究常使用的数据、方法及获取的结论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对降水、温度和辐射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并探讨了未来的... 回顾了以往植被对气候响应的有关研究,从此类研究常使用的数据、方法及获取的结论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对降水、温度和辐射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植被NDVI对降水的显著响应往往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干湿季气候差异明显地区,且具有一定的滞后特征,滞后的时间尺度与局地条件关系密切;温度成为植被NDVI控制因子的情况常出现在温带或寒温带地区,与对降水的滞后响应相比,植被对于温度的滞后响应并不是特别明显;辐射对于植被的主导影响主要出现在低纬度的部分区域、高云量区域和高纬度地区的特定时间段内。认为量化人类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的作用,全球变暖情形下植被对气候响应特征的深入分析,以及植被受气候影响的多尺度特征可能是以后此类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遥感
下载PDF
RegCM3对21世纪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模拟 被引量:42
10
作者 高学杰 石英 +1 位作者 张冬峰 GIORGI Filippo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381,共8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日本ccsR/NIEs/FRcGc的MIROC3.2_hires全球模式输出结果,对中国及东亚地区进行了1951—2100年,在IPCCSRES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平分辨率为25km的连续气候变化模拟试验.首先分析了区域模式...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日本ccsR/NIEs/FRcGc的MIROC3.2_hires全球模式输出结果,对中国及东亚地区进行了1951—2100年,在IPCCSRES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平分辨率为25km的连续气候变化模拟试验.首先分析了区域模式对当代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可较好地再现中国地区地面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数值.对未来21世纪中期和末期气候变化的模拟表明,未来平均气温将明显升高,且随时间推移,气温升高幅度增大,升温高值区集中在高纬度和高海拔(青藏高原)地区.21世纪中期,冬季降水除青藏高原外以增加为主,夏季降水在中国西部西北地区增加、青藏高原减少;东部地区降水变化呈正负相间的分布.21世纪末期,降水变化分布除个别地方外,和21世纪中期一致,但变化幅度增大.此外,将此模拟结果-9以往RegCM3在另一个全球模式驱动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以了解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中国区域 数值模拟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不同气候区和不同产量水平下APSIM-Wheat模型的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何亮 赵刚 +2 位作者 靳宁 庄伟 于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8-157,共10页
量化作物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和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模型的标定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小麦生长模型(APSIM-Wheat)在不同气候区和不同产量水平下参数的敏感性,以及由于参数造成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华北栾城、黄土高原长武、四川... 量化作物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和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模型的标定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小麦生长模型(APSIM-Wheat)在不同气候区和不同产量水平下参数的敏感性,以及由于参数造成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华北栾城、黄土高原长武、四川盐亭和新疆乌兰乌苏4个不同气候区下的典型冬小麦生产地为分析对象,运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量化了小麦生长模型(APSIM-Wheat模型)在3种产量水平下(潜在、雨养和实际产量)的开花期、成熟期、产量、生育期的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对品种、土壤和生化等33个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发现:1影响开花期和成熟期较为敏感的参数依次是:始花期积温、出苗到拔节积温、春化指数、光周期因子、灌浆期积温;2影响产量较敏感的参数依次为:春化指数、出苗到拔节积温、每茎谷粒质量、潜在灌浆速率、光周期指数、最大谷粒质量和辐射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影响生育期蒸散较为敏感的参数依次为:春化指数、出苗到拔节积温、光周期指数、始花期积温;3不同产量水平下,参数敏感性差异不大,4个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产量和生育期的蒸散对参数的敏感性基本一致;4不同气候区下,开花期和成熟期对模型参数敏感性差异很小,但产量和生育期的蒸散对参数敏感性有差异。该研究为APSIM-Wheat模型的区域应用和模型调参提供了科学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 APSIM-Wheat模型 小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赵海燕 张文千 +3 位作者 邹旭恺 张强 沈子琦 梅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9,共11页
基于1951-2018年各省(自治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干旱受灾面积、干旱成灾面积等数据,构建了干旱影响强度和干旱成灾强度特征指标,并分析近70a各省(自治区)空间尺度的农业干旱灾害的分布、发生次数、变化趋势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阶段性变化... 基于1951-2018年各省(自治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干旱受灾面积、干旱成灾面积等数据,构建了干旱影响强度和干旱成灾强度特征指标,并分析近70a各省(自治区)空间尺度的农业干旱灾害的分布、发生次数、变化趋势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研究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河北省等省(自治区)的干旱受灾面积、干旱成灾面积、干旱影响强度和干旱成灾强度的多年平均值均位于前列;(2)中度及以上干旱等级发生次数最多的前10位均为北方省份(自治区),总次数均≥25次,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位居农业干旱发生次数最多前三位;(3)16省(自治区)的干旱受灾面积和干旱影响强度存在减小趋势,但大部分地区即23个省(自治区)的干旱成灾面积和27个省(自治区)的干旱成灾强度存在增加趋势;(4)受气候变化影响,各省(自治区)在气候较冷的I阶段(1951-1984年)农业干旱较轻,在气候增暖明显的II阶段(1985-1997年)农业干旱大幅加重,在气候增暖趋缓的III阶段(1998-2018年)农业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干旱影响强度普遍减小,但其成灾强度在加重。总之,农业干旱具有明显的南轻北重特征,且北方农业干旱更加频繁,因此北方地区仍需加强防御,减轻重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干旱影响强度 干旱成灾强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年代际变化及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宋燕 张菁 +1 位作者 李智才 赵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3-851,共9页
通过对1961-2006年青藏高原原始测站资料的筛选、剔除和插补等处理,得到了一套具有51站连续的、长序列的积雪观测资料。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951-2006年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年代际变化特征... 通过对1961-2006年青藏高原原始测站资料的筛选、剔除和插补等处理,得到了一套具有51站连续的、长序列的积雪观测资料。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951-2006年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年代际变化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并研究了全球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大陆对流层温度、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年代际变化 全球变暖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杨丽雯 张永清 +2 位作者 张定一 王大勇 乔莎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4-1159,共6页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效益低、单产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大幅缩小、供需缺口持续加大、优质麦生产加工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小麦生产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山西省小麦生产与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小麦生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生产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山西北部初终霜冻日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霞 钱锦霞 靳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48-351,共4页
霜冻是造成山西北部粮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通过利用区域内12个气象站1970—2008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研究它的发生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霜冻发生对农业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山西北部霜冻的发生... 霜冻是造成山西北部粮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通过利用区域内12个气象站1970—2008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研究它的发生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霜冻发生对农业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山西北部霜冻的发生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海拔越高初霜冻日到来越早、终霜冻日结束越晚;海拔高度对终日的影响>对初日的影响。(2)在山西北部大部分区域,初霜冻日呈现推后的趋势、终霜冻日呈现提前的趋势,但年际间变化大,前后两年相差可达30天以上。(3)山西北部初霜冻日的推后主要是从21世纪开始的;终霜冻日的年代际变化不完全同步,大多数代表站以20世纪90年代为转折点,20世纪70和80年代相对偏晚、之后相对偏早。(4)山西北部初霜冻日呈现逐渐推后的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现逐渐提前的变化趋势使该地春玉米幼苗期、成熟后期遭受霜冻危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为当地春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霜冻初终日 影响 农业 山西北部
下载PDF
“091111”山西特大暴雪过程的流型配置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苗爱梅 贾利冬 +1 位作者 李智才 申李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9-981,共13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11月9~12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特大暴雪过程进行了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持续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出现在两种环流背景下,大暴雪期间主要受3个中-α尺度的暴雪...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11月9~12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特大暴雪过程进行了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持续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出现在两种环流背景下,大暴雪期间主要受3个中-α尺度的暴雪云系影响;特大暴雪、大暴雪云系的生成、发展及移动与700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生成、发展、移动及存亡息息相关。400hPa以下东北、西南、偏西3支偏西急流强盛,且随高度顺转,是这次百年一遇特大暴雪过程流型配置的主要特征。200hPa以下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湿层厚度高达200hPa,散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对称结构,强降雪时段400hPa以下水汽辐合量成倍增长。这种物理量场的有利配置促进了低层湿空气的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大暴雪、特大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两种环流背景下出现的降雪量与散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高低层的辐散、辐合强度及湿层的厚薄成正比;散度变率的增加与强降雪峰值的出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有12~18h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特大暴雪 流型配置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1951-2010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粮食减产风险评估 被引量:38
17
作者 胡亚南 李阔 许吟隆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段4种灾害对华北平原各省份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粮食减产风险。结果表明,除干旱外,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均存在突变年,分别为1970、1988和1974年;干旱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其灾害强度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洪涝受灾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灾害强度显著下降(P<0.05);风雹受灾比和灾害强度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总体上过去60a干旱是华北平原各省(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影响程度最小,但不同时段内4种气象灾害对各省(市)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60a间华北平原粮食因灾损失量不断增加,因旱灾减产风险度最高;随时间推移旱灾减产高风险区不断向华北平原北部转移,风雹灾减产风险逐渐加大且北部风险增加速度大于南部,但洪涝和低温冷害减产的风险度一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灾害强度 模糊综合评判 粮食灾损风险
下载PDF
近50年青海降水时空格局变化 被引量:34
18
作者 白淑英 史建桥 +1 位作者 相栋 王国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153,共6页
利用青海省3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结合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对降水量年际、月际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依据功率谱和GIS方法揭示该区降水量的振荡周期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50年来,青海年降水量... 利用青海省3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结合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对降水量年际、月际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依据功率谱和GIS方法揭示该区降水量的振荡周期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50年来,青海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小幅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3mm/(10a);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6.1%,月际正负距平变化相对较大;年代际降水变化阶段性明显,特别是21世纪以来增加态势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近20年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除冬季),均呈增加趋势;青海降水量空间格局基本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形势,且该区大部分降水量线性倾向率大于1.5mm/(10a);功率谱分析则显示该区降水振荡周期为准2a和3-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GIS 特征分析 时空格局 青海
原文传递
近45年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国宏 郭慕萍 赵海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62,共5页
利用山西省10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45年来山西省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对处于季风边缘带山西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分析夏季降水,发现了更为精细的山西省季风边缘带;1964年和1965年仍... 利用山西省10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45年来山西省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对处于季风边缘带山西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分析夏季降水,发现了更为精细的山西省季风边缘带;1964年和1965年仍然是山西省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年降水量的下降趋势十分显著,下降最显著的地区出现在阳泉以西的喇叭型中部区域内;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降水突变,北太平洋海温导致东亚季风的年代际变化是山西降水突变的可能原因;降水存在准3年、准6~7年的年际和准11年、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东亚季风 突变 小波分析 山西省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主产地苹果始花期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璐 王景红 +2 位作者 傅玮东 栾青 李曼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0,共10页
选取福山、万荣、洛川、旬邑和阿克苏分别代表中国渤海湾、黄土高原和新疆苹果产区,利用1999−2018年各地富士苹果始花期物候观测数据,分析苹果始花期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日尺度平均气温、平均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 选取福山、万荣、洛川、旬邑和阿克苏分别代表中国渤海湾、黄土高原和新疆苹果产区,利用1999−2018年各地富士苹果始花期物候观测数据,分析苹果始花期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日尺度平均气温、平均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苹果始花期的影响,明确影响苹果始花期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影响时段和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各主产地苹果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20a来,中国北方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7−20日,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影响各地始花期的关键气候因子中,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为主导因子,其中关键影响时段内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每上升1℃,5个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将显著提前2.31~4.10d和2.34~4.96d;降水量每增加1mm,万荣、旬邑和阿克苏苹果始花期将显著推迟0.12~0.57d;平均相对湿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旬邑和阿克苏苹果始花期推迟0.33d和0.51d;日照时数每增加1h,福山和万荣苹果始花期分别提前0.12d和0.07d。在明确影响各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关键气候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北方苹果主产地始花期预测模型,经回代检验,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差小于5d的比例达80%~90%,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始花期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预测模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