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警性护理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晋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792-1794,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作为新型的微创介入技术,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但其治疗过程中容易诱发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呼吸缓慢、心率及收缩压降低等症状[1]。常规护理模式缺乏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方案,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作为新型的微创介入技术,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但其治疗过程中容易诱发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呼吸缓慢、心率及收缩压降低等症状[1]。常规护理模式缺乏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方案,无法满足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要求。部分研究表明[2,3],预警性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过程的强化护理,针对可能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要求 预警性护理 呼吸缓慢 强化护理 预防方案 常规护理模式
下载PDF
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757-1759,共3页
近年来,心脏疾病发病率在社会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的作用下日益升高,而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心脏介入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射频消融、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等[1]。手术成败受到护理工作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 近年来,心脏疾病发病率在社会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的作用下日益升高,而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心脏介入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射频消融、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等[1]。手术成败受到护理工作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逐渐引入了护理安全这一先进护理观念,心脏介入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体征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将预期的手术治疗效果获取过来[2]。本文研究了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介入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观念 冠状动脉支架 射频消融 疾病发病率 护理工作
下载PDF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配合与护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5期2749-2751,共3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其原理是安装起搏器于患者心脏,通过电极导线向患者心脏传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电脉冲,从而刺激心脏使其激动收缩,达到维持有效心搏或左右心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其原理是安装起搏器于患者心脏,通过电极导线向患者心脏传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电脉冲,从而刺激心脏使其激动收缩,达到维持有效心搏或左右心室同步收缩的治疗目标^([1,2])。虽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植入简单等优势,但该手术对无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围术期护理 护理人员 患者满意度 配合与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下载PDF
冷冻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近远期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毋卫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5期10-14,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冷冻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性别、年龄、病程等混杂因素,最... 目的对比观察冷冻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性别、年龄、病程等混杂因素,最终获得9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RFCA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CB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参数[肺静脉电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X线曝光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2例;对照组出现血管并发症1例,心脏压塞1例,腹股沟血肿1例,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观察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171.37 d,长于对照组的151.15 d(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15.22%,7/46)低于对照组(34.78%,16/46),P<0.05。结论 CBA治疗阵发性房颤相较于RFCA可表现出良好的远期疗效,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冷冻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肺静脉电隔离 复发
原文传递
预见性思维模式预防左束支起搏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勇莉 张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868-3870,共3页
左束支区域起搏是将电极穿越并植入间隔内以致左室间隔内膜下,以夺获左束支或其分支,实现左心室电机械同步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1]。左束支区域起搏可使电激动在左侧传导系统内迅速扩布,可有效弥补希氏束起搏的不足,在治疗较为棘手的... 左束支区域起搏是将电极穿越并植入间隔内以致左室间隔内膜下,以夺获左束支或其分支,实现左心室电机械同步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1]。左束支区域起搏可使电激动在左侧传导系统内迅速扩布,可有效弥补希氏束起搏的不足,在治疗较为棘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 生理性起搏 传导系统 电激动 夺获 室间隔 希氏束起搏 预见性思维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病人意义分析
6
作者 毋卫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52-153,共2页
探析24h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律失常病人诊断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取心律失常病人共计300例为研究对象,收取时间:2018年1月,截取时间2021年8月,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观察组行24hAECG检查。对比... 探析24h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律失常病人诊断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取心律失常病人共计300例为研究对象,收取时间:2018年1月,截取时间2021年8月,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观察组行24hAECG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8.00%同比于对照组88.00%更高(P<0.05);观察组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传导阻滞的检出例数有125例、75例,72例,96例,检查率依次为83.33%、50.00%、48.00%、64.00%,对照组为72.00%、37.33%、36.00%、50.00%,前者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SDNN、SDANN、RMSSD各项数值同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24hAECG可早期发现并明确诊断心律失常,临床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仲朝 王慧仙 +1 位作者 王敬萍 李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由于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共用导管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此时将共用导管前端即第一、... 目的探讨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由于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共用导管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此时将共用导管前端即第一、二弯之间及第二弯近段徒手塑形,使其弯曲度增大,观察用此方法行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及安全性。结果 35例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患者均造影成功,成功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经造影确诊冠心病。结论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时,行导管前端塑形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且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迂曲 导管塑形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仙 曾晓霞 +1 位作者 王敬萍 李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603-604,共2页
自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 自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尤其对于临界病变、多支多处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需要判断"罪犯病变"时,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无法满足上述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特征 病理生理学 压力导丝 功能评价 血管病 金标准 充血相 检查仪器 稳定型心绞痛 静脉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