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白如 张经 王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954-1956,共3页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S)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受到患者的信赖;但其操作复杂,手术技巧要求较高,且远期疗效一直存在争议[1]。故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S)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受到患者的信赖;但其操作复杂,手术技巧要求较高,且远期疗效一直存在争议[1]。故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与同期开腹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进而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手术 远期疗效 临床疗效 开腹手术 对比研究 临床治疗效果 根治手术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美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在基本治疗和胃动力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和针刺穴位辨证论治。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疗程17~51d,平均25.5d。结论:中西医结合是...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在基本治疗和胃动力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和针刺穴位辨证论治。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疗程17~51d,平均25.5d。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 腹部手术 中西医结合 中药 针刺
下载PDF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仝仲凯 郝志强 王志斌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行LC术治疗的3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所选患者术...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行LC术治疗的3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所选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腹手术将其分为中转组29例和非中转组3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有29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8.06%。中转组体温≥38℃、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 mm、结石单发、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均高于非中转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非中转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中转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全血白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mm、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全血血小板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mm、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全血血小板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以降低中转开腹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致肠梗阻姑息性32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国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2171-2173,共3页
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的肠道损伤,避免患者并发慢性肠功能衰竭,有利于患者经肠康复治疗,缩短经口进食与住院时间,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但姑息性手术能否让患者获益,一直以来也存在着争议,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与... 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的肠道损伤,避免患者并发慢性肠功能衰竭,有利于患者经肠康复治疗,缩短经口进食与住院时间,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但姑息性手术能否让患者获益,一直以来也存在着争议,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与具体的评价指标[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致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情况,旨在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致肠梗阻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原则、手术评价方法以及术后获益评价,为该类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姑息性手术 手术治疗 肠梗阻 肠功能衰竭 肠康复治疗 肠道损伤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明 雷忠 王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近4年来本院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3.0h,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近4年来本院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3.0h,术中出血量20~120mL,无1例中转剖腹;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4~72h,术后住院天数5~10d,"T"管放置时间4~5周,腹腔引流管放置3~6d,术后发生皮下气肿4例,未给予处理自行吸收,术后发生胆瘘3例,经腹腔引流自愈。随访4~24个月未发现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残留。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阑尾切除术术中切口保护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美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切口 感染 预防
下载PDF
活体直肠侧韧带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文龙 卜德永 +1 位作者 赵连 张经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704-705,共2页
目的研究了解直肠侧韧带(LLR)的临床解剖与直肠中动脉、盆丛的关系以及淋巴结的数量。方法对 Miles 手术切除标本的 LLR 进行常规病理学及神经染色检查。结果在55例中,35例发现直肠的双侧存在 LLR,20例发现单侧存在 LLR;LLR 的组织学显... 目的研究了解直肠侧韧带(LLR)的临床解剖与直肠中动脉、盆丛的关系以及淋巴结的数量。方法对 Miles 手术切除标本的 LLR 进行常规病理学及神经染色检查。结果在55例中,35例发现直肠的双侧存在 LLR,20例发现单侧存在 LLR;LLR 的组织学显示为纤维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淋巴结;血管最大外径≤1.8 cm,中位数为0.9 cm;90条 LLR 中共有185枚淋巴结。结论被研究患者均存在 LLR,但并非恒定不变,大部分 LLR 中存在直肠中动脉,其直径较细,LLR 内均有盆丛神经分支,淋巴结数量0~4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 侧韧带 腹下丛
全文增补中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丽萍 杨美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而吻合口瘘是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吻合口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精神、心理、身体及经济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了解和认识影响吻合口...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而吻合口瘘是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吻合口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精神、心理、身体及经济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了解和认识影响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瘘 中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直肠癌切除术 流管 吻合器 全身营养支持 直肠系膜 系膜切除 血运障碍
下载PDF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并发症117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薛文龙 赵连 卜德永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2期134-134,136,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3年12月共117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局部复发4例,发生率3.4%;吻合口瘘12例,发生率14.5%(12/83);排...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3年12月共117例直肠癌患者术中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局部复发4例,发生率3.4%;吻合口瘘12例,发生率14.5%(12/83);排便功能障碍77例,发生率92.8%(77/83);排尿功能障碍42例,发生率35.9%;男性性功能障碍38例,发生率50.7%(38/75)。结论直肠癌术中全直肠系膜切除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但同时给患者带来的不利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明 王超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9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117例,治愈率到达97.5%,其余3例因在术中病情出现恶化而接受乙状结肠造口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后的第12d、第14d、和第17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在这120例患者中,术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有2例,在为其进行为期3d的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切口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有4例,在为其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发生手术切口开裂的患者有1例,在为其进行再次缝合后伤口痊愈。此外,在36例接受完全切除手术及18例接受一期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口瘘吻合的情况,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0~45d内痊愈出院。在接受横结肠预防造口手术的9例直肠癌患者中,无1例患者出现口瘘吻合的情况。结论:对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一期切除手术的可行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造口吻合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肠梗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胆囊穿孔24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91-392,共2页
随着老年人的增加,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胆囊全层坏死穿孔是高龄患者胆道疾病中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9月共手术治疗24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胆囊穿孔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胆囊穿孔 胆囊结石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与传统Mile's手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卜德永 薛文龙 赵连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柱状APR)与传统Mile's手术的局部复发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的14例低位直肠癌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及2010年4月—2012年1月的34例低位直肠癌行传统Mile's手术,进行标...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柱状APR)与传统Mile's手术的局部复发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的14例低位直肠癌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及2010年4月—2012年1月的34例低位直肠癌行传统Mile's手术,进行标本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阳性率比较,并随访两年,对局部复发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柱状APR可切除更多远端直肠周围组织,标本切缘阳性率及2年后局部复发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柱状APR可切除更多低位直肠癌瘤周围组织,使局部复发率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 局部复发
下载PDF
半月线疝3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美富 《临床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误诊分析 半月线疝 腹股沟直疝 外科医生 教训分析 腹外疝 误诊率 脂肪瘤
原文传递
放大镜下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吴建军 张学森 +2 位作者 韩雅婧 雷建如 魏学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镜下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者是否配戴眼镜式放大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51)。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血清甲状旁腺... 目的探讨放大镜下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者是否配戴眼镜式放大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51)。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钙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PTH、血钙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清PTH、血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结合放大镜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对甲状旁腺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 甲状腺切除术 放大镜 甲状旁腺功能
下载PDF
miR-30a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机制
15
作者 任华 马明 +1 位作者 王超 王昭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3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微RNA-30a(mi R-30a)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0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术切除的正常组... 目的观察微RNA-30a(mi R-30a)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0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术切除的正常组织(距离GIST组织边缘>5 cm)作为对照。比较GIST组织及正常组织mi R-30a表达量。取对数期GIST-T1细胞株,将转染mi R-30a阴性对照质粒mi R-30a NC、过表达量质粒mi R-30a mimics、沉默质粒mi R-30a inhibitor的细胞分别设为mi R-30a NC组、mi R-30a mimics组、mi R-30a inhibitor组,取不作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Smad2蛋白表达量;验证mi R-30a与TGF-β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GIST组织中的mi R-30a表达量降低(P<0.05)。mi R-30a NC组24、48、72 h增殖率,穿膜染色细胞数,凋亡率,TGF-β1蛋白表达量,p-Smad2/Smad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GIST组织中的mi R-30a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i R-30a mimics组24、48、72 h细胞增殖率降低,穿膜染色细胞数减少,凋亡率升高(P<0.05),mi R-30a inhibitor组24、48、72 h细胞增殖率升高,穿膜染色细胞数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i R-30a mimics组TGF-β1蛋白表达量、p-Smad2/Smad2降低,mi R-30a inhibitor组TGF-β1蛋白表达量、p-Smad2/Smad2升高(P<0.05)。双萤光素酶实验显示,TGF-β1是mi R-30a的一个靶基因。结论mi R-30a在GIST中表达降低,可能通过靶向抑制TGF-β信号通路活性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微RNA-30a 增殖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16
作者 李济平 于红宾 梁小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8期560-561,共2页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26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3岁,男女比例为1.2:1,部位以胃及小肠多见。组织学表现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免疫表型C...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26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3岁,男女比例为1.2:1,部位以胃及小肠多见。组织学表现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免疫表型CD_(117)阳性率79%,CD_(34)阳性率74%,SMA阳性率27%,S-100蛋白阳性率14%。26例GIST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手术。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而GIST的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的联合检测,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全文增补中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管68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李宏伟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1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9年6月至2006年7月阎。共68例胆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而不留置T管引流,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均为胆总管结石病例。结果本组胆总管探查术后68例,均行胆总...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9年6月至2006年7月阎。共68例胆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而不留置T管引流,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均为胆总管结石病例。结果本组胆总管探查术后68例,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年跟踪复查无结石复发。结论传统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已成常规。但可发生胆汁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病人食欲及消化功能,T管压迫胆管壁致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一期缝合胆总管可克服以上缺点,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痛苦,临床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美富 杨卫华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7期41-41,共1页
我科自2003年10月以来,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行会阴神经阻滞,有效地缓解了术后48h内的疼痛,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 药物治疗 肛肠病 术后疼痛 会阴神经 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