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黎宾 胡风云 佘晓岚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特别是对静脉溶栓后血管未通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1日至11月30日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所有...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特别是对静脉溶栓后血管未通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1日至11月30日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4 h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并进行脑血管灌注(m-TICI)分级评价。根据责任血管再通情况,将溶栓组分为溶栓再通组、溶栓未通组。对各组患者基线资料、各阶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 I(BI)量表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评分结果及入院后临床资料、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评定患者预后效果。结果溶栓组责任血管再通为10例,再通率为33%;未溶栓组责任血管均未再通。在入院后各阶段4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溶栓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患者;溶栓再通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和溶栓未通组患者,溶栓未通组患者评分均低于未溶栓组患者;溶栓组、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患者各阶段BI评分显著高于未溶栓组;溶栓组、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患者各阶段mRS评分显著低于未溶栓组。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溶栓后不同血管结局患者预后均具有较好效果;特别是溶栓后血管未通患者尽管责任血管未通,但较未溶栓患者仍可获益。同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治效效果
下载PDF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晓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5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某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某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较高,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康复护理 早期
下载PDF
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淼 张鹏 张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 Hcy)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h Hcy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叶酸组、... 目的研究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 Hcy)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h Hcy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叶酸组、维生素E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化验血浆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和1个月进行NIHSS评分,分析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对照组及维生素E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7天及1个月,叶酸组较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维生素E组及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叶酸联合维生素E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E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早期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剂维生素E抑制Hcy的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霞 李文忠 +4 位作者 贾尚英 张伟 孙其恩 于小荣 杨建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368-1370,共3页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传统的神经营养修复药物疗效欠佳。此次研究在山西省内4家医疗单位进行了多中心的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传统的神经营养修复药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三七通舒胶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荣 张海飞 李志远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6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64例)与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64例)。比较两组血管新生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P-2、MMP-9与VEG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经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促进血管新生,利于控制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血管新生 氧化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友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复发脑梗死病例与同期200例初发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率为15.3%,复发在首次发作5年内发生较多。脑梗死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且其血浆纤维...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复发脑梗死病例与同期200例初发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率为15.3%,复发在首次发作5年内发生较多。脑梗死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且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初发者。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纤维蛋白原、高溶血磷脂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溶血磷脂酸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ol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 周照新 +2 位作者 刘淼 魏敏 李倩楠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Sol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Sol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原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Soltaire支架取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24/26)高于对照组(57.14%,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ltaire支架取栓对提高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恢复患者肌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taire支架取栓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艾司西酞普兰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招弟 刘清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MPTP连续腹腔注射7 d构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后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炎性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可以部分逆...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MPTP连续腹腔注射7 d构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后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炎性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可以部分逆转由MPTP造成的行为学损害,上调酪氨酸羟化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艾司西酞普兰 5-HT
下载PDF
加巴喷丁致高泌乳素血症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卫碧 刘淼 +2 位作者 王彦改 张艳 宿英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1年第12期670-672,共3页
1例15岁女性患者因自身免疫性脑炎出现抽搐、精神行为异常和面部及肢体不自主运动,给予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和对症治疗,包括左乙拉西坦0.5 g口服、1次/12 h,苯巴比妥注射液0.1 g肌内注射、1次/6 h,氯硝西泮2 mg口服、1次/8 h,加巴喷丁... 1例15岁女性患者因自身免疫性脑炎出现抽搐、精神行为异常和面部及肢体不自主运动,给予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和对症治疗,包括左乙拉西坦0.5 g口服、1次/12 h,苯巴比妥注射液0.1 g肌内注射、1次/6 h,氯硝西泮2 mg口服、1次/8 h,加巴喷丁胶囊0.3 g口服、1次/8 h。4 d后加巴喷丁剂量加倍;7 d后,患者月经来潮,但月经量极少;10 d后,患者出现泌乳,血清泌乳素36.69μg/L。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考虑可能与加巴喷丁有关。停用加巴喷丁,继续使用其他药物,6 d后泌乳现象消失,泌乳素15.65μg/L。次月,患者月经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
原文传递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爱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8期83-83,85,共2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练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频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练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频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11
作者 白翠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847-1848,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血液 脑血管意外/血液 高半胱氨酸/血液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陈京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6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6例,治疗组8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纤溶酶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6例,治疗组8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纤溶酶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34%,高于对照组8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疏血通和纤溶酶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纤溶酶 脑梗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多灶性脑出血(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李英明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41-42,共2页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及文献报道研究,对多灶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主要病因与临床等进行了分析描述,认识到该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于一般脑出血。病因可为多种原因,高血压仍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多数缺乏多灶性体征,需经脑CT...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及文献报道研究,对多灶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主要病因与临床等进行了分析描述,认识到该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于一般脑出血。病因可为多种原因,高血压仍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多数缺乏多灶性体征,需经脑CT扫描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脑出血 发病率 病因 发病机制 头颅CT检查
下载PDF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京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9期62-62,共1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 目的观察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血管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脊髓结核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20-420,共1页
关键词 脊髓结核 双下肢疼痛 入院查体 椎间盘突出 MRI检查 小腿外侧 封闭治疗 脊髓圆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