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Se/ZnS量子点和量子点-受体分子复合物的超快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西林 彭越 +1 位作者 张雪东 葛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量子点(QD)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发光颜色可调、尺寸可调、激发光谱宽和发射光谱窄等优点,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相比于单量子点而言,核/壳量子点更为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成为光伏器件应用中... 量子点(QD)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发光颜色可调、尺寸可调、激发光谱宽和发射光谱窄等优点,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相比于单量子点而言,核/壳量子点更为优异的光学性能使其成为光伏器件应用中的理想材料,例如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Ⅰ型核/壳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器件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转换效率。然而,界面电荷转移和电荷复合过程如何影响器件性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相关方面认知的匮乏阻碍了量子点光伏器件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对电荷转移(CT)和复合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TA)光谱和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Ⅰ型CdSe/ZnS核/壳量子点和三种量子点-电子受体分子(如1-氯蒽醌(1-CAQ)、蒽醌(AQ)和甲基紫(MV^(2+)))复合物的载流子动力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通过光谱分析表明,QD-MV^(2+)复合物发生了最快的电子转移(ET)和俄歇复合(AR)过程,并且ET速率与AR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根据Marcus ET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电子受体的带隙和给受体之间的能级差作为驱动力是共同影响ET速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电子受体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见解,对光伏器件的改进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瞬态吸收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转移
下载PDF
N,N-二甲基-6-丙酰-2-萘胺氢键复合物激发态超快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葛晶 薛丙乾 +2 位作者 李智彪 肖静 白西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抑制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形成能够显著增强发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然而,目前缺乏准确预测TICT存在的方法。本文基于Kamlet-Taft理论,通过稳态/瞬态吸收光谱结合量化计算,对N,N-二甲基-6-丙酰-2-萘胺(PRODAN)在不同溶剂中... 抑制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形成能够显著增强发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然而,目前缺乏准确预测TICT存在的方法。本文基于Kamlet-Taft理论,通过稳态/瞬态吸收光谱结合量化计算,对N,N-二甲基-6-丙酰-2-萘胺(PRODAN)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稳态光谱表明,PRODAN氢键复合物的斯托克斯红移主要依赖溶剂极性和供氢能力。瞬态吸收光谱表明,快时间τ_(1)和τ_(2)归属为分子内电荷转移和TICT形成过程,而慢时间τ_(3)和τ_(4)归属为溶剂化和荧光辐射过程。此外,结果表明极性和供氢能力的增大会加快PRODAN氢键复合物的动力学过程。计算表明,在较高极性且强供氢能力的甲醇溶剂中能形成稳定的TICT态。研究结果为荧光探针分子结构设计和溶剂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 激发态动力学 瞬态吸收光谱 量化计算
下载PDF
氟取代对香豆素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3
作者 葛晶 李智彪 +1 位作者 薛丙乾 白西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28-3135,共8页
设计具有高亮度、高光稳定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荧光染料,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前沿领域。研究发现,荧光染料的发光效率受到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抑制TICT过程对于荧光标记物和探针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香... 设计具有高亮度、高光稳定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荧光染料,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前沿领域。研究发现,荧光染料的发光效率受到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抑制TICT过程对于荧光标记物和探针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尤其是具有高荧光产率和长荧光寿命的7-氨基香豆素染料,一直以来都广泛应用于不同体系中,作为荧光探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不同溶剂对香豆素染料分子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而忽略了染料分子结构对TICT过程的重要作用。采用了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TA)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香豆素染料C460和C481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结果揭示,在具有高强供氢能力的高极性甲醇溶剂中,C481才显著发生TICT过程。此外,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氟取代效应会降低分子内扭转势垒,导致非辐射失活效应加速,从而引发更为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荧光染料性能时选择合适的溶剂,还可为荧光染料分子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吸收光谱 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三维珊瑚状NiCo-P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小虎 张玉杰 苗向阳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9-1459,共11页
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探索高效的电化学分解水制氢催化剂,对于寻求廉价的清洁能源和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管式炉煅烧和磷化处理,成功地在金属泡沫钴基底上原位合成了三维珊瑚状过... 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探索高效的电化学分解水制氢催化剂,对于寻求廉价的清洁能源和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管式炉煅烧和磷化处理,成功地在金属泡沫钴基底上原位合成了三维珊瑚状过渡双金属磷化物(NiCo-P/CF),并将制备的NiCo-P/CF催化材料作为一种高效的双功能电催化剂应用于析氢反应(HER)和乙醇氧化反应(EOR)。合成的NiCoP/CF在导电金属钴基底上形成的独特的三维(3D)珊瑚状结构,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这有利于材料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和分子的扩散。引入P元素后形成了有益于催化活性的金属-P键,优化了材料的电子结构。该催化材料对HER和EOR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具体来说,在HER中,当电流密度为10和100 mA·cm^(-2)时,仅需58和146 mV过电势;EOR过程中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所需电势仅为1.26和1.32 V。值得注意的是,用NiCo-P/CF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电解槽,100 mA·cm^(-2)下混合水电解所需的电池电压(1.48 V)比纯水电解(1.68 V)更低,并在长达20 h的耐久性测试中性能保持良好。研究结果表明,磷化处理是提高催化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将HER与小分子氧化耦合更是能有效降低反应过程中所需电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材料 双金属磷化物 电催化 析氢反应(HER) 乙醇氧化反应(E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