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2-1096,共5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视神经疾病,可严重影响视功能,其发病因素诸多,机理复杂,治疗棘手。近年来对其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诊治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非动脉炎性 视盘
下载PDF
超选择性眼动脉及选择性颈内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润生 雷涛 +3 位作者 王毅 吕沛霖 雷晓琴 杜善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眼动脉及选择性颈内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CRAO的12例患者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0.0±3.5)岁.发病时间8~72 h,平均发病时...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眼动脉及选择性颈内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CRAO的12例患者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0.0±3.5)岁.发病时间8~72 h,平均发病时间18h.应用同轴微导管技术进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或选择性颈动脉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总用量为20~40万U;溶栓过程中注入罂粟碱30 mg.12例患者中,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5例;因经济原因行选择性经颈内动脉溶栓治疗4例;因眼动脉纤细,微导管插入困难无法完成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改行颈内动脉溶栓治疗2例,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联合溶栓1例.治疗后行视力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判定疗效.以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及以上为显效;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有效,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变化在1行以内或下降为无效.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标准.以A-Rct≤15 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在2 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6~20 s以内,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充盈时间3~8 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 s,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充盈时间≥9 s为无效.结果 视力检查结果显示,12只眼中,显效5只眼,占41.7%;有效5只眼,占41.7%;无效2只眼,占16.6%.总有效率为83.4%.所有患眼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FA检查结果显示,12只眼中,显效8只眼,占67.0%;有效4只眼,占33.0%.总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颅内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也未发生眼球活动异常、眼底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部分眼动脉解剖异常和不宜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皇甫镜如(综述) 严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PCME)作为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术后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反应是黄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是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病风险与术前糖尿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ME典型临床症状...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PCME)作为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术后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反应是黄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是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病风险与术前糖尿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ME典型临床症状为术后突然的视力减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呈特征性花瓣状点彩,晚期可见视盘点状染色,黄斑囊样水肿(CME)最早出现在内核层(INL)中,并逐渐向外丛状层(OPL)发展,最后液体积聚于视网膜下腔。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PCME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鉴别诊断已有新的进展。临床上普遍将局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受到关注。针对特殊类型PCME需个体化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飞秒激光辅助
下载PDF
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治疗45例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文云 王萍 徐文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在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在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CAD)、裸眼视力(UCVA)、泪膜破裂时间(BUT)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42/45),高于对照组75. 56%(34/45)(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UCVA高于对照组,CAD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3个月BUT均高于术前(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 22%(1/45),低于对照组17. 78%(8/45)(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2. 22%(1/45),低于对照组17. 78%(8/45)(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辅助翼状胬肉改良手术可改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视功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且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降低术后并发发生率及复发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结膜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涛 吕伯昌 杨新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8-239,共2页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9例(7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38眼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0.5%)治疗,治疗组20例40眼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0.004%)治疗;观察两种...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9例(7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38眼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0.5%)治疗,治疗组20例40眼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0.004%)治疗;观察两种药物的降眼压作用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分别使用药物之后,眼压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眼压漂移现象,加用其他降眼压药物治疗,而治疗组眼压控制平稳,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曲伏前列腺素类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具有显著稳定的降眼压作用,无全身性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药物疗法 滴眼剂/治疗应用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
下载PDF
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15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6 位作者 张娅萍 刘安萍 雷晓琴 杜善双 郑波 王文军 雷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的疗效。方法115例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CRA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的疗效。方法115例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CRA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15.2)岁。均为单眼发病,病程1~30d。静脉溶栓治疗为3000U/kg尿激酶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6~7d;地塞米松2.5mg球后注射,1次/2d,连续治疗14d。后续治疗为1.2mg/kg脑蛋白水解物、360mg曲克芦丁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后续治疗对视力的影响以及静脉溶栓治疗对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的影响。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为显效;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有效;无变化或变化在1行内或下降为无效。以FFA作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情况。其中,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et)≤15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在2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5~20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3~8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9s为无效。分析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后续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后FFA复查的79例患者中,11例治疗前为完全阻塞,溶栓治疗后其中8只眼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消失,A—Rct28~54S,视网膜动脉主下-末梢充盈时间18~55S;3只眼造影3~4min内仍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68例不完全阻塞者ARct恢复正常35例,占51.5%;有效18例,占26.5%;无效15例,占22.0%;溶栓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P〈0.05)。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P〈0.05)。后续治疗后最终视力与尿激酶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媛 杜善双 田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50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50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的12.00%明显降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可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康柏西普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在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8
作者 田晨霏 曾璐 +1 位作者 唐乐 杨晓娟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对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使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对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使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力比对照组高(P<0.05),眼压及前房深度比对照组低者(P<0.05);观察组对服务质量、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病房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1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使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复发情况的发生,护理质量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循证理论 护理路径
下载PDF
经滑车上动脉逆行或颈外动脉顺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雷涛 王润生 +6 位作者 李豫 李娟 王毅 王俊明 杨立娟 吕沛霖 杜善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 观察经滑车上动脉逆行或颈外动脉顺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9例患者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2±18.1)岁,平均... 目的 观察经滑车上动脉逆行或颈外动脉顺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9例患者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2±18.1)岁,平均发病时间24 h.视力无光感4只眼,光感3只眼,手动2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延迟,可见动脉荧光充盈前峰,部分患眼可见逆行充盈荧光.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35s4只眼,≥25 s-<35 s 5只眼;视网膜动脉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时间≥15s2只眼,≥12s-<15s3只眼,≥9s-<12s4只眼.确诊后参照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适应证和禁忌症行经滑车上动脉逆行介入溶栓治疗8只眼,颈外动脉顺行介入溶栓治疗1只眼.采用间歇性注药方式注入尿激酶,总用量40万U.尿激酶注射完毕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眼动脉及其分支有无变化以及循环时间、眼环显影状况.以眼动脉及其分支增粗、循环时间缩短2s以上为治疗有效.介入溶栓治疗后24 h复查视力、眼底及FFA,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视网膜血液循环状况.以A-Rct≤15s和视网膜动脉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时间在2s内为显效,即恢复正常;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6-20 s以内,视网膜动脉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时间3-8 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s,视网膜动脉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时间≥9s为无效.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眼球活动异常、玻璃体积血以及切口部位血肿、颅内出血、脑栓塞等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DSA检查,眼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增粗6只眼,占66.7%;眼环显影较前明显6只眼,占66.7%.循环时间缩短2s者3只眼,3s者3只眼,4s者2只眼,无变化1只眼.FFA检查,A-Rct均较治疗前缩短,为16-20 s.视网膜血液循环变化显效4只眼,占44.4%;有效4只眼,占44.4%;无效1只眼,占11.2%.视力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 颈动脉狭窄/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18
10
作者 秦莉 王睿 李晶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6—06我院经治的15例17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晶状体...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6—06我院经治的15例17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晶状体摘除、部分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及再滤过术。结果:术后随访1~63(平均17.2±4.1)mo。术后眼压平均15.1±3.5mmHg(1mmHg=0.133kPa),全部前房深度恢复且稳定,视力保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应及时采用手术疗法。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能有效缓解部分早期恶性青光眼,且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和前部玻璃体切除、再滤过术的多种联合手术,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手术方式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光动力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润生 王小娣 +7 位作者 吕沛霖 白建伟 王建洲 雷晓琴 周晓梁 孙红芬 潘爱珠 郑云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AION)模型,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光动力疗法诱导rAION。30只实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5只、激光组5只、光敏剂组5只、光动力模型组15只。右眼... 目的建立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AION)模型,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光动力疗法诱导rAION。30只实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5只、激光组5只、光敏剂组5只、光动力模型组15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光动力模型组从大鼠尾静脉注入血卟啉衍生物(HPD)后避光2h,使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对大鼠右眼视盘中上范围进行照射,激光波长647nm,能量80mw,照射时间120S,光斑直径2/3个视盘直径(DD);激光组使用光动力模型组相同参数的激光持续照射大鼠右眼视盘120s;光敏剂组单纯从鼠尾静脉注入HPD;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通过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形态和组织学变化。结果3只鼠麻醉意外死亡,共27只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光动力模型组第1~6天眼底检查发现视盘上半水肿,第16天视盘上半边界稍清晰,第23天视盘上半灰白萎缩边界清晰直至第90天;造模后30min时FFA检查即可见到大鼠视盘上部强荧光,第1天时FFA检查视盘上部早期弱荧光、中期强荧光;≥16d时视盘上部始终弱荧光;闪光VEP检查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值降低改变(P〈0.003);第6天时OCT检查显示视盘视神经反射面高出视网膜反射面,且表面粗糙不平厚度增加,第23天时视盘视神经反射面低于视网膜反射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第1天见视盘部分高度水肿,组织疏松,伴盘周视网膜移位;第23天见视盘及附近神经纤维层变薄,盘周神经节细胞核数明显减少。激光组、光。敏剂组和空白组在不同观察点和时段未见眼底、FFA、OCT、VEP和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结论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建立的拟rAION模型,经眼底、FFA、OCT、视电生理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病理学 光化学疗法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41例对照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荣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1例(41眼)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20例,20眼)与曲安奈德组(21例,21眼),分别玻璃体腔单次注射雷珠单抗0.05ml与曲安奈德4mg,随访3月,比较治...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1例(41眼)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20例,20眼)与曲安奈德组(21例,21眼),分别玻璃体腔单次注射雷珠单抗0.05ml与曲安奈德4mg,随访3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及3月BCVA、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1月及3月,雷珠单抗组BCVA的提高、CMT的减轻略优于曲安奈德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曲安奈德组3例出现术后高眼压,雷珠单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短期内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雷珠单抗在提高视力及减轻黄斑厚度上略优于曲安奈德;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黄斑水肿/病因学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曲安奈德/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循环时间与中心视力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2 位作者 王宾 万雅群 雷晓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中心视力损害与病程、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99例99只眼CRAO患者的中心视力、发病病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循环时间等量化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AO患者不同病程...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中心视力损害与病程、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99例99只眼CRAO患者的中心视力、发病病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循环时间等量化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AO患者不同病程时间(2-21d)与中心视力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循环时间中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间期与中心视力损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与中心视力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循环时间指标中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间期与中心视力损害相关,时间愈长视力损害愈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诊断 视网膜循环时间
原文传递
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娟 丁小艳 +4 位作者 王亚虹 叶鳞泓 叶蕾 姜楠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1)PM_(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 目的观察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1)PM_(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并于干预后7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结果干预后4d、7d,A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B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明显分别减少和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后7d,A组FL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预后7d,A组上皮细胞层数为(4±1)层,而B组上皮细胞层数为(7±1)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整个角膜FL着染明显增加,角膜表面上皮细胞层损伤,层数增厚。结论 PM_(2.5)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泪膜功能 角膜上皮 小鼠
下载PDF
三种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颖 倪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切除、新鲜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翼状胬肉患者共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一组(胬肉单纯切除),二组(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三组(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 目的:观察单纯切除、新鲜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翼状胬肉患者共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一组(胬肉单纯切除),二组(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三组(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结膜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随访 3月-25月,一组16例5例复发(31%);二组1例复发(6.2%);三组无1例复发。结论:单纯的手术切除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羊膜移植目的在于恢复角膜缘基质微环境,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于恢复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因而,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行。但角膜缘上皮联合结膜移植手术方式系自体眼表组织移植,手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是处理翼状胬肉复发的最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外科切除术 羊膜移植 疗效 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结膜移植
原文传递
陕西省农村盲的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莉 任百超 +2 位作者 杨建刚 何媛 孙乃学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盲的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及其术后效果。方法2003年7~12月,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和富平县调查8500人,其中≥50岁人群2213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50岁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盲的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及其术后效果。方法2003年7~12月,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和富平县调查8500人,其中≥50岁人群2213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视力检查使用LogMAR视力表分别对每只眼进行测量,晶状体混浊使用LOCSIII进行评价。结果≥50岁人群双眼盲和双眼低视力的患病率为2.1%,3.2%,其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由白内障造成的视力损伤患病率为6.9%,其中50岁人群中白内障造成的视力损伤患病率为2.4%,70岁人群则上升到17.9%,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明显上升(P<0.01)。该人群中双眼视力<0.1的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2.3%,手术覆盖率为37.0%,白内障盲的社会负担率为3.1%。在25只白内障手术眼中,实施ICCE手术眼10只,ECCE手术眼15只,无PHACO手术眼。其中ICCE术后矫正视力>0.3的占40.0%,ECCE术后矫正视力>0.3占53.3%。结论陕西省农村老年人群中由白内障造成的视力损伤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该人群中白内障手术覆盖率还比较低,白内障术后效果没有达到病人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白内障手术 患病率 流行病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连义 赵梅生 +3 位作者 李凤至 姚倩 朱忠桥 杨新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3期4579-4582,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共83只患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共42例患眼,接受25 G玻璃体微创手术;B...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共83只患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共42例患眼,接受25 G玻璃体微创手术;B组共41例患眼,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最佳视力的矫正(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视网膜厚度以及术后1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使用电凝的患眼、术中出血以及术中发生医源性裂隙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新生血管消失的患眼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BVCA显著高于A组(P<0.05),且术后视网膜的厚度显著薄于A组(P<0.05),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和前方出血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玻璃体微创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以及视网膜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原文传递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药物改善异常血流变对中心视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1 位作者 马晓婕 白建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流变异常指标改变后对患者中心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5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依据血流变异常选择不同药物治疗,联合普通药物、降纤酶、藻酸双酯钠等改善血液流变治疗,并以未行血流变检测和血... 目的观察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流变异常指标改变后对患者中心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5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依据血流变异常选择不同药物治疗,联合普通药物、降纤酶、藻酸双酯钠等改善血液流变治疗,并以未行血流变检测和血流变改善药物治疗的6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心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5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流变异常指标经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后,血流变各项异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改善血流变指标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明显优于未经改善血流变指标治疗组(P<0.05)。结论降低血液粘稠度,采用不同药物改善血流变的异常指标、对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药物治疗 血液流变学 中心视力 血液粘稠度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小鼠干眼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娟 周颖 +3 位作者 谭钢 王甜 鲜盼盼 龙乾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治疗小鼠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32只(64眼)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8只。除D组不予处理外,其余24只均给予2 g·L^-...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治疗小鼠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32只(64眼)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8只。除D组不予处理外,其余24只均给予2 g·L^-1苯扎氯铵滴双眼,连续14 d,各建立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结束后,A组用25 g·L^-1 MSC-Exo滴眼液点眼,B组用磷酸盐缓冲液点眼,C组为阴性对照组,造模后不予处理。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7天进行小鼠泪膜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测定。于相应时间点收集其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A、B、C三组SⅠT、BUT及FL(FL仅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点SⅠT、BUT A、B、C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第7天,A组SⅠT较B组、C组明显增加,A组BUT较B组、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第7天,A组SⅠT较B组,C组明显增加,A组BUT较B组、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A组SⅠT、BU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为P<0.05),F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B组SⅠT、BUT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造模后未行治疗;D组未行任何处理,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均为P>0.05)。电镜观察可见:A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呈指状突起,微绒毛数量多,排列整齐;B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紊乱;C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可见明显减少、脱落、缺失,排列紊乱;D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形态呈指状突起,排列整齐,数量多;C组与A组和D组有很大差异。结论MSC-Exo滴眼液对小鼠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干眼 泪膜功能
下载PDF
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5
20
作者 曹娟 马波 +2 位作者 陈丽 崔丽珺 刘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1期4148-4151,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自体血...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连续给药4 w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泪液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8%(7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2%(66/8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液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少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其可更有效增加泪膜的稳定性,减轻角膜损伤,减少泪液分泌,这可能与下调患者泪液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清 玻璃酸钠 白内障手术 干眼症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