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46
1
作者 何静 王军 杨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关键词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 流行病学 DISEASES 慢性静脉疾病 静脉血回流 功能异常 静脉压力
下载PDF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静 王军 杨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7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收治的469例老年LDVT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收治的469例老年LDVT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80岁组患者和≥80岁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469例LDVT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中位年龄74岁,≥80岁者104例(22.2%);有85例(18.2%)合并肺栓塞;以左下肢LDVT最为多见(51.0%),分期以急性期(70.2%)为主,分型以混合型(46.5%)和周围型(42.9%)为主,较多累及股静脉、肌间静脉、腘静脉;主要症状和体征为患肢肿胀和疼痛。77.6%的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17.9%的患者有≥3个危险因素,前6位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病、手术与制动、损伤与骨折、糖尿病、脑卒中/瘫痪/长期卧床、恶性肿瘤。≥80岁组与<80岁组患者相比,双下肢LDVT构成比更高,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和损伤与骨折更为多见。结论识别老年LDVT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特征对于其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高龄患者更易累及双侧下肢,高危因素以高血压病和损伤与骨折更为多见;老年LDVT的筛查和防治时应同时关注双侧肢体,尤其注意高血压病患者和骨折损伤后血栓形成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老年人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以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37例个体化治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文沛 张建陶 +3 位作者 郝斌 续慧民 刘佳豪 杨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7期4-8,共5页
目的提高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2月—2017年12月诊治的以VTE为首发表现的APS患者37例临床资料,对... 目的提高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2月—2017年12月诊治的以VTE为首发表现的APS患者37例临床资料,对APS合并VTE的病因、诊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37例均以VTE为首发表现,均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查血浆抗磷脂抗体均阳性,34例(91.9%)血小板均减少(43~84)×109/L,33例(89.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48.0~133.5 s,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0.425~6.850 mg/L;均行肺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肺动脉栓塞9例。37例确诊为APS并VTE。针对VTE,37例及时启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32例、磺达肝癸钠3例、阿加曲班2例),出院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维持(华法林28例、利伐沙班9例);8例酌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肺动脉溶栓术、Angiojet血栓抽吸术治疗。针对APS,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19例应用免疫抑制剂,4例应用免疫球蛋白。37例经住院和院外个体化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不明原因的VTE患者需常规筛查抗磷脂抗体,对APS诊断明确者,后期需严密随访并全面评估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尽早行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PDI单抗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体内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胜权 杨涛 +3 位作者 曹文东 续慧民 皮兴涛 郝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PDI(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单抗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体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PDI蛋白在组织因子活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目的观察PDI(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单抗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体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PDI蛋白在组织因子活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预先注射PDI单抗,对照组不加干预。钳夹法损伤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右股静脉,制造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立即抽血,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体内TF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TF促凝活性,并于第3、10、25h分别抽血,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体内D-二聚体含量,25h后解剖大鼠右股静脉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F含量及活性均高于实验组(P<0.01),3次抽血实验组大鼠血D-二聚体含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大鼠成增高趋势,解剖后发现实验组大鼠股静脉血栓形成范围、栓子大小及患肢肿胀程度均小于对照组。结论 PDI单抗可以抑制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形成,PDI蛋白在组织因子活化的活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PDI 组织因子
下载PDF
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致对比剂肾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强 郝斌 +1 位作者 杨涛 曹文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513-516,共4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诊疗技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已成为临床常用手段,故对比剂(旧称造影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良好诊疗效果的背后,由此引起的对比剂肾病(CIN)成为了仅次于药物和手术外的第3个医源性急性肾损害原因...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诊疗技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已成为临床常用手段,故对比剂(旧称造影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良好诊疗效果的背后,由此引起的对比剂肾病(CIN)成为了仅次于药物和手术外的第3个医源性急性肾损害原因^[1],且CIN发生与心血管介入患者长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2].虽然CIN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一般人群中估计在1%~6%)^[3],但其后果较严重,而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CIN的治疗效果又较差,所以评估其危险因素,预防CIN的发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介入诊疗技术 周围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医学影像学技术 治疗效果 心血管介入 CIN
下载PDF
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支架临床适用性
6
作者 段红永 叶霖 +8 位作者 管强 杨笑非 梁宁 韩锋 王振峰 王海东 余宏 张云峰 马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观察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支架的体外特征,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电纺丝技术将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纺成口径约为3mm的管状支架。扫描电镜明确其表面特征,测量接触角明确亲水性,测量爆裂压明确其力学性能... 目的观察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支架的体外特征,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电纺丝技术将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纺成口径约为3mm的管状支架。扫描电镜明确其表面特征,测量接触角明确亲水性,测量爆裂压明确其力学性能,压汞法测量其孔隙率大小,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评估其抗凝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明确其细胞毒性,皮下埋植明确支架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结果扫描电镜提示纺丝直径约为0.5~10.0μm,静态接触角为(73.6±0.7)°,爆裂压为(1558.5±16.3)mmHg(1mmHg=0.133kPa),孔隙率为83%,体外具有明显抗凝效果,无明显细胞毒性,与机体组织相容性好。结论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可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用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接枝肝素的聚己内酯 支架 组织工程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