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青年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建华 张傲利 +8 位作者 董春霞 秦小琪 张睿娟 葛晓燕 康建民 侯彦飞 张耀方 郭建利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0-364,共5页
目的:观察青年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接受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改良方案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改良BU/CY预处理联合auto-PBSCT... 目的:观察青年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接受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改良方案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改良BU/CY预处理联合auto-PBSCT的疗效。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0例青年中、低危AML患者,无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条件、CR1期接受以改良的BU/CY方案预处理联合auto-PBSCT,移植后3个月开始白介素-2(IL-2)或IL-2+二盐酸组胺维持治疗18个月。观察预处理方案的毒副作用、造血恢复时间、移植后100 d及1年内死亡率、复发率、2年及3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3年及4年总生存率(OS)。结果: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1例)、轻度肝损害(4例)、出血性膀胱炎0例、轻中度感染10例(血流感染5例,肠道感染2例,肛周感染3例,口腔感染2例)。患者均达到清髓效果,中性粒细胞(ANC)<0.5×10~9/L中位时间为1.5(0-3 d)d,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为3(2-5)d。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3(10-19)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32(10-72)d。移植后100 d及1年内死亡率为0。1例移植后半年复发,1例移植后14个月复发。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48.1个月,至随访日中位生存时间54.7个月。2年LFS为100%(10例),3年LFS为80%(8例);3年OS为80%(8例),4年OS为70%(7例)。结论:改良的BU/CY+auto-PBSCT治疗模式可达到清髓目的,对青年中、低危AML疗效明确,移植相关死亡率低,LFS及OS时间较长,可作为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患者的另一个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消安 环磷酰胺 自体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伴E2A﹣HLF融合基因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华 杨林花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7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E2A﹣HLF融合基因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提高分层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收治的2例B﹣ALL伴E2A﹣HLF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生存期等,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E2A﹣HLF融合基因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提高分层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收治的2例B﹣ALL伴E2A﹣HLF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生存期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女性儿童,8岁,以发热、腹痛起病,白细胞计数(WBC)轻度增高,伴有高钙血症;例2为青年男性,27岁,以下颌骨疼痛、贫血起病,WBC正常.2例患者免疫标志均提示为急性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pre﹣B﹣ALL);例1初诊时基因筛查显示E2A﹣HLF阳性,例2复发后基因筛查发现E2A﹣HLF阳性.2例患者均早期接受了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强化治疗方案,但分别在完全缓解后3个月及半年复发.例1复发后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因严重感染死亡;例2积极接受了allo﹣HSCT,移植后5个月内复查持续完全缓解,E2A﹣HLF阴性,但最终因移植后多种并发症死亡.结论伴E2A﹣HLF融合基因的B﹣ALL多为pre﹣B﹣ALL,易合并高钙血症,易发生多药耐药,早期复发率高,预后极差.allo﹣HSCT可提高无白血病生存率,完全缓解后尽早行HSCT可能减少复发、改善总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融合基因 E2A-HLF 预后
原文传递
无义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稳定细胞株选择性剪接的研究
3
作者 王刚 孙雯雯 +7 位作者 朱履锴 马艳春 张夏林 张建华 任娟 秦秀玉 杨林花 柴宝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无义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稳定细胞株发生选择性剪接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Mini-hF9)及其无义突变体分别转染哺乳动物细胞HeLa,经G418抗性筛选、单克隆化得到稳定细胞株;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 目的:探讨无义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稳定细胞株发生选择性剪接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Mini-hF9)及其无义突变体分别转染哺乳动物细胞HeLa,经G418抗性筛选、单克隆化得到稳定细胞株;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稳定细胞株中Mini-hF9基因mRNA的选择性剪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无义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稳定细胞株HeLa-F9-WT、HeLa-F9-M1和HeLa-F9-M2。野生型稳定细胞株HeLa-F9-WT中扩增到正常剪接产物Norm;无义突变稳定细胞株HeLa-F9-M1中扩增到Norm和Alt-S1这两种剪接产物,HeLa-F9-M2中扩增到Norm、Alt-S1和Alt-S2这三种剪接产物。结论:无义突变的凝血因子IX基因可能触发无义相关的选择性剪接(NAS)途径,导致选择性剪接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凝血因子Ⅸ小基因 无义突变 稳定细胞株 无义相关的选择性剪接
下载PDF
microRNA125对无义突变的人凝血因子Ⅸ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刚 杨林花 +5 位作者 柴宝峰 张翠明 王梅芳 王琨 陈玙 李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构建人凝血因子Ⅸ小基因(Mini.hF9)及无义突变体,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分析microRNA125对无义突变的F9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若干无义突变的人Mini—hF9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等,同时转染mi... 目的构建人凝血因子Ⅸ小基因(Mini.hF9)及无义突变体,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分析microRNA125对无义突变的F9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若干无义突变的人Mini—hF9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等,同时转染miR-125模拟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ni—hF9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Mini—hF9并在细胞中正确剪接。成功构建了无义突变体M1(nt34G〉TinExon7)、M2(nt52G〉TinExon7)和M3(nt85G〉TinExon7)。M1和M2突变体中Mini.hF9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野生型的14.1%(t=-15.464,P=0.004)和22.4%(t=-15.755,P=0.004),通过放线菌酮处理实验证实这是由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mRNAdecay,NMD)所致。分别转染miR-125a模拟物和miR-125b模拟物后,M1突变体中Mini-hF9基因mRNA水平分别升高到1.70倍(t=-4.883,P=-0.039)和2.40倍(t=-17.537,P=0.003),M2突变体Mini—hF9mRNA水平分别升高到2.02倍(t=-19.264,P=0.003)和2.07倍(t=-9.158,P=0.012)。结论无义突变发生的位置是触发NMD途径的一个关键因素;microRNA125能够通过抑制NMD途径提高无义突变的凝血因子Ⅸ的mR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IX 微RNAS 基因表达调控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Mini—hF9基因
原文传递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履锴 杨林花 王刚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非遗传因素为次要因素。遗传因素包括FⅧ基因突变、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种族、家族史、血型。本文综述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凝血因子Ⅷ基因突变 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