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子煜 王晓鹏 +3 位作者 庄萍 姜先红 方爱莉 李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丙泊酚复合...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S组),每组5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P1组、P2组、P3组、P4组和P5组分别予丙泊酚0.80、1.00、1.25、1.56和1.95 mg/kg,E1组、E2组、E3组、E4组和E5组分别予艾司氯胺酮0.11、0.18、0.30、0.50和0.84 mg/kg,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按照4∶1剂量比分别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0.38/0.10、0.48/0.12、0.60/0.15、0.75/0.19和0.94/0.24 mg/kg。记录给药5 min内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点斜法测定两药及复合用药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复合使用时镇静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P组丙泊酚ED_(50)为1.20 mg/kg(95%CI 1.12~1.29 mg/kg),E组艾司氯胺酮ED_(50)为0.30 mg/kg(95%CI 0.25~0.37 mg/kg),S组丙泊酚、艾司氯胺酮ED_(50)分别为0.62 mg/kg(95%CI 0.60~0.64 mg/kg)、0.16 mg/kg(95%CI 0.14~0.18 mg/kg)。等辐射分析法分析后判定丙泊酚与艾司氯胺酮在4∶1剂量比复合使用时为相加作用。结论丙泊酚和艾司氯胺酮按4∶1剂量比复合使用时镇静效应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艾司氯胺酮 半数有效剂量 药效学
下载PDF
低叶酸和维甲酸诱导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胎脑的转录物组学分析
2
作者 曹志华 谷小龙 +3 位作者 解琪 李建婷 方爱莉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6,共9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型疾病。随着孕龄期妇女叶酸增补政策的推广,其发病率逐年下降致临床标本不易获取,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来研究NTDs的致病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分别通过...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型疾病。随着孕龄期妇女叶酸增补政策的推广,其发病率逐年下降致临床标本不易获取,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来研究NTDs的致病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分别通过低叶酸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建立的诱导NTDs小鼠模型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建立的NTDs小鼠模型,对NTDs胎鼠脑组织进行转录物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并分析差异表达谱,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低叶酸联合MTX诱导的胎鼠NTDs发生率为21.7%;RA诱导的胎鼠出现了强烈的致畸现象,畸形率为73.2%。相比正常胎鼠,低叶酸联合MTX诱导的NTDs小鼠组筛选出144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s,DEGs);RA诱导NTDs小鼠组筛选出3070个DEGs。对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O富集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参与前后轴发育、区域化和模式分化过程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显示,上调基因与心肌收缩、心肌病、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相关。对2种模型鼠的DEGs进行Veen交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2个DEGs在2组模型中显著上调,其中包括Hox基因家族。通过RT-qPCR进行验证,发现与RNA-seq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对2种NTDs小鼠胎脑进行RNA-seq和差异表达谱分析,发现Hox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了NTDs的发生,为后续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转录物组测序 叶酸 维甲酸 同源盒基因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3
作者 李艳 谭嘉琪 +2 位作者 李子煜 贾晋太 庄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艾司氯胺酮(0~0.8μg/ml)与丙泊酚(1.0~7.0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0.61μg/ml(95%CI 0.41~0.81μg/ml),丙泊酚EC_(50)为4.69μg/ml(95%CI 3.17~6.21μg/ml)。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药效学相互作用 响应曲面法 靶控输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