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介导T淋巴细胞对KIF20A阳性胰腺癌PANC1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1
作者 贾原 张俊萍 +3 位作者 薛昭君 杨晓玲 冯慧晶 刘鹏敏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双特异性抗体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及其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经凝胶分子排阻Sephrose-G25层析纯化,制备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并浓缩。采集健康志愿者外... 目的探讨胰腺癌双特异性抗体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及其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经凝胶分子排阻Sephrose-G25层析纯化,制备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并浓缩。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核细胞,再分别培养为树突样细胞(DC)及T细胞,并联合培养为DC-T细胞,同时应用维生素C干预DC-T细胞(vcDC-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及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12水平。将10、50、100、300 ng双抗装载的1×105个T细胞、DC-T细胞、vcDC-T细胞与PANC1细胞(20∶1)共培养2、6、10 h后,明确杀伤率最高的双抗装载剂量;将DC-T细胞及装载杀伤率最高的双抗剂量的DC-T细胞、vcDC-T细胞与PANC1细胞(20∶1)共培养2、4、6、8、10、12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聚集效应,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率。结果CD3/KIF20A双抗经SDS凝胶电泳鉴定,其分子质量为130000。与DC-T细胞比较,vcDC-T细胞的CD8+CD28+及CD40L亚群比例增加[(47.6±15.8)%比(38.2±7.6)%,(52.1±4.9)%比(44.7±3.2)%],负性调节细胞Treg比例降低[(4.3±0.8)%比(8.3±1.1)%],分泌的IL-2、IFN-γ、IL-12增加[(201.2±17.3)ng/L比(163.4±13.1)ng/L,(303.3±22.6)ng/L比(221.8±17.6)ng/L,(190.4±11.7)ng/L比(80.3±8.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镜下可观察到100 ng CD3/KIF20A双抗装载T细胞对KIF20A+胰腺癌PANC1细胞有明显的靶向性,有最强的杀伤力。效靶细胞比20∶1、共培养4 h时,双抗vcDC-T细胞对PANC1细胞的杀伤率为(88.6±2.6)%,显著高于双抗DC-T组的(68.4±3.4)%及DC-T组的(39.2±2.1)%,杀伤率分别提高20%及45%以上。结论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装载的DC-T细胞能显著提高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的杀伤率,维生素C干预后更进一步增强对双抗装载T细胞的细胞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驱动蛋白 抗体 双特异性 T淋巴细胞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雪晶 宋东 +2 位作者 杨晓玲 冯慧晶 张俊萍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65例经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2例,小细胞肺癌12例,卵巢癌15例,腹膜癌6例,分析其...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65例经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2例,小细胞肺癌12例,卵巢癌15例,腹膜癌6例,分析其客观总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ORR为43.7%(14/32),DCR为68.8%(22/32);小细胞肺癌ORR为8.3%(1/12),DCR为25.0%(3/12);卵巢癌ORR为33.3%(5/15),DCR为73.3%(11/15);腹膜癌ORR为0(0/6),DCR为33.3%(2/6)。非小细胞肺癌中位PFS时间8.0个月(95%CI 6.2~9.8个月),小细胞肺癌中位PFS时间3.0个月(95%CI 1.9~4.1个月),卵巢癌中位PFS时间5.0个月(95%CI 3.1~6.9个月),腹膜癌中位PFS时间2.0个月(95%CI 0.0~5.6个月)。药物相关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Ⅰ~Ⅱ级6例(9.2%),Ⅲ~Ⅳ级1例(1.5%);药物相关血液学不良事件中,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Ⅰ~Ⅱ级8例(12.3%),Ⅲ~Ⅳ级1例(1.5%),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是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安罗替尼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与CT对肿瘤恶病质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宇 段若男 宋彬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4期409-416,共8页
目的研究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和CT相关指标与肿瘤恶病质的关系,探讨二者对肿瘤恶病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48 h内通... 目的研究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和CT相关指标与肿瘤恶病质的关系,探讨二者对肿瘤恶病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48 h内通过BIA获取其体成分相关指标,包括全身相位角(PhA)、去脂体重(FFM)、基础代谢率(BMR)、骨骼肌指数(SMI)、内脏脂肪面积(VFA)等。通过MIM计划系统勾画出患者腹部CT图像中第3腰椎中点横截面脂肪和骨骼肌的边界,半自动化得出相关参数,包括CT骨骼肌指数(CT-SMI)和CT脂肪质量指数(CT-FMI)等。使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恶病质组和非恶病质组基本信息和营养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恶病质发生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判定二者对肿瘤恶病质的预测价值,采用R4.2.0中的predictABEL包计算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肿瘤患者,其中恶病质组53例,非恶病质组47例。两者相比较,恶病质组男性患者占比较较高,PhA、BMI、FFM、BMR、SMI、VFA、CT-SMI、CT-FMI等指标均低于非恶病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较低的PhA、BMI、FFM、BMR、SMI、VFA、CT-SMI、CT-FMI是肿瘤患者发生恶病质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图结果表明BIA与CT对肿瘤恶病质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相较于CT-SMI,BIA测量的SMI预测恶病质的IDI为0.031[95%CI(-0.011,0.073)],NRI为-0.080[95%CI(-0.241,0.081)],反映BIA对恶病质的诊断效能并未优于CT,但不劣于CT。结论PhA、BMI、FFM、BMR、SMI、VFA、CT-SMI、CT-FMI等指标的下降是肿瘤恶病质的危险因素,且男性肿瘤患者似乎更易合并恶病质。CT与BIA评估机体肌肉与脂肪水平方面效能相近,二者均可用于预测肿瘤恶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病质 CT 生物电阻抗分析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汪婧媛 张俊萍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473-476,共4页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为可以同时靶向两种不同抗原表位的特殊抗体,多变的形式为其发挥不同作用提供了基础。2021年埃万妥单抗获批用于治疗含铂双药化疗期间或化疗后进展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或手术不可...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为可以同时靶向两种不同抗原表位的特殊抗体,多变的形式为其发挥不同作用提供了基础。2021年埃万妥单抗获批用于治疗含铂双药化疗期间或化疗后进展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或手术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sAb在实体瘤尤其肺癌治疗领域取得巨大进展。文章主要对BsAb的结构形式、作用机制及其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