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黄汤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阮岩 冈本美孝 松崎全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麻黄汤抗过敏作用。方法C57BL6系统小鼠,用卵清蛋白为过敏原,Al(OH)3为免疫佐剂进行腹腔内注射和滴鼻致敏,致敏前后分别给药,观察卵清蛋白和组胺滴鼻后小鼠的鼻症状及组胺阈值。结果与结论治疗给药组和预防给药组能减轻小鼠的... 目的观察麻黄汤抗过敏作用。方法C57BL6系统小鼠,用卵清蛋白为过敏原,Al(OH)3为免疫佐剂进行腹腔内注射和滴鼻致敏,致敏前后分别给药,观察卵清蛋白和组胺滴鼻后小鼠的鼻症状及组胺阈值。结果与结论治疗给药组和预防给药组能减轻小鼠的鼻症状(挠鼻次数),模型对照组组胺阈值比空白对照组低,说明致敏后小鼠鼻粘膜对组胺的耐受性明显降低,治疗给药组和预防给药组组胺阈值比模型对照组高,说明麻黄汤能提高组胺的阈值,有抗组胺的作用,这可能是其减轻鼻症状的主要原因,但其远期效果不是十分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药理学 鼻炎 中药疗法 动物疾病模型
下载PDF
球囊损伤后血管迁徙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29
2
作者 蒋健 舒强 +3 位作者 凌光烈 三俣昌子 前田秀一郎 吉田洋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探查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否弹性蛋白酶mRNA的表达、其在血管组织中的分布及与细胞迁徙的关系。方法 采用球囊损伤大鼠动脉的模型 ,克隆成大鼠胰腺弹性蛋白酶Ⅱ的RNA探针 ,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结果 弹性蛋白酶Ⅱm... 目的 探查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否弹性蛋白酶mRNA的表达、其在血管组织中的分布及与细胞迁徙的关系。方法 采用球囊损伤大鼠动脉的模型 ,克隆成大鼠胰腺弹性蛋白酶Ⅱ的RNA探针 ,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结果 弹性蛋白酶ⅡmRNA的表达见于正常动脉部分平滑肌细胞 ,并因血管损伤而增强。中膜迁徙性平滑肌细胞均有弹性蛋白酶mRNA的强烈表达 ,其细胞周围基质显著减少 ,内弹性板遭到破坏。结论 中膜平滑肌细胞的丝氨酸弹性蛋白酶表达亢进是促进向内膜迁徙并形成平滑肌增生性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扩张术 血管内膜 平滑肌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不同病因脂肪肝的频度及其生化学检查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健 广濑雄一 +9 位作者 立川博邦 小林一久 志村博基 相野田隆雄 宫崎吉规 山本安幸 池田昌弘 赤羽贤浩 藤野雅之 铃木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应用 B 超和生化学检查对不同病因脂肪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性脂肪肝占49. 9%,糖尿病性脂肪肝占3. 2%,酒精性脂肪肝占1. 4%,复合性脂肪肝占4. 4%,病因不详性脂肪肝占41. 0%。不同病因脂肪肝之生化学检查特征:肥胖性脂肪肝者... 应用 B 超和生化学检查对不同病因脂肪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性脂肪肝占49. 9%,糖尿病性脂肪肝占3. 2%,酒精性脂肪肝占1. 4%,复合性脂肪肝占4. 4%,病因不详性脂肪肝占41. 0%。不同病因脂肪肝之生化学检查特征:肥胖性脂肪肝者 GPT、TG、β-lipoP 的高值比较显著。糖尿病性脂肪肝者 ChE 值较高,高脂血症比较明显。酒精性脂肪肝者γ-GT、LAP、GOT、GPT 值较高。病因不详性脂肪肝者生化学检查的异常比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病因学 生化学
下载PDF
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湘鸣 秦立强 +1 位作者 王培玉 刘秀梵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 ,按美国FDA方法 ,进行 2代繁殖实验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血浆及牛奶中的IGF 1选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结果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 目的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 ,按美国FDA方法 ,进行 2代繁殖实验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血浆及牛奶中的IGF 1选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结果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卵巢及子宫重量未发现明显的减轻或增重现象。在F0 代 ,牛奶组和对照组大鼠 2侧卵巢平均重量分别为 0 3 9和 0 3 7g kg ,子宫平均重量分别为 2 98和 2 90g kg。在F1 代 ,2侧卵巢平均重量分别为 0 3 7和 0 3 8g kg ,牛奶组子宫平均重量为 2 67g kg ,而对照组为 2 74g kg。就血浆中IGF 1而言 ,牛奶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就所观察指标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雌激素 大鼠 卵巢 子宫 生殖系统 胰岛素
下载PDF
糖尿病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明 柏木贤治 +1 位作者 冢原重雄 吴景天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vitreoretinopathy,DR)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DR)患者玻璃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 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及活性 ;并探讨 MMP表达的相关因素。 方法 以 31例 DR、17例 non- DR(... 目的 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vitreoretinopathy,DR)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DR)患者玻璃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 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及活性 ;并探讨 MMP表达的相关因素。 方法 以 31例 DR、17例 non- DR(9例黄斑裂孔 ,8例视网膜前膜 )玻璃体为样本 ,采用明胶酶谱(Zymography)技术检测样本中 MMP- 2、9,并用 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证实 MMP- 2、9表达。 结果 所有样本中都检测到 MMP- 2表达 ,其中 DR玻璃体中 MMP- 2活性略高于 non- DR,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45 .2 %的 DR玻璃体样本中有 MMP- 9表达 ,而 non- DR玻璃体样本中无一例有 MMP- 9表达。 DR玻璃体样本中 ,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者 MMP- 9表达的阳性率 (6 6 .7% )明显高于完全性 PVD者 (15 .4% ) (P<0 .0 1)。Western印迹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 MMP- 2、9表达。 结论 DR及 non- DR玻璃体样本中 MMP- 2活性无明显差异 ;non- DR玻璃体样本中未见 MMP- 9表达 ,而 DR玻璃体样本中 MMP- 9表达率与部分性 PVD密切相关。 MMP- 9可能与 DR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视网膜脱离 基质金属蛋白酶 视网膜
原文传递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系增殖信号传导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樊华 杉田完尔 +1 位作者 翟明 中泽真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系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EpoR)的表达并阐明EpoR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系KOCL 33增殖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用生物素酰基化Epo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系EpoR的表达 ;3H TdR掺入法检测各细胞系对Epo刺激的增殖反应 ;免疫...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系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EpoR)的表达并阐明EpoR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系KOCL 33增殖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用生物素酰基化Epo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系EpoR的表达 ;3H TdR掺入法检测各细胞系对Epo刺激的增殖反应 ;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KOCL 33细胞中几种信号传导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结果 ①除T淋巴细胞系外 ,其余细胞系EpoR表达均为阳性 ,阳性率为 18%~ 99% ,均值 5 2 %。不同类型的细胞系EpoR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② 9株细胞中 7株细胞因受刺激而显著地增殖 ,P值 <0 .0 5。EpoR阳性率与增殖反应不相一致。③Epo可引起KOCL 33细胞的增殖 ,刺激后 1min ,EpoR形成同源二聚体、出现酪氨酸磷酸化 ,JAK2酪氨酸磷酸化 ;5min时STAT5被酪氨酸磷酸化。结论 ①白血病细胞系可有EpoR的表达 ;②Epo可引起部分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 ;③在EpoR介导的KOCL 33细胞增殖信号的传导中 ,EpoR形成同源二聚体、出现酪氨酸磷酸化 ,JAK2、STAT5参与了增殖信号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系 增殖信号传导 红细胞生成素 受体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中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玲 大野诚 +1 位作者 远藤登代志 女屋敏正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TTF1)表达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对于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表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1〕。远藤氏已从大鼠肝脏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出TTF1... 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TTF1)表达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对于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表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1〕。远藤氏已从大鼠肝脏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出TTF1并鉴定了其结构特征〔2〕。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TTF-1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酒精代谢酶基因型在日本双生子中的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屈卫东 山县然太朗 +4 位作者 吴德生 张本忠 张英宁 浅香昭雄 饭岛纯夫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为预防酒精相关性疾病发生,调查了酒精代谢酶控制基因在日本双生子中的分布。方法以饱和酚法提取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92个日本双生子的酒精脱氢酶2(ADH2)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 目的为预防酒精相关性疾病发生,调查了酒精代谢酶控制基因在日本双生子中的分布。方法以饱和酚法提取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92个日本双生子的酒精脱氢酶2(ADH2)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差异筛选敏感个体。结果ADH2和ALDH2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等式。ADH2基因的3种基因型分别是ADH21/ADH21(1.1%)、ADH21/ADH22(44.6%)和ADH22/ADH22(54.3%)。ALDH2的基因型分别为ALDH21/ALDH21(41.3%)、ALDH21/ALDH22(39.1%)和ALDH22/ALDH22(196%)。ADH2和ALDH2基因频率分别为0.255、0.745和0609、0391。结论异常纯合的ADH2基因和纯合的ALDH2基因占优势。个体携有ADH21/ADH22和ALDH21/ALDH21、ADH22/ADH22和ALDH21/ALDH21者可视为敏感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醇脱氢酶 醛脱氢酶 酒精代谢酶 酒精中毒
原文传递
腹胰或背胰发生的胰头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上的差异 被引量:7
9
作者 唐瑞峰 张风瑞 +5 位作者 王顺祥 彭利 肖燕 王曙霞 藤井秀树 松本由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胰或背胰发生的胰头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上的差异。方法对4 3例切除的胰头癌标本行苏木素 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通过癌组织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的形态和胰多肽的数量来确定腹胰和背胰。结果在 4 3例胰头癌病例中 ... 目的探讨腹胰或背胰发生的胰头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上的差异。方法对4 3例切除的胰头癌标本行苏木素 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通过癌组织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的形态和胰多肽的数量来确定腹胰和背胰。结果在 4 3例胰头癌病例中 ,2 0例来自腹胰 ,2 3例来自背胰。来自腹胰的 2 0例胰头癌较来自背胰的 2 3例预后好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来自背胰的胰头癌较来自腹胰的胰头癌对胆总管的侵犯更严重 (P =0 0 0 5 )、临床分期更晚 (P =0 0 4 9)。在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 4cm情况下 ,来自背胰的胰头癌较来自腹胰的胰头癌对脉管侵犯更广泛 (P =0 0 16 )。结论胰头在胚胎学上发生原基的不同 ,导致不同原基发生的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病理特点 预后 临床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白血病细胞株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及机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樊华 杉田完尔 +1 位作者 翟明 中泽真平 《白血病》 2000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 Epo R的表达和 Epo刺激的增殖反应。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株 Epo R的表达 ,3H - Td R掺入法检测 Epo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 :除 T淋巴细胞系外 ,其余细胞株均为阳性 ,Epo R阳性率在 18%~ 99%间 ,均值 ...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 Epo R的表达和 Epo刺激的增殖反应。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株 Epo R的表达 ,3H - Td R掺入法检测 Epo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 :除 T淋巴细胞系外 ,其余细胞株均为阳性 ,Epo R阳性率在 18%~ 99%间 ,均值 5 2 % ,三型间 Epo R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9株中 7株被刺激而显著增殖 ,P<0 .0 5 ,Epo R阳性率不与增殖反应相一致。结论 :白血病细胞株中可有 Epo R的表达 ;Epo可引起部分白血病细胞增殖 ;Epo R阳性率不与增殖反应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株 EPO EPOR 增殖
下载PDF
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玲 大野诚 +1 位作者 远藤登代志 女屋敏正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克隆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 - 1基因片段 ,为进一步从事分子甲状腺学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 RT- PCR法从人甲状腺组织 RNA中扩增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 - 1基因片段( 44 0~ 80 3bp) ;应用 TA克隆技术对 PCR产物进行分子克... 目的 克隆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 - 1基因片段 ,为进一步从事分子甲状腺学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 RT- PCR法从人甲状腺组织 RNA中扩增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 - 1基因片段( 44 0~ 80 3bp) ;应用 TA克隆技术对 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 ;Eco R I双酶解法鉴定重组体。 结果 获得 TTF- 1c DNA的阳性重组体 ( p CRTM / TTF- 1) ,经 Eco RI双酶解表明克隆成功。 结论 TTF- 1基因的分子克隆可进一步研究 TTF- 1基因对甲状腺特异蛋白质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特异性转录因子 分子克隆 鉴定 甲状腺癌
下载PDF
抗转移基因nm23-H1在多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文锋 翟秀岩 +1 位作者 长堀薰 松本由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 :了解nm2 3 H1基因的表达与多发肝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多发性肝癌选自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一外科的手术病例。组织切片按常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 :13例为阳性染色 ,17例为阴性染色。两染色组之间 ,肿瘤大... 目的 :了解nm2 3 H1基因的表达与多发肝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多发性肝癌选自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一外科的手术病例。组织切片按常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 :13例为阳性染色 ,17例为阴性染色。两染色组之间 ,肿瘤大小 包膜形成及浸润 侵及浆膜 肝内血管和胆管以及分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是阴性组的肝癌占据肝两叶者常见 (70 .6 % ) ,肝内转移癌居多 (76 .5 % ) ,3年生存率较低 (18.7% )。结论 :nm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抗转移基因 多发性肝癌
下载PDF
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和睾丸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湘鸣 Davaasambuu Ganmaa +2 位作者 秦立强 刘秀梵 Akio Sato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利用世界五大洲肿瘤发病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数据库 ,对 42个国家 (地区 )前列腺癌和睾丸癌发病率 ( 1988~ 1992 )与相应的食物消费量资料 ( 1961~ 1990 )进行... 目的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利用世界五大洲肿瘤发病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数据库 ,对 42个国家 (地区 )前列腺癌和睾丸癌发病率 ( 1988~ 1992 )与相应的食物消费量资料 ( 1961~ 1990 )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标准 ,选用Wistar大鼠 ,进行两代繁殖实验 ,主要研究牛奶中雌激素化合物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结果 :在所分析的食物中 ,前列腺癌与牛奶消费量的关系最密切(r =0 .711) ,其次是肉类与咖啡 ;奶酪与 2 0~ 3 9岁的睾丸癌标化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r =0 .80 4) ,其次是动物性脂肪和牛奶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大鼠经长期、大量地饮用牛奶后 ,未发现生殖器官明显减轻的现象。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前列腺癌 睾丸癌 雌激素样物质 两代繁殖实验
下载PDF
RT-PCR法检测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 mRNA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玲 大野诚 +1 位作者 远藤登代志 女屋敏正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450-452,共3页
RT┐PCR法检测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mRNA林玲1大野诚2远藤登代志2女屋敏正2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泉州362000)2.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三内科本文工作系第一作者在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研修期间完成(... RT┐PCR法检测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mRNA林玲1大野诚2远藤登代志2女屋敏正2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泉州362000)2.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三内科本文工作系第一作者在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研修期间完成(1995~1996年)关键词转录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RT-PCR 甲状腺 特异性转录因子 MRNA
下载PDF
乙型慢性肝炎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健 郑国贤 +11 位作者 夏德颐 陈建杰 任家潍 王灵台 内藤成子 山中太郎 宫崎吉规 赤羽贤洁 藤野雅之 铃木宏 冈本宏明 真弓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以中国上海乙型慢性肝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乙型慢性肝炎各种病毒学指标与其他因子的关系。对象和方法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我科乙型慢性肝炎门诊病例104例。将所采血清保存于-30℃低温冰箱,先后在日本... 本文以中国上海乙型慢性肝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乙型慢性肝炎各种病毒学指标与其他因子的关系。对象和方法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我科乙型慢性肝炎门诊病例104例。将所采血清保存于-30℃低温冰箱,先后在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及自治医科大学测定有关HBV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 病毒学指标
下载PDF
流体力学模型各区域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速 赵捷 +1 位作者 吉田洋二 陈铁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51-555,共5页
作者设计一个流体力学模型。在此模型的不同区域内不同的液体流动状态下,可产生高低不同的切变应力。应用此模型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模型的斧形流路内,依不同切变应力状态分A、B、C、D四个区域。结果,A区的流速为24... 作者设计一个流体力学模型。在此模型的不同区域内不同的液体流动状态下,可产生高低不同的切变应力。应用此模型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模型的斧形流路内,依不同切变应力状态分A、B、C、D四个区域。结果,A区的流速为249.8mm/s,切变应力为7.19Pa。在最狭窄的B区,流速和切变应力分别增加到316mm/s和8.85Pa。在C、D区,因液流停滞,流速与切变应力未能测出。在此模型各区域内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不同,在A和B区,细胞呈纺锤形并沿液流方向平行排列。在C、D区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似,呈圆或椭圆形。在B区,F-肌动蛋白微粒聚集成线状,在胞浆内沿细胞长轴,即液流方向平行排列,在C、D区,微粒的分布与对照组类似,主要沿细胞的周边排列。此模型适用于变化的切变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应力 内皮细胞 肌动蛋白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活体冷冻技术研究外源性血清白蛋白对小鼠自身免疫球蛋白在心脏闰盘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立业 TeradaN +3 位作者 Saitoh Y Saitoh S Ohno S 齐国先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184-1188,1192,共6页
目的应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研究外源性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小鼠自身免疫球蛋白在心脏闰盘分布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BSA(100mg/ml)注射5min组、30min组、4h组,以及BSA(4mg/ml)注射4h组。分别对小鼠心脏... 目的应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研究外源性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小鼠自身免疫球蛋白在心脏闰盘分布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BSA(100mg/ml)注射5min组、30min组、4h组,以及BSA(4mg/ml)注射4h组。分别对小鼠心脏活体冷冻及冷冻置换。连续的石蜡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Connexin43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SA注射5min后BSA仅免疫定位在血管内。BSA注射30min后,BSA免疫定位在血管、间隙,并轻微定位在心肌细胞的闰盘和T小管内,与内源性血清白蛋白的分布一致。与低浓度BSA(4mg/ml)注射相比,高浓度BSA(100mg/ml)注射4h后,IgG异常免疫定位在闰盘。结论静脉注射外源性的血清白蛋白BSA其分布与内源性血清白蛋白一致。高浓度外源性血清白蛋白BSA静脉注射后会引起自身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布的改变及心肌细胞外微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 生物学 冷冻 血清白蛋白/药理学 免疫球蛋白类/分析 心脏 小鼠
原文传递
抗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与多发性肝癌的预后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文锋 翟秀岩 +1 位作者 长堀薰 松本由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2,I004,共2页
抗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有抑制作用[1]。本研究的重点是nm23H1基因的表达与多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30例多发性肝癌选自1984年10月~1993年4月期间,... 抗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有抑制作用[1]。本研究的重点是nm23H1基因的表达与多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30例多发性肝癌选自1984年10月~1993年4月期间,日本山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外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NM23-H1基因 基因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EPO受体介导白血病细胞系KOCL-33细胞增殖信号转导
19
作者 樊华 杉田完尔 +1 位作者 翟明 中泽真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检测白血病细胞系KOCL 33EPO受体 (EPOR)的表达并阐明EPOR介导的增殖信号的转导途径。用生物素酰基化EPO和流式细胞仪检测EPOR的表达 ,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POR ,SHC和PLC γ的酪氨酸磷酸化。结果发现KOCL 33细胞可有EPOR... 检测白血病细胞系KOCL 33EPO受体 (EPOR)的表达并阐明EPOR介导的增殖信号的转导途径。用生物素酰基化EPO和流式细胞仪检测EPOR的表达 ,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POR ,SHC和PLC γ的酪氨酸磷酸化。结果发现KOCL 33细胞可有EPOR的表达 ,且EPO可引起其增殖。EPO刺激后 1分钟 ,EPOR形成同源二聚体 ,出现酪氨酸磷酸化 ;EPO刺激后1分钟 ,SHC和PLC γ出现免疫共沉淀和酪氨酸磷酸化增强。上述结果说明在EPOR介导的KOCL 33细胞增殖信号的传导中 ,EPOR形成同源二聚体、出现酪氨酸磷酸化 ,且SHC和PLC γ两者结合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KOCL-33 白血病细胞系 SHC PLC-Γ 酪氨酸磷酯化细胞增殖信号转导
下载PDF
神经生长锥内α-spectrin与F-actin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20
作者 翟秀岩 马文锋 热海佐保子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31,228,共5页
目的 为了探讨α 血影蛋白 (α spectrin)和纤维型肌动蛋白 (F actin)在神经生长锥激烈运动与神经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 ,以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初代培养脊神经节细胞生长锥的连续水平断面上观察α s... 目的 为了探讨α 血影蛋白 (α spectrin)和纤维型肌动蛋白 (F actin)在神经生长锥激烈运动与神经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 ,以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初代培养脊神经节细胞生长锥的连续水平断面上观察α spectrin和F actin的三维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在水平面上 ,α spectrin和F actin分布在细胞质中 ,尤以细胞膜下、生长锥的P区伸展方向的前端和丝状伪足内分布最多 ,且α spectrin比F actin更接近细胞膜 ;在纵轴方向 ,α spectrin从基质侧到表面游离侧都有分布 ,而F actin在生长锥体部C区和表面游离侧分布较少。结论 提示α spec trin和F actin共同参与生长锥运动、神经生长外 ,还参与构筑生长锥内的三维网架及维持生长锥的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锥 α-spectrin F-ACTIN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