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刘新荣 傅晏 +1 位作者 郑颖人 梁宁慧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2,88,共7页
水岩相互作用作为岩土工程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是工程岩土体稳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岩石改变了水的赋存状态,同时自身也受到水的反复侵蚀。本文分别从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三方面入... 水岩相互作用作为岩土工程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是工程岩土体稳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岩石改变了水的赋存状态,同时自身也受到水的反复侵蚀。本文分别从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三方面入手,对水岩相互作用下的岩石劣化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进而总结了岩石劣化的相关机理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部分规律。随着计算理论、试验手段和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前景更加值得人们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岩石劣化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力学作用
下载PDF
基于地质雷达的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新荣 刘永权 +1 位作者 杨忠平 涂义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1-56,共6页
以地质雷达为超前预报的主要手段,结合TGP206地震反射波法和工程地质调查法,针对某特长隧道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得到了掌子面前方典型不良地质体正演模拟合成图,以此作为地质雷达实际探测图像解译的基础;采... 以地质雷达为超前预报的主要手段,结合TGP206地震反射波法和工程地质调查法,针对某特长隧道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得到了掌子面前方典型不良地质体正演模拟合成图,以此作为地质雷达实际探测图像解译的基础;采用TGP206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掌子面前方100 m范围内进行长距离预报,在接近不良地质体时,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20~30 m范围进行更精确的短距离预报;将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断层破碎带和富水带的预报中,预报结果较为准确,有效指导了隧道的安全施工,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正演模拟 时域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巷道围岩松动圈形成机理的动静力学解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建功 贺虎 张永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64-1968,共5页
考虑巷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静力作用,提出了围岩松动区包含破碎区和塑性软化区两个部分。首先在围岩的瞬间卸载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下,巷道周边围岩产生张拉裂隙破坏区,随后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产生拉剪复合破坏形成破碎区。塑性软... 考虑巷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静力作用,提出了围岩松动区包含破碎区和塑性软化区两个部分。首先在围岩的瞬间卸载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下,巷道周边围岩产生张拉裂隙破坏区,随后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产生拉剪复合破坏形成破碎区。塑性软化区是在原岩应力的静压作用下,随围岩变形的增大逐渐形成的。同时,根据弹性力学知识,得到巷道围岩由于开挖扰动和原岩应力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场和位移场,提出了破碎区半径的求解方法。根据破碎区围岩应力的分布及残余强度理论,得到破碎区对塑性软化区的支撑反力,再利用塑性区的应力计算公式,得到了确定围岩松动区半径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与实际监测对比表明,松动区的半径与现场实际观测到的结果吻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松动圈 动力学 静力学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新荣 李栋梁 +1 位作者 张梁 王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1300,共10页
以取自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 以取自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循环次数(1~20)的增加,泥质砂岩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逐渐降低,峰值应变表现出下降、稳定两个阶段。其微细观结构变化总体上可归纳为整齐致密状、多孔团絮状和开裂紊流状3个阶段。基于离散元软件PFC^(2D),研究了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颗粒的接触网络,力链分布和裂纹分布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的泥质砂岩的莫尔–库仑强度理论表达式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泥质砂岩 力学特性 微细观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土石混合体颗粒破碎特征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新荣 涂义亮 +3 位作者 王鹏 钟祖良 唐文斌 杜立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5-143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宏观力学性质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较明显,可分为完全剪断型、表面破裂型和表面研磨型3类;颗粒破碎细观上表现为粗粒组含量降低、细粒组含量增加、中等粒组含量波动变化,统计上表现为级配曲线上移,宏观上表现为低含水率出现应变软化破坏、高含水率出现应变硬化破坏、中等含水率出现塑性应变破坏、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跳跃"和强度非线性特征,本质上是颗粒间接触力作用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果;颗粒相对破碎率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或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呈幂函数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直剪试验 筛分试验 含水率 颗粒破碎
下载PDF
珊瑚礁砂砾料力学行为与颗粒破碎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刚 叶沁果 查京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2-810,共9页
珊瑚礁砂砾石是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填料,因为特殊的生物成因和多孔隙的颗粒结构,极易产生颗粒破碎。对取自南海某岛礁的珊瑚礁砂砾石填料开展了大型压缩试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压缩指数、杨氏模量、剪... 珊瑚礁砂砾石是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填料,因为特殊的生物成因和多孔隙的颗粒结构,极易产生颗粒破碎。对取自南海某岛礁的珊瑚礁砂砾石填料开展了大型压缩试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压缩指数、杨氏模量、剪胀和强度等基本工程力学指标与颗粒破碎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的压缩作用下,疏松试样比密实试样的颗粒破碎程度更大。颗粒破碎程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导致珊瑚礁砂砾料的压缩模量和杨氏模量随压力的增大增幅不明显,峰值摩擦角和临界状态摩擦角随压力的增高而显著降低。颗粒破碎过程具有明显的应力路径和应力历史依赖性,有无预压作用的相同密度的试样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压缩特性,相同密度和初始压力的试样在排水和不排水剪切下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剪胀和强度特性。峰值摩擦角依赖于应力路径和颗粒破碎的演化过程;临界状态摩擦角与最终的颗粒破碎指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与颗粒破碎的产生过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砾料 颗粒破碎 模量 摩擦角 相对破碎指数
下载PDF
频发微小地震下顺层岩质边坡累积损伤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新荣 许彬 +2 位作者 刘永权 王继文 蔺广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2-641,共10页
三峡库区蓄水后诱发的高频度微小地震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深入地探究了库区典型顺倾层状岩质边坡在高频次微小地震下的累积损伤和稳定性。研究表明:①地震持续作用下,边坡自振频... 三峡库区蓄水后诱发的高频度微小地震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深入地探究了库区典型顺倾层状岩质边坡在高频次微小地震下的累积损伤和稳定性。研究表明:①地震持续作用下,边坡自振频率、阻尼比、损伤度和损伤速率依次降低、增大、累积变大和不断提升,各测点PGA响应表现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PGA放大系数均呈降低趋势;②高、低动荷载振幅阶段边坡岩体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可分别用指数函数和三次函数描述,其演化曲线分别呈初期轻微降低、中期线性递增、后期平缓微增的“S”型特征和急速增长的“陡升”型特征;③边坡累积损伤-失稳破坏呈现为起伏体爬坡-啃断-磨平、次级节理(层面)起裂-扩展-贯通、坡体沿复合破坏面发生整体滑移、失稳破坏后岩体以破碎-大型-巨型块状堆积于坡脚,且含起伏体边坡整体稳定性更优;④动荷载振幅、动荷载频率、坡高、坡角增大而层面厚度减小时,边坡临界失稳微震作用次数减小、累积永久位移增大、稳定性系数减小,且层面出露边坡更易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小地震 顺层岩质边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累积损伤 UDEC离散元方法 稳定性
下载PDF
泥岩隧道锚承载特性现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新荣 李栋梁 +3 位作者 吴相超 李维树 张锐 傅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了研究高荷载作用下的软岩(泥岩)隧道锚的变形、破坏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以在建的某长江大桥为依托,分别针对泥岩隧道锚自然状态(含水率为5.36%)和浸水状态(含水率为7.39%)的情况,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隧道... 为了研究高荷载作用下的软岩(泥岩)隧道锚的变形、破坏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以在建的某长江大桥为依托,分别针对泥岩隧道锚自然状态(含水率为5.36%)和浸水状态(含水率为7.39%)的情况,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隧道式锚锭同样适用围岩为软弱围岩(泥岩)的情况,可以承受较高的拉拔荷载,采用设计荷载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并可以满足长期稳定性要求。屈服荷载作用以后,泥岩隧道锚的破坏优先沿锚体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破坏后,会引起较大范围的围岩产生大变形。高拉拔荷载作用下,含水率高的泥岩隧道锚的围岩变形较大。考虑江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建议该长江大桥泥岩隧道锚的长期安全系数取为3.5。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软岩 泥岩 缩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红粘土微观结构模型及其工程力学效应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周远忠 刘新荣 +1 位作者 张梁 张道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6-731,835,共7页
根据物质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探讨了红粘土微观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红粘土微观"集粒"结构模型。采用该模型对红粘土在含水量、含铁量、剖面位置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外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和... 根据物质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探讨了红粘土微观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红粘土微观"集粒"结构模型。采用该模型对红粘土在含水量、含铁量、剖面位置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外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和推测。通过剖面分层控制取样进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由拟合曲线得到红粘土的相对最佳含水量、临界含水量和临界含铁量,并与相关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和工程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力学特性与含水量、含铁量相关程度高,模型能够从微观角度合理解释红粘土的宏观工程力学性质,较好地反映红粘土宏观工程力学效应的微观物理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工程力学效应 微观结构模型 物质结构机理
下载PDF
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及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忠平 刘树林 +2 位作者 刘永权 何春梅 阳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7-1286,共10页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随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坡体损伤(表现为层面与次级节理的起裂、扩展、贯通)不断累积,造成两类边坡的动力响应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边坡自振频率减低和阻尼比增大是其动力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边坡累积永久位移随着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坡的后缘竖向拉裂缝逐渐向下扩展并与下卧层面连通,边坡主要发生沿层面的整体滑移失稳模式;反倾坡首先在坡肩及坡面出现块体崩落,随后上部岩层逐层剥落,最终形成圆弧形破坏面,边坡以坡肩处发生落石、中上部岩层发生崩塌为主要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微震 顺层坡 反倾坡 动力稳定性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联肢墙小跨高比复合斜筋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傅剑平 皮天祥 +2 位作者 韦锋 陈文科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4,共8页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限、强化配箍要求的普通配箍连梁则抗剪能力过低、延性依然不足。为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不需内力或刚度折减的高抗剪能力、高延性、便于施工的小跨高比连梁设计方案。为适应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特征,提出一种由交叉斜筋和上、下L形斜筋复合配筋的新设计方案,并完成19个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剪压比和不同斜筋———L形筋用量比的足尺连梁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配筋的连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剪跨比为0.8~2.5的该类连梁在剪压比高达0.3及以上时仍具有不低于4.0~5.0的位移延性,且施工难度明显降低。这种新的连梁配筋方案可推荐用于高抗震等级的建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 小跨高比连梁 抗震抗剪性能 延性
下载PDF
MMF模型在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军保 刘新荣 +1 位作者 李鹏 郭建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5,共5页
在分析了采空区地表沉降规律和MMF生长曲线模型特点后,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MF模型的地表沉降时间函数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采空区地表沉... 在分析了采空区地表沉降规律和MMF生长曲线模型特点后,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MF模型的地表沉降时间函数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采空区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地表沉降量,且在实测数据量合适的情况下,模型预测结果比实测结果略微偏大,这在工程上是偏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F模型 采空区 地表沉降 预测 时间函数
下载PDF
区域降雨型滑坡风险分析统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环禹 陈朝晖 +1 位作者 范文亮 文海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11,共9页
较大空间区域内的降雨型滑坡风险分析受降雨情况以及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多样的影响,难以完全量化分析。本文以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坡度及河流冲刷等为主要因素建立了边坡危险性区划模型,在重庆地区滑坡与降雨关系的统计分析... 较大空间区域内的降雨型滑坡风险分析受降雨情况以及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多样的影响,难以完全量化分析。本文以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坡度及河流冲刷等为主要因素建立了边坡危险性区划模型,在重庆地区滑坡与降雨关系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重庆地区滑坡前期累计有效降雨量模型与降雨型滑坡预报累积降雨量指标体系,结合对重庆地区降雨概率分布的分析,建立了降雨型滑坡风险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不同边坡危性等级下的年度滑坡风险,验证了所建预报预警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为城市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了定量依据,为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降雨滑坡风险的量化评估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重庆地区 边坡危险性区划 累积降雨量 滑坡气象预报预警模型 风险分析
下载PDF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性有限元极限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朝晖 雷坚 +2 位作者 黄景华 程晓辉 张志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5-993,共9页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上下限分析方法,分析了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与3种典型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ELA方法可有效搜索边坡临界滑移面,并给出安全系数的严格上下限。对于简单均质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与极限平衡法结果接近,极限平衡法结果大多位于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内;对于空间变异性较大的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可以有效搜索可能的多种临界滑移面,而极限平衡法则存在显著偏差,且往往高估滑坡风险。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还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分布形式变化显著,仅采用安全系数无法反应这一变化。根据安全系数的分布形式,给出了土性参数设计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极限分析 极限平衡法 空间变异性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智慧建造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罗齐鸣 华建民 +2 位作者 黄乐鹏 吴俊 张希黔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共14页
智慧建造作为新兴的工程建设方式,近年来已成为行业热点。为了全面了解智慧建造领域的研究发展,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梳理了2000—2019年间发表的国内外智慧建造文献,绘制科学... 智慧建造作为新兴的工程建设方式,近年来已成为行业热点。为了全面了解智慧建造领域的研究发展,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梳理了2000—2019年间发表的国内外智慧建造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从研究主题、演进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智慧建造的发展与人类的教育,心理意愿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国内外智慧建造领域演进趋势较为一致,即信息源逐渐丰富,信息技术被多学科应用,信息应用方式由组合到集成;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各不同,国外期刊源中的文献更多侧重于对工程中具体应用的分析,而国内的文献侧重于宏观层面上广义的分析,更注重建立自主理论框架;新、多技术集成应用成为目前智慧建造领域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建造 知识图谱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Q345与Q460结构钢材单调和循环加载性能比较 被引量:27
16
作者 戴国欣 王飞 +2 位作者 施刚 王元清 石永久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55,共6页
因循环硬化、软化和包辛格效应等的影响,钢材在循环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与单调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会有很大差异。借助于对Q345和Q460两种强度等级钢材的单调和循环加载试验,分别从单调加载性能、循环加载现象、循环加载力学性能以及循环本构... 因循环硬化、软化和包辛格效应等的影响,钢材在循环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与单调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会有很大差异。借助于对Q345和Q460两种强度等级钢材的单调和循环加载试验,分别从单调加载性能、循环加载现象、循环加载力学性能以及循环本构模拟等几个方面分析它们力学性能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材单调加载下的延性都比较好,且Q460钢材的延性要优于Q345的。两种钢材循环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循环硬化、循环软化和包辛格效应等现象;循环作用使得两种钢材的硬化作用提前,Q345钢材的循环硬化现象更明显;Q460钢材循环荷载下的滞回耗能能力并不比Q345钢材差,同时循环荷载下钢材产生累积损伤。混合强化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两种钢材的循环拉压曲线,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钢材结构抗震性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材 单调加载 循环加载 延性 滞回性能
原文传递
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弯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梁宁慧 钟杨 刘新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85-2791,共7页
为研究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弯韧性,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对30个长×宽×高为400 mm×100 mm×100 mm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研究,得到纤维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基于美国ASTM-C1399-98方法,研究不同尺寸聚... 为研究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弯韧性,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对30个长×宽×高为400 mm×100 mm×100 mm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研究,得到纤维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基于美国ASTM-C1399-98方法,研究不同尺寸聚丙烯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对混凝土抗弯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掺量条件下,直径越小、长度越短的聚丙烯细纤维对混凝土裂前抗弯韧性改善效果越好;聚丙烯粗纤维和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裂后抗弯韧性有较大改善,并且在裂后出现低应力应变硬化现象;在相同掺量条件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弯韧性改善效果最好;相对于素混凝土剩余强度,单掺聚丙烯细纤维混凝土剩余强度提高1.53~2.53倍,单掺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提高5.58~8.88倍,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提高7.76~10.8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弯韧性 荷载.挠度曲线 多尺度聚丙烯纤维 剩余强度
下载PDF
双向地震作用下我国“强柱弱梁”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红 朱振华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4,共7页
以往研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时一般基于平面分析模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影响未引起重视。严格按中国规范设计出5个不同地震烈度分区的规则空间框架,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 以往研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时一般基于平面分析模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影响未引起重视。严格按中国规范设计出5个不同地震烈度分区的规则空间框架,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柱在双向弯曲和变化轴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对五个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反应分析。结果表明,7度0.1g区三级抗震空间框架形成了柱铰为主的混合耗能机制,7度0.15g区三级抗震空间框架少量楼层发生了层侧移反应,8度0.2g区、0.3g区二级抗震空间框架均是部分楼层出现明显层侧移反应的典型柱铰机制,9度0.4g区一级抗震空间框架则形成了梁铰、柱铰均较严重的梁柱铰混合机制。五个空间框架在双向地震下的塑性铰分布特征均比相应平面框架更不利。我国不同烈度区、不同抗震等级的空间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形成了不同的的塑性铰耗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三维框架 双向水平地震 强柱弱梁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忠平 刘浩宇 +2 位作者 周小涵 张益铭 常嘉卓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5-1024,共10页
沿海区域存在大量淤泥土层,其通常表现出高压缩性、流变性及触变性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因此,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面临着极高施工风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阐明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施工力学效应,依托某深基坑工程,通... 沿海区域存在大量淤泥土层,其通常表现出高压缩性、流变性及触变性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因此,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面临着极高施工风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阐明深厚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施工力学效应,依托某深基坑工程,通过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淤泥土深长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深厚淤泥土层的存在使基坑开挖影响区的水平影响区域明显增大,竖向影响区域所受影响较小,在水平距离150 m、深度85 m范围内土体皆受基坑开挖影响;基坑以及建筑轮廓凹凸部出现应力集中,在淤泥土层,地连墙以及既有隧道墙板应力集中处的水平位移存在明显突变;既有隧道水平位移和沉降曲线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大桥变形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变大,桥桩在淤泥土层的水平位移明显增大,最大水平位移达5.33 mm,最大沉降达9.9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深厚淤泥土 水平位移 沉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富水地区溶洞对深基坑开挖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峰 吴绍明 +1 位作者 王林枫 刘新荣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82-1890,1900,共10页
在富水岩溶地区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往往会遇到基坑侧壁或底部突涌水的工程问题,轻则影响工程进行、花费人力物力、耽误工期,重则破坏基坑支护结构、淹没基坑,甚至威胁工程人员人身安全。依托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北段明挖隧道... 在富水岩溶地区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往往会遇到基坑侧壁或底部突涌水的工程问题,轻则影响工程进行、花费人力物力、耽误工期,重则破坏基坑支护结构、淹没基坑,甚至威胁工程人员人身安全。依托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北段明挖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富水地区溶洞对深基坑开挖稳定性进行研究,分别改变溶洞直径、溶洞埋深、溶洞内承压水头3个参数,研究富水地区溶洞对基坑土体变形、灌注桩侧移以及水平支撑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开挖至基底时,溶洞顶板厚度较小,溶洞参数的变化对基坑土体及支护结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现场应对基坑突涌水的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富水岩溶地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 溶洞 深基坑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