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毕波作品
1
作者 毕波 《书画世界》 2023年第6期89-90,共2页
下载PDF
舒墨花鸟间,逸趣显文心
2
作者 沈光伟 陈涛(摄) 《金桥》 2020年第9期116-119,共4页
陈涛清新自然的花鸟画风被业内人士逐渐熟知,获得了许多赞誉,得益于他这些年不断的实践和深刻的思考。读研究生期间,他系统地将元、明、清以来的花鸟画,作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重点放在牧溪、陈淳、恽南田、华新罗、任伯年等大师的研究上.
关键词 花鸟画 恽南田 牧溪 研究生 任伯年 清新自然
原文传递
刘斐作品选登
3
作者 刘斐 《艺术家》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刘斐
下载PDF
太行山系列作品创作感悟
4
作者 王大力 《诗书画》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我一直以太行山为创作题材,画太行山已有十余年了。太行山的朴厚,雄浑,还有些苍凉一直使我感动。画什么物象是要和自己的心性相契合的。山水画史上大师如林,高山仰止,面对自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如何能通过所绘物象来表达出自... 我一直以太行山为创作题材,画太行山已有十余年了。太行山的朴厚,雄浑,还有些苍凉一直使我感动。画什么物象是要和自己的心性相契合的。山水画史上大师如林,高山仰止,面对自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如何能通过所绘物象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直是我努力的。最近读韩愈的文集,他在古文运动中提倡的“复古”,不是简单意义的“复古”。而是直追先秦、汉时期的质朴自由,重视真情实感的文风。其实和作画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审美感受 复古 真情实感 创作题材 苍凉 系列作品 太行山
原文传递
川渝撷忆烟雨间
5
作者 樊磊 《诗书画》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这次川渝采风之行是从一碗醪糟蛋开始的。一很多故事都是从川渝开始,比如三星堆文明,比如变脸艺术,也比如我大学时期第一次远足写生。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乐山,和当时的同学现在的妻子还有小白等跑出去找小吃,她们都点了红油抄手、担担... 这次川渝采风之行是从一碗醪糟蛋开始的。一很多故事都是从川渝开始,比如三星堆文明,比如变脸艺术,也比如我大学时期第一次远足写生。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乐山,和当时的同学现在的妻子还有小白等跑出去找小吃,她们都点了红油抄手、担担面等,而我执意点了从未吃过的醪糟蛋,印象里酸甜中有一种怪味难以下咽,被大家笑话了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醪糟 三星堆文明 跑出去 红油抄手 怪味 川渝 小吃
原文传递
我的“山水观”
6
作者 李冰洁 《走向世界》 2024年第32期88-89,共2页
中国传统绘画青绿山水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近绿远青的特征体现着大自然最天然的色彩格调,青绿之色也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山水色彩符号。于是,我索性沿用色彩的指代特性,选取青绿色系构建起画面,借指山山水水。
关键词 青绿山水 色彩符号 中国传统绘画 特征体现 色彩格调 矿物质
原文传递
韩强作品赏析
7
作者 韩强 《书画世界》 2024年第3期93-94,共2页
绘画有两种取胜之途:一种出奇制胜,另一种平中求奇。潘天寿曰:“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 绘画有两种取胜之途:一种出奇制胜,另一种平中求奇。潘天寿曰:“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其实,无论选择何者,都是一种挑战,而画者往往择其一而终身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出奇制胜 作品赏析 学养 功力 奇异 平中求奇 天资
下载PDF
变与不变——当代水墨艺术的“新世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华 裴延学 韩潇 《山东艺术》 2021年第2期63-69,共7页
在今天看来,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发生的,可是放大到历史中去观察,它却是经过一步步艰难地微调过后产生的结果。历史如此,艺术史也同样,水墨艺术的历史更是如此。水墨作为一种传统媒材,除了表现效果差别外,与油画颜料、石头、影像机没... 在今天看来,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发生的,可是放大到历史中去观察,它却是经过一步步艰难地微调过后产生的结果。历史如此,艺术史也同样,水墨艺术的历史更是如此。水墨作为一种传统媒材,除了表现效果差别外,与油画颜料、石头、影像机没有任何区别。而在当下的现实中,其他语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艺术 油画颜料 变与不变 艺术史
原文传递
泰山文化当随时代生发宏大意涵——泰山石刻的当代美育功能及其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9
作者 谭玲玲 李元熙 《山东艺术》 202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从文字和书法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文字的早期发展形态主要存在于古代石刻中,泰山石刻则是具有国家价值和民族视野的历史文化见证与文字表达。泰山石刻研究自汉代起步,明清时期趋于兴盛,当代研究中引用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元素,同时呈现出较... 从文字和书法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文字的早期发展形态主要存在于古代石刻中,泰山石刻则是具有国家价值和民族视野的历史文化见证与文字表达。泰山石刻研究自汉代起步,明清时期趋于兴盛,当代研究中引用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元素,同时呈现出较为广泛的价值弘扬。而其间具体精神内涵仍有较大的发展完善空间,这一方面尤其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发挥出泰山石刻的当代美育功能,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人生、文化价值的引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表达 古代石刻 泰山石刻 泰山文化 书法研究 大学生 价值引领 时代审美
原文传递
论笔墨与时代
10
作者 李智峰 《走向世界》 2022年第6期84-85,共2页
如今的画者常常引用石涛的一句话作为中国画创新的理论依据,那就是“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出自石涛用禅学思想写出的一部经典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如果我们单独把“笔墨当随时代”这几个字摘出来,给人的直观含义就是笔墨要跟随时... 如今的画者常常引用石涛的一句话作为中国画创新的理论依据,那就是“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出自石涛用禅学思想写出的一部经典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如果我们单独把“笔墨当随时代”这几个字摘出来,给人的直观含义就是笔墨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通读全文后,我的理解是“当下的人画画喜欢跟风。”这其实是石涛在批判当时很多画者的笔墨在随大流。如果我们错误地将“笔墨当随时代”理解为笔墨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种思想反而是正确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当随时代 画论 中国画创新 石涛 禅学思想 通读全文 画者 《苦瓜和尚画语录》
原文传递
碧海苍梧写造化
11
作者 李智峰 《山东画报》 2022年第9期84-87,共4页
师古人与师造化是学习中国画最基本的两门功课,也是诸多画家学者讨论较多的两个话题。我们一般将师造化理解为写生。中国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曾说:“造化无穷,取之不尽……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写生可以让我们... 师古人与师造化是学习中国画最基本的两门功课,也是诸多画家学者讨论较多的两个话题。我们一般将师造化理解为写生。中国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曾说:“造化无穷,取之不尽……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写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了解其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生可以让我们积攒创作素材,积累创作经验;写生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画面整合能力和绘画语言的转化能力。可见写生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造化 绘画语言 黄宾虹 师古人 写生 创作经验 创作素材 整合能力
原文传递
论花鸟画写生的意义
12
作者 李恩成 《中国书画》 2020年第4期124-125,共2页
写生对于花鸟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一生创作不可缺失和取之不尽的源泉。不仅黄筌、赵昌、易元吉等明晃晃地打着写生的旗号,其实自古哪一位有成就花鸟画家不是以写生来实现自我艺术的提升和对自然物象的主观表现。每个时代推动花... 写生对于花鸟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一生创作不可缺失和取之不尽的源泉。不仅黄筌、赵昌、易元吉等明晃晃地打着写生的旗号,其实自古哪一位有成就花鸟画家不是以写生来实现自我艺术的提升和对自然物象的主观表现。每个时代推动花鸟画变革和发展的弄潮者,无不是沿着这条路进行,从而带动了身边或身后一大批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自然物象 易元吉 黄筌 主观表现 写生 赵昌 时代推动
下载PDF
古代画家的“游历观”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13
作者 谢其云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游历观是作为本体的人通过游历对自然产生主观能动的情感注入,愉悦身心,获取主体精神所需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审美观照行为。传统山水画家的游历观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建立在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宗、魏晋玄学等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美学... 游历观是作为本体的人通过游历对自然产生主观能动的情感注入,愉悦身心,获取主体精神所需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审美观照行为。传统山水画家的游历观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建立在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宗、魏晋玄学等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美学思想观念基础上,通过游历对自然山水形成的主体观照,由于受到传统中国哲学观,宗教观的影响,再加上中国传统绘画的以写意、传神为主的美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山水画家的游历观更注重在游历中去体验感悟自然山川蕴含的绝对美和本质美,再融入本体的主观个性,追求天人合一的无限超经验的美学体验,进而对传统山水画家的创作技法,作品的意境、传神、气韵等美学观念的产生以及个人独特画风风貌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主观能动 审美观照 古代画家 山水画创作 道家文化 魏晋玄学 主体精神
原文传递
于彩秀作品
14
作者 于彩秀 《书画世界》 2023年第3期91-93,共3页
下载PDF
当AR走进绘画——记《红色迹·忆——山东百年党史长卷图》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媛媛 《山东艺术》 2021年第3期126-128,封3,共4页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气吞山河的英雄事迹、感人瞬间、壮美图景.这场伟大的变革,是美术创作最宝贵的生活源泉.美术工作者通过视觉语言描绘着变迁,传播着文化,讲述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气吞山河的英雄事迹、感人瞬间、壮美图景.这场伟大的变革,是美术创作最宝贵的生活源泉.美术工作者通过视觉语言描绘着变迁,传播着文化,讲述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英雄事迹 美术创作 历久弥坚 生活源泉 视觉语言
原文传递
寄情山水 求境达意
16
作者 傅立 《山东画报》 2016年第11期86-89,共4页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绘画图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代日趋成熟,到宋元则大为发展。画史上把董源、李成、范宽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真正成熟期的是'南宋四家',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出现;在元代绘画中,对笔情...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绘画图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代日趋成熟,到宋元则大为发展。画史上把董源、李成、范宽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真正成熟期的是'南宋四家',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出现;在元代绘画中,对笔情墨趣的形式感代替了宋代山水画对空间情趣的表现。这时期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四位山水画家为创造独特的时代风格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情山水 山水画
原文传递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17
作者 常朝暉 劉仲原(摄) 《金桥》 2020年第11期88-90,共3页
从刘仲原的画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突破定式、对艺术创作有着独特见解的艺术家。他师承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先生,并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演化出了自己的风格。大胆的画面图式构成,加上强烈的黑白块面对比,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大的冲击... 从刘仲原的画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突破定式、对艺术创作有着独特见解的艺术家。他师承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先生,并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演化出了自己的风格。大胆的画面图式构成,加上强烈的黑白块面对比,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另外,刘仲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坚持对中国山水画的探索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民 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创作 图式构成 山水画 冲击力 独特见解 艺术家
原文传递
袁朝霞书法篆刻作品赏析
18
作者 袁朝霞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第11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书法篆刻 作品赏析 袁朝
原文传递
袁谦本作品赏析
19
作者 袁谦本 《走向世界》 2014年第46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作品赏析
原文传递
绘画线索的痕迹
20
作者 沈童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2020年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原本喧闹的世界仿佛突然被按下了静音键,周遭的一切好像都静止停顿了.我也因此每天待在这房屋的方寸之间,每天身处的空间、每天辗转反复面对的,无非就是这家里的一... 2020年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原本喧闹的世界仿佛突然被按下了静音键,周遭的一切好像都静止停顿了.我也因此每天待在这房屋的方寸之间,每天身处的空间、每天辗转反复面对的,无非就是这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客厅、卧室、厨房……但正是这个不大的空间里的一切,成了因为疫情而被困在家的我朝夕相处的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寸之间 新型冠状病毒 静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