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恩诺沙星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术会 郭金梅 +3 位作者 肖华平 张玲 郭华亮 王成森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8期12-15,共4页
为降低恩诺沙星注射液的刺激性和提高恩诺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本试验选用乳酸作为助溶剂,制备含量为10%的酸性恩诺沙星注射液,并对其性状、含量、稳定性、热源和肌肉刺激性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恩诺沙星注射液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 为降低恩诺沙星注射液的刺激性和提高恩诺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本试验选用乳酸作为助溶剂,制备含量为10%的酸性恩诺沙星注射液,并对其性状、含量、稳定性、热源和肌肉刺激性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恩诺沙星注射液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体,pH值在5.0~6.0,药物含量在(100.11±0.23)~(102.42±0.26)mg/mL,符合注射剂含量要求;该制剂室温及低温条件下性质稳定,但对强光敏感,建议避光室温储存;热源和激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制剂无热源、家兔肌肉注射刺激不明显,符合注射剂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注射液 酸性 肌肉刺激性 热源
下载PDF
3种固体助溶剂对硫氰酸红霉素助溶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郭金梅 李斌 +2 位作者 肖华平 郭华亮 朱术会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6期14-17,共4页
为研究聚维酮、聚乙二醇和泊洛沙姆对硫氰酸红霉素的助溶作用,本研究按不同质量比制备助溶剂与硫氰酸红霉素的混合粉剂,通过测定硫氰酸红霉素混合粉剂饱和溶液中硫氰酸红霉素的含量来测定硫氰酸红霉素的溶解性。结果显示:3种助溶剂中,... 为研究聚维酮、聚乙二醇和泊洛沙姆对硫氰酸红霉素的助溶作用,本研究按不同质量比制备助溶剂与硫氰酸红霉素的混合粉剂,通过测定硫氰酸红霉素混合粉剂饱和溶液中硫氰酸红霉素的含量来测定硫氰酸红霉素的溶解性。结果显示:3种助溶剂中,聚乙二醇-6000的助溶效果最好,达到(22.41±0.38)mg/100 mL;使用2种助溶剂时,同时使用聚维酮K-30和聚乙二醇-6000能使硫氰酸红霉素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含量为(31.83±0.35)mg/100 mL;使用3种助溶剂时,当同时使用维酮K-30、聚乙二醇-6000和泊洛沙姆-188能使硫氰酸红霉素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含量为(34.24±0.27)mg/100 mL。结论:3种助溶剂对硫氰酸红霉素都有助溶作用,同时使用3种助溶剂对硫氰酸红霉素的助溶作用优于使用2种和1种助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红霉素 助溶剂 聚乙二醇 聚维酮 伯洛沙姆
下载PDF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的制备及性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金梅 朱术会 +2 位作者 李申华 郭华亮 王成森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11期29-32,共4页
为提高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的稳定性和药效,试验制备了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并对其性状、含量、稳定性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为淡黄色均一透明液体,pH值为7.8~9.0,药物含量是标示量的95%~105%,符合制剂... 为提高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的稳定性和药效,试验制备了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并对其性状、含量、稳定性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为淡黄色均一透明液体,pH值为7.8~9.0,药物含量是标示量的95%~105%,符合制剂含量要求;室温条件下性质稳定,但对强光、高热敏感;建议贮藏时避免强光照和高温;临床解热治疗效果显示该制剂对动物高热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 药效 形状 稳定性
下载PDF
猪场不同消毒模式对产房空舍消毒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术会 孙新堂 +4 位作者 王加才 鞠雷 王成森 郭华亮 郭洪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7-89,92,共4页
为了考察猪场不同消毒模式对空舍产房的消毒效果,试验在山东省内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采用3种(A、B、C)消毒模式对空舍产房进行消毒,并对消毒后的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消毒后空气和舍内物体表面的总细菌、大肠杆菌、金黄... 为了考察猪场不同消毒模式对空舍产房的消毒效果,试验在山东省内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采用3种(A、B、C)消毒模式对空舍产房进行消毒,并对消毒后的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消毒后空气和舍内物体表面的总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培养并计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模式消毒效果存在差异,A消毒模式对空舍内空气消毒效果较好,对墙壁消毒不彻底;B消毒模式对舍内空气、栏杆及墙壁消毒不彻底;C消毒模式对舍内物体表面消毒较好,但对舍内空气消毒效果一般。综合3种消毒模式,本试验推荐A消毒模式,并且在A消毒模式第一步消毒程序中增加60℃热水高压冲洗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消毒 产房 菌落数 培养基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自制美洛昔康注射液装量、可见异物及无菌检查
5
作者 郭华亮 王强 +2 位作者 董凤妍 徐海生 李法红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第7期8-10,共3页
本试验主要针对美洛昔康注射液的装量、可见异物及无菌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3个批次的美洛昔康注射液平均装量在50.3~51.2ml之间,单个样品的装量都在表示量的97%以上,符合注射液装量要求;3个批次美洛昔康注射液样品均未检出明显可... 本试验主要针对美洛昔康注射液的装量、可见异物及无菌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3个批次的美洛昔康注射液平均装量在50.3~51.2ml之间,单个样品的装量都在表示量的97%以上,符合注射液装量要求;3个批次美洛昔康注射液样品均未检出明显可见异物,均符合规定;无菌检查显示3个批次的美洛昔康注射均无菌,合格率100%,符合注射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装量 注射液 可见异物 无菌检查
下载PDF
安西杂交一代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明 刘婷 +5 位作者 曾金焱 雷赵民 李飞 孟斌 吴建平 李国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56,共8页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杂种牛(西杂牛)肉用性能的利用。选用黑安格斯牛杂交西杂牛,随机选取同期出生断奶的杂交一代安西杂牛(黑安格斯♂×西杂牛♀)和西杂牛,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0月龄,屠宰安西杂牛和西杂牛公牛各9头,取其...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杂种牛(西杂牛)肉用性能的利用。选用黑安格斯牛杂交西杂牛,随机选取同期出生断奶的杂交一代安西杂牛(黑安格斯♂×西杂牛♀)和西杂牛,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0月龄,屠宰安西杂牛和西杂牛公牛各9头,取其背最长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均达到52%以上,以长链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安西杂牛中SFA显著低于西杂牛(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测定脂肪酸总量46%以上,安西杂牛中UFA极显著高于西杂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安西杂牛和西杂牛中差异不显著(P>0.05),油酸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γ-亚麻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功能性脂肪酸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综上表明,与西杂牛相比,安西杂牛牛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明显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西门塔尔杂种牛 经济杂交 肌内脂肪酸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表面Cu/Ti涂层的相变及力学行为
7
作者 潘长江 刘恒全 +2 位作者 王亚楠 侯彦华 丁红燕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NiTi下腔静脉滤器表面沉积Cu/Ti涂层,与裸滤器相比,滤器表面沉积Cu/Ti涂层后并不明显改变滤器尺寸,不同工艺条件下滤器表面Cu/Ti原子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别。滤器表面沉积Cu/Ti涂层使滤器的相变温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镀膜...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NiTi下腔静脉滤器表面沉积Cu/Ti涂层,与裸滤器相比,滤器表面沉积Cu/Ti涂层后并不明显改变滤器尺寸,不同工艺条件下滤器表面Cu/Ti原子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别。滤器表面沉积Cu/Ti涂层使滤器的相变温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镀膜温度和镀膜时间的增加,镀膜滤器的相变温度改变量逐渐增大;同时,随着镀膜温度的升高和镀膜时间的延长,试样径向力的减小量逐渐增大,与镀膜前的裸滤器相比,镀膜后滤器的力-位移曲线的下屈服平台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滤器 相变 力学性能 Cu/Ti涂层
下载PDF
应用新型煮练酶SKQ-45的散棉低温煮漂工艺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诚 贾丽霞 +1 位作者 张梦婉 何鹰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1,共5页
采用一种新型复合酶制剂——双氧水低温催化煮练酶KQ-45(SKQ-45)对散棉进行低温煮漂处理,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SKQ-45用量、煮漂温度和时间对散棉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及优化范围,然后利用3因子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SKQ-45低温... 采用一种新型复合酶制剂——双氧水低温催化煮练酶KQ-45(SKQ-45)对散棉进行低温煮漂处理,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SKQ-45用量、煮漂温度和时间对散棉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及优化范围,然后利用3因子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SKQ-45低温煮漂工艺进行优化,并将优化数据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运行分析,从而得到SKQ-45煮漂的优化工艺:SKQ-453.9g/L,36%H_2O_26.0g/L,NaOH2.0g/L,温度54℃,时间55min,浴比1∶40。经优化工艺处理的散棉白度达到了63.40%,高于高温碱煮漂工艺;煮漂后断裂强力及染后2次断裂强力分别为1774.56和1599.64cN,较高温工艺分别提高了67.30%和100.34%;染色散棉的K/S值及固色率较高温工艺分别提高了11.54%和9.32%。因此,SKQ-45优化工艺的煮漂效果比高温工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棉 煮练酶 低温 煮漂 优化
下载PDF
散棉的同浴染色酶517低温一浴练漂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诚 贾丽霞 何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0-14,共5页
采用同浴染色酶517(ODE517)对散棉进行低温一浴练漂,探讨ODE517质量浓度、练漂温度和时间对散棉白度及断裂强力的影响;选择工艺参数的优化区域,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及DPS数据处理分析,确定优化工艺为:ODE517 2.2 g/L,36%H2O26... 采用同浴染色酶517(ODE517)对散棉进行低温一浴练漂,探讨ODE517质量浓度、练漂温度和时间对散棉白度及断裂强力的影响;选择工艺参数的优化区域,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以及DPS数据处理分析,确定优化工艺为:ODE517 2.2 g/L,36%H2O26.0 g/L,Na OH 3.0 g/L,温度56℃,时间57 min,浴比1∶40。经优化工艺处理后,散棉白度达到了59.97%,略高于传统练漂工艺;练漂及染色后的断裂强力分别较传统工艺提高了69.66%和105.96%;染色散棉的彩度及K/S值较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73%和14.76%。ODE517优化工艺具有更好的练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漂 低温 一浴法 同浴染色 散棉
下载PDF
耐碱渗透剂HXQ对全棉牛仔布靛蓝经纱染深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梦磊 李东辉 +3 位作者 江安 何鹰 刘瑞 贾丽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5,共5页
为提高靛蓝染液对经纱的润湿和渗透性能,进而提高全棉牛仔布靛蓝经纱的深染性能,首先筛选出耐碱渗透剂HXQ作为靛蓝经纱染色的前处理渗透剂,然后以靛蓝染色K/S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纱线前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渗透剂... 为提高靛蓝染液对经纱的润湿和渗透性能,进而提高全棉牛仔布靛蓝经纱的深染性能,首先筛选出耐碱渗透剂HXQ作为靛蓝经纱染色的前处理渗透剂,然后以靛蓝染色K/S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纱线前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渗透剂HXQ使纱线的毛效(30 min)从8.0 cm增加到23.3 cm,增加了191%;单纱断裂强力从764 cN增加到1061 cN,增加了38.9%;优化前处理工艺为:温度85℃、时间35 min、烧碱质量浓度5 g/L、渗透剂HXQ质量浓度6 g/L、30%H_(2)O_(2)质量浓度5 g/L;在此条件下,经纱靛蓝染色的K/S值相对于未加渗透剂的前处理工艺下提升了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渗透剂HXQ 牛仔布 靛蓝 增深
下载PDF
对地毯羊毛染色起增深增艳效果的洗毛工艺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诚 贾丽霞 +1 位作者 菲璐.台来提 何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设计了几种新疆和田地毯羊毛纱线的新型洗毛工艺,以期获得较好净洗效果和较低纤维损伤,并提高酸性媒介染料或毛用活性染料的染色效果。与生产中常用的皂碱法工艺对比,发现新型洗毛工艺能够显著降低毛纱黄度和碱溶度,能将酸性媒介染料低... 设计了几种新疆和田地毯羊毛纱线的新型洗毛工艺,以期获得较好净洗效果和较低纤维损伤,并提高酸性媒介染料或毛用活性染料的染色效果。与生产中常用的皂碱法工艺对比,发现新型洗毛工艺能够显著降低毛纱黄度和碱溶度,能将酸性媒介染料低铬染色毛纱的K/S值与彩度分别提高8.81%和2.11%,也能将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毛纱的K/S值与彩度分别提高13.77%和0.35%,其处方为:Y-2质量浓度2.0 g/L、Na_2CO_3质量浓度0.7 g/L、浴比1∶50、温度60℃、时间20 min,因此认为选定的新工艺对地毯羊毛染色起到了相对较优的增深增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毯羊毛 染色 增深增艳 洗毛工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表面改性的新型血管支架取得重要突破
12
作者 黄楠 冷永祥 +7 位作者 杨苹 王进 陈俊英 孙鸿 万国江 钟民 俞华沣 孙丰伟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13期55-55,共1页
心血管疾病引发的人类疾病死亡占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自1993年起,西南交通大学黄楠教授团队持续开展了氧化钛抗凝血涂层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973计划等项目支持,历时20余年系统性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研发了兼具抗狭窄和... 心血管疾病引发的人类疾病死亡占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自1993年起,西南交通大学黄楠教授团队持续开展了氧化钛抗凝血涂层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973计划等项目支持,历时20余年系统性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研发了兼具抗狭窄和抗晚期血栓的氧化钛复合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在攻克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和晚期血栓两大国际性难题方面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死亡原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药物洗脱支架 心血管疾病 血管支架 氧化钛 973计划 西南交通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