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本科生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盎 张灿玲 +3 位作者 孙彦君 陶俊荣 宫开雪 孟丽红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本科生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8日-9月11日在急诊科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2年9月12日-11月6日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组,采用危...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本科生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8日-9月11日在急诊科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2年9月12日-11月6日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组,采用危险预知训练。培训后采用柯式评估模型对2组护生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临床急救能力自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对观察组护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和急救综合能力,并能进行全方位的效果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预知训练 柯式评估模型 急救综合能力 临床实习 护理本科生
下载PDF
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云 王亚菲 +2 位作者 田敏 李新 刘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12例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运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自我认知、行为动机、症状... 目的深入了解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12例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运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自我认知、行为动机、症状负担、造口护理能力、社会支持5个主题及12个亚主题。结论患者体力活动的体验包括主观、客观与社会方面,医护人员需加强评估,识别障碍因素,施以干预,以促进患者参加体力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体力活动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抗原递呈功能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延萍 王聪聪 +4 位作者 李亨 张民 杨春林 李晓丽 段瑞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Lewis大鼠髓源DCs,加入奥美沙坦(终浓度10μmol/L)和等体积的DMSO,分别记为奥美沙坦修饰的DCs(olmesartan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OLM-DCs)和未...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Lewis大鼠髓源DCs,加入奥美沙坦(终浓度10μmol/L)和等体积的DMSO,分别记为奥美沙坦修饰的DCs(olmesartan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OLM-DCs)和未经奥美沙坦修饰的DCs(control DCs,Con-DCs)。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DCs表面CD80、CD86和MHCⅡ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及DCs中IL-10和TGF-β的表达。OLM-DCs和Con-DCs分别与卵白蛋白(OVA)致敏的淋巴结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0水平。结果奥美沙坦抑制了DCs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促进了IL-10的产生。与Con-DCs组比较,OLM-DCs抑制了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产生。结论在体外,奥美沙坦能够诱导产生耐受性DCs,后者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h1细胞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沙坦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炎症
原文传递
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盎 罗云 +3 位作者 张欣 田庆秀 李云峰 曹文祯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9日至9月22日在急诊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9年9月23日至11月17日实习的60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TBL教... 目的观察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9日至9月22日在急诊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9年9月23日至11月17日实习的60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最后比较两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同时调查观察组护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经过4周临床带教后,观察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96.7%(58/60)的观察组护生认可此教学方法。结论基于雨课堂的TBL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带教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TBL教学法 急诊 临床实习 学生 护理
下载PDF
心肌梗死炎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鲍帅 尤淑玲(综述) 李晓鲁(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8期3118-3122,共5页
心肌梗死(MI)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致死性疾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MI发生前后大量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的持续存在与M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对MI病理及机制的深入研究,MI炎性标志物取... 心肌梗死(MI)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致死性疾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MI发生前后大量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的持续存在与M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对MI病理及机制的深入研究,MI炎性标志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对MI炎性标志物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炎性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