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明哲 单若冰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自1968年Dudrick等首先报道应用肠道外营养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和预后以来,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已越来越普遍应用于急性重症或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儿,它使得患有严重胃肠疾病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大... 自1968年Dudrick等首先报道应用肠道外营养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和预后以来,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已越来越普遍应用于急性重症或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儿,它使得患有严重胃肠疾病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1971年Peden等报道了1例接受TPN治疗的早产儿,出现了肝脏肿大和肝功损害,尸检时发现肝内胆汁淤积,胆管扩张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现在,TPN相关肝胆并发症已被认为是TPN治疗时的重要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TPN相关肝胆并发症在成人多表现为肝的脂肪化,而在新生儿期则多见肝内胆汁淤积,即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TPNAC),其发病率可达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全胃肠外营养 TPN治疗 危重新生儿 PARENTERAL 发病机制 肝胆并发症 肝功损害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吴菲 冯向春 +1 位作者 付蓉 陈惠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30例,找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出生低体质量、胎膜早破、...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30例,找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出生低体质量、胎膜早破、非母乳喂养、有窒息史、胎便延迟、新生儿感染者较非早产、出生体质量正常、无胎膜早破、母乳喂养、无窒息史、无胎便延迟、无新生儿感染者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高(χ~2=3.906~67.923,P<0.05)。早产、胎膜早破、有窒息史、有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1.345~2.151,P<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71,P<0.05)。结论积极加强对早产、胎膜早破、窒息史、感染等高危因素的监测,强调实施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 窒息 感染
下载PDF
2012~2014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娜 陈真真 陈宗波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期)血清标本556例。其中328例血清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71型扩增为阳性,112例Cox A16型特异引物...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期)血清标本556例。其中328例血清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71型扩增为阳性,112例Cox A16型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116例为其他型手足口病患儿。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28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临床治疗及转归。结果 328例患儿均有皮疹,病程中出现发热(97.87%)、惊厥(67.07%)、肢抖(58.23%)、呕吐(31.40%)、嗜睡(14.94%)、抽搐(3.96%)、头痛(46.34%)、意识障碍(0.61%)、胸片提示神经源性肺水肿(3.05%)、肺出血(0.61%)、需要呼吸支持(7.00%)。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诊1~2年,仅有1例患儿存在运动障碍未完全恢复,1例患儿存在癫痫,药物可控制,其余未留有后遗症。结论 EV71型手足口病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患儿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神经系统 并发症
下载PDF
151例足月与早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菲 陈惠兰 +1 位作者 王伟伟 冯向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37-8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足月与早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将151例患儿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31例和足月儿组(37~42周)120例。分析2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指标、脑脊液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足月与早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将151例患儿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31例和足月儿组(37~42周)120例。分析2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指标、脑脊液检查、转归情况等。结果早产儿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2组性别、发病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母亲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2组母亲阴道感染、羊水粪染、前置胎盘、孕期感染史、流产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发热、惊厥、反应差、拒奶表现明显少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肌张力降低明显多于足月儿组(P<0.05);2组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纳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升高、降钙素原升高明显多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少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脑脊液中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足月儿组(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早产儿尤为明显,临床需加以重视,应结合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等,早期确诊,早期给予有效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足月儿 早产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对婴儿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施淑娴 段翌 +2 位作者 孙莹 王博 单若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umalacia,PVL)对婴儿期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PVL早产儿59例为观察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A组(44例)、B组(15例),随机选择同期早产儿37例作为对照组(C组)随访1年,分析比...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umalacia,PVL)对婴儿期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PVL早产儿59例为观察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A组(44例)、B组(15例),随机选择同期早产儿37例作为对照组(C组)随访1年,分析比较其婴儿期的体格生长指标、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差异。结果在校正年龄6个月龄时,B组患儿的MDI得分低于A、C组,在校正年龄12个月龄时B组患儿的MDI、PDI得分均低于A、C组(P<0.05);在婴儿期B组患儿脑瘫、运动发育迟滞的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校正年龄6个月龄时重度PVL智力水平落后于轻度PVL早产儿,婴儿期易发生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发育 随访
下载PDF
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治病菌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伟 李静 冯向春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S01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以及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25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对该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以及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25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对该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血培养结果阳性共2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5例,革兰阳性菌7例。脑脊液培养中革兰阴性菌1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8例,无乳链球菌4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反应差、惊厥发作为特点。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糖明显降低,蛋白含量增高。所有病例均有影像学改变,主要异常表现为脑外间隙增宽、硬膜下积液和脑室增宽(脑积水)。利用强有力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可,15例患儿治愈出院,6例患儿好转,4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细菌示大肠埃希菌或无乳链球菌的病例提示可能发生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需及时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 病菌分布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