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结合揿针埋针治疗颈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炳杰 李玲玲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埋针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接诊编号的单双数随机选取颈背MPS患者162例,尾数为单数的纳入观察组,尾数为双数的纳入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因12例患者未按预期完成治疗,6例患...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埋针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接诊编号的单双数随机选取颈背MPS患者162例,尾数为单数的纳入观察组,尾数为双数的纳入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因12例患者未按预期完成治疗,6例患者未完成随访,最终纳入研究144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频率5.0 Hz,能量180 mJ,对标识的痛点滑动冲击1000次),每6天治疗1次,连续5次;观察组在首次冲击波治疗结束后,在标识的痛点(阿是穴)采用揿针埋针治疗,每3天治疗1次,连续9次,2组的疗程均为25 d。分别于治疗前及冲击波治疗1、3、5次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疗程结束后,采用格拉斯哥效果评价表(GBI)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2组干预前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3、5次后,观察组VAS评分由治疗前(7.77±0.90)分,分别降为(6.01±0.89)、(3.64±0.70)、(1.27±0.55)分,F=1219,P=0.000;对照组由治疗前(7.86±0.82)分,分别下降到(6.30±0.80)、(4.61±0.74)、(1.91±0.58)分,F=921.4,P=0.000;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1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生存质量GBI评价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率78.2%明显好于对照组47%(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明显改善颈背MPS患者的疼痛,揿针具有良好的协同止痛作用,两者结合治疗MPS具有安全、便捷、微创的特点,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揿针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原文传递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学斌 刘利荣 +2 位作者 安峥 高敏 高海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是一种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智能化生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外骨骼与人体肢体间力-位移的交互实现人机动作的耦合,可辅助人体实现某些特定功能,在临床康复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上肢外骨骼和下肢外骨骼是目前常...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是一种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智能化生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外骨骼与人体肢体间力-位移的交互实现人机动作的耦合,可辅助人体实现某些特定功能,在临床康复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上肢外骨骼和下肢外骨骼是目前常见的穿戴式外骨骼。上肢外骨骼包括肩肘手臂外骨骼和手指外骨骼,在康复训练中主要应用于中风后患者肩肘关节及腕手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下肢外骨骼能够辅助下肢麻痹患者完成站立及运动,在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目前常见的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可穿戴外骨骼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穿戴式设备 康复辅具 人机交互
原文传递
影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十大因素
3
作者 吴炳杰 《健康向导》 2014年第4期43-43,共1页
影响脑卒中后功能恢复后果的因素很多,以偏瘫为例,下列因素会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运动功能恢复 偏瘫患者 脑卒中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