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高迁移率族蛋白1变化及淋巴引流对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雪峰 何桂珍 +4 位作者 董良广 崔晓雨 舒红 王秀荣 范东梅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1-9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淋巴引流对肠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液引流组(I/...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淋巴引流对肠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每组8只。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检测肠道损伤程度、HMGB1变化、内毒素移位情况及循环细胞因子。结果I/R组和I/R+引流组大鼠的肠道损伤程度、内毒素水平、HMGB1和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I/R组内毒素水平和各炎症因子显著高于I/R+引流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R组的HMGB1表达显著高于I/R+引流组。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大鼠体内HMGB1水平升高和肠黏膜屏障损伤,HMGBl可能增加肠屏障损伤和系统炎症反应。肠淋巴引流能阻断肠-淋巴途径,改善肠屏障形态和功能,减少循环中炎症因子和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肠黏膜屏障 肠淋巴液引流
原文传递
复合应激时兔血浆与胃十二指肠黏膜中胃动素含量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光忠 罗炳德 +2 位作者 翟惠敏 王红芹 邹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研究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黏膜中胃动素 (MTL)的分布情况 ,探讨高温和创伤复合应激对MTL 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 (2 3℃ )创伤组、高温 (38℃ )无创组和高温有创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 目的 :研究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黏膜中胃动素 (MTL)的分布情况 ,探讨高温和创伤复合应激对MTL 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 (2 3℃ )创伤组、高温 (38℃ )无创组和高温有创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黏膜中 MTL 的含量 ;建立高温创伤动物模型 ,于 0 h、0 .5 h、1h、1.5 h及 2 h采血测定血浆中 MTL的含量 ,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胃体黏膜中 MTL含量最高 ,其次为胃底、幽门、十二指肠 ;血浆中 MTL含量高于组织中含量。高温及创伤应激后 ,组织中 MTL含量降低 ,血浆中 MTL含量升高。结论 :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黏膜中 MTL含量不同 ,以胃体黏膜中含量最高 ;高温创伤应激可影响 MTL 在组织和血浆中的分布 ,且呈反向变化。其可能机制为 Mo细胞受到破坏导致 MTL 释放以及应激状态下体内蛙皮素增多促使 MTL 分泌增加等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黏膜 胃动素 热应激 创伤应激
下载PDF
10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位志卿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3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积极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针对临床病症细致内科护理,100例患者抢救成功,避免再次出血,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积极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针对临床病症细致内科护理,100例患者抢救成功,避免再次出血,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患者康复较快,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护理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高温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光忠 罗炳德 +3 位作者 王红芹 邹飞 万为人 沈小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温下新生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凋亡形态学及生物化学变化。方法建立体外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模型,以37、40、42 ℃3种温度作为环境刺激因素,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其观察。结果随作... 目的探讨高温下新生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凋亡形态学及生物化学变化。方法建立体外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模型,以37、40、42 ℃3种温度作为环境刺激因素,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其观察。结果随作用温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小体数增加,电泳呈现DNA Ladder表现,荧光显微镜观察能够看到凋亡小体及其出芽现象。结论高温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发生凋亡,且不同温度诱导其凋亡的程度及时程表现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锥体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联合创伤对兔血浆一氧化氮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罗炳德 陈光忠 +2 位作者 王红芹 翟慧敏 邹飞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方法 建立兔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模型 ,按不同时间取血测定NO含量 ,全程监测血压变化。结果 急性热应激创伤后 1h左右兔血浆NO浓度下降 ,尔后升高 ,在... 目的 探讨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方法 建立兔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模型 ,按不同时间取血测定NO含量 ,全程监测血压变化。结果 急性热应激创伤后 1h左右兔血浆NO浓度下降 ,尔后升高 ,在高温和创伤条件下平均动脉压 (MAP)亦于 1h左右降至最低点 ,继之有一个短暂的回升 ,尔后迅速下降。结论 急性热应激复合创伤兔早期血浆NO浓度是先降低后升高 ,且与MAP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热应激 创伤 一氧化氮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高温复合创伤对兔血一氧化氮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光忠 罗炳德 +2 位作者 王红芹 翟惠敏 邹飞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 ,为急性应激条件下NO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兔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模型 ,实验动物分为常温无创组、常温创伤组、高温无创组、高温创伤... 目的 探讨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早期变化及其对血压的可能影响 ,为急性应激条件下NO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兔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模型 ,实验动物分为常温无创组、常温创伤组、高温无创组、高温创伤组。于 0、1、2h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NO含量 ,全程监测血压变化。结果 急性热暴露创伤后 1h左右 ,兔血浆NO浓度下降 ,然后升高 ,高温创伤组NO浓度在 1、2h时分别为 (42 .75± 8.2 4)、(5 9.5 4± 9.0 5 ) 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正常对照组则为 (5 6 .6 3± 3.79)、(5 5 .2 2± 7.15 ) μmol/L ,两组于 1h时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高温和创伤条件下 ,兔平均动脉压 (MAP)于 6 0~ 70min降至最低点 ,继之有一个短暂的回升 ,然后则迅速下降。结论 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兔早期血浆NO浓度先降低后升高 ,且与MAP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复合创伤 一氧化氮 平均动脉压 影响 血压
原文传递
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月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肢体瘫痪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可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量化饮食与运动联合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梦菊 赵鹏飞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4-25,共2页
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5例,进行常规饮食治疗与运动;干预组185例,改良传统的食品交换法,结合食物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进行饮食与运动指导;治疗期为6个月。第6个月底进行复查,观察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 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5例,进行常规饮食治疗与运动;干预组185例,改良传统的食品交换法,结合食物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进行饮食与运动指导;治疗期为6个月。第6个月底进行复查,观察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别。结果干预组治疗后FPG,A1C,CHO,TG,HDL-C,SBP,DBP,WC,BW(P均<0.01),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对照组治疗后FPG,A1C,TG,SBP,DBP,WC,BW(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CHO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HDL-C治疗后P=0.41,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FPG,A1C,CHO,TG,HDL-C,SBP,DBP,BW(P均<0.01),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WC(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改良传统的食品交换法,结合食物血糖指数和食物血糖负荷,并量化饮食与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治疗,疗效优于常规饮食和运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指数 血糖负荷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原文传递
高温复合创伤时兔血浆NO及胃动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光忠 罗炳德 +3 位作者 翟惠敏 王红芹 邹飞 郭进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6-70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复合应激条件下兔血浆一氧化氮 (NO)及胃动素 (MTL)含量的变化 ,为了解NO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高温复合创伤兔模型 ,于不同时点采集血样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2 /NO-3 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目的 :探讨急性复合应激条件下兔血浆一氧化氮 (NO)及胃动素 (MTL)含量的变化 ,为了解NO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高温复合创伤兔模型 ,于不同时点采集血样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2 /NO-3 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MTL含量 ,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高温复合创伤组NO浓度在 1h、2h时分别为 ( 4 2 75± 8 2 4 ) μmol/L、( 5 9 5 4± 9 0 5 ) μmol/L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正常对照组则为 ( 5 6 6 3± 3 79) μmol/L、( 5 5 2 2± 7 15 ) μmol/L ,两组于 1h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血浆中MTL含量持续升高。 结论 :急性热暴露复合创伤兔早期血浆NO浓度是先降低尔后升高 ;MTL含量持续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复合创伤 血浆 一氧化氮 胃动素
下载PDF
探讨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10
作者 刘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45-48,共4页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一种炎症形式,种疾病常常由长期的胃部刺激引起。分析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药辨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一种炎症形式,种疾病常常由长期的胃部刺激引起。分析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药辨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胃炎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可维持临床治疗优势,改善不良状态,值得在临床进行分析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辨证 慢性胃炎 治疗疗效
下载PDF
中医药在热环境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光忠 王红芹 罗炳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81-183,168,共4页
随着热环境医学的发展 ,中医药已广泛地应用在抗热应激、促进机体热习服、抗机体疲劳以及调节机体在热环境下的免疫功能等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有关热环境下中医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
关键词 中医药 热环境 热应激 抗疲劳作用 免疫功能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恶性肿瘤致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波 粘宏晓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29-729,共1页
恶性肿瘤致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变属副肿瘤综合征之一,是一种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性,早期症状隐匿,易误诊,现将多院收治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关键词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副肿瘤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 非转移性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