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erhaave综合征8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908-3909,共2页
目的:研究Boerhaave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1)剧烈呕吐时突然发生胸背或上腹部难以忍受的疼痛;(2)X线检查患侧有液气胸征象;(3)胸穿抽出咖啡样液体... 目的:研究Boerhaave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1)剧烈呕吐时突然发生胸背或上腹部难以忍受的疼痛;(2)X线检查患侧有液气胸征象;(3)胸穿抽出咖啡样液体或食物残渣;(4)口服活性炭或美蓝,胸穿液染色;(5)食管造影可见造影剂自破裂处外溢至胸腔;(6)必要时行食管镜检查确诊。本病确诊后应立即开胸探查,修补食管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穿孔/诊断 食管穿孔/外科学
下载PDF
Boerhaave综合征的诊断及护理要点
2
作者 朱红民 王金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6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BOERHAAVE综合征 早期诊断治疗 护理 自发性食管破裂 临床问题 住院患者 健康人 发病率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与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正山 高伟 +3 位作者 谭宪军 桑昭熙 袁野 贾军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6-97,共2页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由颅脑外伤后脑皮质细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该疾病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1-2]。因此,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腰大池持续引流...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由颅脑外伤后脑皮质细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该疾病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1-2]。因此,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是利用腰椎穿刺技术在腰大池内置入细管,实现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 腰椎穿刺 脑脊液 预后
下载PDF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树森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11-713,共3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96例甲状腺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很低。观察组在手术瘢痕、住院... 目的比较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96例甲状腺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很低。观察组在手术瘢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所有患者对美容效果均满意。术后随访5~37个月,均未发现疾病复发。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瘤 小切口 比较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5期134-134,136,共2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对其临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后,痊愈28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对其临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后,痊愈28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需要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建立科学详细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从而降低临床致残率和死亡率,加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好臣 周正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1盘床疗效。【方法】将8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快速静点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和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泵入尼...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1盘床疗效。【方法】将8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快速静点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和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周后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疗程一周。观察创伤后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数(GCS),颅内压变化,检测伤后和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P)变化,并于治疗后三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VP值、GCS和颅内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三个月后治疗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降低GCS、VP,对t-sAH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并发症 尼莫地平 治疗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A 药物疗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学
下载PDF
浅谈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谭宪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0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YL-1型一次性颅内血... 目的探究与分析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意识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Ⅰ级患者数较对照组多,多26.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相比,肺炎与颅内感染均减少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行微创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预后情况较少,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神经外科 手术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正山 贾军生 +2 位作者 谭宪军 张好臣 桑昭熙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80-180,182,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微创穿刺...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Hs-CRP、IL-6、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CS、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显著增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机体免疫机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基底节 脑出血
下载PDF
两种引流方式对脑室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正山 张好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辅助侧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侧脑室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观察组43例采用脑室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及腰大...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辅助侧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侧脑室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观察组43例采用脑室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随访评价功能预后。结果 观察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t=4.23、11.82,均P〈0.05),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χ2=1.73,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辅助侧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术 综合分析
原文传递
睾丸扭转18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代章 王秀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941-942,共2页
关键词 精索扭转 手法复位 睾丸固定术 睾丸扭转
下载PDF
提高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希中 靖昌庆 +1 位作者 张建国 侯连泽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以前98例(对照组)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临床资料,拟定非手术治疗指征。再经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临床收治的116例病人(研究组)应用...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以前98例(对照组)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临床资料,拟定非手术治疗指征。再经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临床收治的116例病人(研究组)应用后,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非手术治疗指征前后对比其非手术治疗治愈率分别为17.3%和33.6%,χ^2=7.28,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筛选制定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对提高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 脾脏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非甾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穿孔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希中 张富华 侯连泽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 非甾类抗炎药 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PU) NSAIDS 胃肠道不良反应 十二指肠溃疡 其临床应用 吲哚美辛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整合素α6β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再新 王占平 +1 位作者 杨莉 赵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7-948,共2页
目的观察黏附分子整和素α6β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分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膀胱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整和素α6β4半定量检测,其中≥60%细胞呈强阳性反应(+++),30%~60%呈弱、中等强度阳性反应(++... 目的观察黏附分子整和素α6β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分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膀胱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整和素α6β4半定量检测,其中≥60%细胞呈强阳性反应(+++),30%~60%呈弱、中等强度阳性反应(++)。结果有59例膀胱癌组织整和素α6β4呈阳性或不同程度表达增强(x^2=53.78,P<0.05),高分化癌的整和素α6β4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癌(x^2=17,P<0.05)。整和素α6β4阳性率在膀胱癌伴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x^2=12.1,P<0.05)。结论整和素α6β4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整和素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整合素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自拟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乳腺小叶增生为中青年妇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乳房胀痛、有肿块,触之疼痛明显,随经期周期性发作或加重,甚者有癌变的可能.笔者自2009年6月始采用自拟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小叶增生 疏肝散结汤 疗效观察 治疗 自拟 临床特点 中青年妇女 周期性发作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50例实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50例实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护理方法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要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玉敬 杨武磊 刘克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5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28例甲状腺肿瘤患...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5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症状。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普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对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普外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要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肠脂肪瘤致成人肠套叠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希中 陈恩才 +1 位作者 郭家晨 尹秀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7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脂肪瘤 肠套叠 成人
下载PDF
地塞米松过敏2例
18
作者 王延生 桑德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1385-1386,共2页
关键词 地塞米松/副作用 药物过敏/病因学
下载PDF
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谭宪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接触式显微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对两组手术效果...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接触式显微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对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Simpson级别(Ⅰ、Ⅱ、Ⅲ级)、DKPS、术后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分别为(9.28 ±0.97)h、(1 222.38±89.07) mL、(1 099.35±56.72) mL、14/17/9、3.21(0,6.44)、(29.78±3.29)d及7.50%(3/40),观察组分别为(7.02±0.65)h、(877.34±44.50) mL、(677.10 ±32.28)mL、29/9/2、3.26(-3.33,10)、(20.00±2.75)d及5.00%(2/40),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Simpson级别、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9、4.997、5.823,Х^2=4.011,t=5.711,P=0.033、0.027、0.018、0.022、0.013),但两组DKPS与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 =0.433,t =0.096,P=0.089、0.317).对照组单眼突出、眼球活动障碍及视力改善率分别为66.67%、72.22%及75.6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92.31%、94.12%及97.14%)(Х^2=5.932,4.381,6.793,P=0.027、0.033、0.020);对照组术后眼球活动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皮下积液及颅内感染率分别为10.00%、15.00%、30.00%、12.50%及7.50%,观察组分别为7.50%、5.00%、10.00%、10.00%及7.50%,两组术后眼球活动障碍、皮下积液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923,1.033,0.785,P=0.387、0.595、0.233),两组术后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受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 =6.299,7.889,P=0.018、0.009).结论 颅底脑膜瘤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的显微手术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接触式显微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经眶上裂沟通颅眶入路
原文传递
23例重症颅脑损伤应用醒脑注射液的疗效
20
作者 谭宪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期6-6,8,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23例重症颅脑损伤应用醒脑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液,观察与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23例重症颅脑损伤应用醒脑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液,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意识障碍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注射液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时,能够有效改善意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醒脑注射液 抗高热作用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