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余正阳 路凯 《中外医疗》 2021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34)与参照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脑梗死面积及治疗效...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采取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34)与参照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脑梗死面积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IL-8为(24.46±1.09)ng/L低于参照组的(28.71±1.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74,P<0.001),IL-10为(9.15±1.03)ng/L低于参照组的(10.96±1.1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6,P<0.001),CRP为(7.36±1.18)mg/L低于参照组的(12.64±1.4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33,P<0.001),脑梗死面积为(10.96±2.15)cm~2低于参照组的(13.52±1.2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4,P<0.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结论急性脑梗死通过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减少梗死面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静 付琦 +3 位作者 谷永镇 周长琦 杨磊 宋存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0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设计。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12月份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207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实验组为103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导管室护理路径。比较2... 目的探讨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设计。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12月份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207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实验组为103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导管室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平均工作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例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3.2%、医生满意度94.2%,高于对照组83.7%、74.0%,P<0.05;实验组护士平均工作量(1.8±0.4)h/台、少于对照组(2.6±1.1)h/台,手术时间(2.2±0.7)h,短于对照组(3.0±1.5)h,P<0.05;实验组并发症3.9%,低于对照组的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导管室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确切,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一定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导管室 护理路径 设计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怀英 《中华护理教育》 2012年第1期30-31,共2页
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对23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与颅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主要护理措施是:对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心理疏导、... 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对23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与颅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主要护理措施是:对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心理疏导、出院指导等。认为及时周到的护理措施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是保证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曲怀谦 崔可密 程卫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手术复杂程度将67例TIA患者分为A组(单支单处...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手术复杂程度将67例TIA患者分为A组(单支单处病变,置入1个支架,处理1处病变,38例)和B组(单支弥漫性病变或多支多处病变,置入2个支架,处理2处病变,29例),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4例)和无狭窄组(48例).检测患者在CAS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IL-6、TNF-α及血清CRP水平,其中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L-6、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随访中1例死亡,4例失访,有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3例再狭窄≥50%.与术前比较,术后1 h、2周、6个月CRP、IL-6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TNE-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2周、6个月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年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1 h、2周、6个月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IL-6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各时间点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TNF-α、CRP在CAS后迅速升高,之后逐渐回落,在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升高,尤以再狭窄者为著,其可作为预测早期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葛海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2例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38例中...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2例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38例中,恢复良好25例(65.8%),死亡6例(15.8%);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32例中,恢复良好12例(37.5%),死亡13例(40.6%),2组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结论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内外减压手术能明显改善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下载PDF
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楠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661-663,共3页
目的 探讨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 目的 探讨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责任心、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热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品管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有助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提高,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 健康教育知识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艳 郑丽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3217-3219,共3页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增高,观察组为(77.56±6.98)分高于对照组的(65.89±8.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为(18.45±3.02)分低于对照组的(26.12±3.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为(56.87±6.02)分高于对照组的(45.1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与再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曲怀谦 崔可密 程卫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检测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vWF、ET-1水平.患者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检测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vWF、ET-1水平.患者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并对两组vWF、ET-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中1例死亡,4例失访.1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其中3例再狭窄≥50%.与术前比较,术后1 h、6个月vWF 水平升高,术后1 h、2周、6个月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1 h、2周、6个月vWF水平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短期(2周内)vWF、ET-1水平持续升高,术后6个月再次升高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性增加,监测vWF、ET-1水平对判断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假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延艳 陈林林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ACI可提高整体疗效,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依达拉奉
原文传递
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新芝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0期3843-3846,共4页
目的:了解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康复期的脑出血患者16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影响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 目的:了解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康复期的脑出血患者16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影响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的总体得分为(58.68±4.76)分,最高评分能力为交流和阅读能力,最低评分为参与能力,通过分析共筛查出11个相关变量,其中包括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收入、被探望的频率、陪护类型、职业、发病后救治时间、发病时意识状况、并发症、Barthel指数和精神状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状态、Barthel指数得分、并发症和发病时救治时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如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着重从精神状态、Barthel指数得分、并发症和发病时救治时间4个方面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期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4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葛海涛 徐长军 +1 位作者 刘德 杨庆岩 《中外医疗》 2010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以来于我院进行微创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治疗的总有效...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以来于我院进行微创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到82.7%和55.8%,均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36.5%和17.3%,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高血压性脑出血 保守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邵琳 张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及依达拉奉治疗。分别在入院时、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CSS以及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SS、NIHSS评分显著下降,第7天及第14天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及第14天,联合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第7天以及第14天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及第14天,联合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 依达拉奉 急性期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焕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51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措...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接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误吸发生率、胸部放射、纤支镜检查好转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部放射、纤支镜检查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护理 效果 误吸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甄兴燕 刘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入院的第3天给予护理干预,时间长达27d。结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入院的第3天给予护理干预,时间长达27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FMA运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神经功能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研修 张斌 +3 位作者 陈德哲 陈伟 杨霞峰 姜桂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癫的合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脑动静脉畸形基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癫发作分为癫组和对照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癫的合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脑动静脉畸形基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癫发作分为癫组和对照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发作的危险因素,观察癫组92例患者的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以及药物治疗反应情况。结果癫组与对照组畸形血管团的位置、畸形血管团直径、静脉引流方向等因素比较差异明显(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畸形团直径大于3 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P<0.05)。经过抗癫药物治疗,癫组有69例患者癫发作得到了完全控制,余患者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减低。结论畸形团直径大于3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的危险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的癫发作是一个相对良性过程,抗癫药物对多数癫患者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癫痫发作 危险因素分析 抗癫痫药物
原文传递
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昊 王立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3期3181-318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枣庄市立第四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合并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枣庄市立第四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合并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5周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结果:干预5周后,观察组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指标导向 结构化健康教育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构成要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婷婷 张颖慧 +1 位作者 张凤霞 俞海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36期2863-286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的构成要素,为制订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选样方法,选取高职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3类访谈对象共15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结果进行编码、描述、归类和...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的构成要素,为制订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选样方法,选取高职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3类访谈对象共15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结果进行编码、描述、归类和分析。结果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的构成分为个人特质、人际间技能和概念/思维技能3个维度,其中个人特质包括人格品质和自我管理2个要素,人际间技能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个要素,概念/思维技能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2个要素。结论良好的个人特质是高职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人际间技能是高职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核心胜任力,概念/思维技能是高职护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应构建系统的高职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模式以提高其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软技能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楠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24期3334-3337,共4页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选取2016年5~11月收治该院的帕金森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出院后给...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选取2016年5~11月收治该院的帕金森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采用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表(PDQ-39)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状态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注意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定向力、延迟回忆命名能力、MoCA总分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命名能力、MoCA总分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认知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躯体不适、情感、耻辱、总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认知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躯体不适、情感、耻辱、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肌酶与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郑霞 陈希红 袁茹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1例脑出血、78例脑梗死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各组心肌酶、QTd,并进行各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论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心肌酶谱显著升高、QTd明...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1例脑出血、78例脑梗死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各组心肌酶、QTd,并进行各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论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心肌酶谱显著升高、QT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情轻度组比较,中、重度各指标均明显升高或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比较,重度AST、CK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意识障碍比较,意识障碍患者AST、LDH、CK、CK-MB、QTd均明显升高或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病理生理学 心肌/酶学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景存 张鲲 蔡增强 《工企医刊》 2005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结果:氟西汀组与卡马西平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氟西汀组VA...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结果:氟西汀组与卡马西平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氟西汀组VAS值下降更明显(P<0.001);在疗效方面,氟西汀组优于卡马西平组(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卡马西平 丘脑痛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