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栋 姚理娜 张琳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聊城市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等单盲法分为常规组(57例)与研究组(57例)。常规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聊城市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等单盲法分为常规组(57例)与研究组(57例)。常规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用药前,两组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高于用药前,且研究组FVC、FEV1和PEF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可以在保障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临床治疗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麻芩消咳颗粒 糖皮质激素 症候评分 肺功能
下载PDF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
作者 韩立军 李佳青 任国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94-99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方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ARF,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分子物质(MMS)、肌酐(Cr...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方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ARF,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分子物质(MMS)、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0/5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及部分恢复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脱离透析时间、平均透析次数及清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HD治疗ARF可提高患者体内毒物的清除率,有效降低MMS、Cr、BUN水平,保证体内环境平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治疗 血液灌注 肾透析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西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20-22,37,共4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时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时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血压、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经治疗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延缓IMT的增厚,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于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新 姚理娜 潘栋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20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按照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的支...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20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按照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n =42)、双支病变亚组(n =40)和多支病变亚组(n =38)。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中 Angptl2、空腹血糖(FBG)、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Angpt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1 ng/ ml 比0.92 ng/ ml,P <0.01)。冠心病组各亚组间血清 Angptl2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Angptl2水平与 BMI、hs-CRP、TC、LDL-C 呈正相关。血清 Angptl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0.36,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 积分与 Angptl2独立正相关(OR =2.436,95% CI 1.762~3.481,P <0.01)。结论血清 Angptl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2 冠状动脉疾病 Gensini 积分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新 姚理娜 潘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70-171,共2页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 2)是Kim等对成人心肌cDNA文库测序分析时发现的一种与血管发生相关的分泌型糖蛋白,循环Angptl 2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表达和分泌,是联系脂肪组织慢性炎症反应与全身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 2)是Kim等对成人心肌cDNA文库测序分析时发现的一种与血管发生相关的分泌型糖蛋白,循环Angptl 2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表达和分泌,是联系脂肪组织慢性炎症反应与全身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涂汉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4例非瓣膜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60例,阿司匹林组64例,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随访1年,分析两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的差异性。结果华法林组血... 目的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4例非瓣膜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60例,阿司匹林组64例,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随访1年,分析两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的差异性。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大致相仿(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INR1.6~2.5)抗栓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相当,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房颤 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下载PDF
小柴胡汤合牵正散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琳琳 连英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6期9-10,68,共3页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牵正散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合牵正散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只行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牵正散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合牵正散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只行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33%(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83.33%,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66.67%(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柴胡汤合牵正散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牵正散 面瘫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