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MRI观察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髓长度随胎龄(孕周)增长的变化及发育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断层解剖学研究中心的36例孕中晚期(18~42孕周)脊髓发育正常的胎儿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所有胎...目的基于MRI观察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髓长度随胎龄(孕周)增长的变化及发育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断层解剖学研究中心的36例孕中晚期(18~42孕周)脊髓发育正常的胎儿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所有胎儿标本脊柱行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水激发T2加权像序列扫描。应用RadiAnt软件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颈、胸、腰段脊髓长度,以颈、胸、腰3段脊髓长度之和代表脊髓总长度,再分别测量颈椎、胸椎、腰椎长度。观察指标:(1)统计不同孕周胎儿颈、胸、腰各段脊柱长度,以及脊髓的长度、增幅、增长率。(2)计算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占脊髓总长度的比值。(3)对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及脊髓总长度与孕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所观察孕期内,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长度分别较颈椎和胸椎节段略长,腰段脊髓长度比腰椎节段短。颈段脊髓长度在25~28孕周增幅最大、在21~24孕周增长率最大,胸段脊髓长度在41~42孕周增幅最大、在21~24孕周增长率最大,腰段脊髓长度在41~42孕周增幅最大、在25~28孕周增长率最大。(2)在脊髓总长度中,颈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230~0.276,高峰出现在21~28孕周;胸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517~0.573,高峰出现在18~20孕周;腰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177~0.235,高峰出现在41~42孕周。(3)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及脊髓总长度均与孕周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Y^颈段脊髓长度=0.106X孕周+0.417(R2=0.932,P<0.05)、Y^胸段脊髓长度=0.254X孕周+0.027(R2=0.962,P<0.05)、Y^腰段脊髓长度=0.119X孕周-0.541(R2=0.931,P<0.05)、Y^脊髓总长度=0.479X孕周-0.097(R2=0.967,P<0.05)。结论胎儿标本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脊髓,胎儿颈、胸、腰段脊髓具有各自发育的特异性,均与孕周呈正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stapical footplate fistula related to inner ear malformation,SFF-Re-IEM)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48例(53耳)SFF-Re-IEM患者的CT和MRI资...目的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stapical footplate fistula related to inner ear malformation,SFF-Re-IEM)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48例(53耳)SFF-Re-IEM患者的CT和MRI资料,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1~55岁;53耳中有25耳经手术证实。记录患耳伴发内耳畸形的类型、内听道发育情况、镫骨底板及鼓岬完整性、鼓室内积液的密度、信号特征等。结果53耳SFF-Re-IEM中伴发内耳畸形不全分隔Ⅰ型17耳(32.1%,17/53)、共同腔畸形13耳(24.5%,13/53)、耳蜗未发育13耳(24.5%,13/53)、耳蜗发育不良7耳(13.2%,7/53)、Mondini畸形3耳(5.7%,3/53)。94.3%(50/53)患耳伴发内听道底部发育不良或缺损。根据镫骨底板骨质完整性及伴发脑脊液耳漏情况分为4类:镫骨底板骨质缺损、镫骨底板疝、镫骨底板漏和镫骨底板旁漏。镫骨底板漏22耳,其中2耳可能由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发展而来,6耳由镫骨底板疝发展而来;镫骨底板旁漏1耳;孤立性镫骨底板疝30耳。2耳镫骨底板骨质缺损患耳缺损区在CT和MRI上不能显示。36耳镫骨底板疝在CT上表现为镫骨底板局部骨质缺损、缺损区见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在MRI水成像序列上呈脑脊液样信号影,外缘光整,鼓室内无积液信号。22耳镫骨底板漏中,患侧镫骨底板除在CT上显示局限性骨质缺损外,患侧鼓室内显示多少不一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影;17耳大量漏出患耳显示鼓室内高信号经缺损区与畸形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5耳少量脑脊液漏出患耳表现为患侧足弓间隙内囊状脑脊液信号影,与鼓室内少量积液不连续。1耳镫骨底板旁漏表现患侧镫骨底板骨质完整,其后下方鼓岬骨质局限性缺损,鼓室内脑脊液样信号通过缺损区与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结论SFF-Re-IEM因类型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展开更多
患者男,52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暗红色血,无发热、盗汗、乏力及胸痛,无胸闷及呼吸困难,自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CT 示:右肺下叶内侧段见多发不规则软组织低密度结节及片状高密度模糊影,...患者男,52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暗红色血,无发热、盗汗、乏力及胸痛,无胸闷及呼吸困难,自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CT 示:右肺下叶内侧段见多发不规则软组织低密度结节及片状高密度模糊影,密度不均,伴点状高密度钙化,最大的结节内见一液平面,结节邻近局部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且可见一大小约4 cm ×2 cm ×2 cm 囊状无强化低密度灶,CT 值约15 Hu,右下肺门可见肿大淋巴结,右肺下叶背段可见囊状无肺纹理分布透光区(图1)。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MRI观察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髓长度随胎龄(孕周)增长的变化及发育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断层解剖学研究中心的36例孕中晚期(18~42孕周)脊髓发育正常的胎儿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所有胎儿标本脊柱行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水激发T2加权像序列扫描。应用RadiAnt软件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颈、胸、腰段脊髓长度,以颈、胸、腰3段脊髓长度之和代表脊髓总长度,再分别测量颈椎、胸椎、腰椎长度。观察指标:(1)统计不同孕周胎儿颈、胸、腰各段脊柱长度,以及脊髓的长度、增幅、增长率。(2)计算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占脊髓总长度的比值。(3)对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及脊髓总长度与孕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所观察孕期内,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长度分别较颈椎和胸椎节段略长,腰段脊髓长度比腰椎节段短。颈段脊髓长度在25~28孕周增幅最大、在21~24孕周增长率最大,胸段脊髓长度在41~42孕周增幅最大、在21~24孕周增长率最大,腰段脊髓长度在41~42孕周增幅最大、在25~28孕周增长率最大。(2)在脊髓总长度中,颈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230~0.276,高峰出现在21~28孕周;胸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517~0.573,高峰出现在18~20孕周;腰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177~0.235,高峰出现在41~42孕周。(3)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及脊髓总长度均与孕周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Y^颈段脊髓长度=0.106X孕周+0.417(R2=0.932,P<0.05)、Y^胸段脊髓长度=0.254X孕周+0.027(R2=0.962,P<0.05)、Y^腰段脊髓长度=0.119X孕周-0.541(R2=0.931,P<0.05)、Y^脊髓总长度=0.479X孕周-0.097(R2=0.967,P<0.05)。结论胎儿标本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脊髓,胎儿颈、胸、腰段脊髓具有各自发育的特异性,均与孕周呈正相关。
文摘目的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stapical footplate fistula related to inner ear malformation,SFF-Re-IEM)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48例(53耳)SFF-Re-IEM患者的CT和MRI资料,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1~55岁;53耳中有25耳经手术证实。记录患耳伴发内耳畸形的类型、内听道发育情况、镫骨底板及鼓岬完整性、鼓室内积液的密度、信号特征等。结果53耳SFF-Re-IEM中伴发内耳畸形不全分隔Ⅰ型17耳(32.1%,17/53)、共同腔畸形13耳(24.5%,13/53)、耳蜗未发育13耳(24.5%,13/53)、耳蜗发育不良7耳(13.2%,7/53)、Mondini畸形3耳(5.7%,3/53)。94.3%(50/53)患耳伴发内听道底部发育不良或缺损。根据镫骨底板骨质完整性及伴发脑脊液耳漏情况分为4类:镫骨底板骨质缺损、镫骨底板疝、镫骨底板漏和镫骨底板旁漏。镫骨底板漏22耳,其中2耳可能由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发展而来,6耳由镫骨底板疝发展而来;镫骨底板旁漏1耳;孤立性镫骨底板疝30耳。2耳镫骨底板骨质缺损患耳缺损区在CT和MRI上不能显示。36耳镫骨底板疝在CT上表现为镫骨底板局部骨质缺损、缺损区见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在MRI水成像序列上呈脑脊液样信号影,外缘光整,鼓室内无积液信号。22耳镫骨底板漏中,患侧镫骨底板除在CT上显示局限性骨质缺损外,患侧鼓室内显示多少不一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影;17耳大量漏出患耳显示鼓室内高信号经缺损区与畸形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5耳少量脑脊液漏出患耳表现为患侧足弓间隙内囊状脑脊液信号影,与鼓室内少量积液不连续。1耳镫骨底板旁漏表现患侧镫骨底板骨质完整,其后下方鼓岬骨质局限性缺损,鼓室内脑脊液样信号通过缺损区与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结论SFF-Re-IEM因类型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
文摘患者男,52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暗红色血,无发热、盗汗、乏力及胸痛,无胸闷及呼吸困难,自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CT 示:右肺下叶内侧段见多发不规则软组织低密度结节及片状高密度模糊影,密度不均,伴点状高密度钙化,最大的结节内见一液平面,结节邻近局部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且可见一大小约4 cm ×2 cm ×2 cm 囊状无强化低密度灶,CT 值约15 Hu,右下肺门可见肿大淋巴结,右肺下叶背段可见囊状无肺纹理分布透光区(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