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聋患者3D-FLAIR MRI表现与其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明明 王英俊 +5 位作者 胡娜 许清安 孙晓 侯志强 樊兆民 王海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内耳3D-FLAIR MRI不同表现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耳3D-FLAIR MRI表现分为内耳高信号吸收组、高信...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内耳3D-FLAIR MRI不同表现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耳3D-FLAIR MRI表现分为内耳高信号吸收组、高信号未吸收组和内耳正常信号组,分析三组间临床特征(性别、耳聋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治疗天数、伴发头/眩晕、基础疾病、前庭功能、耳聋分级和分型)和预后的差异及相关性。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患者1245例,其中内耳正常信号组739例(59.36%),内耳高信号未吸收组288例(23.13%),内耳高信号吸收组218例(17.51%)。临床特征中侧别比、治疗天数、头/眩晕伴发率、前庭功能异常率、听力损失分级和分型,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侧别比,内耳高信号吸收组和未吸收组均是右侧发病居多,右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内耳正常信号组;前庭功能异常率,内耳高信号吸收组显著高于内耳正常信号组和高信号未吸收组;治疗天数、头/眩晕伴发率、听力损失分型和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内耳高信号吸收组治疗时长及损伤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高信号未吸收组。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但痊愈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效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内耳正常信号组,疗效与病程、年龄、治疗天数和头/眩晕伴发率显著相关(P值均<0.001);内耳高信号吸收组,疗效与病程和治疗天数显著相关(P值均<0.001);内耳高信号未吸收组,疗效仅与病程显著相关(P<0.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内耳3D-FLAIR MRI表现与其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密切相关,3D-FLAIR MRI有助于了解内耳病理状态,有望成为具有疾病评估作用的影像学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喉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分析
2
作者 李小芹 刘善凤 +6 位作者 赵慧 胡娜 李进叶 孙立新 王林省 杨珞 战海宇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喉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11例,女2例,年龄48~74岁。G1神经内分泌瘤2例,G2神经内分泌瘤5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混合神经...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喉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11例,女2例,年龄48~74岁。G1神经内分泌瘤2例,G2神经内分泌瘤5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混合神经内分泌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癌+鳞癌)2例。声门上型10例,声门型1例,跨区(侵及声门区及声门上区)2例。CT示7例病灶呈结节型,6例病灶呈浸润型。13例病灶CT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进性不均匀强化。结论喉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镜下多为黏膜下结节样、浸润性肿块,影像表现肿瘤常发生于声门上区,病灶形态主要分结节型和浸润型两种,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进性不均匀强化,但确诊仍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髓发育的MRI研究
3
作者 于新慧 林楠 +5 位作者 陈晓丽 田迷迷 肖连祥 张帅 赵慧 林祥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575-581,共7页
目的基于MRI观察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髓长度随胎龄(孕周)增长的变化及发育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断层解剖学研究中心的36例孕中晚期(18~42孕周)脊髓发育正常的胎儿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所有胎... 目的基于MRI观察孕中晚期胎儿标本颈、胸、腰段脊髓长度随胎龄(孕周)增长的变化及发育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断层解剖学研究中心的36例孕中晚期(18~42孕周)脊髓发育正常的胎儿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所有胎儿标本脊柱行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水激发T2加权像序列扫描。应用RadiAnt软件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颈、胸、腰段脊髓长度,以颈、胸、腰3段脊髓长度之和代表脊髓总长度,再分别测量颈椎、胸椎、腰椎长度。观察指标:(1)统计不同孕周胎儿颈、胸、腰各段脊柱长度,以及脊髓的长度、增幅、增长率。(2)计算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占脊髓总长度的比值。(3)对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及脊髓总长度与孕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所观察孕期内,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长度分别较颈椎和胸椎节段略长,腰段脊髓长度比腰椎节段短。颈段脊髓长度在25~28孕周增幅最大、在21~24孕周增长率最大,胸段脊髓长度在41~42孕周增幅最大、在21~24孕周增长率最大,腰段脊髓长度在41~42孕周增幅最大、在25~28孕周增长率最大。(2)在脊髓总长度中,颈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230~0.276,高峰出现在21~28孕周;胸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517~0.573,高峰出现在18~20孕周;腰段脊髓长度所占比值范围为0.177~0.235,高峰出现在41~42孕周。(3)颈、胸、腰各段脊髓长度及脊髓总长度均与孕周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Y^颈段脊髓长度=0.106X孕周+0.417(R2=0.932,P<0.05)、Y^胸段脊髓长度=0.254X孕周+0.027(R2=0.962,P<0.05)、Y^腰段脊髓长度=0.119X孕周-0.541(R2=0.931,P<0.05)、Y^脊髓总长度=0.479X孕周-0.097(R2=0.967,P<0.05)。结论胎儿标本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脊髓,胎儿颈、胸、腰段脊髓具有各自发育的特异性,均与孕周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 脊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6例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安鹏 张晨颖 +3 位作者 江楠 王俊 王林省 孙立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7-1000,共4页
目的观察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SNT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鼻窦MR平扫,其中5例接受增强MR检查,4例接受鼻窦CT平扫。结果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主... 目的观察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SNT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鼻窦MR平扫,其中5例接受增强MR检查,4例接受鼻窦CT平扫。结果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和进行性鼻塞。影像学上,6例SNTCS均为鼻腔鼻窦单发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5个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及筛窦、1个位于颅底嗅沟;平扫CT均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区;T1WI上,5个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1个呈低信号,4个内见斑片状低信号,1个瘤周见不规则高信号;6个病灶T2WI均呈略高信号,4个内见条纹状低信号、3个伴小囊变;增强后5个病灶均呈明显不均质强化,3个内见条纹状强化,均侵犯周围组织。结论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诊断显像 恶性畸胎瘤肉瘤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李宏磊 李晓瑜 +4 位作者 李小芹 李进叶 胡娜 孙立新 王林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VA)患耳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HRCT和MRI[三维可变反转角继发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和3D-FLAIR]检查经临床诊断为LVA的患者328例(649耳)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畸形(LVA)患耳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HRCT和MRI[三维可变反转角继发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和3D-FLAIR]检查经临床诊断为LVA的患者328例(649耳)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耳淋巴管(ED)和内淋巴囊(ES)内在3D-FLAIR序列高信号范围将其分为3型:Ⅰ型:在3D-FLAIR无高信号;Ⅱ型:在3D-FLAIR显示部分高信号;Ⅲ型:在3D-FLAIR呈完全高信号。计算3D-FLAIR内耳及ED和ES内高信号发生率、LVA患耳ED和ES在3D-SPACE和3D-FLAIR完整显示率。利用卡方检验3D-SPACE和3D-FLAIR患耳对ED和ES完整显示率、3D-SPACE和3D-SPACE+3D-FLAIR诊断正确率间差异性。并分析LVA患耳在3D-SPACE检查中存在假阴性的原因。结果328例LVA(649耳)中患耳的内耳及ED和ES内出现高信号比率分别为49.0%、91.7%。内耳及ED和ES内在3D-FLAIR高信号的范围及强度不一。其中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54耳(8.3%)、570耳(87.8%)、25耳(3.9%)。3D-SPACE和3D-FLAIR对患耳的ED和ES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3.7%(608/649)、4.2%(27/649),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7,P<0.05)。3D-SPACE和3D-SPACE+3D-FLAIR正确率分别为95.7%(621/649)和100%(649/64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5)。对3D-SPACE假阴性19例(28耳)LVA(Ⅱ型25耳、Ⅲ型3耳)分析如下:2耳患侧前庭导水管在HRCT上显示明显扩张,在3D-SPACE患侧ED和ES内信号较低难以显示,在3D-FLAIR可清晰显示;另26耳LVA患侧前庭导水管扩张程度较轻或无扩张,其患侧ED和ES骨内外部分扩张程度均较轻且其远端内信号复杂,其在3D-SPACE难以显示,而在3D-FLAIR呈高信号易于显示。结论LVA患侧内耳及ED和ES内信号异常可能是该病MRI表现特征之一;3D-FLAIR不适于单独应用于LVA诊断,其与3D-SPACE联合有助于提高部分LVA患耳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抑制成像 大前庭导水管 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
6
作者 王林省 张丽红 +5 位作者 胡娜 刘善凤 李进叶 魏平 孙立新 巩若箴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3-811,共9页
目的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stapical footplate fistula related to inner ear malformation,SFF-Re-IEM)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48例(53耳)SFF-Re-IEM患者的CT和MRI资... 目的总结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stapical footplate fistula related to inner ear malformation,SFF-Re-IEM)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48例(53耳)SFF-Re-IEM患者的CT和MRI资料,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1~55岁;53耳中有25耳经手术证实。记录患耳伴发内耳畸形的类型、内听道发育情况、镫骨底板及鼓岬完整性、鼓室内积液的密度、信号特征等。结果53耳SFF-Re-IEM中伴发内耳畸形不全分隔Ⅰ型17耳(32.1%,17/53)、共同腔畸形13耳(24.5%,13/53)、耳蜗未发育13耳(24.5%,13/53)、耳蜗发育不良7耳(13.2%,7/53)、Mondini畸形3耳(5.7%,3/53)。94.3%(50/53)患耳伴发内听道底部发育不良或缺损。根据镫骨底板骨质完整性及伴发脑脊液耳漏情况分为4类:镫骨底板骨质缺损、镫骨底板疝、镫骨底板漏和镫骨底板旁漏。镫骨底板漏22耳,其中2耳可能由镫骨底板骨质缺损发展而来,6耳由镫骨底板疝发展而来;镫骨底板旁漏1耳;孤立性镫骨底板疝30耳。2耳镫骨底板骨质缺损患耳缺损区在CT和MRI上不能显示。36耳镫骨底板疝在CT上表现为镫骨底板局部骨质缺损、缺损区见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在MRI水成像序列上呈脑脊液样信号影,外缘光整,鼓室内无积液信号。22耳镫骨底板漏中,患侧镫骨底板除在CT上显示局限性骨质缺损外,患侧鼓室内显示多少不一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影;17耳大量漏出患耳显示鼓室内高信号经缺损区与畸形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5耳少量脑脊液漏出患耳表现为患侧足弓间隙内囊状脑脊液信号影,与鼓室内少量积液不连续。1耳镫骨底板旁漏表现患侧镫骨底板骨质完整,其后下方鼓岬骨质局限性缺损,鼓室内脑脊液样信号通过缺损区与内耳内高信号相连续。结论SFF-Re-IEM因类型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镫骨底板瘘 内耳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少见脾静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7
作者 刘从涛 王林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少见脾静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少见脾静脉病变(脾肾静脉分流8例,脾静脉闭锁2例,脾静脉瘤2例)的影像学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例先天性脾肾静脉分流患者增强MSCT均显示... 目的探讨少见脾静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少见脾静脉病变(脾肾静脉分流8例,脾静脉闭锁2例,脾静脉瘤2例)的影像学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例先天性脾肾静脉分流患者增强MSCT均显示脾肾之间粗细不等的分流血管影,MIP和VR可立体显示分流血管走行、开口及入口。超声检查显示门脾静脉倒流,经分流血管向左肾静脉分流;2例先天性脾静脉闭锁患者增强MSCT均显示脾静脉近段闭锁,经胰腺内大量迂曲扩张静脉,回流至肠系膜上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内呈五彩血流信号;2例脾静脉瘤增强MSCT均显示脾静脉管腔局限性偏心性增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扩张管腔内血流呈五彩信号,无附壁血栓。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和超声检查可立体、全面显示先天性脾肾静脉分流畸形的分流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分流方向、脾静脉闭锁位置及侧支循环血管情况、脾静脉瘤形态学及其内血流状态等,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静脉闭锁 静脉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螺旋CT检查术后血吸收程度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天金 刘庆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析螺旋CT检查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吸收程度中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经头部CT检查确诊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Lightspeed CT扫描机进行头颅CT检查,于术后3个... 目的探析螺旋CT检查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吸收程度中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经头部CT检查确诊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Lightspeed CT扫描机进行头颅CT检查,于术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即m Rs评分)评估预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颅CT检查的影像表现,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佳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螺旋CT影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形态以类球形规则为主,同侧脑组织及脑室结构受压发生移位或中线结构偏移,颅内存在散在游离气体影;术后高密度影范围缩小,颞顶部可见致密穿刺针与大量金属伪影,病灶周围低密度包绕影与颅内散在游离气体影均减少。结论 CT影像对脑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破入脑室情况具有良好显示,利于术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血肿吸收的确认,有助于预后预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螺旋CT 血肿 吸收
下载PDF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长青 李天金 马建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9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4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观察记录受试者MRI及CT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4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观察记录受试者MRI及CT检查结果,分析其不同分型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此次入组的34例确诊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中85.3%有牛、羊等牲畜接触史;L4椎体受累率最高,为58.8%;可根据受试者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将其分为椎旁及腰大肌脓肿型、椎体炎型、椎间盘炎型、附件炎型和椎旁软组织型等5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17.6%(6/34)、26.5%(9/34)、2 0.6%(7/3 4)、1 7.6%(6/3 4)和17.6%(6/34)。结论影像学检查能作为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分型的有效手段,以有效节省诊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 临床分型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应用MSCT平扫、X线平片检查对腰椎滑脱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齐建国 张林 隋志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X线平片检查对腰椎滑脱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53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患者MSCT平扫及X线检查,以手术为对照,计算MSCT平...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X线平片检查对腰椎滑脱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53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患者MSCT平扫及X线检查,以手术为对照,计算MSCT平扫与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种检查在腰椎滑脱术后复查中的检查费用。结果X线平片对假性滑脱诊断符合准确者19例,诊断符合率61.29%,对真性滑脱诊断符合准确者20例,诊断符合率90.90%;MSCT平扫对假性滑脱诊断符合准确者31例,诊断符合率100.00%,对真性滑脱诊断符合准确者22例,诊断符合率100.00%。MSCT平扫对腰椎假性滑脱类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数据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χ^2=14.880,P<0.001);X线平片检查中,53例患者病变椎体出现不同程度滑移、不稳,少数患者呈现为“反拿破仑帽”征,腰椎侧位片峡部裂合并腰椎滑脱时,滑脱水平椎管前后径增大。MSCT检查横断位可明确观察峡部裂细微改变,峡部裂表面均出现不规则锯齿状,11例患者呈现“双关节”征。MSCT平扫检查费用220~290元,平均检查费用(241.23±12.29)元,X线平片检查费用50~120元,平均检查费用(74.26±10.22)元,高于MSCT平扫(241.23±12.29)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SCT平扫诊断腰椎滑脱准确率高,可有效显示腰椎滑脱细微病变情况,术后采用X线平片复查更经济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平扫 X线平片 腰椎滑脱术前评估 术后复查
下载PDF
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CT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对比分析
11
作者 徐重阳 李鸿真 +2 位作者 朱传锋 张秀丽 刘从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HRCT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14例患者资料,对CT原始图像及常规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镫骨损伤,与术中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砧镫关节分离7例,术... 目的探讨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HRCT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的14例患者资料,对CT原始图像及常规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镫骨损伤,与术中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砧镫关节分离7例,术中诊断9例,诊断准确率77.78%;复杂的砧镫关节脱位CT诊断3例,手术发现5例,诊断准确率60.00%;砧骨脱位CT诊断4例,手术发现7例,诊断准确率57.14%;镫骨脱位CT诊断0例,手术发现1例;砧骨及镫骨骨折CT诊断2例,手术发现4例,诊断准确率50.00%。结论通过砧镫关节脱位及砧骨及镫骨损伤的HR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找出漏诊原因,有助于提高砧镫关节脱位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砧镫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及MPR在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杰 汤玮 +2 位作者 秦嗣勇 刘丛伟 许峰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6期121-122,共2页
目的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探讨GIST的误诊原因,提高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3例GIST病例最后都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53例GIST中有6例误诊... 目的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探讨GIST的误诊原因,提高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3例GIST病例最后都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53例GIST中有6例误诊为其他胃肠道肿瘤。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与多种消化道病变相鉴别,CT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是GIST的重要影像学表现,而MPR可以更加准确的对GIST进行定位,总之CT增强扫描及MPR对诊断GIST有重要价值,也是避免误诊及鉴别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 多平面重建 误诊
下载PDF
MR DCE Ktrans值在喉软骨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金芬 王林省 +1 位作者 李传亭 孙立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强化扫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在不同类型喉软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3组病例,其中17例咽喉部良性病变为良性组,18例行颈部放射治疗为放疗组,17例咽喉部恶性病变为恶性组,另以27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对照...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强化扫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在不同类型喉软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3组病例,其中17例咽喉部良性病变为良性组,18例行颈部放射治疗为放疗组,17例咽喉部恶性病变为恶性组,另以27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图像均在MR扫描仪(MR750,GE,USA)上获得。所有MRI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分析。基于病理组织学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各组的诊断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Ktrans值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恶性组的Ktrans值最大,正常组的最小,分别为(0.868 1±0.303 4)min^(-1)和(0.298 6±0.074 8)min^(-1)。各组的Ktrans值诊断截点分别为:正常组Ktrans≤0.39min^(-1),恶性组Ktrans>0.713min^(-1),良性组0.39min^(-1)<Ktrans≤0.511min和放疗组0.511min<Ktrans≤0.713min。结论:Ktrans在定量定性地鉴别不同类型喉软骨病变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软骨病变 动态强化扫描 磁共振成像 容量转移常数
下载PDF
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影像诊断结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炳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5期775-776,共2页
目的:探讨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经过影像学诊断分析后,发现患者CT扫描... 目的:探讨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经过影像学诊断分析后,发现患者CT扫描显示患者病灶区呈现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有明显的强化;MRI影像扫描显示T1WI有等高或稍高周围肌肉信号,T2WI显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提示肿瘤高信号内有囊变坏死区,神经鞘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包膜完整,鼻腔咽与口烟腔受压影响,并与肿瘤位置大小呈密切的关系。40例患者中有3例颈动脉体瘤、4例鼻咽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23例神经鞘瘤及10例涎腺混合瘤。结论: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影像诊断能提高临床诊断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咽旁间隙肿瘤 CT MRI 影像诊断
下载PDF
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1例
15
作者 王增状 李尚明 毕波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349-350,共2页
患者男,52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暗红色血,无发热、盗汗、乏力及胸痛,无胸闷及呼吸困难,自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CT 示:右肺下叶内侧段见多发不规则软组织低密度结节及片状高密度模糊影,... 患者男,52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暗红色血,无发热、盗汗、乏力及胸痛,无胸闷及呼吸困难,自服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11年4月21日入院。CT 示:右肺下叶内侧段见多发不规则软组织低密度结节及片状高密度模糊影,密度不均,伴点状高密度钙化,最大的结节内见一液平面,结节邻近局部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且可见一大小约4 cm ×2 cm ×2 cm 囊状无强化低密度灶,CT 值约15 Hu,右下肺门可见肿大淋巴结,右肺下叶背段可见囊状无肺纹理分布透光区(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低密度结节 成人 囊状扩张 点状高密度 肿大淋巴结 肺下叶背段 呼吸困难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颅脑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鞠发军 郝培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279-1280,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局部血流
原文传递
人工气腹对肺底占位性病变诊疗价值的初步研究(附6例报告)
17
作者 张海燕 刘贤志 +1 位作者 王雁冰 张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3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气腹 肺底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环椎后桥的临床与X线分析
18
作者 任兰远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8期70-71,共2页
环椎后桥亦称环椎沟桥、环椎弓状孔,属先天变异。作者总结40例颈椎侧位片,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关键词 环椎后桥 X线检查 诊断 环椎沟桥 X线表现 环椎弓状孔
原文传递
12例颅内结节性硬化的CT诊断
19
作者 王正立 马法仲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CT表现 颅内结节性硬化 CT诊断
原文传递
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段祖耘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MR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