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实验室精液常规检验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李永伟 +8 位作者 刘心伟 杨曦明 曹永彤 陶志华 安成 洪国粦 谢小兵 卢志明 王春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2-812,共11页
男性精液常规检验是评估男子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男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实验依据。精液检验结果受射精频度、温度、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和主观判断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其结果易发生偏差。目前,男性精液检验的质量控... 男性精液常规检验是评估男子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男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实验依据。精液检验结果受射精频度、温度、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和主观判断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其结果易发生偏差。目前,男性精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应用缺乏明确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指导。为提高对精液检验的认识,规范精液检验的选择和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业内专家成立编写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制定人类精液检验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 专家共识 男性生育能力 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MIR22HG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牛家峰 刘义庆 王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22HG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11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法检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MIR22HG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MIR2...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22HG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11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法检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MIR22HG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MIR22HG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LncRNA MIR22HG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MIR22HG相对表达量与HCC患者肿瘤血管侵犯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是否肝硬化、肿瘤直径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HCC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0%(82/115)、49.57%(57/115)和37.39%(43/115)。HCC生存组患者LncRNA MIR22HG相对表达量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MIR22HG≤2.86的HC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低于LncRNA MIR22HG>2.86的HC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LncRNA MIR22HG水平与HCC患者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LncRNA MIR22HG在HCC患者中低表达。LncRNA MIR22HG与HCC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HCC组织中LncRNA MIR22HG相对表达量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实验室检查 被引量:21
3
作者 岳欣 田文君 +2 位作者 邵明秀 刘庆玲 李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9期1156-1159,116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的检查,评估其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且诊断为VVC的患者545例,分别由临床医生采集患者阴... 目的通过对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的检查,评估其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且诊断为VVC的患者545例,分别由临床医生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通过相差显微镜和革兰染色对患者分别进行阴道清洁度、AV评分、Nugent评分及干化学等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545例患者中单一感染217例(39.82%),混合感染328例(60.18%)。其中混合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Ⅳ度,白细胞(++、+++、++++)、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感染患者在阴道清洁度(Ⅰ/Ⅱ、Ⅲ)、白细胞(0~5)、菌群多样性(未见、+)、优势菌(G+)、pH值(≥4.6)、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方面的比例与混合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的混合感染占60.18%(328/545),混合感染中VVC+AV占68.60%(223/328),分别与其他混合感染情况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发现2例同时合并滴虫感染患者。结论 VVC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且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微生态失衡更为严重,因而阴道微生态评价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评估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情况,为临床及时、准确、全面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混合感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中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段文冰 鞠瑛 +5 位作者 沈亚娟 刘义庆 张璐璐 陈兰兰 张培莉 张炳昌 《中国医药》 2017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7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的HSP患儿108例(HSP组),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70例)和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38例...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7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的HSP患儿108例(HSP组),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70例)和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38例),并同时选取45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半导体激光核酸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B淋巴细胞,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血清补体,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终点法检测24h尿蛋白。比较HSP组与对照组、HSPN组与NHSPN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CD3+、CD3+CD4+、CD3+CD8+、CD3-CD19+、CD16+CD56+、IgG、IgA、IgM、IgE、补体C3、补体C4、D-二聚体和24h尿蛋白。结果HSP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CD3+CD8+、CD3-CD19+、IgA、IgE、补体C3、D-二聚体、24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3.5)×10^9/L比(5.9±1.6)×10^9/L、(39±16)%比(35±6)%、(275±79)×10^9/L比(219±65)×10^9/L、(30±6)%比(24±4)%、(19±10)%比(13±3)%、(2.5±1.1)g/L比(1.4±0.4)g/L、(170±168)kIU/L比(46±34)kIU/L、(1.30±0.32)g/L比(1.23±0.24)g/L、(1840±1720)μg/L比(260±120)μg/L、0.10(0.04,0.48)g比0.06(0.04,0.09)g],CD3+、CD3+CD4+、CD16+CD56+、Ig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7±9)%比(81±5)%、(32.1±1.7)%比(52.6±3.3)%、(9±3)%比(15±5)%、(8.0±3.0)g/L比(8.7±1.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N组IgA、补体C3、D-二聚体、24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NHSPN组,IgE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NHSPN组,差异均有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紫癜性肾炎 标志物
下载PDF
PCT、WBCN%、CRP、ESR、血培养、痰培养联合检测在儿科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郝青 刘义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6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PCT、WBCN%、CRP、ESR、血培养、痰培养联合检测在儿科重症肺炎中应用价值,以减少对重症肺炎患儿的误诊和漏诊并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6年收治的196例儿科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为重症肺炎... 目的探讨PCT、WBCN%、CRP、ESR、血培养、痰培养联合检测在儿科重症肺炎中应用价值,以减少对重症肺炎患儿的误诊和漏诊并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6年收治的196例儿科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为重症肺炎,106例为轻度肺炎;根据血培养或痰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55例、病毒性肺炎65例和其他肺炎76例,采集患儿的血液分别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百分比(WBCN%)、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各组患儿的PCT、WBCN%、CRP、ESR水平以及PCT、WBCN%、CRP、ESR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结果重症肺炎患儿的PCT、WBCN%、CRP、ESR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的PCT、WBCN%、CRP、ESR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和其他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明显高于WBCN%、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WBCN%、CRP、ESR、血培养、痰培养联合检测可以准确地判断儿科重症肺炎的发病情况,而且PCT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比其他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重症肺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百分比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p53基因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仁峰 公蕾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161,共5页
p53基因是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p53基因在人类50%左右的肿瘤中都有突变,因此p53基因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以p53基因为作用靶点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53基因相关的几种重... p53基因是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p53基因在人类50%左右的肿瘤中都有突变,因此p53基因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以p53基因为作用靶点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53基因相关的几种重要治疗策略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突变与激活 MDM2/MDM4特异性阻断 野生型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EBV DNA检测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春梅 张庆 +8 位作者 田文君 邱旸 张玥 渠滕 刘义庆 张季 王勇 刘玲玲 张炳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DNA检测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EBV感染的222例患儿血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EB... 目的探讨EB病毒(EBV)DNA检测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EBV感染的222例患儿血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EBVDNA、同时使用ELl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V4项抗体,2组结果进行比对。同时也对AST、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生化结果按照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组,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各生化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及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EBV.CAIgM阳性检出率为51.35%(114/222),EBVDNA阳性检出率为72.97%(162/222),x2=24.0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处于不同感染阶段的患儿EBVDNA拷贝数(既往无感染:6.30×10^3-1.20×10^4拷贝数/ml:早期感染期:5.56×10^3-3.92×10^4拷贝数/ml;急性感染期:6.58×10^3~1.73×10^6拷贝数/ml;慢性感染期或感染后复发:8.92×10^3-2.34×10^4拷贝数/ml;感染晚期或恢复期:5.20×10^3~1.12×10^7拷贝数/ml;既往感染:5.46×10^3-1.33×10^4拷贝数/m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79,P〈0.05)。按患儿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为I(〉1×10^6拷贝数/m1)、II(1×10^5-1×10^6拷贝数/m1)、Ⅲ(1×10^4~1×10^5拷贝数/m1)、IV(5×10^3~1×10^4拷贝数/m1)、V(〈5×10^3拷贝数/m1)组,不同组之间ALT(x2=10.14,P〈0.05)、BUN(x2=18.17,P〈0.05)、CK(x2=13.09,P〈0.05)、CKMB(x2=17.93,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E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AST(r=0.357,P=0.001)、ALT(r=0.376,P=0.001)、BUN(r=0.329,P=0.000)、CK(r=0.235,P=0.035)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EBVDNA检测可用于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的评估,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DNA 病毒 早期诊断 儿童
原文传递
男性不育3016例精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璐璐 沈亚娟 +4 位作者 许瑞 段文冰 赵万辉 李晓莹 张炳昌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对2016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疑似男性不育患者3 016例的精液常规进行检测分析,了解男性不育原因。方法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对临床怀疑男性不育患者采用西班牙SCA精子质量分析系统配合载... 目的对2016年1—6月来该院就诊的疑似男性不育患者3 016例的精液常规进行检测分析,了解男性不育原因。方法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对临床怀疑男性不育患者采用西班牙SCA精子质量分析系统配合载物台温控仪及MACRO计数板做相关参数的分析,精子形态观察采用精子蓝快速玻片染色法计数精子畸形率。结果 3 016例疑似男性不育患者中,各项检测结果均正常的有1 565例,精液常规有一项或多项异常的有1 451例。其中,无精子36例,少精子85例,精液1h不液化或液化不全407例,血精8例,精液量异常179例,精子密度异常411例,总运动精子率(PR+NP)异常1 006例,前向运动精子率异常1 078例,精子总数异常416例,圆细胞(根据WHO最新标准,圆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白细胞和生精细胞):+~/HP的28例,精子形态异常749例,其他原因14例。结论在精液常规各项目异常指标中,以精子活力异常多见,而且精子活力异常往往同时伴有精子密度或者精子形态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分析 男性不育 精子密度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铭 张阳 +12 位作者 王芳 陈雪 田文君 聂代静 滕文 房建成 曹泮翔 张羽 张薇 王明宇 段雪 刘红星 王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2332-2338,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5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规律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共97例。DNA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5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规律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共97例。DNA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5种基因的突变,包括RNA剪接因子基因U2AF1,SF3B1和SRSF2,表观遗传调节基因ASXL1,DNMT3A,IDH1,IDH2和TET2,信号转导通路基因JAK2,NRAS,KRAS和PTPN11,以及TP53,RUNX1和SETBP1。结果:67.98%的患者上述基因突变阳性,23.71%的患者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突变,共检测到18种不同突变的组合。U2AF1突变最多见,其次为ASXL1和TP53突变。ASXL1和RUNX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而SF3B1突变常单独出现。RNA剪接因子类基因突变互斥,常与表观遗传调节类基因突变相伴随。MDS/AML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初诊MDS患者(85.71%vs 60.52%,P=0.038)。基因突变阳性组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同时成人组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儿童和青少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MDS及MDS/AML患者中常见基因突变的组合具有一定规律,与基因的功能分类和患者的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突变 突变组
下载PDF
济南市35262例健康体检者贫血情况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璐璐 沈亚娟 +4 位作者 段文冰 唐闻 李晓莹 赵万辉 张炳昌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757-3759,共3页
目的了解济南市2015年健康体检人群贫血情况,探讨贫血防治对策,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度在本院体检的35 262例济南市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各组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男... 目的了解济南市2015年健康体检人群贫血情况,探讨贫血防治对策,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度在本院体检的35 262例济南市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各组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男性贫血检出率为1.40%(299/21 227),女性为6.58%(924/14 035),女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女性40~49岁年龄组贫血检出率最高,达33.76%(413/14 035);男女贫血程度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共占贫血总数的86.92%(1 063/1 223),男女贫血类型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共占贫血总数的75.13%(852/1 134)。男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为28.31%(321/1 134),女性为73.28%(813/1 134),且女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市健康体检人群中,贫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加强健康宣传,提高认识,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贫血 血红蛋白 健康体检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C-尿素呼气试验在查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文冰 宋晓斐 +5 位作者 王子娥 刘义庆 陈兰兰 王景鸿 张培莉 张炳昌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141-1142,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两种方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 C-尿素呼气试验在健康查体人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健康查体人员感染Hp的现状。方法健康查体人员310名,抽取静脉血3mL用于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检测,同时用13... 目的通过比较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两种方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 C-尿素呼气试验在健康查体人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健康查体人员感染Hp的现状。方法健康查体人员310名,抽取静脉血3mL用于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检测,同时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通过吹气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测定阳性总数为161例,阳性率为51.9%;13 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阳性总数为156例,阳性率为50.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目前健康人群中Hp的感染率较高,且Hp是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胃黏膜相关的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等的危险因素,因而Hp的检测应作为常规体检项目。通过比较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 C-尿素呼气试验两种检测方法,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的检测方法更适合各级医院大规模查体的需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螺旋杆菌IgG抗体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降低病例3045例手工复检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璐璐 刘芸 +4 位作者 段文冰 唐闻 李晓莹 赵万辉 张炳昌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患者进行手工复检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门诊就诊且做血常规检测的PLT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患者3 045例。分别采用Sysmex XN-900... 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患者进行手工复检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门诊就诊且做血常规检测的PLT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患者3 045例。分别采用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PLT-I通道(电阻抗法)、PLT-F通道(荧光色素染色法)、瑞士染色镜检法以及手工相差显微镜计数法复检PL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将3 045例血常规标本中PLT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患者分为PLT(61~124)×10~9/L组、PLT(21~60)×10~9/组和PLT≤20×10~9/组。其中PLT(61~124)×10~9/L组2 212例,镜检可见血小板聚集现象39例,符合率为98.2%(2 17.3/2 212);PLT(21~60)×10~9/L组644例,镜检可见血小板聚集现象18例,符合率为97.2%(626/644);PLT≤20×10~9/L组189例,镜检可见血小板聚集现象9例,符合率为95.2%(180/189)。3组患者间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6例血小板聚集患者经PLT-F通道及手工计数复检的PLT结果明显高于PLT-I通道复检结果[(114.6±46.7)×10~9/L、(148.1±31.2)×10~9/L比(80.8±31.5)×10~9/L],且手工计数复检结果明显高于PLT-F通道复检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 045例患者中,PLT假性降低共66例,占2.17%,原因前3位依次为穿刺不顺[28.8%(19/66)]、EDTA-K_2依赖[24.2%(16/66)]和输入血液制品[22.7%(15/66)]。结论对于机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标本应进行手工推片染色镜检,排除PLT假性降低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PLT-F通道在低值血小板测定中应用价值较大,可以纠正镜下血小板小簇聚集的情况,建议对PLT减低的标本先使用PLT-F通道复查,若无法纠正再采用预稀释法手工计数,这样既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也减少了患者取报告的等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 血小板假性减低
下载PDF
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壮敏 鞠瑛 +5 位作者 段文冰 宋晓斐 王子娥 刘义庆 成士清 张炳昌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26-27,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8例ALL患者(ALL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A、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8例ALL患者(ALL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A、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并分析ALL组患者ADA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患者ADA、AST、ALT水平、GGT、WBC、Lymph%及Lymph#均高于对照组(P<0.05)。ALL组ADA水平与WBC、Lymph%、Lymph#呈正相关(P<0.05),与AST、ALT、GGT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L患者血清AD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者,且随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升高而升高,联合检测ADA和血常规可对ALL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及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腺苷脱氨酶 血清 淋巴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分析腺苷脱氨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冬哲 刘志 +1 位作者 孙雯雯 刘玲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治疗前初诊的ALL患者98例为ALL组,完全随机抽取体检健康志愿者69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A水平。结果 ALL组患者的A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治疗前初诊的ALL患者98例为ALL组,完全随机抽取体检健康志愿者69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A水平。结果 ALL组患者的A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7.559,P<0.01);肝功能正常的ALL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肝功能异常ALL患者血清A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26,P<0.01;Z=-2.815,P=0.005)。55例ALL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A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8,P=0.97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最佳截点,将治疗前患者分为低ADA组(ADA<15.35U/L)和高ADA组(ADA≥15.35U/L),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而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者ADA水平明显增加,治疗前后ADA水平无明显差异,患者ADA水平升高与年龄有关,提示ADA在ALL患者辅助诊断中存在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腺苷脱氨酶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年龄 肝功能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系列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文冰 刘义庆 +5 位作者 宋晓斐 王子娥 陈兰兰 赵万辉 张培莉 张炳昌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1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及血肾功能系列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NS患儿114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其治疗后尿MA的检测值分为尿MA正常组(52例)和尿MA异常组(6...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及血肾功能系列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NS患儿114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其治疗后尿MA的检测值分为尿MA正常组(52例)和尿MA异常组(62例)2个亚组。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年龄相仿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尿蛋白、MA、免疫球蛋白(Ig)G及肾功能系列指标[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补体C1q],组间做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儿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率为31.6%(36/114),尿MA阳性率达54.4%(62/114),尿MA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尿MA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β2-MG、尿素氮、RBP低,尿IgG、尿素氮/肌酐比值、补体C1q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8±0.24)mg/L比(1.84±0.47)mg/L、(4.4±1.5)mmol/L比(4.6±0.8)mmol/L、(29±10)mg/L比(33±7)mg/L、(4.4±3.3)mg/L比(4.0±0.6)mg/L、(122±65)比(60±10)、(180±22)mg/L比(176±13)mg/L](P〈0.01或P〈0.05),白蛋白、肌酐、胱抑素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A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IgG、血尿素氮、尿素氮/肌酐比值、胱抑素c、RBP、补体CIq高,白蛋白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44.3)mg/L比(4.0±0.6)mg/L、(5.0±1.9)mmol/L比(4.6±0.8)mmol/L、(129±43)比(60±10)、(0.98±0.24)mg/L比(0.81±0.14)mg/L、(35±12)mg/L比(33±7)mg/L、(184±25)mg/L比(176±13)mg/L、(36.6±8.1)g/L比(45.6±2.0)g/L](P〈0.01或P〈0.05),肌酐、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尿MA正常组中尿MA与血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儿童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金梅 王长印 +1 位作者 李萍 李俊武 《新医学》 2019年第9期676-680,共5页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流感嗜血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表型、荚膜血清分型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流感嗜血杆菌菌株107株,采用PCR法对流感嗜血杆菌的荚膜血清抗原进行检测,并对临床分离株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流感嗜血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表型、荚膜血清分型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流感嗜血杆菌菌株107株,采用PCR法对流感嗜血杆菌的荚膜血清抗原进行检测,并对临床分离株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107株流感嗜血杆菌中,72株可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与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一致.70株(65.4%)TEM基因阳性,2株(1.9%)ROB基因阳性.2株(1.9%)bexA荚膜基因阳性,3株(2.8%)bexB荚膜基因阳性.仅1株可分为f群,其余菌株均为不可分型的流感嗜血杆菌(NTHi).10株(9.3%)为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结论济南地区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流行株为NTHi,其中产β-内酰胺酶及非产β-内酰胺酶导致的氨苄西林耐药率均在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分子流行病学 Β-内酰胺酶 荚膜分型 耐药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静颖 张之芬 +4 位作者 鞠瑛 刘天璞 李祯 李元堂 张炳昌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81-24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5例治疗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63例AML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和8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采用PNP-XTO-PO...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5例治疗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63例AML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和8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采用PNP-XTO-POD偶联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检测健康对照组与AML组血清ADA水平,比较AML治疗前后ADA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ADA最佳截点,并将AML治疗前患者分为低ADA组(ADA<13.50 U/L)和高ADA组(ADA≥13.50 U/L),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AST、ALT和GGT差异。结果 AML组患者ADA水平[15.30(9.50,31.30)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45(7.05,11.3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治疗后ADA水平[10.70(8.10,14.90)U/L]显著低于AML治疗前[14.70(9.60,26.7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ROC曲线,将AML治疗前患者分为高ADA组(ADA≥13.50 U/L)和低ADA组(ADA<13.50 U/L),其中高ADA组中AST、ALT及GGT水平显著高于低ADA组(AST Z=-3.102,P=0.002;ALT Z=-2.046,P=0.041;GGT Z=-2.794,P=0.005)。结论 ADA检测可以作为AML患者的一项常规辅助检查,对AML的疾病诊断及评估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腺苷脱氨酶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谷氨酰转肽酶
下载PDF
2012~2016年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真 王鑫 +2 位作者 郝莹莹 白媛媛 金炎 《新医学》 2018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12~2016年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012~2016年共分离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503株,通过对...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12~2016年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012~2016年共分离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503株,通过对9种药物的检测来看,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儿童分离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P<0.05);共分离出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305株,占60.6%,产酶菌株的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人群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性试验 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重症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继东 童书青 张炳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317-33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血清PCT进行检查。结果治疗前随着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程度加重,PCT水平增高越明显。治疗后1周PCT水平呈下降趋势,...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血清PCT进行检查。结果治疗前随着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程度加重,PCT水平增高越明显。治疗后1周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Wagner 3-5级患者PCT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判断重症糖尿病足患者转归的敏感指标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重症糖尿病足 临床价值
下载PDF
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6、TGF-β及CRP在妊娠期糖尿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庆 徐金玲 +1 位作者 田文君 王静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9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及CRP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介尊的炎症在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GDM患者35例(GDM组),正常孕妇组50例,及健康未孕女性组4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及CRP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介尊的炎症在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GDM患者35例(GDM组),正常孕妇组50例,及健康未孕女性组4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6、TGF-β、CRP及胰岛素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并分析上述细胞因子在胰岛素抵抗中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GDM组、正常孕妇组IL-6、IL-17、TGF-β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与健康对照组及正常孕妇组比较,CRP、IL-17 上升更明显(P<0.05);GDM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TGF-β表达下调,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1L-17呈正相关,与TGF-β呈负相关.结论:Th17细胞相关因子ILT7、IL-6、TGF-β在孕晩期表达上调,造成体内的持续炎症,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TGF-β在GDM中以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因子的作用抑制GDM炎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TH17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