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等功能性化合物对C2C12肌管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泗宝 陈磊 周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72-4377,共6页
为发展体外模型作为细胞和分子抗疲劳研究的工具,本研究利用C2C12肌管体外评价功能性化合物(支链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的抗疲劳作用。结果显示,某些功能性化合物(包括白藜芦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能显著提高线粒体基因... 为发展体外模型作为细胞和分子抗疲劳研究的工具,本研究利用C2C12肌管体外评价功能性化合物(支链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的抗疲劳作用。结果显示,某些功能性化合物(包括白藜芦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能显著提高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的表达、线粒体酶活性(包括柠檬酸合成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在C2C12肌管中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作为新的线粒体激活剂具有很大的潜力,可能在抗疲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C12肌管 白藜芦醇 支链氨基酸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表儿茶素
原文传递
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茜茜 徐宁 +4 位作者 王秀秀 吴伟 杨英兰 鹿钦雪 韩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IMT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IMT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CIMT组增加CIMT进行上肢功能训练,rTMS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患者先接受rTMS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CIMT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持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UE、UEFT、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MA-UE、UEFT、MBI评分均改善(P<0.05)。与rTMS组治疗后比较,CIMT组及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CIMT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UE[(51.60±1.85)分]、UEFT[(35.60±2.93)分]、MBI评分[(68.75±3.01)分]较为优异(P<0.05)。结论CIMT联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强制性运动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上肢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侧支循环开放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1重度狭窄导致分水岭区梗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泗宝 屈传强 马育峰 《大医生》 2019年第6期6-7,37,共3页
目的研究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其分水岭区梗死于早期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A检查确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闭塞,MRI、DWI提示急性分水岭区梗死,根据MRA确定患者的侧支循环建... 目的研究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其分水岭区梗死于早期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A检查确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闭塞,MRI、DWI提示急性分水岭区梗死,根据MRA确定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治疗相关性。结果前交通支开放为主16例,其中深穿支梗死11例,皮层梗死5例;后交通支开放为主7例,其中深穿支梗死4例,皮层梗死3例,其中单侧分水岭区梗死18例,双侧分水岭区梗死5例,在3个月内复发梗死2例。结论双侧大脑中动脉M1重度狭窄其分水岭区梗死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数量与完整的Willis环有关。在卒中诱发因素下可导致急性分水岭区梗死及短期内复发,急性期药物干预,对侧支循环的建立起到决定性作用,侧支循环的早期开放可减轻症状及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分水岭区梗死 早期药物干预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臂丛神经损伤1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泗宝 屈传强 徐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复习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根据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最终明确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结论在肌萎缩侧索硬化遇上臂丛神经损伤时... 目的复习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根据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最终明确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结论在肌萎缩侧索硬化遇上臂丛神经损伤时,易漏诊肌萎缩侧索硬化,当出现明显的肌无力、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时易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臂丛神经损伤 诊治分析
下载PDF
80岁以上老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
5
作者 刘泗宝 屈传强 陈磊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回顾2014年-2018年期间收治的442例80岁以上有多种慢病的眩晕老人确诊BPPV患者,变位试验的诱发、复位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Dix-Hallpike和Roll-test诱发试验明确诊断,对于身体受限制的老人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优化检查步骤,... 目的探讨回顾2014年-2018年期间收治的442例80岁以上有多种慢病的眩晕老人确诊BPPV患者,变位试验的诱发、复位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Dix-Hallpike和Roll-test诱发试验明确诊断,对于身体受限制的老人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优化检查步骤,行Epley和Barbecue翻滚法进行治疗。结果规范的变位试验与优化检查的方法阳性结果相同,复位后442例患者中420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22例混合半规管和脊顶耳石治愈慢且易反复发作,多次复位治疗仍有效。结论80岁以上老人BPPV发作期诱发方法的选择根据个体化原则,规范的手法耳石复位治疗各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好,治愈率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眩晕 变位试验的诱发及个体原则 复位的方法及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